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元件选型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258501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测温元件选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测温元件选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测温元件选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测温元件选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温元件选型(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测温元件选型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测温方式重要辨别为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接触式测温常用的测温元件有:热电阻、热电偶、双金属。 热电阻热电阻的测温原理是基于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工业用热电阻一般采用Pt0,Pt10,P1000,Cu0,u,目前Cu50,00基本也已弃用,铂热电阻也以10应用最为广泛,精度规定特别高的场合使用t100,铂热电阻的测温的范畴一般为零下00-8摄氏度,铜热电阻为零下0到摄氏度。热电阻和热电偶相比,其不需要补偿导线,并且比热电偶便宜。热电阻接线有二线制、三线制、四线制:二线制连接方式存在引线电阻无法消除的问题,特别是远距离传播时,导致测量误差大

2、,这种接法只合用于测量精度较低的场合。三线制连接方式在热电阻的根部的一端连接一根引线,另一端连接两根引线,这种方式与电桥配套使用,两根导线分别接在电桥的两个桥背上,另一根线接在电桥的电源上,消除了引线电阻的误差。三线制连接方式是最常用的热电阻连接方式。四线制连接方式在热电阻的根部两端各连接两根导线,其中两根引线为热电阻提供恒定电流,把R转换成电压信号U,再通过另两根引线把引至二次仪表。这种接线方式可完全消除引线的电阻影响,重要用于规定高精度的温度测量场合。 热电偶热电偶的测温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将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接成闭合回路,当两个接点处的温度不同步,回路中将产生热电势,这种现象称为热

3、电效应,又称为塞贝克效应。闭合回路中产生的热电势有两种电势构成: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温差电势是指同一导体的两端因温度不同而产生的电势,不同的导体具有不同的电子密度,因此她们产生的电势也不相似,而接触电势顾名思义就是指两种不同的导体相接触时,由于她们的电子密度不同因此产生一定的电子扩散,当她们达到一定的平衡后所形成的电势,接触电势的大小取决于两种不同导体的材料性质以及她们接触点的温度。目前国际上应用的热电偶具有一种原则规范,国际上规定热电偶分为八个不同的分度,分别为B,R,S,K,,和T,其测量温度的最低可测零下20摄氏度,最高可达1800摄氏度,其中B,R,S属于铂系列的热电偶,由于铂属于贵重

4、金属,因此她们又被称为贵金属热电偶,而剩余的几种则称为便宜金属热电偶。型热电偶:铂铑0-铂铑,温度范畴0100(短期内可用到18);R型热电偶:铂铑1-铂,温度范畴0130;型热电偶:铂铑10铂,温度范畴0300(短期内可用到160);K型热电偶:镍铬-镍硅,温度范畴-01200(短期内可用到1800);N型热电偶: 镍铬硅-镍硅镁,温度范畴-0010(短期内可用到1800;E型热电偶: 镍铬康铜,温度范畴-075(短期内可用到90);J型热电偶:铁-康铜热电偶,温度范畴-201000;型热电偶:铜康铜,温度范畴-200350(短期内可用到400)。热电偶的信号传播需要补偿导线来进行传递,不同

5、分度号的热电偶需要不同的补偿导线,其重要作用就是与热电偶连接,使热电偶的参比端远离热源,从而使参比端温度稳定。热电阻、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远传信号温度器件。构造有两种,一般型和铠装型。 双金属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是一种测量中低温度的现场检测仪表。可以直接测量多种生产过程中的80+50范畴内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温度。工业用双金属温度计重要的元件是一种用两种或多种金属片叠压在一起构成的多层金属片,运用两种不同金属在温度变化时膨胀限度不同的原理工作的。是基于绕制成环性弯曲状的双金属片构成。一端受热膨胀时,带动指针旋转,工作仪表便显示出热电势所应的温度值。 接触式测温元件在选型时重要考虑插深、材

6、质、过程连接、输出信号。插深影响测量精度;材质选择重要看被测介质腐蚀性强弱、测量腐蚀性较强的介质一般采用保护管衬氟的防腐措施;过程连接影响安装;输出信号决定信号采集模块或者二次表选型。非接触式测温重要以红外测温仪为主。红外测温仪的测温原理基于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断地向周边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能精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根据的基本。 当用红外辐射测温仪测量目的的温度时一方面要测量出目的在其波段范畴内的红外辐射量,然后由测温仪计算出被测目的

7、的温度。单色测温仪与波段内的辐射量成比例;双色测温仪与两个波段的辐射量之比成比例。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解决、显示输出等部分构成。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的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拟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通过放大器和信号解决电路,并按照仪器内的算法和目的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的的温度值。选择红外测温仪可分为三个方面: (1)性能指标方面如温度范畴、光斑尺寸、工作波长、测量精度、响应时间等;环境和工作条件方面,如环境温度、窗口、显示和输出、保护附件等;其她选择方面,如使用以便、维修和校准性能以及价格等,也

8、对测温仪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2)拟定测温范畴 测温范畴是测温仪最重要的一种性能指标。每种型号的测温仪均有自己特定的测温范畴。因此,顾客的被测温度范畴一定要考虑精确、周全,既不要过窄,也不要过宽。根据黑体辐射定律,在光谱的短波段由温度引起的辐射能量的变化将超过由发射率误差所引起的辐射能量的变化,因此,测温时应尽量选用短波较好。 ()拟定目的尺寸 红外测温仪根据原理可分为单色测温仪和双色测温仪(辐射比色测温仪)。对于单色测温仪,在进行测温时,被测目的面积应布满测温仪视场。建议被测目的尺寸超过视场大小的0为好。如果目的尺寸不不小于视场,背景辐射能量就会进入测温仪的视声符支干扰测温读数,导致误差

9、。相反,如果目的不小于测温仪的视场,测温仪就不会受到测量区域外面的背景影响。 拟定光学辨别率(距离系敏捷)光学辨别率由D与之比拟定,是测温仪到目的之间的距离与测量光斑直径之比。如果测温仪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必须安装在远离目的之处,而又要测量小的目的,就应选择高光学辨别率的测温仪。光学辨别率越高,即增大D:S比值,测温仪的成本也越高。 拟定波长范畴目的材料的发射率和表面特性决定测温仪的光谱响应或波长。对于高反射率合金材料,有低的或变化的发射率。在高温区,测量金属材料的最佳波长是近红外,可选用0.11.0m波长。其她温区可选用1.m、2.m和3m波长。由于有些材料在一定波长是透明的,红外能量会穿透这些

10、材料,对这种材料应选择特殊的波长。如测量玻璃内部温度选用0m、2.2mm和3.9mm(被测玻璃要很厚,否则会透过)波长;测量玻璃内部温度选用5.0mm波长;测低区区选用8mm波长为宜;再如测量聚乙烯塑料薄膜选用3.43mm波长,聚酯类选用.3m或7.9mm波长。厚度超过0.4m选用81波长;又如测火焰中的O2用窄带4.3m波长,测火焰中的O用窄带464m波长,测量火焰中的N2用47mm波长。 拟定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表达红外测温仪对被测温度变化的反映速度,定义为达到最后读数的95能量所需要时间,它与光电探测器、信号解决电路及显示系统的时间常数有关。如果目的的运动速度不久或测量迅速加热的目的时,要选

11、用迅速响应红外测温仪,否则达不到足够的信号响应,会减少测量精度。但并不是所有应用都规定迅速响应的红外测温仪。对于静止的或目的热过程存在热惯性时,测温仪的响应时间就可以放宽规定了。因此,红外测温仪响应时间的选择要和被测目的的状况相适应。 环境条件考虑 测温仪所处的环境条件对测量成果有很大影响,应加以考虑并合适解决,否则会影响测温精度甚至引起测温仪的损坏。当环境温度过高、存在灰尘、烟雾和蒸汽的条件下,可选用厂商提供的保护套、水冷却、空气冷却系统、空气吹扫器等附件。这些附件可有效地解决环境影响并保护测温仪,实现精确测温。在拟定附件时,应尽量规定原则化服务,以减少安装成本。当烟雾、灰尘或其她颗粒减少测量能量信号,双色测温仪是最佳选择。在噪声、电磁场、震动或难以接近环境条件下,或其她恶劣条件下,光纤双色测温仪是最佳选择。 在环境条件恶劣复杂的状况下,可以选择测温头和显示屏分开的系统,以便于安装和配备。可选择与现行控制设备相匹配的信号输出形式。 红外辐射测温仪的标定红外测温仪必须通过标定才干使它对的地显示出被测目的的温度。如果所用的测温仪在使用中浮现测温超差,则需退回厂家或维修中心重新标定。近年来,非接触红外测温仪在技术上得到迅速发展,性能不断提高,合用范畴也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比起接触式测温措施,红外测温有着响应时间快、非接触、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长等长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