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250592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材分析本课题属于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它是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后继续进一步的一课,侧重简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从知识构造来说:在理解氧气的基本上学习本内容,是对气体性质实验探究过程的一种巩固和加深;同步又为后来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打下基本,做好铺垫。在能力培养来说:注重培养学生的简朴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的】1、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过程与措施目的】1、初步学会运用观测、实验等措施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措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2、 2、能积极地或在她人的引导下对问题也许的答案做猜想,并会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某些简朴的化学问题;3、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有关信息及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朴的实验方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1、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结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2、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爱好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合伙、探究的科学精神;、培养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爱惜环境的情感,使学生结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检查、性质与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映。 课前准备 仪器:大烧杯、锥形瓶(或选用启普发生器以更以便的控制实验)、长颈漏斗、导管、橡皮塞、酒精灯

3、、集气瓶、塑料瓶、试管架、火柴。药物:石灰石、稀盐酸、集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蜡烛。 学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导入】以干冰和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图片开场,设立问题:同窗们,你们懂得这两张图片都与什么物质有关吗?。(从学生感爱好的现象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科学的教学理念。) 【学生活动】观看,猜想,讨论交流,踊跃发言。【教师解说】是的,这两张图都与我们今天将要讲的物质CO有关,第一张图是O2的固体形态干冰。气体的CO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体CO2叫“干冰”。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吸取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如果运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

4、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取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同步干冰尚有其他诸多秒用,课后同窗们可以看下我准备的干冰的应用flash视频。第二张图反映了CO的另一种性质,究竟是什么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种实验来观测一下。【演示实验】使用实验室制取CO2的措施制取O2,并及时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忆总结,用制取出的CO2倾倒大烧杯中阶梯上的蜡烛: 让学生观测现象,并讨论产生该现象的因素。【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猜想。(教师引导学生从现象猜想、推导因素)【教师解说】操作/现象结论用途观测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并让一种学生来闻一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5、大,又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步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因此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向大烧杯中倾倒,底层蜡烛先灭,然后是上层蜡烛熄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演示实验】使用实验室制取C2的措施制取CO2,并将制取出的CO通入塑料瓶中,约布满/3体积,向塑料瓶中加入少量水,拧紧盖子,摇晃塑料瓶:让学生观测现象,并讨论产生该现象的因素。【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猜想。(教师引导学生从现象猜想、推导因素)【教师解说】操作/现象结论用途塑料瓶变扁了二氧化碳1:1体积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扁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演示实验】将塑料瓶中水倒入烧

6、杯,向烧杯中滴加石蕊溶液,观测现象后加热烧杯,再次观测:操作/现象结论滴加石蕊后烧杯中的水变红O与水反映生成碳酸,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烧杯后,红色变淡消失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教师解说】CO与水反映生成碳酸,但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CO2O=CO32CO3=H2O+ CO【演示实验】使用实验室制取C2的措施制取C2,并将制取出的CO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测现象:操作/现象结论用途石灰水通入CO后,逐渐变浑浊。O2与石灰水生成了难溶的白色物质。实验室检查 CO2气体【教师解说】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映CO2+(O)2Ca3+2这个反映的原理是实验室检查 CO2气体的措施。同步装过石灰

7、水的玻璃瓶,放在空气中,内壁会变白。石灰水在空气中会有一层白膜也都是这一因素。【提问】为了使抹石灰浆的墙壁尽快干,人们常常在室内生个火盆,这是为什么呢?那为什么在刚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学生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教师解说】石灰浆的重要成分是Ca()2,当生炭火盆时,炭与氧气反映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Ca(H)2接触,发生反映生成CaC3沉淀和水,刚开始时由于有水的生成,并且来不及蒸发,因此看上去墙壁反而潮湿,过一段时间,水分蒸发掉,墙壁就干了。【教师解说】二氧化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做灭火剂: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步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

8、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因此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做致冷剂:人工降雨。3、工业原料。4、温室效应:温室效应重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导致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成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成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增进植物的光和作用。【小结】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共同窗习的重要内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态;、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法收集;3、可溶于水。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

9、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映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映。第二学时【导入】鲍威尔湖位于美国亚利桑州北部,是出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许多游人驾艇湖上度假。但是每年都会发生神秘的死亡事故,事故发生时,一般都是天气晴好,风和日丽,游人尽兴忘情快乐之时。失事者大都在船边或船尾附近,忽然惊厥,失去知觉。事发前小孩们大都是在父母的严密注视中毫无征兆。这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呢?菲尼克斯的急诊医生罗伯特巴伦通过长时间的观测和分析,终于找到了杀人“凶手”,那就是游艇发动机排放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中毒身亡。为了更多的理解一氧化碳这种危险气体,让我们继续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

10、【设立问题】问题: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问题2:一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问题: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生活中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中毒?(通过上节课二氧化碳的学习,本节课内容通过设立问题,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对比二氧化碳,自主学习,可以小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难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质:1、可燃性:2O + O2C蓝色火焰、毒性: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生物体内缺氧。教师补充:(1)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均有也许导致煤气中毒。 (2)水不能避免煤气中毒,由于O难溶于水。(3)一方面室里应

11、装烟囱,另一方面应注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由于C的密度略不不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慢慢地向上飘。(4)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因此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3、还原性:O uO u+ CO2 用于冶金工业【教师解说】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互相转化: CO CO2 CO2 + C 2O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你能说出一氧化碳的用途吗?其中哪些有助于人类,哪些不利于人类?【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报告:1、有利的一面: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不利的一面: 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等。(通过全面结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任何事物的两面性)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