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绿色消费项目实施方案_模板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20261120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113.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促进绿色消费项目实施方案_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促进绿色消费项目实施方案_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促进绿色消费项目实施方案_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资源描述:

《促进绿色消费项目实施方案_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绿色消费项目实施方案_模板(1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泓域咨询/促进绿色消费项目实施方案促进绿色消费项目实施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其中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年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碳中和则是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自然和人为手段,将一定时间内特定组织或整个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和抵消掉,实现相对零排放的状态。随着全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加强碳减排行动,如通过推广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强技术创新等方式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

2、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绪论7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7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7三、 结论分析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第二章 市场营销分析13一、 碳达峰碳中和基本原则13二、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形势14三、 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6四、 碳达峰碳中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8五、 促进新兴产业和创新18六、 提升经济竞争力18七、 改善环境质量18八、 增加就业机会19九、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背景19十、 碳达峰碳中和可行性及必要性20第三章 公司治理分析23一、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3二、 公司治理原则的概念26三、 股东权利及股东(大)会形式

3、27四、 公司治理的框架32五、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36六、 监事会39第四章 企业文化分析43一、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43二、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49三、 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53四、 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71五、 培养名牌员工77六、 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基本价值82七、 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91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理102一、 企业培训制度的执行与完善102二、 工作岗位分析102三、 培训效果评估方案的设计106四、 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108五、 企业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110六、 员工福利计划112第六章 项目经济效益116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

4、和增值税估算表11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9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1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23四、 偿债能力分析12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4五、 经济评价结论125第七章 投资估算126一、 建设投资估算126建设投资估算表127二、 建设期利息12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8三、 流动资金129流动资金估算表129四、 项目总投资13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0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3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1第八章 财务管理分析133一、 财务可行性要素的特征133二、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133三、 存货管理决策135四

5、、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137五、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40六、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142七、 分析与考核144第一章 项目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促进绿色消费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碳达峰碳中和是指通过引导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逐年减少,最终实现碳中和。在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即在2060年前实现全社会碳排放量达峰,并在之后尽快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要求我国深刻理解与认识碳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科技研发,积极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

6、,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产业分析师需要对各相关行业进行分析,为企业制定碳减排计划提供支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碳达峰和碳中和是近年来环保领域的热门话题,碳达峰指CO2排放量在某一时间点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步减少;碳中和则指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手段,在一定时间内使特定组织或整个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和抵消掉,实现相对零排放。碳达峰与碳中和是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一)什么是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使用服务时,选择对环境友好、节能减排、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良好表现的产品或服务。这种消费行为旨在鼓励生态环境保

7、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二)绿色消费的意义1、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消费者有意识地支持绿色产品和服务,从而催生出更多的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2、减缓气候变化: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低碳产品和服务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3、提高生活品质:使用绿色产品和服务对人体健康有好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满足感。(三)如何促进绿色消费?1、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和服务。2、营销宣传:企业可以加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力度,让消费者了解到绿色消费的意义和价值。3、建立标准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可行、公正的标准和认证体系,保证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可信

8、度。4、多方合作: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共同开展促进绿色消费的活动,形成合力。(四)如何推广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1、加强研发和生产:企业应加强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产品和服务。2、开拓市场:企业可以通过营销手段,向消费者介绍绿色产品和服务,并考虑在电商平台上设置绿色消费专区,提高产品曝光率。3、培育消费习惯:企业可以通过举办绿色消费宣传活动、开展绿色产品体验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养成绿色消费习惯。4、完善售后服务:企业应为绿色产品和服务提供全面可靠的售后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的用心和责任。三、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

9、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656.3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859.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02%;建设期利息24.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1%;流动资金772.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07%。(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656.33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665.03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991.30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6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836.26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

10、NP):1293.4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7.84%。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37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368.66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656.331.1建设投资万元1859.851.1.1工程费用万元1210.791.1.2其他费用万元608.861.1.3预备费万元40.201.2建设期利息万元24.

11、291.3流动资金万元772.192资金筹措万元2656.332.1自筹资金万元1665.032.2银行贷款万元991.303营业收入万元76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5836.265利润总额万元1724.616净利润万元1293.467所得税万元431.158增值税万元326.159税金及附加万元39.1310纳税总额万元796.4311盈亏平衡点万元2368.66产值12回收期年4.3713内部收益率37.84%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2790.20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营销分析一、 碳达峰碳中和基本原则(一)碳达峰1、定义碳达峰指的是碳排放量达到顶峰后开始逐步减少的过程。在此

12、过程中,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节能减排的推广,碳排放量将会逐渐降低。2、实现方法实现碳达峰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加强工业和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措施;(2)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范围;(3)提高能效,实现绿色制造;(4)发展碳交易市场等。(二)碳中和1、定义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将剩余排放量通过吸收或储存等措施抵消的一种方式。实现碳中和可以有效地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2、实现方法实现碳中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发展低碳经济,优化能源结构;(2)加强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3)加强陆地、海洋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4)

13、推广碳中和产品和服务,建立碳交易市场等。以上为碳达峰碳中和基本原则相关内容。二、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形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碳达峰和碳中和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步减少,碳中和则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即零排放或净零排放。1、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各国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不断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欧盟:欧盟于2020年宣布了绿色新政,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2)美国:拜登政府于2021年4月召开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宣布,美国将于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减半,并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3)中国:中国将争取在2030

14、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4)其他地区和国家:日本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英国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2、碳达峰碳中和对产业的影响(1)新能源产业:碳中和意味着减排与补偿相结合,新能源产业将会迎来发展机遇。(2)传统能源产业:传统能源产业将面临转型压力,需要加速向低碳化方向转型。(3)交通运输产业: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加快电动化进程,推动车辆和船舶等交通工具向清洁能源转化。(4)建筑产业:构建低碳建筑标准和绿色建筑体系,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3、碳达峰碳中和对经济的影响(1)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对金融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如绿色债券、碳排放权交易等。(2)经济

15、增长:虽然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进行巨额投资,但同时也为经济带来了增长机遇,如新能源产业和清洁技术产业的发展。(3)就业市场: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推动就业市场的发展,如创造了更多环保岗位,提高了技术技能要求等。4、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和对策(1)技术问题:目前清洁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其成本。(2)制度问题:碳排放权交易等制度机制的建立需要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和实际的道路。(3)国际合作: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总之,从全球来看,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各方需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16、三、 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1、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不断加码,各国纷纷推进新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这将带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等清洁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2、环保产业投资机遇:环保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国政府将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特别是在清洁能源、低碳交通、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进行投资,推动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3、公司品牌升级机遇:企业将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进行产品品牌升级,推出更加环保、低碳的产品,强化品牌形象。同时,企业也将加大绿色生产的力度,提高自己的环保形象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二)挑战

17、1、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需要寻求转型升级的道路。2、节能减排压力: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各国将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这也将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压力。企业需要适应新的环保要求,推进生产流程的绿色化改造,同时也需要对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3、技术研发压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高端技术和创新。因此,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引进新技术,并进行自主研发,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上是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详细论述。四、 碳达峰碳中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碳达

18、峰碳中和是指在特定时间点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以及在更长的时间尺度内实现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零或负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能够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缓解环境压力,而且还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碳达峰碳中和具有以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 促进新兴产业和创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如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碳捕捉与封存等。这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高技术水平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碳达峰碳中和还将带来更多的研发投入,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六、 提升经济竞争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环保行为,还是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推进绿色低碳

19、转型,这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多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七、 改善环境质量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和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这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八、 增加就业机会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并且需要建立一整套产业链,这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居民的稳定就业和收入增长,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综上所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行为,更是一种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过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20、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九、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背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使用化石能源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引发了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这种变化对于全球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各国纷纷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应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碳达峰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而碳中和则是指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至零或者将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平衡。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国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性,已经将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建

21、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之一。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争取早日实现碳达峰并努力实现碳中和,要求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力度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中国贡献。同时,各行业也纷纷加快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相关工作,积极探索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通过技术升级、节能减排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电力、交通、建筑、钢铁、化工等是重点行业,这些行业的碳排放量大,减排难度大,但是也给这些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总之,碳达峰和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近年来,各国政府和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加速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相关工作。十、 碳达

22、峰碳中和可行性及必要性(一)碳达峰碳中和的定义碳达峰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以达到减缓全球变暖的目的。而碳中和是指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降至零或负值,从而将全球气候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二)碳达峰碳中和的可行性1、技术可行性:在二氧化碳的减排方面,已有各种技术手段,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强化能源管理等。同时,在气候变化方面,也有很多应对技术可供选择,如森林抚育、海洋生态修复、碳捕集存储等。2、政策可行性:世界各国政府都积极推出各种政策措施,以促进碳达峰碳中和。例如,中国政府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左右实现气温回升幅度比工业化前低2摄氏度以上,十四五期间

23、在碳达峰基础上争取尽早达成碳中和,到206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三)碳达峰碳中和的必要性1、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极端天气增加、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等,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环境、社会乃至政治稳定都带来很大的影响。2、国际形势的要求: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在国际合作方面,各国都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3、经济发展的需求:碳达峰碳中和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它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新产业的发展。综上所述,碳达峰碳中和既有可行性,又有必要性。全球各国需共同努力,加快步伐,共同推动碳达峰碳中

24、和的实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第三章 公司治理分析一、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组织管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组织持续发展的机制和重要保证。现代组织理论和管理实践表明,组织的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建立与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始;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无法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企业的发展不能是为现在而发展,而应该是为未来而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的目标。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对全局的一种总体设想,是从宏观的角度对企业的未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设定。它所提出的是企业整体发展的总任务和

25、总要求,它所规定的是整体发展的根本方向。因此,人们所提出的企业发展战略总是高度概括的,而且着眼于未来和长远。一般认为,要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就要有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支撑。实践证明,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内控体系,才能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西方,内部控制提出得较早,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对此有了明确的要求。而在我国,具有强制性要求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形成较晚,许多企业并没有自发地认识到建设与执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在与国外企业交往的过程中,常常由于这方面的欠缺而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企业应该意识到,内部控制及其评价制度不只是为了满足外部强制要求,而应

26、该最终成为一种自发的行动。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我国企业融入国际社会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保证内部控制产生于组织管理的需要,存在于组织经营管理活动之中,是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内部控制的主体是组织的管理部门和具体执行各项控制措施的人员,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记录和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记录和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通过这种控制的建立,能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

27、、效率性和效果性,保证各项法律和规范的遵守。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并加强内部控制。(三)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信息质量的保证众所周知,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足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首先,高质量的报告信息将为管理当局提供准确而完整的信息,用以支持管理当局的决策和对主体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同时,高质量的对外报告和披露有助于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以及监管当局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通过职务分离、岗位轮换、内部审计等控制方法及手段对企业信息的记录和报告过程进行全面持续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与舞弊

28、,保证企业信息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反思我国近年来的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如红光实业、银广夏、蓝田股份等,其组织的内部控制失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内外证券市场的财务丑闻,使得广大投资者蒙上厚重的心理阴影,要求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重塑投资者的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和透明,进而保护投资者利益与国家经济安全意义重大。(四)内部控制是加强企业制度管理的根本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

29、”,由于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管理当局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发生偷懒、不当消费等行为,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所有者需要监督代理人,防止代理关系下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公司治理目标,从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同时,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资产安全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手段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逐渐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提升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二、 公司治理原则的概念广义的公司治理原则包括有关公司治理的准则

30、、报告、建议、指导方针和最佳做法等,它通过一系列规则建立一套具体的公司治理运作机制,维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利益,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实现公司的有效治理。公司治理原则可以帮助政府对本国公司治理方面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框架进行评估、改进,也可以为上市公司(甚至是非上市公司)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提供指导、借鉴,还对股票交易所、投资者和其他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中起作用的机构提供了参考和建议。公司治理原则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其目的不在于制定详细的国家立法,而是为人们提供某种参考。比如政策制定者在审查并制定反映本国特定的经济、社会、法律和文化环境特色的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和监管框架时,可以公司治理原则为参考

31、;再如市场参与者,可以参考公司治理原则制定自身的公司治理制度。公司治理原则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应根据环境的重大变化不断重新对其进行审查。为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竞争地位,公司必须不断创新并使自己的公司治理状况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公司不断满足新的需求,抓住新的机遇。同样,政府有义务制定一个有效的规范框架,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使市场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并能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做出反应。政府和市场参与者可以根据成本与收益的比例,自己决定是否采纳这些原则。三、 股东权利及股东(大)会形式(一)股东权利股东权利是指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注册的企业中,企业财产的一个或多个权

32、益所有者拥有哪些权利和按什么方式、程序来行使权利。相对于所有权、产权、出资人权利,股东权利是最清楚、明确的权利。股东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所以在不同的国家,股东权利可能会有所差别。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类型公司的股东权利也不一样。在我国,股东主要享有以下权利。1、知情质询权公司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及财务会计报告,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和质询,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如实向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妨碍监事会或者监事行使职权;有权知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从,公司获得报酬的情况;股东大会有

33、权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股东会议并接受股东的质询。2、决策表决权股东有权参加(或委托代表参加)股东大会并根据出资比例或其他约定行使表决权、议事权。股东拥有对违规决议的撤销请求权,如果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做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决议。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股东有权选举和被选举为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4、收益权股东有权依照法律、法规、公司章程规定获取红利,分取公司终止后的剩余资产。5、强制解散公司的请求权如果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

34、能解决,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6、股东代表诉讼权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而公司又怠于行使起诉权时,符合条件的股东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7、优先权股东在公司新增资本或发行新股时在同等条件下有认缴优先权,有限公司股东还享有对其他股东转让股权的优先受让权。8、临时股东大会的提议召集权我国公司法规定,持有公司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9、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综上分析,我们认为股权可分为自益权(财产性的权利)和共益权(非财产性的权利)。

35、自益权主要指股利分配请求权,股份转让、抵押和继承的权利,股份购买请求权,股份转换请求权,剩余财产索取权等;共益权如股东大会出席权,重大事项表决权及审批权,查阅公司各种文件账表的权利,质询权,对董事的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二)股东大会的形式股东大会(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是指公司一年一次必须召开的会议,它一般由董事会组织召开,董事长是大会的当然;股东大会必须达到一定的法定人数时才能召开。各国对法定人数的要求不尽相同,计算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按股东人数的比例确定,有的按股权的比例确定。股东大会召开之前,董事会应根据公司法或本公司章程,在会前若干天将会议日期、地点、议程书面通知股东并登报予以公告

36、。股东大会从会期上看,分为年度会议和临时股东大会。1、年度会议年度会议一般情况下是在公司的会计年度结束后六个月内召开。2、临时股东大会临时股东大会则是根据公司章程、股东会议事规则等的规定,通常是由符合条件的股东、董事(或董事会)、监事(或监事会)提议而召开的。在以下特定事项发生的两个月内,应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董事人数不足公司法规定的法定最低人数5人,或者少于章程所定人数的三分之二时;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时;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百分之十(不含投票代理权)以上的股东书面请求时;董事会认为必要时;监事会提议召开时;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三)股东大会的特征及职权1、

37、股东大会的特征(1)股东大会是公司内部的最高权力机构。许多国家的公司法将股东大会界定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依法形成的股东大会决议在公司内部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股东大会是公司的非常设机构。股东大会只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而不是日常业务执行机关或代表机关,除了每年的例行年会和特别会议外,是找不到其踪影的。2、股东大会的主要职权股东大会主要行使下列职权:(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2)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3)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4)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5)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

38、弥补亏损方案;(6)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做出决议;(7)对发行公司债券做出决议;(8)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做出决议;(9)修改公司章程;(10)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四、 公司治理的框架公司治理主要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部分(见本书第二章、第三章的内容),根本目的是提高治理效率。治理结构是从静态考虑,公司治理是一种政治化、法律化的安排,具有制度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有关收益和风险的制度安排,有关权力分立和制衡的结构安排和组织安排。治理机制是从动态考虑,指公司治理系统中持续互动的管控关系、功能和运行原理,包括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和外部治理,表现出

39、系统的无限开放性。按照机制设计或实施所利用资源的来源,公司治理可以简单区分为公司外部治理系统与公司内部治理系统。(一)外部治理系统外部治理系统指的是尽管机制的实施超出了公司资源的计划范围,但仍然可以用于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各种公司治理机制的总称它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环境、公司控制权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外部代理人市场。主要目的在于权力制约和平衡,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1、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环境公司治理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法律和政治问题。公司治理的法律途径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处于基础性位置。各国在股权结构、资本市场和公共政策上的差异与投资者在法律上所受到的保护程度密切相关。在市场

40、经济国家,公司治理的政治途径多是借助法律途径来实现的。2、资本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资本市场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分散风险的保险机制,还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公司业绩状况的信号。随着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其监督功能也加强,当然,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控制权市场。从该理论可以推知,公司并购后,被收购企业的管理者将被更换,然而经验表明并非如此。接管市场的存在将限制公司总经理忽视利润和所有者回报的行为,从而会约束总经理营造公司帝国的梦想。接管市场的批评者认为,接管的收益来自享受的税收优惠,与原公司经理人、雇员终止合同,以及非效率的资本市场在价值评估中的错误。3、产品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是指供人

41、们消费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称。要素市场也即生产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金融(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产品(要素)市场竞争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整体经济效率的十分强大的力量,同时,它在公司治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正如Jensen(1996)所指出的那样,产品和要素市场的监督力量对于新的和存在大量经济租或准租的活动而言十分微弱。4、外部代理人市场尤金法玛认为,如果一个企业被看成一组合约,那么企业的所有制就不重要了,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可以自动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并解决由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的激励问题。Gibbon和Murp

42、hy(1992)研究了当工人关注未来职业时最优的激励合约设计。他们证明,最优的激励合约将最大化包括来自职业关注的隐性激励和来自报酬合约的显性激励在内的总的激励。(二)内部治理系统内部治理系统指的是机制的设计或实施在一个企业资源计划范围内用来实现企业治理目标的各种治理机制的总称。它包括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治理、董事会、大股东治理、激励报酬合约等。1、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代理成本的存在否定了MM定理的合理性。债务的代理成本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第一种效应主要表现为债券会导致经理倾向于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另一种效应表现为,由于从声誉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公司或经理倾向于选择相对安全、能保证还清债务的项目

43、,而不是真正价值最大化的项目。2、董事会董事会可以理解为一个内生决定的用来缓解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成为仍处在发展早期的董事会理论文献中揭示董事会存在原因的正式模型。按照上述模型,董事会的有效性受到其独立性的影响,而董事会的独立性则取决于已有的董事与CEO在关于CEO薪金与增补董事会人选等问题上的讨价还价。3、大股东治理法律不能给小股东以有效的保护时,大股东能获得有效的控制权,所以在世界各国大股东持股很普遍。大股东会牺牲其他投资者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偏好,尤其是当他们掌握的控制权大于其现金流量权时更是倾向于追求控制权的私人收益,或“准租金”。因此,在理论上应研究大股东特征、大股东监督、大股东侵害行

44、为、大股东控制权及合作关系问题。4、激励报酬合约在激励报酬合约的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在强调合约的绩效衡量的可证实性时,不要忽视关系性合约。第二,当经理人的努力是多维,且对经理人绩效的衡量不完备时,如何协调不同激励方向的冲突问题。协调激励冲突的一般原则是,在提高某种任务的激励时,可以增加该项任务本身的回报,或者通过降低另一种任务的回报实现。五、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既有分离区域,也有交叉领域。离开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就没有完整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同时,公司治理结构同样也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

45、制做支撑,公司治理结构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的目标也必然会落空。可以看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一种互动关系,即有效的公司治理对完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反过来,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能优化公司治理机制。1、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是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迄今为止,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在理论上仍未有统一定论。AICPA的审计准则第55号和COSO的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这两个研究报告均把董事会及其对待内部控制的态度认定为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由于董事会是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所以很多人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这

46、种认识是否正确也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根据哲学环境论的有关知识,环境是与主体相对应并外在于主体的。如果将两者的关系定义为环境论,那么就意味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没有重叠和交叉的主体。其次,环境论降低了公司治理对于内部控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按照哲学内外因理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只起一定的促进作用。环境作为非决定性的外部影响因素,其需要通过内部因素的转化才能起作用。这样人们就会有意或者无意地把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及其意义缩小。最后,环境论也忽视了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或者说没有看到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反向促进作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并非完全独立,存在着联系与

47、区别。因此,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是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包含、相互融合的关系。2、离开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就没有完整性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不同层次控制目标的一致性,只有从源头实施内部控制,才能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治理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则企业管理当局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改进内部控制,再好的内部控制也无法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能割裂,需将内部控制纳入公司治理路径之上。两权合一时,股东和股东会直接实施内部控制;两权分离时,利益相关者通过董事会或监事会间接控制,由股东会或董事会设计监控制度,考核、评价经理层绩效。公司治

48、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不同层次控制目标的一致性;只有从源头实施内部控制,才能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能够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维护某一类或少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3、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从公司治理角度认识内部控制,是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本质、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前提,企业内部控制内涵和外延得以升华正是内部治理结构作用的结果。内部控制是在公司治理解决了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之间的权、责、利划分之后,作为经营者的董事会和经理为了保证受托责任的履行,而做出的主要面向次级管理人员的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如果内部控制失效,其提供的会计

49、信息也就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的经营者就无法进行正确的决策。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公司管理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利于董事会行使控制权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利于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有利于保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利益,实现共同治理。在我国,事实上企业控制权相当大程度转移到管理者手中,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公司法人主体正确处理各个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总之,如果内部控制不能与公司治理兼容,将导致治理成本骤增;如果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留下的空间将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由此可能演变为制约公司发展的顽疾。六、

50、 监事会(一)监事会的定义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以及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的监事组成的,对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法定必设和常设机构。监事会,也称公司监察委员会,是股份公司法定的必备监督机关,是在股东大会领导下,与董事会并列设置,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行政管理系统行使监督的内部组织。监事会是股份有限公司实行监督的内部机构,对内不能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与管理,一般情况下无权对外代表公司。(二)监事会会议1、会议召集次数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股份有限公司的监事会每6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监事可以提议召开临时监事会会议。2、会议召集权人监事会会议必须由有召集主持权的人召集和

51、主持,否则,监事会会议不能召开;即使召开,其决议也不产生效力。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由监事会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监事会副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会议;监事会副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监事共同推举一名监事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会议。3、会议出席监事会会议应由监事本人出席,监事因故不能出席时,可以书面形式委托其他监事代为出席,代为出席会议的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被代理监事的权利。委托书应载明:代理人姓名、代理事项、权限和有效期限,并由委托人签名盖章。监事无故缺席且不提交书面意见或书面表决的,视为放弃在该次会议上的表决权。监事连续两次未能亲自出席,也不委托其他监事出席监

52、事会会议,视为不能履行职责,监事会应当建议股东大会予以撤换。(三)监事会权限监事会权限包括:(1)检查公司的财务,并有权要求执行公司业务的董事和经理报告公司的业务情况;(2)对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3)当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其予以纠正,必要时向股东大会或国家有关主管机关报告;(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5)列席董事会会议;(6)公司章程规定或股东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7)监事会行使职权时,必要时可以聘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性机构给予帮助,由此发生的费用由公司承担。(四)监事会决议1、表决权

53、数每一个监事平等地享有一票表决权。2、表决权行使(1)行使方式:监事出席监事会,在监事会上行使表决权。(2)表决方式:记名、无记名投票,如有两名以上监事要求无记名投票方式,则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表决方式。3、表决方法由三分之二的监事出席会议并由出席会议的监事过半数同意方可通过。换句话说监事会决议至少需要公司监事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意。第四章 企业文化分析一、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一)企业文化理念定格设计的内容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是指根据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要求,在分析、总结和评价企业现有文化状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市场及科学技术等变化趋势,找准企业文化的原点、特点和

54、生长点,用确切的文字语言,把主导的企业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等表述出来,形成完整的文化理念体系的过程。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大体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的事业领域及市场定位;(2)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3)企业核心价值观;(4)企业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5)企业精神和企业风尚;(6)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7)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针;(8)企业服务理念和服务规范;(9)企业人才、质量、安全、廉政等理念;(10)领导层、管理层及员工层的基本行为准则;(11)企业的主打宣传用语及文化形象定位。不同的企业因规模、性质、行业、历史、组织层次、作业集中度等不同,企业理念的内容(即条目)多少有很

55、大差别,条目表述方法和形式也不一样。(二)企业文化理念定格设计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继承传统与积极创新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使定格后的文化理念与企业内外环境、员工现有的素质及心态相适应,体现企业的优良传统,才能被企业多数员工所认同和接受,才能逐渐扎根于群体意识之中。但定格后的文化理念不是对现有文化和传统的简单总结、归纳和凝练,而要充分考虑未来市场的竞争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影响,适合企业未来发展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进行一定的升华和创新,反映一定的前瞻性,从而使企业文化保持先进性,体现新文化的导向力、牵引力和促进作用。2、体现共性与创造个性相结合企业文化有个性而无共性不能融

56、于社会,有共性而无个性缺乏生命和活力。企业文化的定格无疑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反映企业独特的文化信仰和追求。具有个性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也应注意到,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市场条件和人文环境中发育成长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多共性,如市场经济这个共同的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共同的创新观念、竞争观念和顾客观念等;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意识等。因此,在创造个性的同时,应注重体现共性,注重从社会文化和其他企业文化中吸收有益的文化成分。3、领导组织、专家帮助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一般由企业文化管理领导机构或企业主要领导者发动,执行部门组织实施,经过广泛发

57、动群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反复酝酿、讨论,企业文化专家帮助进行提炼概括,然后经企业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共同研讨确认,再最后确定下来。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过程既是员工参与讨论和决策的过程,也是员工自我启发、自我教育及对新文化认同的过程,还是企业领导者、外部专家、企业员工之间价值观念的沟通、融合的过程。所以,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不能由企业领导者个人完成,应由企业全体干部员工参与及外部专家帮助共同完成。4、理念概括的系统性、科学性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系,应该是内容完整、特色鲜明、含义明确、表述科学的;文字表达应力求严谨,有哲理,同时大气、时尚,符

58、合。潮流,对员工和社会公众具有理性感染力和亲和力。但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形式没有严格的规范,既可以像多数企业那样分条目概括,最后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也可以像华为公司创造“华为基本法”那样,用一种企业根本大法的形式加以概括。概括的内容和表述方式要力求有专属性,避免与其他企业雷同。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理念要能延展和细化,派生出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任务、标准和规范等,避免空洞无物,好看而无用。(三)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中应该避免的问题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应该避免如下问题:(1)企业文化理念的“老板化”。不少企业在建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时,以老板的个人意志、观念取代全员的意志、观

59、念,用一个人的大脑代替所有人的大脑,把老板这一个特殊文化因子的作用无限放大,排斥其他文化因子的作用,企业文化完全变成了“老板文化”,变为老板个人的价值观、追求、素质、能力、作风以及个性和品格等的体现。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2)企业文化理念的“任期化”。在我国目前体制下,国有企业领导者有任期,频繁更迭,三五年换一任,多数企业领导者又不太注重文化的传承,各说各话,各唱各调,导致企业文化理念随着企业领导者的更迭而变轨,导致优秀文化流失、中断,不能持续积累并一以贯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呈现明显的“任期化”短视症。(3)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普适化”。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实践中,部分企业只关

60、注文化共性,忽视个性,企业文化理念不能反映企业特有的历史、传统、经验、价值,千篇一律,甲企业的文化理念搬到乙企业照样适用,企业文化理念成了普适的“真理”,缺乏特色,没有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4)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口号化”。不少企业请了专业公司或文人墨客精心策划、提炼所推出的文化理念,从表面上看非常富有哲理,文辞也很讲究,但仔细考量就会发现其没有实在的内涵,不能延伸成具体的目标、任务,不能变为制度、规范加以执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能“落地”。口号式的企业文化理念就像一件漂亮的外衣,仅仅给企业一个好看的包装,企业文化成了一种装饰文化,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自然流于形式。(5)企业文

61、化理念体系的“一元化”。有些规模很大的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中,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试图把全集团几十甚至上百家下属企业,几万甚至十几万员工的思想全部统一起来,用一套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准则规范大家的行动,忽视了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和成千上万人的不同需求。这种“一元化”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仅压抑了个性,而且也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僵硬化,窒息了基层企业的创新精神与竞争活力。(6)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CI化”。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混同于企业推广CI中的MI导入,多从营销的角度和塑造企业外在形象的角度加以设计与传播,忽视企业灵魂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的完善与提升,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成了宣

62、传广告语。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既与企业管理体制有关,例如,不少国有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是做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或是应付差事,应付考核,缺乏加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的内在动力;更与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关。尽管企业文化理论盛行多年,也出现不少企业文化管理的典型,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管理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或认为经营是实的文化是虚的;或认为企业文化管理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或认为企业文化管理是慢功夫,远水不解近,渴;或认为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只限于管理范畴,只是领导者的一种管理手段。凡此种种,这些认识问题成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的重要障碍。当然,出现的上述问题也与企业文化管理不得力、投入不到位和缺乏经验有关。因此,在实践中急需纠正上述认识上的偏差,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推入健康发展轨道。二、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一)发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精神,同样一个处于市场经济主角地位的企业家阶层也有自己的精神。一般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建立在企业家阶层对市场经济本质的把握和对企业特征、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的,反映着企业家在整个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观念、工作准则和他对事业的追求。企业家精神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市场经济社会商业文化的主调,是最珍贵的文化资源。从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