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实习报告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251845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8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灌阳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灌阳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灌阳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灌阳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阳实习报告(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绪论一、灌阳地质填图实习的目的与任务2二、实习内容与规定3三、实习区概况4四、工作概况7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性9一、区域地质概况9二、区域地层10三、区域构造四、区域岩浆岩五、区域矿产1第三章 测区地质特性0一、测区地层20二、测区构造2第四章 地质发展史29一、沉积发展史29二、构造发展史31三、生物发展史32第五章 结束语33附表第一章 绪论一、目的与任务1目的:(1);掌握纯熟掌握基于3S技术数字化地质填图新措施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数字化填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本;(2)通过本次实习,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状况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操

2、作能力(3)培养观测和描述地质构造现象和分层标志及绘制地质随手剖面图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和团队分工合伙、协调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任务:()任务是理解灌阳九牛河以北地区与灌江以东都庞岭林场的地层和构造;(2)重点勘察灌阳县城以西至陈王塘西山坪一线以东区域,该地区地层有上泥盆统佘田桥组的白云岩、锡矿山组下段白云石化癞痢状灰岩、锡矿山组上段的泥质灰岩、邵东组的泥晶灰岩和下石炭统岩关组的条带状、癞痢状白云质灰岩和砂屑灰岩以及下白垩统(K)的紫红色砂岩构成。(3)拟定该地区的岩石岩性、地层界线、断层以及构造,其中实测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地层。最后提交实习报告。二、实习的内容和规定踏勘 学习掌握

3、 点的记录内容和记录格式;信手剖面图和素描图的做法;GPS、数据解决软件、罗盘和地形图的使用;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特性;岩浆岩与围岩的三种接触(侵入接触、沉积接触和断层接触)关系;可以纯熟运用PS数据,结合地质图进行区、线、点的填图。理解踏勘的目的及测区、区域地质概况,掌握踏勘路线的选择和踏勘措施。逐渐培养自身对路线地质现象的观测和分析能力。2实测地层剖面 学习掌握:实测地层剖面的选择、测量;标志层的拟定,地层的划分、对比;地层界面的特性及填图单位的拟定;岩石(化石)的辨认和鉴定;样品和标本的采集;地层厚度的计算;地层剖面资料的整顿及剖面图和综合柱状图的编制等措施。培养人们的制图能力和

4、岩石的辨认、鉴定能力,理解重要化石特性,化石组合及时代意义。3野外填图 学习掌握:观测点和观测路线的布置原则、措施;观测点的记录、标定及地质界线的勾绘措施;结识多种构造现象的观测、描述和形成机制的分析及互相关系;野外资料整顿和实际材料图的编制。逐渐培养人们独立工作能力和对测区地质构造特性的综合分析能力。4室内资料综合整顿及编写 学习掌握: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和整顿、地质发展史分析;测区地质地形图、图切剖面图、构造纲要图的编制;地质报告野外资料的整顿和实际材料图的编制;地质报告的编写。培养人们综合分析能力、地质制图能力和科学体现能力三、实习区概况实习区灌阳地理概况测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东边沿,地

5、处东经1110-1111,北 纬25 28-231,属广西灌阳城关管辖。县城有公路与周边各县相通,距湘桂铁路的全州、桂林站分别为60和1km。灌(阳)百(里)二级公路自北南通过灌阳,向北经全州石塘镇在兴安百里村与322国道相接可达湖南;向南通过栗木镇在阳朔县城与国道相连可以达到广东;有省道与湖南道县直接相通。各实习点均有乡、村公路通行,交通比较以便 (图1)。图()实习区在地图上的位置灌阳县境内东、南、西群山环绕,中部为谷地。县城在海洋山脉和都庞岭山脉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均为南北走向。东为都庞岭,主峰为韭菜岭(.m);西边是海洋山,主峰为宝盖山(1944.0)。区域内最高为天花板(山),海拔3

6、0.3;最低是灌江,海拔40.0m,相对高差为9.0。灌阳东与湖南道县、江永相邻,南、西、北与本区恭城、灵川、兴安、全州接壤,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38.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公里,有大小河流47条。重要河流灌江,全长44.23公里,由南向北贯穿全县,最后汇入湘江,属长江水系,紧邻长江中游平原。由于地处山区修路困难,交通还算比较便利。灌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7.9C,最高气温39C,最低气温5.8C,年平均降雨量538.4m,多集中在3月份月份。灌阳以农业为主,兼顾旅游、工业等。粮食以水稻为主,副产小麦、红苕;经济作物有油茶、花生、药材(如黄

7、柏和厚朴等)、雪梨、橙子、枣子尤以蜜枣闻名,为广西麻类和水果主产县之一。名胜古迹有赤壁山、清孝义可风坊等。灌阳县境内矿藏种类多,但规模都不大,有萤石、钨、锡、氟石等。灌阳现属桂林市十二县之一,全县总人口2.3万人,辖3镇6乡(灌阳镇人口约0),13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7个自然村;以汉族为主,尚有壮、瑶等族,生习无大别。县政府驻灌阳镇胜利路33号,距桂林市区159公里,距首府南宁67公里。灌阳实习区重要集中分布在灌阳县城以西、西山坪陆家坪以东地区,少数区域地质踏勘路线西至九牛河油麻石,东到都庞岭林场等地。该地区东有中山都庞岭,南北走向,主峰韭菜岭,海拔高度m;西有中山海洋山,亦为南北走向,

8、主峰宝盖山,海拔高度944.m。山势层层降落,到测区构成南北延伸的低山地地貌。区内最高山天花板,海拔30.3米;最低灌江,海拔约240米,相对高差约9米。2、 前人研究概况灌阳地区内地层曾经历过剧烈的构造运动,导致其地质概况复杂而全面,因此具有良好的摸索和研究价值。曾有许多学者和有关单位对本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重要有:冯景兰(199年)、李四光(937年)、王嘉荫(13年)对本区进行了路线地质调查,且有李四光著的南岭何在一书。赵金科、张文佑(1952年)在本区编制了1:25万区域地质图。19619年,吴磊伯在本区进行过地质调查,并著有湖南地质构造系统一书。19年,中南大学

9、在本区编制了1:20万地质图及地质报告。1982年,广西第一地质队完毕贵东幅等五幅1:5万地质图及阐明书。桂林工学院(原桂林冶金地质学院)自195年把本区作为填图和科研基地以来,对本区进行了:0000地质填图,一批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如欧阳成甫、李少游、张家志等对本测区的地层、古生物、构造、岩浆岩等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研究并获得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在近的实习基地建设中获得了明显成绩,先后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教 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1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一般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 (1989年) 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89 年、 年)等。四、工作概况、灌阳填图

10、实习日程安排及完毕工作量记录,见表(1)、表(2)表(1) 实习日程安排表日期工作安排10月17日分小组进行灌阳1:1000地形图数字化0月89日学习有关知识,准备有关用品月日乘车去灌阳0月1日10月22日野外踏勘10月23日上午野外填图考试,中午坐车返回学校0月411月1日室内资料综合整顿及编写地质报告表(2)完毕工作量登记表项 目单 位数 量实际工作日天12实测剖面条1踏勘路线条3节理记录条50背(向)斜剖面图幅2信手剖面图幅GP点个2实测剖面图幅1观测背(向)斜个7地质图幅1实习报告篇1素描图幅6地层柱状图幅地质纲要图幅1节理玫瑰花图幅1通过小构成员的共同努力,人们都以较高的质量完毕了实

11、习的各项任务,并通过本次实习基本上掌握了灌阳县的地层、构造和岩石及岩性,学习到基于3S技术数字化地质填图的措施,夯实了本专业有关的各项技能,加深了对本专业有关工作的知识。实习的过程中,小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密切合伙,克服了一种又一种的难题,充足体现了团队合伙的力量,为后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作了一种良好的开端!在有教师带队指引的时间里,人们都能以较高的效率完毕各项任务,但在独立野外填图期间,人们的效率明显减少,任务完毕质量也有所下降,暴露了我们基本功的不夯实。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应加倍注意基本功的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自己的水平有一种质的提高!第二章 区域地质一、区域地质概况灌阳位于华南加里东

12、地槽褶皱区,湘桂粤北的海西印支凹陷内(南京大学地质系,198)。实习区属于南华准地台上的桂中桂东陷中的桂东凹陷的四级构造单元“海洋山断褶带”((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82年),图(2)。图( )广西构造分区示意图 (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982)1二级构造单元界线; 三级构造单元界线 ; 3四级构造单元界线; 挂北台隆 ;II桂中桂东台陷;云开台隆;钦州残存地槽;右江再生地槽;北部湾拗陷;桂中凹陆; 2桂东北凹陷;3大瑶山凸起; 1博自拗陷;2六万大山隆起;钦州拗陆;十万大山断陷;1桂西拗陷;2都阳山隆起;3靖西一田东隆起;下雷-灵马拗陆; V5西大明山隆起;-九万大山穹裙带

13、; -龙胜裙断带;I3越城岭断裙带;1-1罗城裙断带; 1-2宜山弧形断裙带;3来宾断裙带;2-1海洋山断裙带; 2-2挂林弧形断裙带;1-那坡裙断带; -2西林百色断裙带;1-南丹断裙带。二、 区域地层灌阳实习区区域地层发育,出露完好,分布广泛。出露的地层重要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自圭系和第4系,其中以奥陶系和泥盆系最为发育。寒武系和奥陶系重要为一套浅海相的复理石碎屑岩建造,经加里东运动岩石均遭受浅变质,并构成地槽裙皱基底: 泥盆系和石炭系以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为主的持续沉积,属地台阶段的盖层沉积:白圭系是陆相红盆沉积,按陈国达 (19 年)观点系地洼阶段之产物。其特性见综合地层柱状

14、图见图()图(3)灌阳县城郊地层柱状图三、 区域构造根据区内地层沉积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 结合不同步代沉积岩岩性、沉积建造、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特点分析,实习区所在的灌阳地区经历了地槽准地台 地洼的地壳构造发展阶段;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喜山 4 期构造运动,相应可划分出 4 个构造层。受上述四期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建造和改造各具特点,如表()所列。地壳发展阶段构造层地层及厚度/m沉积相,建造及沉积接触关系构造运动名称构造特性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重要矿产地洼喜山第四系042内陆河流相,洞穴相松散沉积角度不整合陆盆山麓相,湖泊相红色碎屑岩建造角度不整合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及滨海陆屑滩相

15、泥岩,泥灰岩含煤建造燕山地壳抬升,河床阶地形砂金、砂锡、瓷土、陶土燕山白垩系0.3564盆地形成。继承性断裙栗木岩体、都庞岭东体等黑云母花岗岩侵入钨、锡、铌、钽、锑、铜、萤石准地台印支石炭系9321712印支隔槽式裙皱断裂发育都庞岭东体等黑云母花岗岩侵入轻微变质作用铁、煤、大理石泥盆系15202595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滨海陆屑滩相碎屑岩建造角度不整合深海,半深海槽盆相含硅质岩、碎屑岩复理石建造整合(?)深海,半深海槽盆相含碳酸盐岩、碎屑岩复理石建造地糟加里东奥陶系13241950加里东多级别复式背、向斜槽皱,最次级槽皱呈紧密线状,断裂发育海洋山岩体,都庞岭东体等黑云母花岗岩侵入浅变质作用

16、钾长石、金寒武系9161478表(3)各构造发展阶段的重要地质构造特性实习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裙皱、断裂、岩浆活动和断裙盆地发育,重要构造线呈北东向,次有北西向、东西向和南北向。.褶皱区域褶皱构造发育,形态多样。不同步期的褶皱具有不同的规模和特性。其中,加里东期基底褶皱构造最为强烈,形成了以褶皱轴向北东向、北北东向紧闭复式褶皱,且显示了背斜向北东倾伏 , 向斜向南西扬起之特性。印支期盖层榴皱轴向为近南北向展布的宽缓裙皱构造。燕山、喜山期榴皱由于零星分布,形迹不明显。实习区位于灌阳复式向斜的近核部,该禧皱由泥盆系和石炭系构成,相对简朴而开 阔 , 具盖层构造特点。灌阳复式向斜次级禧皱非常发育,在

17、填图区内,从西向东重要有西山坪背斜、农机校向斜、陈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0.高地向斜等,如图(4)它们总的特性是:(1) 均为近南北向延伸的平行裙皱。() 规模大小不等。长一般为00m700, 宽为100m700m, 长度与宽度之比在3:1:1 之间 , 属短轴褶皱。图(4) 灌阳复式向斜次级褶皱示意图 (3) 根据两翼优选产状、轴面产状、枢纽变化 , 投三角位态图 , 本区裙皱重要为直立水平榴皱 , 次为斜歪水平禧皱,个别为直立倾伏裙皱。() 翼问角一般在 10 。左右 , 多为开阔裙皱。(5) 通过正交剖面测量, 对禧皱岩层作等倾斜线图 ,本区禧皱属 J-Rasy IC 和J

18、.GRamsy 类型。(6) 据轴向及主应力方位计算 , 结合区域应力场, 本区裙皱是印支运动受近东西方向水平挤压的产物。. 断层区域断层按重要构造线的展布、规模大小等特性,可归并为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和东西向4 组。F1 、F3、F方向大体为东西向;F2、4、F、 F8方向大体为南北向。其中,北东向断层切断了燕山期的花岗岩,并控制自圭纪盆地的成生,具长期活动特性:南北向断层多平行于复向斜轴向延伸,属先压后张的纵断层;北西向断层重要以新好断层为代表,它切断了基底和盖层裙皱,形成印支运动后,多为右旋平移一逆断层。实习区断层具有如下特性:() 以南北向一北北东向的纵断层为数最多、规模最大,且多位

19、于背斜的东翼或近核部;次为近东西向断层,多具正断层性质。() 均为脆性断裂,其断层带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或胶结,常构成方解石脉带及方解石胶结的角砾岩带。(3) 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断层,因其愈合力强,断层的断距均不大。()重要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具多期活动性质。3节理实习区的节理具有类型复杂、性质多样、多期叠加的特点。按节理走向与禧皱枢纽的关系,可分为纵节理、横节理和斜节理:按节理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剪节理、张节理及复合型节理:按形成时期可分为印支期禧皱前的 X 剪节理及 张节理、印支期禧皱后的 剪节理及张节理、燕山期的 X 剪节理及张节理。它们之间的 辨别除了根据一般规律进行分期配套加以辨别

20、之外,印支期裙皱前的节理产状多与地层层面垂直或近于垂直,印支期榴皱后的节理一般与层面斜交或平行,而燕山期的节理与层面斜交,且与地面垂直或近于垂直。其中跳马涧组砂岩中的就属于复合型节理。雁列节理与雁列脉:在实习区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特别是在断层带的附近,常可见到雁列节理和被方解石充填的雁列脉。雁列带一般长 5mm, 宽 10cm30m,雁列角多为 407,左列、右列之分,有时可构成共辄雁列脉。缝合线构造:它是碳酸盐岩中一种常用的与节理近似的小型构造,裂缝界面多呈锯齿状、波状和柱状,并常充填有不溶残存物质 ( 重要为钙质、铁锺质、炭质及粘土等 ) 。4.劈理实习区劈理非常发育,按老式分类可分为破劈理

21、、流劈理和滑劈理:按构造,可分为有板劈理、隔劈理和禧劈理。破劈理或间隔劈理重要发育在上泥盆统和下泥盆统泥晶灰岩和泥岩中,镜下未见矿物定向排列;流劈理多见于中下泥盆统的 图(5) 劈理折射素描图泥质砂岩中,在镜下石英普遍见颗粒拉长、波状消光、定向排列明显,在构造上属于间隔劈理;而在寒武系和奥陶系的富泥质板岩中,则广泛发育板劈理,岩石具良好的可劈性,使岩石劈裂成完整的石板,在显微尺度下,层状硅酸盐矿物呈强烈定向排列,劈理与层面一般均有一定的交角:滑劈理或裙劈理重要见于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板岩中,可见以一定的间隔(05cm1c)切过先存的板理 , 使初期的持续劈理发生挠折或微细裙皱。在泥盆系中局部可见到

22、劈理折射现象,见图(),也许是燕山期南北挤压的成果。按劈理与裙皱的关系,实习区的劈理可分为层间劈理和轴面劈理。它们的大体区别是:间劈理发育在禧皱的翼部,轴面劈理发育在近轴部:实习区的裙皱属于开阔型裙皱,因此,层间劈理与层面夹角一般较小,而轴面劈理与层面的夹角一般较大:层间劈理不穿层,通过不同的岩层时可发生折射现象,而轴面劈理可穿层,在通过不同的岩层 时可构成扇形或反扇形 ( 实习区重要为正扇形)的劈理扇。四 、区域岩浆岩实习区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岩浆岩重要分布于实习区的东西两侧,构成东西两个花岗岩带:东带为都庞岭岩体,西带为海洋山岩体。两者均呈北东方向延展,从南西向北东岩浆活动时代由老到新

23、,由加里东期到燕山期。 海洋山岩体海洋山岩体的岩性为细一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分布于灌阳县西山乡五马山至新好乡下棚一带,平面上呈椭圆状,出露面积约380。岩体侵位于海洋山背斜核部,长轴方向与加里东期构造线方向大体一致。岩石呈灰白色,似斑状构造。斑晶重要为饵长石,少量斜长石,局部浮现石英,粒径约1m3cm, 含量 %25%, 在佣长石斑晶中常包具有细小的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嵌晶:基质重要为饵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构成。由如下证据:海洋山花岗岩体与其围岩下泥盆统之间存在接触面,接触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基本一致;花岗岩结晶颗粒较粗,无冷凝边,流面、流线等构造,表白其为中心相,岩体遭受

24、一定的风化和剥蚀,并浮现假花岗岩;上覆地层浮现底砾岩,其角砾筹划可以粉重要为花岗岩;本点无侵入现象,也无断层通过。故判断本点海洋山花岗岩体与其围岩下泥盆统之间为沉积接触关系,如下图(5)图(5) 海洋山花岗岩体与其围岩下泥盆统之间为沉积接触关系2 都庞岭岩体都庞岭岩体由西体和东体构成。 (1)都庞岭西体:重要为细一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出露于灌阳县红旗乡毛竹山至观音阁乡随家山一带,略呈北窄南宽的三角形,北东向一南西向展布,明显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岩体长约3km,宽为2m4km,面积约为 6m2。岩体侵入寒武系,被燕山期岩体侵入:与上古生界多为断层接触,局部被泥盆系沉盖:铀一铅法测定错石

25、样的同位素年龄值为407M42Ma(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地质队 ,1988 年 ), 为加里东期侵入体。岩石呈灰白色,似斑状构造。斑晶重要由饵长石构成,粒径约1cm2c,含量 %1%, 多呈半自形板状;基质粒径为 5m4m, 由饵长石、斜长石、石英、 黑云母等矿物构成,饵长石与斜长石含量接近,如表(3)所列。 本点见岩体具边沿相,接触面附近可见冷凝边,围岩受一定限度的硅化,接触面为一晶面,判断都庞岭花岗岩体与寒武系之间为侵入接触关系,如下图(6)图(6) 都庞岭花岗岩体与寒武系之间为侵入接触关系图(2) 都庞岭东体:重要为细中粒一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体沿湘桂交界的都庞岭主脊出露于灌阳县红旗

26、乡古怪冲到黄关镇南竹河一带,露面积约为170 时,平面上岩体呈北北东向一南南西向延展,略似北宽南窄的直角三角形。岩体侵入下古生界及都庞岭西体加里东期花岗岩,铀一铅法测定岩体内两个错石样的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 1Ma和 17a(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地质队,8 年 ), 为燕山期侵入体。东体与西体在大竹山-带明显见到两者呈侵入接触(图6)。都庞岭林场背后见到东体与寒武系呈断层接触 。岩石呈浅灰白色,似斑状构造。斑晶由饵长石、斜长石及石英构成,粒径约为 1cm,锦长石、斜长石自形限度好,多为单晶,石英斑晶为她形集合体,斑晶含量约为 20% 。基质粒径为 1mmm, 由饵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

27、构成,如表3所列。都庞岭林场北西100M的桥头处见都庞岭花岗岩体与寒武系呈断层接触,见图(7)。1.3.4 区域矿产 图(7) 都庞岭花岗岩体与寒武系呈断层接触关系图五、区域矿产灌阳县矿产资源较丰富,至 年终己发现煤、铁、铅、辞、镑、鸽、锡、饰面石灰岩、矿泉水、建筑用砂、水晶、粘土等矿产6种,矿产地112处,查明具有资源储量,的有镑矿、锡矿、萤石和水晶矿4 种。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为钨锡矿和销矿,重要非金属矿产资源为石灰岩,优势矿产资源为饰面石灰岩、矿泉水和建筑用河砂。潜在优势资源为水泥( 建筑 ) 用石灰岩和石英岩 ( 硅石 ) 。(1) 石灰岩:广泛分布于新好、水车、新街、黄关等乡镇,有矿点或

28、矿化点22 处。绝大部分矿点的石灰岩层分布稳定,持续性好,质量上乘,潜在资源量大,均己开采用于生产水泥、建筑用石或烧制石灰,是灌阳县的重要非金属矿产资源。(2) 饰面石灰岩:重要分布于文市镇的岩头坝和寨子山一带,有矿点处。石灰岩层产于上泥盆统邵东组,分布面积约为6km2,厚约为600m80,潜在资源储量约为4亿吨,岩性为浅灰色或深灰色石灰岩,己大规模开采,用于都市道路或房屋作饰面材料,是灌阳县优势矿产资源。(3) 矿泉水:分布于灌阳县西山乡李家桥及红旗乡毛竹山一带,有矿泉水5处,其中李家桥3处,毛竹山2处,特点是分布集中,水量较大(合计涌水2583m3/h), 偏硅酸含量为 5.4mg/L1m

29、/L,达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国标 (GB853787) 的界线指标,并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组分,水温为 170 190,口感良好,属低钠、低矿化度,含偏硅酸重碳酸钙纳型饮用天然矿泉水。5 处矿泉水均位于海洋山和都庞岭花岗岩体中,己开发运用,水质水量稳定,为灌阳县优势矿产资源。() 建筑用砂:重要分布于灌江河流的车田至合成河段、会湘至昭仪河段及西山河至黄关河段,有矿点4处。因灌阳镇以南的灌江支流流经都庞岭和海洋山两个大花岗岩体,堆积丰富的优质石英砂充填于河床中,成为灌阳县的优势矿产资源。(5) 锑矿:有赵家岭小型矿床和觅水冲锦矿点各一处。赵家岭锐矿己详查,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镑786t, 其

30、中储量为28t, 基本储量为597t, 资源量为7269t,因矿石品位低,己停采。(6) 钨锡矿:较集中分布于灌阳镇东部古怪冲、西部射羊青至小茶源,西山乡西部茶湾至灵地及黄关镇东部猫儿石至雷打石一带,有小型原生锡矿床处,砂锡矿点3处,鸽矿点2 处,钨锡、钨锑、钨铋、钨钼矿点共处,古怪冲锡矿己作过普查工作 , 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锡t, 其他矿点均为预查,地质工作限度低,且无资源储量,未开发运用。(7) 萤石矿:仅有黄关小型矿床和矿点各1处,己详查,保有矿石资源储量3000t。矿石中:aF 的含量为537%,SO含量偏高,大部分属II 级矿石或皿级矿石,质量较差,部分已停采。(8)石英岩:有矿点2处

31、,重要分布于黄关镇东部瑶狮涧一带,工作限度为预查,未计算资源储量。矿点位于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带上,断裂带形成宽数米、长54km的硅化带。硅化带中常用大量石英岩,资源量丰富,是灌阳县潜在的优势资源。实习区内沉积矿产极为丰富。上泥盆统邵东组和下石炭统岩关组的大部分石灰石可以烧石灰和制造水泥。据实习区 个石灰石样品分析:Si2含量为1.57%,12O3含量为0.%,Fe23 含量为 0.4,CaO 含量为 5.1%,gO 含量为 1.3, 烧失量为 4.96%, 属水泥原料 级品。在锡矿山组上段的泥灰岩、粘土岩风化后形成的粘土矿,是灌阳县水泥厂制造水泥的校正材料。实习区 15个粘土样的平均化学成分是

32、:SiO2含量为58.%,A12O3含量为8.98%,Fe3含量为8.44%,aO 含量为0.3%,MgO 含量为 1.51, 烧失量为10.32% 。在跳马涧组上部,有3 层 层赤铁矿,分层厚度为 01.0m, 在红旗乡仁义电站采 3 个样品分析,SiO含量为 777%,2O3含量为6.82%,Fe3含量为 1.6%,CaO含量为 0.63%,MgO含量为0.82%,烧失量为064%, 可作为水泥的硅铁校正材料。邵东组的灰黑色厚层一块状泥晶灰岩,可作良好的饰面板材。因磨制的板材呈均匀细腻的黑色,故俗称“墨玉”。对其物理性能及质量测定是:比重为.805g/3, 抗压强度 97.8为/c2, 抗

33、折强度为51N/2,光泽度为 128,属一般型的质量较优者。第三章 测区地质测区的地质重要为出露的地层和发育在其中的构造现象,下面将分别对地层和构造别做描述。一、测区地层测区位于灌阳县城西部,大体位于灌阳复式向斜近核部.测区出露的地层重要有上泥盆的佘田桥组(D3s),上泥盆的锡矿山组(Dx),锡矿山组有分为锡矿山组下段(D31)及上段(D3x2),上泥盆的邵东组(Dsh),下石炭的岩关组(C1y),白垩系(K),第四系(Q)。其中白垩系(K)局部少量出露在锡矿山组下段(D3x1)地层上,在测区内仅有两个地方出露,为红盘沉积物。测区内出露的地层除白垩系地层不整和覆盖在锡矿山组下段(3)地层上,其

34、她都为整和接触。灌阳地区区域地质图(图8,)可以较好地体现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图(8) 灌阳地区区域地质图1佘田桥组(D3)厚约4米,上部重要为厚层状灰白色泥晶灰岩、纹层状灰岩及白云岩,且具有粒序层理、鸟眼构造及交错层理;下部灰色中至厚层层孔虫泥晶灰岩、核形石灰岩夹纹层状灰岩和白云岩,具示底构造及迭层构造,产双孔层孔虫(Amphpor)、球状及半球状层孔虫及珊瑚、腕足类化石。佘田桥组(D)与锡矿山组下段(D3x1)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之间的分界标志为刀砍状白云岩,产状:85。2锡矿山组下段(D3)厚约294米,上部深灰色厚层状白云岩化燧石结核砂屑灰岩夹白云化碎屑灰岩、泥晶灰岩;中部为深灰

35、色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与泥晶、粉屑灰岩互层,偶尔夹泥晶灰岩;下部浅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灰岩、泥质灰岩、泥晶灰岩;本组产云南贝( Ynnanela)、小云南贝( uanellian)、弓石燕(Cyrtosife)等化石。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夹泥晶灰岩一般作为该组下段的标志层。其与上段地层(D3x2)的分层标志为岩性变化:下段以癞痢状白云岩化灰岩夹泥晶灰岩结束,上段以泥灰岩、页岩浮现,两套岩层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在其底部与佘天桥组(D3s)分界处有一厚约1米的薄层泥灰岩,因其易风化,在地形上体现为负地形。3锡矿山组上段(D3x)厚约6米。上部浅灰色中至厚层状泥晶灰岩、纹层状灰岩夹白色泥晶灰岩,顶部为

36、灰色中至厚层状扁豆灰岩泥晶灰岩的韵律层;有一厚约1m的灰白色的豆腐脑灰岩:下部为青灰色、紫红色中至厚层微晶白云岩、纹层状灰岩及泥晶灰岩,具泥裂和帐篷构造,泥灰岩及叶岩产双壳类、介形类及植物碎片,D3x2产状约为103。从锡矿山组上段(32)上部浮现的第一层扁豆灰岩为锡矿山组上段与邵东组分界的标志层,在扁豆灰岩中灰黑色的部分为灰岩,紫红色为泥质。扁豆灰岩不常用,局部出露,本段岩层常风化为土黄色粘土,植被比较发育,常常被松树林覆盖,因此植被的变化成为界线的重要判断根据。邵东组(3h)厚约16米,深灰白色厚层至块状粉屑、泥晶灰岩,间夹多层5-1.5m的白云岩化灰岩。上部粉屑、沙屑灰岩中产:多洛多氏大

37、齿珊瑚(Canini doloi)、米契林珊瑚(Michelini)、内沟珊瑚(aphenti)、穹房贝(amotoechi)、弓石燕(yrtspiier)。在实习过程中各个观测点很少见到化石。在该层与岩关组(1)交界的地层有十条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条带,其中的中三条特性特别明显,风化面为灰黑色,新鲜面为灰白色;一般把容易观测的这三条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条带作为该层与岩关组(C1y)的分层标志。5.岩关组(C1y)厚约3米,灰深灰色中亚厚层砂状泥晶灰岩,底部为黑色厚层状白云岩化砂屑灰岩,中下部灰岩中多产珊瑚化石:泡沫内沟珊瑚(Cstoprenis)、笛管珊瑚( yingopo ).除了上述硅质

38、条带中三条与下三条出露作为标志外,岩关组岩石结晶颗粒较粗大,为砂屑构造,具有层理构造,与邵东组泥晶灰岩相区别,此外的岩关组岩石与邵东组岩石极为相似。远观很难区别。同步岩关组地层在测区都是出露在恶猫岭向斜的核部。该向斜在地貌上多体现为陡立的小石山,攀登困难,不易在上面定点和近距离观测、描述。6.白垩系(K)白垩系(K)在测区内小面积出露,重要为紫红色呈面状覆盖在锡矿山组下段(D3x)地层之上的砾岩,属粗碎屑内陆盆沉积,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砾岩成分为灰岩、白云岩化灰岩胶结物为白色方解石、红色方解石和紫红色的铁锰质(泥质胶结)。砾石呈棱角状,大小不一角砾粒径为100厘米,分选性差,在个别地层

39、,除砾岩外,349.1东坡浮现紫红色粉沙岩,薄层状,具几组解理。二、测区构造测区内重要的构造均有发育,特别是次级褶皱非常发育,同步,断层、节理、劈理等也很发育。在填图范畴内,从西向东重要有天花板向斜、西山坪背斜、农机校向斜、陈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高地向斜等,它们在在特性上有相似之处;断层多为多期活动的成果,南北向的断层从西到东依次有:2、F4、6、F8四条重要断层 ;东西向的断层从南到北依次有:F1、F3、5、三条断层;节理多见于锡矿山组上段(D32)地层中。其她的构造现象偶尔可见。1、褶皱测区位于灌阳复式向斜近核部,以次级褶皱为主。自西向东依次浮既有西山坪背斜、农机校向斜、

40、陈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10.向斜;褶皱的总特性在区域地质章节业已简介,在此就不作论述;由于对天花板向斜没做观测,农机校向斜没作观测记录,在此不作描述,下面重要简介西山坪背斜、陈王塘背斜、恶猫岭向斜、罗家坪背斜、410.3向斜5个次级褶皱。 图() 测区重要次级褶皱的示意图。(1)西山坪背斜:西山坪背斜主体岩性为3h的泥晶灰岩。核部与两翼岩性相似,轴面近于直立,枢纽斜歪,向南倾;核部岩层想两翼逐渐变薄,为顶厚褶皱,转折端不小于45,为开阔背斜。西山坪背斜西翼向南西倾斜,倾角约450;东翼向南东倾斜,倾角约4050。()陈王塘倒转背斜:此背斜两翼都向西倾伏,倾角都较小。往东为F4断

41、层通过点,断层东为C1y的泥晶灰岩,西为3sh的沙屑泥晶灰岩,为C1y与sh的分界。该背斜核部地层为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3x2)浅灰色泥灰岩、页岩夹泥晶灰岩(见大片松树林),东西两侧都见一层扁豆灰岩,翼部地层为为上泥盆统邵东组(D3s)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在不远处的松树林背后可看见一明显的倒转背斜构造,故判断此处为一倒转背斜。(2)恶猫岭向斜:该向斜观测点在其核部的一平台处,核部地层为下石炭岩关组(C)中厚层泥晶灰岩,翼部地层为为上泥盆统邵东组(3s)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见三条癞痢状白云化泥晶灰岩,东翼向西倾、西翼向东倾,产状较为一致,倾角在30多度左右,西翼有断层通过的标志-陡立的破裂

42、面,属于开阔向斜。(3)罗家坪背斜:该背斜观测点位于罗家坪村北M处,从该点看见背斜走向近南北,核部出露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x2)浅灰色泥灰岩、页岩夹泥晶灰岩。两翼地层为上泥盆统邵东组(D3h)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夹癞痢条带状白云质灰岩,露出的锡矿山组上段(D3x) 地层近南北展布,使得在风化严重的地方找不到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段(D3x)与上泥盆统邵东组(Dsh)的分界标志-扁豆灰岩。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体相等,轴面近乎直立,两翼核部地层厚度大体相似枢纽向北扬起,向南倾伏,属直立倾伏褶皱( 图 )。 图(1)罗家坪背斜(4)41.3向斜:该向斜被F6和F8从中间穿过,的核部地层和翼部地层均为

43、上泥盆统邵东组(D3s)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劈理发育,植被稀少,在地貌上体现为 410.3高地向斜。2、测区断层 测区内断层发育,共观测过三组类型的断层:第一组是南北向的纵向断层,有F2、F4、F、F、F10四条断层,规模最大,平行于褶皱轴向,且多位于褶皱近核部,多为印支期和燕山期相继活动先逆后正的断层;第二组是东西向右旋平移断层;第三组是东西向左旋平移断层;本区断层为脆性断裂,其断层带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或胶结,常构成方解石脉及方解石胶结的角砾状构造;发育在碳酸岩地层中的断层,因其愈合力强,断层的断距均不大,并都具有多期活动性质。下面详述测区内的几种重要断层:(1)2断层:钙断层南起西山坪

44、,北到陈王塘西南侧。地貌上体现为一条大沟,陡崖以及串珠状落水洞。断层面近直立,较光滑,并且浮现断层角砾岩,某些被方解石所胶结。该断层东盘下降,西盘上升。(2)F4断层:产于陈王塘背斜东翼上泥盆统邵东组(D3s)地层中,南起于水泥厂西3.0高地,止于恶猫岭北山脚,断面平直,观测点的产状为1,断面向西倾,带内为构造角砾岩和方解石脉填充。角砾为灰岩和红色方解石,胶结物为红白两色方解石,方解石结晶颗粒较大。断层面上可见近水平的擦痕,略向东南倾伏,断层壁上有两组共轭剪节理发育;。()6断层:产于罗家坪背斜的东翼上泥盆统邵东组(D)地层中,近南北向延伸,起于新工业区的水井旁,旁切过罗家坪背斜东翼,穿过花生

45、壳山,到410.3高地西侧与F8汇合基本结束,花生壳山可见明显平直陡立断层面,产状为难以测量。38.高地背面山包上可见大量方解石脉,断层过处有两个落水洞和一小型出水井。断裂带宽130厘米,可见动力分异脉、碎裂岩及水平擦痕;断层两盘地层均为上泥盆统邵东组地层,断层面近乎直立,断面参差不平;该断层为多期活动断层,辨认根据有:()初期为压性,体现为碎裂岩和动力分异脉;(2)晚期也许呈张性,并有剪切平移,体现为断劈上有水平擦痕。(4)8断层:产于上泥盆统邵东组泥晶灰岩中,起于戴家塘水井附近,过花生壳山近鞍部,38.0高地及其中的溶洞(见图1),终结于.1.高地侧与F6汇合结束末端峭壁上看见一溶洞,断面

46、平直陡峭,根据80高地溶洞内方解石脉的S形状(图 5 中穿白色汗衫的同窗所观测的对象),判断该断层有逆断层的性质,在1.3高地西侧溶洞中可见檫痕和阶步。(5)F1断层:位于发射塔以南15m的山沟低地中,长约70米,宽3米左右,断层北盘向西平移,南盘向东平移,为左旋平移断层,水平断距约20米,走向近东西,切断佘田桥组(D3)与锡矿山组下段(D3x1)的地层,断面近乎直立,带宽约5米,带内方解石脉发育,角砾呈棱角状,大小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6)F3断层 :此断层位于电视塔以北的沟谷位置,将佘田桥组(Ds)与锡矿山组下段(3x)的地层分界线错断1-0米,错动标志明显可见,走向近东西向,断层过出浮现

47、落水洞,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7)F断层:此断层位于F、F3断层之间的近山头上,将佘田桥组(D3s)与锡矿山组下段(3x1)的地层分界线错断10-20米,错动标志明显可见,走向近东西向,断层过处可见大量的方解石脉,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3、测区节理节理的分类有诸多,按节理与大构造的关系,可分为与褶皱有关的节理和与断层有关的节理两大类:()与褶皱有关的节理:常决定于褶皱的形成方式和发展进程,褶皱上发育的节理是褶皱发育的中期和晚期发生的,是引起褶皱的区域性应力和褶皱形成过程中派生的局部应力作用的成果;纵弯褶皱岩层中发育的节理重要有一组纵张节理、一组横张节理和一组斜向共轭剪节理和一组被褶皱两翼滑动

48、引起的剪节理。纵张节理:在30.8高地罗家坪背斜倾伏端的转折端,发育有一组纵张节理,在褶皱横截面上排列成正扇形,单位节理呈尖端向下的楔形。节理走向为124,节理面近于直立,它的形成应力状态是:1直立,2水平且平行于枢纽,3水平且垂直枢纽和节理面。横张节理:在罗家坪背斜的倾伏端有一组横张节理,枢纽垂直于节理面,测得横张节理的产状为8,它的形成应力状态:1水平近东西向,2直立,3水平近南北向。(2)与断裂有关的节理:在发生断裂构造作用中,断层两盘运动引起的派生应力作用有节理发育。在F断层附近的东盘上可见共轭“X”型剪节理。节理面粗糙不平,且为梳状方解石脉填充;共轭剪节理的钝角指向断层面,与断层面呈

49、大角度相交的一组不太发育,而交角小的另一组则发育充足。节理与断层面相交的锐角批示本盘的运动方向。本次实习在戴家塘附近对此段页岩节理进行了记录,并绘有节理走向玫瑰花图。(见附图二)4、劈理在测区中按劈理与大构造的关系,可把劈理提成与褶皱有关和与断层有关的两种劈理:(1)测区中与褶皱有关的劈理重要为轴面劈理。轴面劈理:指产状平行于或大体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轴面劈理在测区内的各褶皱中偶尔可见,常发育在褶皱的核部,劈理面与岩层面有较大交角,常呈正扇形,近乎平行于轴面,在岩性均一,平均韧性高,韧性差小的岩石中,劈理越平行于轴面(2)与成层构造有关的劈理与构造有关的劈理涉及:层间劈理、顺层劈理。层间劈理

50、:受岩性和层面控制,与层理斜交的劈理。测区层间劈理未看见。但在踏勘阶段的有见,该劈理一般发育在褶皱的翼部,且劈理与层面的夹角较小。层间劈理一般不穿层,通过不同的岩层时由于岩性的差别发生劈理折射现象(见图 5劈理折射现象),它的密集限度能反映岩层的密度、硬度,结晶颗粒的大小等岩石特性。(李少游,1992年)。顺层劈理:在宏观上岩性界面近平行的辟理。在上泥盆统邵东组(3h)与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D3x2)分界出可见顺层辟理,也许是褶皱前期形成的产物,也也许是沉积变质过程中重载重结晶的成果,目前尚有争论。第四章 地质发展史本区出露的地层重要有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

51、四纪。中间缺失了志留纪、三叠纪、第三纪,阐明起码通过了三次较大的海陆旋回。其中,在测区内体现明显的有两次,一是下车田背东约60米下里河南岸下泥盆统(()与上奥陶统(O)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此外一处是49.0高地山脚的白垩统(K)与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段(D3x1)的不整合接触关系。一、沉积发展史寒武系()本区属于浅海至半深海的沉积环境,持续沉积厚度巨大,沉积物呈互层状,为砂岩和泥岩(现岩石发生浅变质,砂岩变成变质砂岩,泥岩变板岩),海水小幅度振荡频繁,此时该区属亚热带气候。奥陶系(O)该区持续沉积,继续了寒武系的沉积环境。志留系(S)本区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地壳发生隆起,寒武系、奥陶系受风化剥

52、蚀,志留系无地层沉积,广西运动作用后,该区结束地槽阶段。泥盆系(D)初期沉积在侵蚀基准面之上,为陆表海湖泊作用。上泥盆统(D1)本区为滨海碎屑岩潮坪相沉积,海水仍从西南方向侵入沉积,沉积物为紫红色的细砂岩和粉砂岩,泥岩较少,是一种氧化环境。早泥盆世与下伏地层呈逐渐过渡,由花岗岩假花岗岩砂岩。在中泥盆统跳马涧组(2t)时期,继承早泥盆世的沉积环境,跳马涧组初期为灰绿色细粉砂岩,还原环境,晚期为杂色,末期为红色强氧化环境,化学、风化作用强烈,F3呈脉体、强氧化、水动力作用强烈形成豆状赤铁矿。棋子桥组(D2)发生较大规模的海侵,方向从南到北,使海岸线北移,江南古陆逐渐变远遭受剥蚀,地形变低,从而达到

53、本区的风化产物变少,本区变为浅水海域,气侯温暖,海水流动,碳酸岩化。在初期海水流动性好,故有块状层孔虫、珊瑚。海水升降震荡常常露出水面,形成生物礁灰岩、纹层状白云岩,发生了-6次旋回。中到晚期,水体流动性不好,枝状层孔虫白云岩(灰岩变为白云岩)和纹层状白云岩(局限性台地相)。在佘田桥组(D3)又发生了大规模的海侵,此时江南古陆变的更小。初期局限台地相,为浅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和球状层孔虫。中晚期为台地浅滩相,水浅,但水动力作用强,形成核形石灰岩。在锡矿山组下段(3x1)时期,由北向南发生海侵,为局部台地相,沉积了厚层癞痢状白云化灰岩,由于局部盐度稍高,Ca2+部分转为Mg2+取代。锡矿山组上段

54、(3x)时期,海水继续退缩,时常露出水面,产生鸟眼构造、帐篷构造。在邵东组(D3sh)时期,又发生了小规模的海侵,开阔的台地相沉积了一层砂屑灰岩、粉屑灰岩和泥晶灰岩。在岩关组(1)时期,又发生了海退,成为半局限台地相。在大塘组(1d)时期,发生了海退,成为海陆过度相、沼泽相,为一成煤时期。在二叠系()受印支运动的作用,本区隆起成为陆地,受此影响其成果为:(1)晚古生代地层褶皱减少,产生了灌阳复式向斜;(2)产生了一系列的2、F4等断层,为压性逆断层,同步形成了F1、F3等拉性正断层。侏罗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了一层泥岩、砂岩。末期,受燕山运动作用,进一步隆起,使2、F4、6、8、F10断层重

55、新活动,受应力场南北向挤压,体现为张性正断层,枢纽向南扬起,向北倾伏。受此影响其成果为:(1)都庞岭岩体侵入;(2)与海的连通性不好,水体能量不高,盐度稍大;(3)开阔台地相与外海的连通性好,水体能量中档,盐度正常;(4)半局限台地相;()生物礁相地形凸起,水流动乱、温暖;()形成浅滩相。白垩纪(K)晚期,本区受晚期燕山运动的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使白垩系发生弯曲,形成北东40的平缓向斜。第四系(Q)本区为陆相河流沉积。二、构造发展史在寒武纪()奥陶纪(),本区处在浅海深海沉积环境,沉积物为海相陆源碎屑岩,重要为砂岩、泥岩和泥砂岩,在志留纪(S)受加里东运动(广西运动)使本区寒武系至奥陶系褶皱并

56、隆起,同步发生区域浅变质作用和剧烈岩浆活动。其中浅变质作用使寒武系()奥陶系(O)砂岩、泥岩浅变质形成板岩。而剧烈的岩浆侵入作用形成海洋山岩体和都庞岭岩体的西体。两者均呈岩基露出,岩性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该期构造应力场是近东西向挤压作用,成果使寒武系奥陶系褶皱形成轴迹北东1的紧密线状褶皱和走向近南北向的压性断层,随着近一步褶皱隆起,使寒武、奥陶系出露并遭受风化剥蚀。从早泥盆纪开始,随着加里东运动的结束地壳开始缓慢下降,相继沉积了泥盆、石炭潮坪至浅海相的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这期间地壳处在相对稳定期(地台),总体以间歇性垂直升降运动为主,这套滨、浅海相沉积盖层覆盖于基底寒武奥陶系之上,并与其成

57、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约在三叠纪本区发生印支构造运动,该期构造运动的应力场仍以近EW向挤压作用为主,成果使泥盆系(D)石炭系(C)(第二构造层)褶皱。形成轴迹南北向紧密线状到开阔多种形态次级褶皱,在断裂构造方面,形成一系列与灌阳复式向斜和次级背向斜斜相伴生的南北向压性(逆)断层F2、F4、6、F8、F1和走向近东西向正断层F1、F。到侏罗纪,受燕山运动初期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使本区地壳褶皱隆起,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使泥盆系(D)石炭系()印支期形成的南北向逆断层转为正断层,同步发生北北东向的左旋平移断层,燕山运动初期还导致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都庞岭岩体东体岩基(52b)。白垩纪,本区转为陆相沉积

58、阶段,沉积了陆相沉积物,重要为一套紫红色砾岩、砂岩和含砾砂岩,砾岩成分为泥盆系()石炭系(C)白云岩、灰岩多为“就地取材”,这套白垩系陆相沉积物与下伏岩层成角度不整合接触。白垩纪晚期本区受晚燕山期构造运动的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使白垩系发生弯曲,形成北东0的平缓向斜,在断裂构造方面,初期(印支期)形成的南北向正断层转为左旋平移断层,并形成北东东向右旋平移断层。第四纪本区为陆相河流沉积,沉积物为残积物、冲积物和压粘土、粉砂、砂、砾石层等。三、生物发展史寒武纪、奥陶纪的生物以海相的笔石为主,产叉笔石(Dicelogaptu)、栅笔石(limacogpu)双头笔石(dicranograptus)、对笔

59、石以及海绵骨针化石(protopongia)。然后地壳逐渐抬升,到泥盆纪变为浅海相,化石以珊瑚和层孔虫为主,多产于中泥盆统棋子桥组(D2)的深灰色厚层白云岩中,重要有切珊瑚(temnphllu)、双孔层孔虫(Amphipora)、球块层孔虫等。到石炭纪仍为浅海相,产内沟珊瑚(Zprts)、笛管珊瑚(yringpora)和某些腕足类化石。在二叠纪后来地壳抬升为陆地,重要为陆相沉积,生物化石稀少( 图 21)。 地质发展史的论述到此告一段落。本此野外踏勘阶段带队教师适时的穿插着解说地质发展史的内容,这对我们更好的观测和鉴别地层内、相邻地层之间的关系和形成灌阳复式向斜概念具有很到作用。第五章 结束语

60、 时光总是如匆匆流水般逝去。十二天的实习生活仿佛飞也似的划过,这是十二天在毕生中只但是是短短的一节,但它决不是平凡的一节,它注定会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写下浓重的一笔,甚或会让我受益毕生。当汽车开进灌阳县城的时候,当人们搬入实习基地集体宿舍的那一刻起,本次灌阳实习也正式拉开序幕。第一天的野外踏勘人们满怀希冀,布满热情,走山路健步如飞,丝毫没有在眼前的一座座山峦前怯步,第一天,人们疲倦而兴奋,第一晚,人们睡得满足而踏实。接下来的几天,在带队教师的指挥带领下,我们相继展开了对几种地方的野外踏勘,随着季节的变化,冬天的味道越来越浓,山间的寒气也已穿透了人们单薄的衣服,几天以来好多同窗都感冒了。老天似乎在刻意的想考验一下我们这支队伍的忍耐力。充足锻炼了人们的意志力,也使我们对后来的工作环境有了一种比较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