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20250259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81.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资料(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 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 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 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 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 科学生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情绪过程(喜、怒、哀、恶、惧等)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心理现象r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个性心 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社会现象L理特征性格(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习惯化的行为方 -气质(心理活动的动

2、力特征)什么是心理现象?见上图2. 心理学的历史西方古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一)苏格拉底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知识即美德、智慧的产婆、灵魂不死(二)柏拉图(前427-347)的哲学心理学思想性欲观、理念、灵魂(三)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形而上学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始于文艺复兴)(一)理性主义(rationalism )哲学心理学思想(二)经验主义(empiricism )哲学心理学思想(三)浪漫主义(romanticism)哲学心理学思想1、身心关系问题(mind-body problem):存在一元论(又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与二元论(又 分为身心交感论与身心平行论)的分歧。 2、天性与教养关系

3、问题(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或遗传与环境关系问题:存在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的分歧。 3、自由意志(非决定论)与决定论问题(free will versus determinism):随直接表现为对人类行 为原因的不同解释,但直接关涉到人类的价值与尊严问题。 4、知识来源问题(origins of knowledge):源于近代哲学认识论中经验主义与理性注意的争论。 前者如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后者如洛克的“白板”论。心理学正式成立心理学正式产生的标志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 学

4、实验室,宣告了心理学的诞生。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1874)被看作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基本理论二、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主要观点:心理学应研究个体在适应环境时所产生的功能,强调心理学的实用性和应用研究;意 识是连续变化的(意识流),不能分解为基本因素;实用即真理;学校即社会,学习即生活,教育应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在做中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然成长。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主要观点:心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行为就是“S-R”模式;反对内 省,主张用实验方法。四、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5、代表人物:韦特海默(魏特迈);柯勒-主要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整体大 于部分之和。五、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艾里克森主要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本能的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1)人格动力说(2)人格结构说(3)人格发展说六、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髓磷街箱一:k融!、iL讯壬氏您胞r的细胞梭讶旺氏鞘鼻 II 1|, I I .J9L ;/r 7神经系统的结构-(一)躯体神经系统(图见第46页)1、脑神经(12对)2、脊神经(31对)-(二)自主神

6、经系统(图见第49页)1交感神经系统2、副交感神经系统认知心理学感觉的概念感觉是神经系统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 激能量的觉察,并能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达到大脑而产生的,以生理作用为基础,较少个体差异。它是人脑对神经传导的信息加工的第一个层次,即觉察导刺激的存在并分辨其个别属性。感觉是人们 从外部世界或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也是一切知识和心里内容的来源。知觉一感觉的整合知觉的一般概念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包括从 复杂的环境中将一些感觉分离出来加以组织,并根据过去经验做出解释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7、。知觉 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要借 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忆的内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 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 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个就是记(识记、保持)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 下,根据需要可以把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信息重新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这就是忆(回忆、再现)的过 程。过程界定编码形成记忆保持 保持被 编码的信息比喻通过键盘计算机的输入数据 信息加工在硬盘A上保存数据提取

8、从记忆储存中恢复信息在监视器上调A用文件和呈现 数据短时记忆(STM)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912 1518保持间隔时间/s长时记忆并不是对信息的被动接收与保存,它的储存是一个对信息的建构过程。2010020 609分分小时125天天天回忆时间间隔31天100908070605040301音节保持率思维的种类1、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是思维过程所凭借中介的不同。直觉动作思维指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 具体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7岁的学龄前 儿童更多的是运用形象思维解决问

9、题。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等的形象思维也非常发达。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哲学 家、数学家等的逻辑思维发达。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是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 决问题,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 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3、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学生运用己学 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创造性思

10、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 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 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像等。(二)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及其特点产生独特并具有社会价值结果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多种思维形式的结品。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问题;流畅性(丰富性),即思维敏捷,反应 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够顺利地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灵活性(变通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 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表现

11、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或 多样性,进行意义交换;准确性等。(创造性测验) A智力因素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在一定的智 商分数之下,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在此之上,二者的相关不显著。有研究证明,当智商低于120 时,智力水平和创造力水平显著相关,但当智商高于120时,创造力水平和智力就无显著相关了。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传统的智力测验和智力概念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要以 不同的角度看待智力,而不仅局限于智商的狭隘定义,那么对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也要重新加 以考察。

12、B人格因素有的研究者对已有的创造性人格研究进行了元分析,提出创造性人格特征包括以下12个项目: 智力属于中上等,但并不一定超常;(2)观察力,对周围的事物感受很敏锐,能发现常人所不注意的现象;(3) 流畅性,思路畅通,新思路、新观念不断涌现;(4)变通性,能一叶知秋,举一反三;(5)独创性,常常发表超出智力的游戏性,表现出天真的赤常人的见解,用特异的方法解决问题;(6)精致性,凡提出设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思熟虑,加以改善;(7) 怀疑,对世事抱怀疑态度,超脱世俗;(8)持久性,不怕困难,坚持始终; 子之心;(10)幽默感;(11)独立性;(12)自信心。C环境因素与动机因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

13、宽松的外部环环境因素对创造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的行为动机起作用。任务、评价和监督等往往会导致境和正确的激励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用。不适当的外在奖励、内在动机下降,只靠高水平的外在动机,反而会使创造力遭到扼杀。当人们被完成工作本身所获 得的满足感和挑战性激发,而不是被外在的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具创造性。政治环境会对相应群体的创造表现产生影响。某些政治因素会直接影响人的创造表现,如民主、公平、腐败与动荡等。文化多样性会促进创造力。当文明本身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姿态后,创造力会 得到促进。D、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王充早就指出“施用累能”,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如齐都世代刺绣,那里的平常女子都能

14、刺绣;襄地传统织锦,即使不聪明的女子也变成了巧妇。当今强调素质教育,而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 要通过学校知识的接纳,更多的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培养 (1)建立目标与意向。(2)训练基本的技巧。如信息收集技巧、记忆技巧、信息的组织技巧、分析技巧、从现有知识 中得出新信息的技巧等。(3 )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具体知识并不一定导致创造性行为的出现,但它是创造 性活动的必要条件。(4) 刺激和鼓励好奇心。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会扼杀创造性。(5) 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 (6)建立自信,有冒险精神。(7) 自我竞争。应更多地进行纵向的而不是横向的对比。(8) 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

15、与意志。(9)促进自我管理技巧,也就是元认知技巧。(10)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创造性思维训练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发散思维训练、直觉思维训练和形象思维训练。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进行;直觉思维训练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 大胆想象等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接触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通过发展表象系统 来实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怙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一)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 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 相联系,如友谊感、成就感等情感。(二)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

16、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三)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如当我们遇到危险时会极度恐惧,但危险过后恐惧会消失。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如民族自尊心等。 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总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在一起。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 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因此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而情绪的变化 也往往反映了情感的深度,而且在情绪变化的过程中,常常饱含着情感。二、情绪情感的种类人类具有四种基本的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它是具有正性享

17、乐色调的情绪,使人产生超 越感、自由感和接纳感。 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当人们意识到某些不合理的或充 满恶意的因素存在时,愤怒会骤然发生。 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引起恐惧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与手段。 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悲哀情绪体验的程度取决于对象、愿望、理想的重要性与价值。在以上四种基本情绪之上,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喜欢、同 情、友情、亲情、爱情等。、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人自觉设定行为的目的,调节自己的行动并克服困难以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类特有的

18、心理现象。意志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和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三、意志的品质(一)自觉性(二)果断行(三)坚韧性(四)自制力一、能力(一)能力的概念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二、智力的概念,大多数心理学家把智力看作是一般能力的综合,主要是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 抽象推理能力等等。人格,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 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个性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性格,人的一贯的和稳定的心理特性,思维和行为方式。关系气质与性格二者有着相互渗透、彼此

19、制约的复杂关系。气质对性格的影响还表现在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与稳定性然而,由于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它又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性格会在一定程度上 掩盖和改造气质,即掩盖和改造神经活动类型的特性。同时,从社会评价的角度来看,性格是有好坏之分的。人们总是把正直、诚实、勤劳、勇敢、谦虚、 认真等等看成是良好的性格特征;而把阴险、狡诈、懒惰、怯懦、骄傲、马虎等看成是不良的性格特 征。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在评定人的气质时,我们不能说什么气质是好的,什么气质是不好的。因为, 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气质类型相同的人,当然容易形成相同的性格倾向,但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表型性格

20、。气质类型不同 的人,既易形成不同的表型性格,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倾向。气质与性格有着继承的关系,但它们又有实质的区别,可以用以下几点来概括它们的异同:气质是 生物进化的结果,只表现中枢神经活动的生物特性,性格则多为社会环境的产物。气质是人和动物 所共有的,性格只针对人而言。气质是由个体先天的生理、生化、内分泌功能决定的,从个体出生 就有不同气质表现,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在一定气质基础上,在人的活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 下形成的。气质是情绪反应与行为方式的外显动力特征,它与行为或情感的内容无关,性格参与构 成行为与情感的内容,因而对各种性格有不同的社会评价。二、压力的身心反应(一)压力下的生

21、理反应 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如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出汗等。加拿大心理学家薛利在20世纪50年代 以白鼠为研究对象从事多项压力的实验研究,指出对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是警觉反应。这一阶段中,由刺激的突然出现而产生情绪的紧张和注意力提高,体温与血压下降、肾上腺分泌增加、进入应激状态。如果压力继续存在,身体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抗拒,企图对身体上受损的部分加以维护复原,因而 产生大量调节身体的激素。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压力存在太久,应付压力的精力耗尽,身体各功能 突然缓慢下来,适应能力丧失。可见,压力下的

22、生理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潜在能量,提高机体对外界 刺激的感受和适应能力,从而使机体更有效地应付变化。但过久的压力会使人适应能力下降,生 理、心理功能的紊乱。(二)压力下的心理反应适应的心理反应: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有助 于个体应付环境。情绪反应: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如消极的情绪、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 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消极被动。智力影响: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智能,压力越大,认知效能越差。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压力的能力。行为变化:当个体面临压力时会有各种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决

23、定于压力的程度以及个体所处环境。 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可分为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直接反应指直接面对引起紧张的剌激时,为了消 除剌激源而做出的反应,例如,路遇歹徒或与其搏斗或逃避。间接反应指借助某些物质暂时减轻与 压力体验有关的苦恼,例如借酒消愁。 一般而言,轻度的压力会促发或增强一些正向的行为反应,如寻求他人支持,学习处理压力的技 巧。但压力过大过久,会引发不良适应的行为反应,如谈话结巴、刻板动作、过度吃食、攻击行为、 失眠等。心理学研究发现:当猩猩被隔离监禁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重复的摇晃、吸吮手指或原地绕 圈等刻板行为;把一只动物关在无法逃离的笼子中并给予电击,会引起动物不断吃东西的行为; 当两只动物被电击时,电击开始或结束后不久,它们会打起架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