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冶金的概念

上传人:d**** 文档编号:20267385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3.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循环冶金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循环冶金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循环冶金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循环冶金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冶金的概念(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循环冶金的概念 第一节循环冶金的概念 1. 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 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 式流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 济活动。基本要点是:以生态思维作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总体设计, 使经济活动像生态系统那样,自我调节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做到综合、反复利用资源,变以往末端治理污染为源头消除 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从而产生最大社会效益 2. 循环经济的内函 循环经济的评价原则

2、是“3R ”原则: 一“减量化”原则(R educe),以资源投入最小为目标。针对产 业链的输入端一资源,通过产品清洁生产而非末端治理,最大限 度地减小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以替代性的可再 生资源为经济活动的投入主体,以期尽可能地减少直进入生产、 消费过程中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实行总量 控制。 一“资源化”原则(R euse),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针对 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对消费者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 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的服务时间和强度;对制造 商采用产业群体间高效协作,使产品一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 以经济系统物质能量流的高效运转

3、,实现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最 大化。 一“无害化”原则(R ecycle),以污染物排放最小为目标。针对 产业链的输出端一废弃物,提升绿色工业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 物的多次回收再造,实现废弃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良性循 环,实现废弃物最少排放。 3. 循环经济的评价原则 循环经济遵循以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运行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 全过程,通过对产业结构的重组与转型,达到系统的整体合理。 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和与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 和提升环境容量,实现经济体系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功能性服务 的生态化方向转型,某求生态经济系统在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优 化前提下的可持续发展。 4.

4、循环冶金的目的 进一步拓展钢铁生产功能,使其不仅具有钢铁生产功能,而且还 具有能源转换、社会部分大宗废弃物处理及为相关行业 提供原料等功能,即实现物质和能源的大、中、小循环。目的是 优化整体物流链,发展产品深加工,延伸产品链,扩展物质的循 环利用领域;提高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即提高每吨天然资源所 能生产的钢铁产品量,以实现资源效率提高、原材燃料消耗降低、 环境改善、钢铁产品成本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的良性循环。 5. 循环冶金的内容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做好工业物质和能源的大、中、 小循环。 小循环一一以铁素资源为核心的生产上下工序之间的循环,水 在各个工序内部的自循环以

5、及各个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副产品 在本工业内的循环等。例如:炼铁总厂产生的各种除尘灰返回本 厂烧结工序。 中循环一一各个生产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即下游产品的废 物返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或者将一个生产厂产生的 废物、余能作为其他生产厂的原料和能源。例如,高炉渣和转炉 渣作为矿渣公司生产的原料,矿渣公司产生的废物一渣粉作为水 泥厂生产水泥的原料;发电厂的粉煤灰作为生产建材产品的原 料。 大循环一一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包括向社会提供 民用煤气;在冬季将余热输送供社会居民取暖,以替代燃煤锅炉; 利用钢铁高温冶炼条件成为城市废弃物处理中心;钢铁渣用于建 材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

6、利用煤焦油深加工芳香烃衍生物作为医 药、颜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原料;利用钢铁的高炉水渣、转 炉钢渣、石灰筛下物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水泥熟料;使用 报废的社会废品和经回收后作为钢铁生产原料重新使用等等。 用电 电网 冶金能源循环举例 : :发电 工业 ■M 用电 轧钢 转炉炼钢 大循环 高炉炼铁 炼焦 烧结 以钢厂为核心的循环经济链 12O75rtffi« JhlHIHlHlH 430万吨 水泥厂 900万吨/年钢铁厂 90万kW/年电站 430万吨/年水泥厂 . 煤气冬 焦化 冷连轧 ■ 热连轧 产品 14万味S3

7、 废渣 铁合金-电石-氯碱-PVC生产环境友好行业群链接技术 石灰 生产 电石 生产 SiO?粉尘 NaOH 废液 氯碱 生产 Si-Fe 生产 化学原理: 溶解反应 2NaOH+SiO2^Na2SiO3 +H2O 碳化反应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I 水解反应 H2SiO3^SiO2.iiH2O I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