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地名拾趣(之三)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249056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来凤县地名拾趣(之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来凤县地名拾趣(之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来凤县地名拾趣(之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来凤县地名拾趣(之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凤县地名拾趣(之三)(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来凤县地名拾趣(之三)七、与土司制度有关的地名来凤县周为巴子国五溪地。春秋战国属楚巫郡地。秦隶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属吴荆州武陵郡。西晋属荆州武陵郡。南北朝时宋建平郡,齐、梁建宜都郡,周为乌飞县地。隋隶于清江郡。唐隶于施州。五代属羁縻感化州。宋为富州,后为柔远州,仁宗时,置散毛司,以覃野毛为散毛宣抚使司。元初为柔远州,后废州为散毛洞。至元三十一年,升为散毛府,属四川行省。至正六年改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元末,明玉珍据蜀时,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使司都元帅。明初,复废司为师壁峒。洪武七年五月,改散毛沿边宣慰司,割其半为大田所,属四川重庆卫。洪武二十三年废为散毛宣抚司,属湖广都司施州卫。永乐

2、二年五月置散毛长官司,属大田军民千户所。永乐四年三月,升宣抚司。清顺治初仍为散毛宣抚司,属施州卫。雍正六年裁施州卫,属归州恩施县。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散毛、大旺、百户、卯洞、漫水、东流、腊壁等七土司。乾隆元年(136)建立来凤县,属湖北布政使司施南府。19(辛亥)九月初七,施南反正,来凤独立自治。19,废府存县,来凤直隶于省。19,属荆南道。1926年改属施鹤道。92年废道复隶省。98年,属鄂西行政区,来凤为特别小县。92年,改鄂西行政区为第十行政督察区,仍辖施鹤道旧属各县。1934年,列来凤为三等县。193年,改第十行政督察区为第七行政督察区,仍辖原领各县。1945年,履行地方自治,定

3、来凤为三等县,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直至1949年10月,从属未有变动。1949年11月日,来凤解放,隶湖北省恩施专区。99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来凤县建制,设立来凤土家族自治县,隶恩施地区。198年12月日,撤销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恢复来凤县建制,隶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年4月后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全县设4乡4镇,1个社区居委会,15个行政村,816个村民小组,75个居民小组。自宋朝以来,来凤县就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其义在于羁縻勿绝,仍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政治上巩固其统治,经济上让本来的生产方式维持

4、下去,满足于征收纳贡。它是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压迫少数民族的制度),因此来凤县有许多地名与土司制度有关。百福司位于县城西南3公里处,是百福司镇驻地。唐宋后来,封建王朝在土家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至清乾隆元年(173)“改土归流”前,来凤境内有散毛、大旺、腊壁、东流、卯洞、漫水、百户七个土司,百福司本来设有“百户长官司”,土官为向姓,故名“百户司”,由于“户”与“福”音近,且“福”有示吉祥之意,后来就把“百户司”改称为百福司。安抚司位于百福司镇西南7公里处,距重庆酉阳边界三四公里,北边距大河镇.5公里,距绿水镇6公里。至清乾隆元年(176)“改土归流”前,此地设卯洞安抚使司,土官为向姓,故名安抚司。

5、漫水位于县城西南公里处,坐落在酉水河中游北岸,是县城至百福司镇的必经之地。在漫水新集镇搬迁之前,漫水有老街、新街两条。老街紧靠河岸,街道不宽,泥石路面,仅有某些民房在此。新街在老街背后的山上,长00米,宽15米,泥石路面。由于老街紧靠河岸,每当洪水季节,酉水河上涨,洪水漫进街来,“漫水”由此得名。至清乾隆元年(76)“改土归流”前,此地设漫水宣抚司,土官为向姓,与百户长官司、卯洞安抚使司土官同宗。落印潭位于县城西南百福司镇南河境内,距县城48公里。酉水河流经此处,被一山岭所阻,河水向东迂回,形成一种河湾深潭。潭水深不可测,两岸山岭险峻。上有宣抚堡,为漫水土司故地。由此泛舟可直达卯洞。根据同治来

6、凤县志。记载:“五代时,漫水土司之弟向伯林,夜盗其兄配印,口衔渡河,其兄觉而追之,印惊落于潭,伯林逃她砂(今天湖南省龙山县境内)不敢归。”落印潭因此得名。目前山上尚有漫水土司所建城堡的遗迹,其石垒城垣痕迹,还依稀可见。老司城位于县城西面的三胡乡猴栗堡境内,距县城5.5公里。这里三面环山,只有东边是一片平地,漫塘河从此流过。它原为散毛宣抚司的司城,乾隆元年(3)“改土归流”后废弃,故名老司城。散毛宣抚司土官为覃姓。老司城地势十分险要,土司时期筑有城墙,靠上河坪的一面,迄今尚有墙基的遗迹,依稀可见。中间一处叫衙院,即土司衙门的所在地。原有一块五尺见方的石板,相传为土司洗澡的地方;尚有官井一口相传为

7、土司饮水用井;如今的“棉絮田”,即为土司时期的棉絮街。种种遗迹表白,司城颇具规模。东流司位于旧司乡官塘东北900米处,在来凤至大河公路线上。在清朝土司制时期,这里是东流长官司的司城,故名。东流司长官司的土官为田姓,腊壁司位于旧司乡境内,地处群山之中,在县城西南8公里处,此地中间是一片平地,在东北和西北方向,各有一条溪水汇流于此。腊壁司自历史上实行土司制度以来,始终为土司衙门所在地。来凤县志(同治版)记载:“元至元三十年(1293)明玉珍据蜀时,置大旺宣抚司,授腊壁司田大旺安抚参政。”“明永乐二年(140)改为长官司,五年改安抚司”“东流、腊壁二长官司,原附大旺,地经二百余里,大旺之分族也。”土家语称“分开”为“塔皮”,“腊壁”乃“塔皮”的变音或者误记。腊壁司意思为该土司乃大旺的分司。旧司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处,是旧司乡的驻地,在清朝土司制度时,旧司属于大旺安抚司,官衙设在此地,后来官衙迁至西南3.5公里处的新街,把本来设衙之地称为“旧司”,意思为“土司的旧地”,“旧司”由此而得名。新街位于旧司乡境内来凤至大河公路24公里处,清朝土司制度时,旧司的大旺土司迁至此处,故名。土城坡位于县城西南7公里处,接近来田公路东侧。清代散毛土司曾经于此坡上筑城,以防来犯者,故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