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规律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256948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积的变化规律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积的变化规律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积的变化规律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积的变化规律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的变化规律规律(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教材分析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的例题学习,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措施做准备。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本上进行的,因此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计算,去比较,再通过我的适时引导,让孩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三教学目的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的:知识目的: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测、比较,发现积随因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本上放手探讨积的变化规律。能力目的: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体现

2、数学结论的能力。情感目的:体验摸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爱好。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五教法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测、猜想、验证来自主摸索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六学法学生经历观测思考、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摸索过程,获得摸索教学规律的一般经验。七教学具及有关资料小黑板八教学流程谈话导入猜想规律验证规律表述规律,小结摸索措施应用规律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九教学设计过程1谈话导入课的开始我与孩子进行谈话“学校为了奖励参与大扫除的学生,每人发一本笔记本,每本笔记本6元,买2本需要多

3、少元钱?买20本,200本呢?孩子你们算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三个算式及其成果:622(元)620=120(元)6001200(元)设计理念:我发明性地运用教材,将纯正的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孩子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2猜想规律(1)我提出问题:观测这三个算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呢?我引导孩子从上向下观测:因数到因数,积到积有什么规律。(2)小组交流,集体报告。让孩子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讲给同伴听,通过小组内交流,孩子不难提出猜想: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乘以几,积就乘以几。()我引导孩子再次从下向上观测,这次孩子不久提出新的规律: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除以

4、几,积就除以几。设计理念:孩子通过独立观测,小组交流,使学生真正体验自主摸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同步,我活用教材,用一组算式揭示两条规律,先后有序,主次分明。3验证规律孩子都看出规律来了,那么这些规律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下面请孩子自己来验证一下。我出示小黑板,男生女生分为两组,一组应用规律直接写出成果,另一组用笔算或计算器验证。两组互换角色再次验证。设计理念:通过学生分组协作,体验验证数学规律的过程。表述规律,小结摸索措施。我一方面让学生说规律,趁势解释阐明“乘以几=扩大几倍,除以几=缩小几倍”,学生在以往的基本之上,很容易接受这点。然后引导学生如何把两条规律归纳成一条,得出积的变化规律

5、:两个因数相乘,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我板书规律,揭示本课主题。最后我让孩子们说说这规律是如何得来的?设计理念:孩子通过对摸索过程的反思,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略。5应用规律孩子自己完毕教材1-4题。指明孩子自己说说如何得出成果的。个别孩子也许会提出:我用笔算也挺简朴的,那我今天学的有什么用呢。好问题出来了,进入下一环节。拓展延伸。(1)一种数乘以18积是27,如果这个数乘以54,积是()。()36=360(32)(3)=(63)(363)=设计理念:通过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

6、发展。课堂总结,内化规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的快乐吗?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学习能力。十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我发明性地活用教材,营造了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孩子们通过看、想、说、做等数学活动,去经历积极观测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提出猜想验证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丰富了学生学习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观测、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摸索、归纳凑千数、积变化规律的过程。、懂得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在摸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教学重点:1、 摸索、归纳凑

7、千数的特性,并纯熟进行口算练习。2、 掌握在乘法里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似的倍数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1、 归纳、总结凑千数的特性。2、 理解在乘法里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似的倍数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凑千数的规律1、口答:(出示幻灯片2)(采用推火车的形式及时鼓励同窗,)师谈话:同窗们的体现真不错,目前教师再给人们出一组更有难度的口算题,人们有无信心完毕呀!迅速完毕答题卡中的口算题)做完的同窗就将你的小手举好。、学习凑千数。(出示幻灯片)(报告交流,指同窗回答)师提问:观测这组口算题,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8、?生:得数都是100,师谈话:像这样相加和是00的两个数它有什么特性呢?仔细观测这组算式。生:(学生反映不到位是,继续进行引导)师谈话:像这样相加和是100的两个数它的个位上的两个数字相加有什么样的特性呢?十位上的两个数字相加有什么特性?百位上的两个数字相加又有什么特性?看看哪位同窗最聪颖,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生:个位上的两个数字相加得10,十位上的两个数字相加得9,百位上的两个数字相加得9师:像这样相加和是00的两个数,我们把它叫做凑千数。那么凑千数的特性我们再精炼一下应当总结为:总结:末位两个数字相加得10,其他各位上的数字相加凑9拓展:运用这个规律能再举几种例子吗?(迅速在答题卡上完毕并

9、报告)师生互动:目前教师说一种数同窗们说出它的凑千数:346 864 指同窗说数字,其他同窗说出它的凑千数。师:目前教师就来考考人们:(出示幻灯片4,迅速完毕答题卡上的练习)拓展延伸:37+( )=0 328( )10000师:通过刚刚的测试,人们对凑千数均有了较好的结识,教师相信只要你掌握了凑千数的规律,那么凑百数、凑万数的这一类题就能轻松拿下?但愿人们把它牢牢地记到心里。师:今天我们从口算中摸索了数学中有趣的规律,有这样一组口算我们人们再来看一看。二、积的变化规律。1、扩大:(出示口算题):6 12 2 = 10 6 200 12 (教师边说边将算式的成果补充完整)(出示学习规定:独立学习

10、与合伙学习)师:看看它有什么学习规定?(出示幻灯片5)1、独立观测后思考:观测这组算式中的第一种因数你发现了什么?第2个因数你又发现了什么?积呢?生:第一种因数都是6,第二个因数依次扩大10、100倍,积也扩大1、100倍。2、合伙学习:将、进行对比,观测因数和积分别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小组内互相讨论。师:为了以便研究我们将算式从上往下以此命名命名为:1、2、3。分析时就以2式子与1式对比,引导学生观测第与第相比,你发现了什么?总结: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扩大到本来的的倍,积也扩大到本来的10倍,并板书向下的箭头。学生边报告教师边板书。引导学生再进行与式对比谁来说一说;引导学生再进行3与1式

11、对比谁来说一说?;)师:能不能将刚刚人们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呢?教师总结: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似的倍数。(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接下来,我们在观测一下这一组算式,刚刚我们从上往下发现了某些规律,目前我们就从下往上观测,看看它有什么规律3、 缩小(出示幻灯片)(同桌合伙讨论,学习;出示讨论问题:、仔细观测算式,2式与3式相比,1式与2式式与式相比,因数和积有什么变化?2、总结你发现的规律学生报告:(教师强调:我们先从第一种因数入手观测,第二个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来分析)教师边说边补充板书。)师:这两个规律相似吗?谁能用一句话把刚刚我们发现的两个规律概括成一句话呢?

12、(出示幻灯片8)师:你能再举例阐明一下积的变化规律吗?同窗们你们的体现真棒!通过一组口算我们发现了因数、积有什么的变化规律,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那么通过我们的观测,提问:引起积变化的前提是:必须是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它的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应的倍数。(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下面我们就完毕几道练习:练习:、完毕数学书P58页做一做(重点解说第、3小题)2、完毕数学书P59页第3题。(学生解说,及时鼓励)3、(课件出示数学书P5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毕,及时鼓励出示幻灯片9)4、(课件出示数学书59页第2题。(重点解说第二种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说,重点

13、解说:增长到和增长了的区别,及时鼓励。出示幻灯片10、1)增长到:涉及本来的宽在内,它目前的宽总共是米。应用积的变化规律也可 以解这道题:前提是长方形的长不变,宽由本来的的8米,增长到4米,也就是扩大了3倍,则面积也应扩大到本来的3倍。增长了:不涉及本来的宽在内,增长的宽度就为24米,则目前的长方形的宽应为24+=32米。应用积的变化规律也可以解这道题:前提是长方形的长不变,宽由本来的的8米,增长到目前的2米,也就是扩大了4倍,则面积也应扩大到本来的4倍。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一说?你觉得本节课谁体现得最佳?(体现好的向她挥挥手)课堂作业:3页第1题和P59页第题。(出示幻灯

14、片2)板书设计:()(2)()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三、解决问题,拓展延伸。四、总结课堂,内化规律。学校开表扬会,需要某些文具盒作奖品,如果每个文具盒6元,买2个需要多少元钱?买20个,0个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个算式及成果。仔细观测、比较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积的变化有无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1、我引导孩子从上向下观测:因数到因数,积到积有什么规律。我引导孩子再次从下向上观测。、人们都看出规律来了,那么这些规律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下面请孩子自己来验证一下。出示:8

15、0=400 1650 320= 825=3、一方面让学生说规律,趁势解释阐明“乘以几=扩大几倍,除以几=缩小几倍”,然后引导学生如何把两条规律归纳成一条,得出积的变化规律。1、学生自己完毕教材练习九-4题。指明孩子自己说说如何得出成果的。2、相机引导进入拓展环节。()一种数乘以8积是270,如果这个数乘以,积是( )。(2)3610=36(36)(02)(2)(0)=说说你是怎么想到成果的。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的快乐吗?62=(元)2020(元)012(元)1、有一种因数都是。2、一种因数相似,另一种因数不同,积也不同。3、另一种因数变了,积也变了。4、我看到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越变越大

16、,积也越变越大。小组交流,集体报告。通过小组内交流,学生提出猜想: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乘以几,积就乘以几。孩子不久提出新的规律: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应用规律直接写出成果,另一组用笔算或计算器验证,成果相似。两组互换角色再次验证,成果仍然相似。两个因数相乘,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有的学生也许会觉得用计算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也挺简朴的。(810)积先随第一种因数扩大2倍,再随第二个因数缩小2倍,还是60。积先随第一种因数缩小2倍变为180,再随第二个因数扩大5倍,最后成果为900。给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

17、,让孩子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孩子通过独立观测,小组交流,真正体验自主摸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通过学生分组协作,体验验证数学规律的过程。孩子通过对摸索过程的反思,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略。通过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学习能力。板书设计(需要始终留在黑板上主板书)积的变化规律 62=2(元) 60=60 2=2(元) (362)(0)=360 600200(元) (36)(15)=0两个因数相乘,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18、。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太平三小的师生响应党的号召:“一方有难,八方增援”党的号召,向北川灾区学校献出爱心捐款,灾区学校的学生准备用得到的捐款购买图书。如果每本图书用元,她们买2本图书要用多少元?买4本呢?买8本呢?买16本呢?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报告,师依次板书: 5=10(元)(1) 4=0(元) () 58=4(元)(3) 1=0(元)() 师问:学们观测这四个算式,发现了什么? 生:本图书的价钱没变; 生2:买的本数在变化; 生:每本图书的价钱虽然没变,但是买图书的本数变化了,买图书共用的钱也变化了。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测比较、感知规律 (1)师引导:以

19、第一种算式作为基本,此外三个算式与第一种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其中一种因数“5”没变,另一种因数“2”依次乘“2”、“4、“8,积也依次乘“2”、“、“8 小组讨论探究、交流: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述你们的发现? 师引导组织语言归纳表述: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乘以几,积也跟着乘以几。(课件出示)()师:以第四个算式作为基本,观测比较此外三个算式与第四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深化探究、合伙交流。 指派小组代表报告。 师生共同小结(师再次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表述):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除以几,积也跟着除以几。(师特别强调:这里的几能不能是“0”)(课件出示) 2、抽象概括、总结规律 我们能不能把上面摸索到的两个规律合二为一呢? (1)、分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代表报告,师板书: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种因数不变,另一种因数乘以(或者除以)几,积也跟着乘以(或者除以)几。(“”除外) 3、学生分组验证规律,师到各组巡视,报告验证成果 4、全班齐读这一规律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课件出示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板书课题)、教材及练习册练习、反馈 3、拓展选做(1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