网络课程的内容分析与评价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2714785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网络课程的内容分析与评价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网络课程的内容分析与评价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网络课程的内容分析与评价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网络课程的内容分析与评价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课程的内容分析与评价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网络课程的内容分析与评价研究谢幼如,刘铁英,高瑞利,尹睿(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1)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技术类主要期刊中有关网络课程的文章进行内容分析,采用评价研究方法对部分高校的网络课程进行评价研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网络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了网络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关键词:网络课程 内容分析 评价研究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是一种重要的网络教学资源。近年来,高等学校的网络课程建设不断开展,随着“新世纪

2、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开发重大项目”等的实施,特别是最近教育部组织的几次网络课程质量认证活动,大大推动了网络课程的建设。因此,开展对网络课程研究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和网络课程质量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工作。一、研究目的、方法与内容(一)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网络课程研究的现状,了解这一领域的特征情况。2、分析现有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客观评价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情况。3、分析网络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参考与决策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和评价研究方法。对于网络课程的研究现状与方法趋势,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对于

3、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进行研究。1、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作出叙述性的说明。2、 评价研究法评价研究就是依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手段,测量对象的功能、品质和属性,并对评价对象作出价值性的判断的一种研究方法。(三)研究内容1、分析网络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对教育技术类主要期刊中有关网络课程的文章进行内容分析,分析网络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评价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通过对广东省高校

4、网络课程的评价研究,分析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二、网络课程研究的内容分析(一)内容分析过程为分析网络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们进行研究样本的选取。通过查阅19992002年与网络课程有密切关系的教育技术类期刊,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中相关网络课程文章49篇,剔除与本研究内容相关度不大的文章,确定37篇有关网络课程的文章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有关研究样本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建立如表2所示的内容分析类目表,表中的分析类目分为“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等五类,每一类又根据实际情况细分成不同的子类目。本研究活动中,分析单元

5、为“篇”。根据需要,组成3人研究小组,进行分析评判。 表1 内容分析研究样本详细情况 文章(篇)刊物名称19992002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电化教育研究125中国电化教育1127中国远程教育118开放教育研究11现代教育技术15小计13726 合计37表2 内容分析类目表格与分析结果 文章(篇)类目1999200020012002小计(比例)设计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112(5%)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与策略22 4(10%)网络课程的设计模式 0(0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5 5(14%)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18 9(24%)开发网络课程开发的技术或平台12 3(8% )网络

6、课程系统的开发24 6(16 %)应用网络课程应用方式远程教学 0(0 %)课堂教学12 3(8 %)网络课程的应用策略1 1(3 %)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 0(0%)管理网络课程教学管理 0(0% )网络课程系统管理 0(0 %)评价网络课程评价原则1 1(3%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111 3(8 %)网络课程评价方法 0(0%)小计13726合计:37(二)研究数据与情况分析 通过内容分析,可得如表2所示的研究数据。为分析四年来网络课程研究的总体情况,在表2的基础上,以不同年度和各种类别进行统计,得表3,在表3的基础上,绘制出图1和图2。关于网络课程研究的总体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表3

7、 教育技术类主要期刊中有关网络课程的情况 文章(篇)类别19992002年1999200020012002小计所占比例设计4162054%开发216924%管理00%应用112411%评价112411%小计13726合计37 图1 图2 1、网络课程的研究发展迅速。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网络课程的研究,有关的研究论文数目不断增加,从1999年的1篇增加到2002年的26篇(见图1)。2、 网络课程的研究重点是有关设计与开发的内容。如图2所示,网络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设计”(占54%),其次是“开发”(占24%),而“应用”和“评价”较少(各占11%),“管理”是空白(占0%)。 3、网络

8、课程研究中的一些特点。根据表2中各子类目所占比例的大小,比例大的类目是“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24%)、“网络课程系统的开发”(16%),比例为0的除上所述的“管理”类目外,还有其他类目中的子类目,它们是“网络课程的设计模式”、“网络课程应用方式(远程教学)”、“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网络课程评价方法”,这些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特别是关于网络课程的应用方式,内容分析的结果显示,只是用于课堂教学而非远程教学。众所周知,网络课程的开发,主要是要解决远程教学的问题,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尤其值得我们深思。三、网络课程质量的评价研究 (一)评价研究过程为评价目前高等学校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我们在广东省

9、各高校报送参加“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软件展”的网络教学资源中,抽取9门典型的网络课程,如表4示。根据教育部有关网络课程质量认证标准的精神及有关的具体指标内容,考虑评价研究的特点和评价研究的操作性,建立如表5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有四项,分别为“教学性(60分)”、“可用性(20分)”、“技术性(10分)”、“艺术性(10分)”,每项一级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再分成若干项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表4 网络课程评价研究样本(9门)课程名称所属学科备注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教育技术通过教育部质量认证,被评为精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通过教育部质量认证,被评为优秀人类与环境地理千

10、兆以太网组网技术实用教程计算机科学网络教育应用教育技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一)矛盾论政治物理化学化学微生物学生物生物信息学生物 表5 网络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结果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价标准权重评价等级平均得分二级指标得分率一级指标得分率优4良3中2差1教学性60课程定位2课程属性1课程的学科性质、内容范围、培养目标等具体明确0.253150560.4840.67学习对象1学习对象的层次、知识起点和能力要求清晰0.25270.41学习目标4目标层次2目标层次清晰,包含课程、章节、知识点目标0.53151.050.512目标描述2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0.5211510学习指导4学习

11、建议或方法2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提出可行的建议或方法0.5361.00.456学习动机激励2运用多种策略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0.5270.83教学内容24组织结构5知识组织结构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1.2532223.340.68内容讲解5知识点讲解透彻,重点、难点突出,1.2531233.06科学性4教学内容正确,无科学错误,模拟仿真准确1363.33动态性3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组合、更新0.7521331.67覆盖面3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要覆盖教学基本要求0.755312.58先进性2教学内容体现学科前沿0.52161.28规范性2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

12、0.532311.39教学媒体8相关性4各种媒体表现与学科专业内容有机结合132312.780.67协调性4各种媒体使用协调131322.56教学资源10相关性4提供的资源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133212.890.714丰富性3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0.753332.25多样性3资源表现形式多样0.7532222.0评价反馈8评价方式4能够提供多样的评价方式132222.660.665学习反馈4及时有效132222.66可用性20教学交互6人机交互3交互方式灵活、多样0.753421.580.625055人与人交互3提供协作交流平台或其他网络通讯工具0.7533212.17学习导航4导航2清晰、快捷

13、、方便0.53151.390.67定位2定位准确、无误0.531321.28学习记录3提供学习过程的记录功能0.75135120.4学习帮助3操作简便、及时、有效0.75135120.4资源检索3提供资源检索的功能0.7521151.50.5资源下载与上传1具有资源的上传下载功能0.25414075075技术性10可靠性3链接准确、无死链,响应及时有效,安装、卸载方便0.7542212.25075073兼容性3课程可以跨平台使用0.7542212.25075安全性2学习者不能随意删除或添加数据0.541311370.68规范性2课程中的资源达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0.533211.44

14、0.72艺术性结构布局5页面长度3页面的长度适中,不超过三屏0.7522322.080.68069页面布局2页面布局合理、美观大方0.521521.33设计风格5风格3设计风格统一,体现学科特点0.7522322.080.71色彩2色彩使用协调0.52341.44总平均分64.61(二)研究数据与情况分析 1、网络课程的总体质量水平合格。表5所示,9门网络课程的评价得分总平均为64.61分,总体质量水平合格。在9门网络课程中,有2门已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网络课程质量认证,另外的7门网络课程是广东省各高校在学校初评的基础上,挑选出来报送参加“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软件展”,质量水平基本合格。 2、网

15、络课程的建设普遍存在重视技术性能、忽视可用功能的现象。查表5中一级指标的得分率,最高得分率是“技术性”(073),最低得分率是“可用性”(055)。3、 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一些特点。查表5中二级指标得分率,得分率比较高的指标项是“技术性”中的“可靠性”(075)、“兼容性”(075);“教学性”中“教学资源”(0714)。得分率比较低的指标项是“可用性”中的“学习记录”(04)、“学习帮助”(04)。四、主要的研究结论 通过对有关网络课程的研究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和对广东省部分高校有关网络课程质量水平的评价研究,结合有关文献的内容和作者的研究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一)网络课程的研究现状

16、与发展趋势 1、网络课程的研究现状网络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有关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单一,主要是学科的课堂辅助教学;网络课程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关于网络课程具体的维护与管理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研究。2、网络课程的研究发展趋势在理论指导方面,强调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应用;在教学应用方面,强调远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如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学习模式、利用虚拟情境探究学习模式、利用通信工具协商学习模式等的研究);在效果研究方面,强调学生对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的提高等方面;在评价管理方面,强调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在开发平台方面,强

17、调操作简便、学科特点突出,能提供开放性、协作式功能的开发平台的研制。(二)网络课程质量水平1、目前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总体情况不是太好,虽然有一些精品网络课程,但大部分网络课程离教育部的网络课程认证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2、网络课程的建设普遍存在重视技术性能、忽视可用功能的现象。在网络课程的建设中,制作技术并不是难关,但很多网络课程没有按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有关网络课程的制作规范去制作,导致网络课程的可用性差。3、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仍有欠缺。许多网络课程都能提供多样化、与课程内容相关性大的教学资源,基本实现资源的控制和检索功能,评价反馈的内容与形式也能发挥网络的优势。但有些网络课

18、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缺乏对学习目标、学习指导以及学习动机的设计,而这些正是网络课程最需要的,因此可以看出网络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重视。4、网络课程的学科教学特色不够突出。许多网络课程在结构布局和设计风格方面都体现了一定的艺术性,但如何考虑学科的教学特色,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三)开展网络课程的系统研究势在必行通过上述的分析与研究,我们认为,为促进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开展网络课程的系统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网络课程的系统研究是包括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管理等方面所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网络课程的设计理论与方法;(2)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

19、与步骤;(3)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与效果分析,包括网络课程的应用模式、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教学效果的评价(如学生的学习特点、信息素养的培养等);(4)网络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管理形式,包括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网络课程的维护与管理办法等;(5)网络课程的开发平台的研制。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提高网络课程的制作质量与开发效率,加快高校教学资源信息化、课程教学网络化的进程。参考文献:1、 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系统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7期2、李克东编著,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部网络课程质量认证标准(2003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