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20261918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技术一、感冒的诊疗常规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诊断依据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c)四时皆有, 以冬春季节为多见。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 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证候分类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b)风热犯 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宣肺 清热方药:银翘散c)暑湿袭表

2、:见于夏季,头昏胀重, 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 恶。舌苔黄腻,脉濡数。3、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 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其他疗法:(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2 )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调护: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 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 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 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预防:(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 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感冒流 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

3、共场所。(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 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 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3)转诊指标对于体质素差、治疗不当或感邪较重者,表邪入里化热, 邪陷心包,出现高热神昏,呼吸急促等危重证候者,应及时 转上级医院治疗。二、咳嗽的诊疗常规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似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1、诊断依据a)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b)外 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c)内伤咳嗽,每因 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d)急性期查血白

4、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e)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 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f)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 肺纹理增粗。2、证候分类a)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 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3、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b)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 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 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c)燥 牙B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 苔薄黄少津,脉细数。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 桑杏汤。d)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

5、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e)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 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f)肺 阴亏虚:咳久痰少,咯淡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 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化痰 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其他疗法:4、中药针剂:鱼腥草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1日 12 次。5、常用中成药:风寒咳嗽可用杏苏止咳糖浆 风热咳嗽可用急支糖浆 痰热咳嗽可用麻甘口服液 痰湿咳嗽可用桂龙咳喘宁胶囊6、抗生素:血象提示有明显感染征象时可考虑使用。7、调护:咳嗽患者应忌食辛燥香辣、肥腻及过于寒

6、 凉之品。内伤咳嗽,应积极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及护理。 预防:(1)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2)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3)体 虚易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之类方药以益气固表(4)平 时应注意改善环境卫生,消除烟尘和有害废气的危害转诊 指标:内伤咳嗽的肺阴亏虚型,要注意是否为肺结核活动 期,应到专科医院确诊。三、胃脘痛的诊疗常规 胃脘痛系因胃气郁滞,气血 不畅所致。临床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多 见于胃、十二指肠炎、溃疡、痉挛等疾病。1、诊断依据a)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暖 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b)发病常与情志不畅、 饮食不节、劳累、

7、受寒等因素有关。c)上消化道钡餐X 线检查、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脾性 粘膜 炎症、溃疡等病变。d)大便或呕吐物隐血试验强阳 性者,提示并发消化道出血。e) B超、肝功能、胆道X线 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2、证候分类a)肝胃气滞:胃脘痞胀疼痛或攻窜胁 背,暖气频作,苔薄白,脉弦。 治法:舒肝理气,和胃止 痛。方药:柴胡疏肝散。b)寒邪犯胃:胃脘冷痛暴作, 呕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暧,口不渴。苔白,脉弦紧。治法: 温胃散寒,理气止痛。方药:良附丸加味。0胃热炽盛: 胃痛急迫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或粘。舌质红, 苔黄或腻,脉数 治法:疏肝理气,泻热和胃。方药:化 肝煎合左金丸

8、加减。d)食滞胃肠:胃脘胀痛,暖腐吞吐 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绶。苔厚腻,脉滑或实。治 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药:保和丸。e)瘀阻胃络: 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或大便色黑。 舌持紫暗,脉涩。治法:活血化瘀,和胃止痛。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f)胃阴亏虚: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嘈 杂似饥,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治法:滋阴益胃,和中止痛。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 草汤。g)脾胃虚寒: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 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 足不温,大便多溏, 舌质淡,脉沉细。治法:温中健俾,和胃止痛。方药:黄 芪健中汤加味。调护:(1)如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

9、应卧床 休息,缓解后始可下床活动。(2 )内服汤药,对虚寒性 胃痛宜温服,并宜在疼痛发作前服药;对虚热性胃痛,则宜 稍凉服(3)如患者呕吐,可服药前用鲜生姜擦舌面, 汤药改作多次分服。预防(1)实证胃痛的发生,与感受外邪特别是受寒、 饮食不节、情绪过于激动以及烟酒过度 关系密切。因此应 注意气候变化,尤其突然转寒时,注意增减衣服。(2)虚 证胃痛的发生与体弱、脾胃不健的关系密切,因此宜劳逸结 合,避免过劳。转诊指标 胃痛伴有呕血、黑便者,为消化道出血,应 转上级医院。另外胃痛剧烈难忍、胃脘拒按,或伴有寒战高 热,大汗出或汗出如油,面色仓白,四肢发冷,多为胃穿孔 造成急腹症,应马上转往上级医院。

10、四、泄泻的诊疗常规泄泻系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致脾失健运,传导失 司,以大便次数增多,质稀溏或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相 当于急、慢性肠炎或肠功能紊乱等疾病。1、诊断依据a)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可伴 腹胀腹痛等症。b)急性暴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有恶 寒、发热等症。c)慢性久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 作,时轻时重。d)饮食不当、受寒凉或情绪变化可诱发。e)大便常规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大便培养致病菌阳性或阴 性。f)必要时作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肠镜检查。2、证候分类a)寒湿泄泻: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畏寒食少。苔白滑、脉濡缓。 治法:芳香化湿,解 表散寒。方药:霍香正气散。b)

11、肠道湿热:腹痛即泻, 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秽臭,肛门灼热,可伴有发热,舌红, 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葛根苓连汤合六一散。c)食滞胃肠:腹满胀痛,大便臭如败卵,泻后 痛减,纳呆,暖腐吞酸。舌苔垢或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方药:保和丸。d)肝郁泄泻:腹痛肠鸣泄泻, 每因情志不畅而发,泻后痛缓。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 法:抑肝扶脾。方药:痛泻要方。e)脾虚泄泻:大便溏 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伴有神疲乏力。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健脾益气。方药:参苓 白术散。f)脾肾阳虚: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 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治

12、法:湿补脾肾,固涩止泻。方药: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减。3、其他疗法(1)推拿疗法:一指禅推法由中脘缓 慢向下移至气海、关元,用滚法沿脊住两旁从脾俞 至大肠 俞法疗。(2)拔罐疗法:背部两侧的膀胱经部位拔火罐, 10次为1疗程。(3)常用中成药:寒湿泄泻:藿香正气 水;脾肾阳虚:桂附理中丸。(4)灸疗:艾灸上脘、天枢、关元、足三里治疗慢性腹泻4、调护(1)泄泻患者要给出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忌食辛热炙博肥甘厚味。若暴泄耗伤胃气,可给予淡盐汤、 饭汤、米粥等以养胃气;若属虚寒泄泻,亦可予淡姜汤饮之, 以温振脾阳,调和胃气。(2)重度泄泻患者应及时补充 液体,以防津液亏损。5、预防(1)养成良好的饮食卫

13、生习惯,不饮生水, 不食生冷瓜果。(2)居处冷暖适宜,并可结合食疗健脾 益胃,如山药、大枣、山楂 转诊指标 若急性腹泻,暴泻 急剧,极度疲劳,口燥烟干,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 冷,此乃气阴两衰之危证,应及时送上级医院抢救。五、心悸的诊疗常规心悸是由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致心跳异常,自觉心慌 悸动不安的病症。多见于心神经官能症及心律失常。1. 诊断依据a)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 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 心慌不安。b)伴有胸闷不适,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 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 肢冷,或见晕厥。c)可见数、促、结、代、缓、迟等脉象

14、。 d)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等诱发因素。e) 血常规、血沉、抗O,T3,T4及心电图,X线胸部摄片、 测血压等检查,有助明确诊断。2. 辨证论治a)心虚胆怯:心悸因惊恐而发,悸动不 安,气短自汗,神倦乏力,少寐多梦,舌淡,苔薄白,脉 细弦。方用安神定志丸 b)心脾两虚:心悸不安,失眠健 忘,面色白,头晕乏力,气短易汗,纳少胸闷,舌 淡苔薄 白,脉弱。方用归脾丸c)阴虚火旺:心悸不宁,思虑劳心 尤甚,心中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口 干,面 颊烘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方用天王补心丹或朱 砂安神丸d)心血瘀阻:心悸怔忡,胸闷心痛阵发,或面唇 紫暗。舌质紫气或有瘀斑,脉

15、细涩或结代。方用营心宁胶 囊或通心络胶囊3. 疗效评定a)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 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b)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 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c)未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 变化。六、不寐的诊疗常规不寐是指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 能获得正常睡眠。1. 诊断依据a)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 重者彻夜难眠。b)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 等症。c)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2. 辨证论治a)肝郁化火: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 胸闷胁痛,头痛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 黄。舌红,苔 黄,脉弦数。方用龙胆泻肝丸 b)痰热内扰:睡眠不安,

16、 心烦懊,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 脉滑或滑数。方用温胆汤加味c)阴虚火旺:心烦不寐,或 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 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方用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 神丸d)心脾两虚: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 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方用归脾丸3. 疗效评定a)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b) 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c)未愈:症状无改 变。七、郁病的诊疗常规郁病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以抑郁善忧,情绪 不宁,或易怒善哭为主症。多见于神经官能症、癔病。1. 诊断依据a)忧郁不畅,精神不振,

17、胸闷胁胀,善 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易怒善哭等症。b)有郁怒、 多虑、悲哀、忧愁等情志所伤史。c)经各系统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疾病。d)应与癫病、狂病鉴别。2. 辩证论治a)肝气郁结:精神抑郁,胸胁作胀,或 脘痞,暖气频作,善太息,月经不调。舌苔薄 白,脉弦。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郁金、青皮 b)气郁化火:急躁易怒, 胸闷胁胀,头痛目赤,口苦,嘈杂泛酸,便结尿黄。舌红, 苔黄,脉弦数。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c)忧郁伤神:神志恍 惚不安,心胸烦闷,多栗易醒,悲忧善哭。舌尖红,苔薄白 脉弦细。方用甘麦大枣汤 d)心脾两虚:善思多虑不解, 胸闷心悸,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晕,神疲倦怠,易汗,

18、纳容不馨。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数。方用归脾汤加味 e)阴虚火旺:病久虚烦少寐,烦躁易怒,头晕心悸,颧红, 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 见盗汗。舌红,苔薄,脉弦细或 细数。方用天王补心丹3. 疗效评定a)治愈:症状消失,情绪正常。b)好 转:症状减轻,情绪基本稳定。c)未愈:症状、情绪均无 改善。八、眩晕的诊疗常规中医定义: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 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 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 倒。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可发于青年 人。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可

19、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甚至 危及生命。西医定义:眩晕是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 的一种运动性幻觉,即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空间感觉 在皮质感觉中枢的反映失真,它是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西 医临床上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 晕(假性眩晕),病因较复杂。(一)真性眩晕:是指由于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 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根据受损部位不同, 可以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多数症状较重,如美尼尔综合 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塞等,常反复发作。眼性眩晕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 车上长时间盯住窗外的景

20、色,可以出现眩晕及铁路性眼震; 在高桥上俯视脚下急逝的流水,会感到自身反向移动和眩晕。 这些都是视觉和视动刺激诱发的生理性眩晕,脱离环境症状 就会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现复视和眩 晕。本体感觉障碍引起的眩晕称为姿势感觉性眩晕,见于脊 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觉障碍和运动失调而引起的眩晕。(二)假性眩晕: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 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 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 患者感到飘飘荡荡没有明确的转动感。(三)【诊断依据】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

21、闭 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 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3.慢性起病,逐渐 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 和红细胞计数、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球震颤 图、颈椎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于明确诊断。有条件可 行CT、磁共振成像检查。5.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 等。西医诊断依据:认为眩晕特点是发作性、可逆性,有复 发倾向,每次发作的症状有时不尽相同;可以涉及多系统疾 病。1、神经科方面:除一般的神经系统检查外,特别应 注意有无自发性眼震、共济失调、听力障碍、眼底水肿及颅 内压增高征。2、内科方面:应检查有无高血压、低血压、

22、 心律不齐、心力衰竭,有无贫血、全身感染、中毒、代谢紊 乱等。3、耳科方面:应检查外耳道、鼓膜、中耳、鼻咽 部,注意有无盯聍阻塞外耳道,有无胆脂瘤性中耳炎及耳硬 化症。4、音叉试验了解听力情况、听力障碍的性质及程 度。理化检查:头颅X线摄片、脑电图、脑血流图、胸片、 TCD、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等,对眩晕的病因诊断具 有重要价值。疑为颈椎病者需作颈椎正、侧、斜位等X线摄 片检查。指物偏向、直流电试验、位置试验及眼震电图等前 庭功能检查有助于眩晕症的定位定性诊断。【鉴别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1.中风病 中风病以卒 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 经昏仆,仅有半身不遂、昏仆

23、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及舌强言 蹇等表现 都不以眩晕为主症。2.厥证 厥证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 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 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欲仆或晕眩仆倒表 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3.痫病 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 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二者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有 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口中如作潴羊叫声等症状。西医鉴别诊断:主要是伴眩晕的各种常见全身性疾病的 鉴别1、脑血管性眩晕: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

24、晕,可伴有 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 志清晰。2、脑肿瘤性眩晕: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 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 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 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3、颈源性眩晕: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 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 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 坐起或躺卧时的体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 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 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 无力,持物不自

25、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 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4、眼源性眩晕: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 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 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 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 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5、心血管性眩晕:高血压病弓I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 可以明确诊断。颈动脉窦综合征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 发病诱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颈动脉受压的因素,如急剧转颈、 低头、衣领过紧等。6、内分泌性眩晕: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 作,持续数十分钟至1小时,进食后症状缓解或

26、消失,常伴 有疲劳感,发作时检查血糖可发现有低血糖存在。甲状腺功 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以平衡障碍为主,对甲状腺功 能的相关检查可以确诊。7、血液病导致的眩晕: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 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血液系统检查可以确诊。8、神经官能性眩晕:对于4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注意与更年期综合征鉴别。中医辨证论治1.肝阳上亢 症见眩 晕耳鸣,头痛且胀海因烦恼而使头晕、头痛诸症加剧急躁易 怒,面时潮红,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9、治则: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 减 天麻、钩藤、山栀子、黄苓、牛膝、杜仲、桑寄生、夜 交藤、茯神、菊花、夏枯草、草决明各10克,石决明、珍珠

27、母各30克冰煎服海日1剂(下同)。2.气血亏虚 症见眩晕 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画色苍白眉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 饮食减少,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治则: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八珍汤加减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茯苓、 白术、山药、神曲、黄芪各10克大枣5枚甘草5克。3. 肾精不足 症见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五心烦热, 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治则:补肾益精,方药:肾气丸加减 生熟地、枣皮、菟丝子、牛膝、山药、茯苓、 泽泻、丹皮、知母、黄柏各10克龟胶、阿胶各5克(烊化)。4. 痰浊中阻症见眩晕而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少食多寐,脘腹 胀满,舌苔白腻,脉濡滑等。治则:燥湿祛痰、健

28、牌和胃方 药:二陈汤加减 药取法夏、陈皮、茯苓、天麻、泽泻、车 前仁、扁豆、菖蒲各10克,白蔻、砂仁、各5克(后下),甘草 5克。 西医治疗1、一般治疗 急性眩晕发作的病人,应 静卧,避免光刺激,解除精神紧张。病因治疗有明确病因者,应积极对因治疗。3、对 症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3.1镇静剂和安定剂:鲁米那、地 西泮等。3.2抗组织胺药物:盐酸异丙嗪、盐酸苯海拉明、 扑尔敏等。3.3止吐剂:氯丙嗪、胃复安等。3.4抗胆碱药物:氢 漠酸东莨菪碱、阿托品。3.5血管扩张药物:烟酸、654 - 2、地巴唑等。4、手术治疗:内耳病变听力已丧失而久治 不愈者,可行迷路破坏手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疗效判断标

29、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好 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 善【预后转归】 眩晕病情轻者,治疗护理得当,预后 多属良好;病重经久不愈,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病情 重者,则难以获得根治,尤其是中年以上风阳上扰,肝火上 炎眩晕者,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由于阴亏阳亢, 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上蒙清窍,横窜经络,可 形成中风,轻则致残,重则致命。若眩晕属肝血,肾精耗竭, 日久可致失明、耳聋重症。【预防调护】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2.病室应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室内光线宜柔和、稍暗。温湿 度适宜。3.重

30、症应卧床休息,轻症者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动摇过剧。4.每日测血压一次,平稳后改为每周测1-2次。5.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及血压、舌苔、脉象等变化,做好 记录。若见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阻涩、肢体麻 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及时处理。6.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效果及反应。7.饮食宜清淡,可多吃水果、蔬菜、豆类,忌辛辣、肥腻、生冷、烟酒等品。 肝阳上亢者有条件时可清蒸甲鱼以滋阴潜阳;气血亏虚者多 食血肉有情之品;肾精不足者宜多食补肾填精食品,如核桃、 黑芝麻、百合、猪腰等。8.加强情志护理,关心体贴病人,使其心情舒畅。9,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