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与生态规划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20239352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与生态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与生态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与生态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与生态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与生态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发表在:城市发展研究,2001, 3: 58-64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与生态规划 广东省南海信息产业园案例俞孔坚,黄国平等(*注:委托方:广东省南海市狮山办事处开发办主持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 究所,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俞孔坚;主要参与人员:黄国平,罗华, 张东,唐子颖,胡丽娟,吴本等。规划工作得到狮山办事处开发办易荣,梁启生,庞伟的大 力协助)摘要:本规划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出发,探讨规划的内容和可行性;以场地的系统分析为依 据,探讨空间布局的适宜性;根据国际一流高科技园的发展经验,探讨功能布局和景观规划。 使规划具有以下两大特点:第一,一个生态规划模式:保护和充分

2、利用原有自然地形和水系,形成景观生态安全格 局。在此格局基础上因地制宜,设计道路系统和土地开发区域。第二,一个生活、生产和娱乐的地域综合体: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国际一流高科技研发区 的特色。关键词:高科技园,城市设计,景观规划,南海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Ecological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Nanhai Information Industry Park in Guangdong ProvinceYu Kongjian, Huang Guoping(Center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Pla

3、nning,Beijng UniversityBeijing Turen Design Institute)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high-tech park, Guangdong Nanhai Information Industry Park. Land use suitability analysis is used as the basis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the experienc

4、e of high-tech parks around the world is learned for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of the landscapes. The planning approach demonstrated two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Firstly, it is an ecological planning approach: natural topography, vegetation, and water systems are well protected to form an ecologica

5、l security pattern. This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is used as the constraint for the land use development and road construction.Secondly, the park is planned as a regional complex of living, working and playing, 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ld-level high-tech park.Key words; High-tech park, urban d

6、esign, landscape planning, Nanhai1发展战略研究广东南海信息产业园地处广州、佛山、南海、花都、三水交汇处,规划面积约000亩, 为四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之一。本规划从分析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诸方面入手,探讨广东南海信息产业园区的发展 战略,以作为规划的目标和战略依据。1.1优势(1) 环境优势相对于广东的其它几个高新技术园区,南海信息产业园具有得天独厚的的环境优势。 根据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所作的调查显示,高新技术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数要求工作 环境有大量的树木和良好的景观及生态条件。目前的规划区内山峦叠嶂、绿水环绕。在东部、 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有成片的人

7、工松树林、桉树林和竹林,植被结构完整,形态自然。这 些自然条件都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不可多得的财富。(2) 区位优势南海信息产业园距离广州白云机场仅20公里,距广州市区18公里,距佛山市18公里, 距南海市18公里,距三水市14公里,离佛山机场14公里。而且周围地区的道路包括广三 高速公路、321国道等高等级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基于国际高科技园的研究,在交通便捷的条件下,大部分高科技从业人员希望工作和居住的 理想距离在10英里之内。而在南海信息产业园周围,生活设施比较齐全的南海和佛山市区 都距离在10英里范围左右。事实上,目前许多在狮山区工作的人们常常选择居住在南海桂 城区和佛山市,在拥有小

8、汽车的情况下,通勤时间一般只需15-20分钟。另外,从信息产 业园到广州坑口地铁站也只需25分钟车程,因此信息产业园还可以吸引来自广州的就业人 员。而且这样的距离,也使南海信息产业园与其它高科技产业基地相比,具有地价优势。优 越的区位条件所带来的方便的交通和低廉的房价会吸引许多投资者。1. 2劣势(1) 人才资源劣势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才资源是保持园区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外许多的 高新技术园区往往靠近大专院校,例如硅谷就是依靠斯坦福大学发展起来的。有的高新技术 产业园区甚至将一些研究性的大学或科研机构迁入园区,例如日本的筑波工业园。这些科技 人才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人力资源,而

9、且也是创新技术的源泉 (Saxenian, , 1994. Castells, M. and Hall, P., 1994)。而狮山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区,园区中的企业仍以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 主。周围的南海除了电大外,也没有正式的大专院校,不能给南海信息产业园提供充足的人 才资源和创新环境,以及高新技术园区应具有的文化品味和地域文化精神。尽管这一不足可 以通过外来科技人员的迁入来弥补,从长远来看,当地人才资源的不足必将影响园区的可持 续发展。(2) 基础生活设施劣势由于狮山区是一个新成立的新兴工业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建设的滞后产生尖锐的 矛盾。狮山区没有完整的城市居民区、市中心、

10、商业服务设施和娱乐休闲设施。出现的现象 是当地的居住人口远远低于工作人口.据统计,狮山区目前常住人口有2万多,但是就业人 口达到了9万多,大量人员异地消费,减少了当地的财政收入,影响了城市建设,造成了恶 性循环。又有关于美国的高科技园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城市不可能成为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有 利依托,因为它们无法提供一定标准的文化生活。这种城市也不会是大都会,因为特大城市 交通拥塞,地价高昂等弱点。因此,高科技工业多选在5 0万至10 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张 庭伟,1997)。根据调查,高科技产业的从业人员大多希望自己可以工作在一个就业、休闲、娱乐、居 住综合的产业园区。这一点,与以往普通的工业园区的

11、规划有很大的不同。由于高新技术产 业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小,甚至有的产业还特别要求座落在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域,这使传统的 居住与工业园分开的概念解体(俞孔坚2000)。员工们普遍要求在工作场所的周围能随时享 受到各种生活休闲娱乐设施。因此在南海信息产业基地周围健全各种生活设施也是规划中必须考虑的一部分。1. 3机遇(1) 信息化趋势全球的信息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而且各行各业以及日常生活的信息化已经成 为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我国的信息化进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后发效应,可以少走很 多弯路,在基础设施方面也与其它发达国家不相上下。而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带 来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加上当地人

12、民的聪明智慧以及紧密的海外联系,发展信息产业是很有 条件的。(2) 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度掩盖了许多经济问题。正如前面所说,许多 地区,包括南海市,过分依赖于传统工业,致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建立南海信息产业园可 以说是一次难得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也将成为南海以及周边地区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 社会的起点。1.4威胁(1) 缺少区域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虽然很快,但发展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a. 由于过多和过廉地出让建设用地,导致土地开发过多,生态环境明显恶化;b. 城市群整体发展目标不够明确,城市职能未实现主动合理的分工;c. 区域性

1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政;d. 受行政分割的制约,影响了某些城市的发展;e. 部分城市呈“线状”畸型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虽然包含有不同的行政单元,但其在自然、生态、经济等方面是一个 整体,区域内任何一地的城市发展、土地开发均会对其余地区产生影响。为此,城市群和 地区的规划应打破行政界线的限制,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考虑各地人口的增长和土地开 发等内容,使珠江三角洲变“单打冠军”为“团体冠军”。对于南海信息产业园的规划尤其要重视区域范围内的整体规划,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 费,同时也可以促使区域资源和经济结构等合理分配,实现区域可持续的发展。(2) 其它高科技产业园的竞争目前由广东省批准的省级高科

14、技产业园区还有广州、深圳、珠海三个。相对而言,这三个产业园坐落在大城市周围可以享受到条件更好的城市设施,以及人才 资源、信息资源。但是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例如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园原来位于广州 的东郊,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已经淹没在城市中了。导致了产业园混在居民区中, 不能获得良好的环境,租金上涨,发展余地有限。因此南海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一定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现有有利条件来与其它产业基 地竞争。采用与其它产业园雷同的建设方式,只会获得南辕北辙的结果。1. 5广东省南海信息产园发展战略通过以上对南海信息产业园条件和资源的综合评价,建议该项目的定位为以信息产业的 研发为主、以硬件生产为

15、辅、配之以各种生活设施、生态良好的地域产业综合体。(1) 以信息产业的研发为主,以硬件生产为辅信息产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块,与传统制造业相近的硬件生产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研发和相关 的应用,包括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服务等。这两个部分虽同为信息产业,但在运作模 式和地域景观,以及对环境要求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硬件的制造是一个产业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非常紧密的行业,它一方面要上游和下 游的企业提供原料和消费产品,另一方面要和与之平行的产业竞争。因此,硬件制造业往往 产生集聚,最典型的是广东的东莞,那里目前集中了大量信息产业的生产部门,包括主板、 芯片、调制解调器、显示器等部件的生产。具有集聚效应的硬

16、件制造业因此需要有大面积平整的场地以供大量标准化的厂房建设。 反观目前南海信息产业基地的地形条件,除了南部和北部有部分平地外,大量的是丘陵山地, 不适合大量标准化厂房的建设。复杂的地形既是南海信息产业园发展的限制条件,但更是有利条件。硬件制造业由于技 术发展和扩散非常迅速,竞争也非常激烈,利润率近年来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以研发为主 的信息产业,由于其产品的高附加值,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信息产业中的研发部门也 是信息产业中从业人员素质最高的部门,他们对环境的需求与硬件制造部门相比有很大的不 同。根据规划组的调查,他们需要的不是标准化厂房,而是一个环境优美的,融休闲娱乐于 生产的地域产业综合体

17、。南海信息产业园的现有自然条件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信息产业园在招商过程中要注意吸引各信息企业的研发部门入驻。当然,同时可以 根据实际的招商情况,在基地南部和北部的平原地带适当布置一些硬件制造厂房。(2) 形成地域生产生活综合体信息产业与传统的工业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信息产业将不再严重破坏 当地的环境和自然。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当然愿意能够在工作地点周围就近享受到各种生活 设施。在规划组所作的调查中也显示了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希望在产业园区中除了有写字 楼、会展中心外,还要求包括丰富的生活、休闲、娱乐设施。这样的要求也是与信息产业研发工作的性质是一致的。首先,和其他工作不同,研

18、发工 作是一种高要求的脑力工作,员工需要在工作之余得到休闲,放松大脑。其次,研发工作不 是一种机械化的简单操作,而是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这样的随意性不仅体现在工作地点上, 还体现在工作时间上。因此,这里的生活设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已经是工作环境的一部 分,要满足研发人员几乎全天候的工作方式。再次,研发工作十分重视行业间的非正式交流 网络,从中员工可以获得行业的最新信息和灵感。非正式的交流需要比较私密的交流场所, 各种各样的生活、休闲、娱乐设施可以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求。先期建设的应当包括居住、餐饮和包括多种娱乐活动的会所等。后期可以考虑建设星级 宾馆(南海地区没有星级宾馆,将影响将来商务活动)

19、、会展中心、培训中心和高尔夫球场 (鉴于佛山已有18洞高尔夫球场,新建的高尔夫球场以9洞为宜并与居住区建设相结合)。(3) 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这是克服园区在人才资源方面先天不足的有效战略。要尽力吸引广州市的众多高校和科 研机构在园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建立分校或分所,这比引进单一的企业更为重要。(3)创建信息产业创业基地根据前文所述,优美的环境和低廉的地价是南海信息产业园相对于其它几个高科技园的 最大优势。因此该产业基地的建设要充分围绕这些特点做文章。建设信息产业创业基地是一个理想的选择。由于在创业的初期,创业者没有充足的资金租用 地段较好的写字楼,但同时,他们也希望在工作周围有一个创新环境。南海

20、的自然条件和与 中心城市之间的适当距离正好可以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而且适当封闭的地域,更适合埋头 进行研究工作。因此,可以在信息产业园里专门划分出一片地方建设创业基地,建筑重在实用而非豪华, 加上园区齐全的生活服务设施,可以让创业者在花费少量的工作环境投资的条件下,享有期 望中的创新环境。园区应当针对这部分投资者,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和各项服务,以扶植这 些创新项目在园区扎根。为了吸引科技人才来此创业,园区应当与有关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吸引部分 研究机构和新的研究成果入驻园区转化为生产力,以为园区提供技术和人才资源,同时提升 园区品位。(4) 保护生态环境规划园区内的自然条件是南海信息产

21、业园的最大优势,所以在规划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现 有的自然环境。具体而言,应该注意:a. 尽量维持原有地形。起伏的地形同时有助于形成较私密的空间,更能吸引信息业企业入驻。b. 保护现有植被。植物配置尽量采用当地植物,保留结构较好的植被。c. 充分利用水系作为生态廊道,将各个自然斑块联系起来。滨水地带是物种最丰富的地带,要通过设定水系周围保护的范围来连接整个规划区内值 得保护的地域,必要的话,还要对部分区域进行生态恢复,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由生态廊道 和斑块组成的网络,为物种提供栖息地和活动通道。(5) 体现当地文脉在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内维持当地的文脉,可以让园区内的人们产生地域认同 感,甚至促

22、进土地和房屋的租售。从当地的建筑和村落中,可以吸收大量的理念和符号来丰富园区的规划。例如当地往往 在村口种植榕树,挖掘池塘。虽然这样处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风水方面的考虑,但同时在 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榕树下可以形成一片荫凉的公共活动空间。村中的主要里弄都依地势而 建,尺度宜人。在每家的门口还都设有石凳,形成公共交流空间。这些对于信息产业园的非 正式交流空间的设计都很有参考价值。此外,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岭南地区传统的风水理念,以符合当地的传统,促进土地和 房产的租售。2场地及地域的自然与人文分析本规划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系统地进行了场地分析,包括自然系统如气候、 地形、水文、土壤、植被

23、、动物的分析;人类感知过程,如视觉感知和风水认知的分析;和 地域文化过程的分析。这些分析是场地设计的适宜性和景观整体设计的依据。2. 1场地自然特征(1)地形利用GIS进行了地形模拟、坡度和坡向的分析,为道路选线、建筑布局、绿化设计和 排水设计提供依据(图1)。(3) 水文分析利用GIS技术,进行了地表径流的分析,以作为水土保持、排水设计及景观生态系统 建设的基本依据(图2)。(4)现有植被由于本区优越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植被较好。但南部植被成林状况相对较差。由于区内 的大型制砖场不断取土制砖以及其它类型的开发,造成了一些集中的乱掘区,其内的植被遭 到毁灭性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在未成林地带,生长

24、了大量的蕨类植物如芒萁等,利于涵养 水土。乔木中的马尾松和湿地松在北部大片成林,桉树作为速生树种,在造林时往往成为首 选,但林相单调,且为外来种,其中在南部集中分布的桉树林树龄较大,值得保留,其它地 段的桉树都只是用来快速造林,树龄普遍不大,株高也都在两米以下。(5)动物调查本区内由于树种繁多,群落结构复杂,为各种森林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 环境。因鸟兽的生活习性和遗传性不同,其所要求的生活条件各异,有些与针叶林密切相关, 有些喜欢生活在阔叶林,有些习惯栖息于混交林中。多数情况下,动物生活在复层混交林比 在单层纯林中更容易找到食物,便于隐藏、繁殖及生存。因此,鸟兽的种类数量通常是阔叶

25、 林多于针叶林,复层林多于单层林。以目前现有的动物类型分布状况,划分为三个区域:天 然林区,以常绿阔叶林、阔混交林为主,动物种类较多;人工林和灌从区,分布范围广,包 括针叶林和稀树灌丛两种植被类型,有相当丰富的动物种类;河岸耕作区,自然景观和植被 单纯,动物种类相对较少。在此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主要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迁徙 途径、生活习性,通过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的规划,保护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在这里, 景观生态学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俞孔坚,李迪华,1998)。2. 2场地的感知过程分析(1) 可视度分析利用GIS技术,对全区景观做了可视度分析。可视度的分析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从湖 面向四

26、周观看时,景观的可见程度。这一分析的结果是湖滨景观保护和地段开发设计的基本 依据,也就是说,在视觉敏感的部位,自然景观应得到充分的保护,开发只是低强度的。而 看不见的区域,开发可以有更高的强度(图3)。(2) 风水认知分析风水之真伪不是本规划所讨论的。本规划把风水作为东南沿海一带民众,特别是本规划 区未来使用者的景观认知模式来对待。分析基于一些基本的地形要素,包括坡度、坡向、周 围地形格局等。3总体规划3.1 土地利用:建立景观安全格局,划定可建与不可建区基于GIS的系统分析,包括地形、植被、水文以及视觉分析,建立完整的景观生态安 全和视觉感知格局(Yu,1995;Yu,1996俞孔坚,199

27、9)。这一景观安全格局由生态高度敏感区 和视觉高度敏感区所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湖岸50米的缓冲带,以作为水际生态和湖水景观的保护区;(2) 主要水系和地表径流干道,形成景观生态走廊,它们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也是多 种动物的迁徙通道(Forman and Godron,1986; Forman, 1995;俞孔坚,李迪华,1998)(图4);(3) 栖息地斑块,包括良好的次生林区,湿地等,它们是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保护地。(4) 视觉敏感区,基于可视度的分析,对容易造成视觉冲击的区域,进行保护,主要包括临 湖高地、湖岸。这一景观安全格局是不可建设区,它们是维护园区良好生态环境与景

28、观的关键,应作为 永久性的保护地(图5)。其他区域则为可建设用地,划分地块。但每一地块的建设都应在场 地的生态设计基础上进行(图6)。3.2交通模式:主环加尽端路,人车分流本园区的两个主要入口确定在狮山大道上。整个园区通过一主环路贯穿,环路的设计基 于地形地貌的分析,依山就势,使工程量尽量达到最小,由主环向两侧枝生尽端路,避免过 境车流穿越办公区和居住区。其中主干道断面宽18米,次干道断面以7米为主。沿水库周 围有一环形滨水步道,使人车分流,并使人行与良好的景观和生态体验相结合。3.4功能分区与结构:生活一生产一休闲的地域综合体本规划在功能分区与结构上强调生活一生产一休闲为一体的高技术园的特色

29、。根据现状 地形以及土地适宜性分析,把黄径庭水库以及沿水库50米地带(生态保护地带)确立为本 规划的核心(生态核),沿核心向外依次为低密度开发区(别墅区,占领各山头用地)中密 度开发区(信息园),各组团之间以水库支水系形成非正式交流空间,作为各企业之间游憩、 休闲、交流场所(图6)。主要体现在以下及方面:(1)地域综合体:整个园区包括:生活和居住区:相对集中地在园区最南端布局高级公寓,为各个企业职工的集中居住用地, 拟建单元式住宅。办公园区:包括:以软件生产为主的研发和生产区(占可建用地的大部分),主要服务于有一 定实力的企业;创业园区,占地16公顷,为广东省各高等院校创建研究基地提供条件,同

30、 时弥补园区人才不足之劣势,发挥地价便宜和环境优美之优势。娱乐和休闲区:高尔夫别墅区占地约55公顷,布置在规划用地最北端,该用地大部分为平 地(农田),还有两个山头,一个水塘,是高尔夫用地的最佳选择。该用地包括9洞高尔夫 球场,15幢高级别墅,以及高尔夫俱乐部等配套设施。交流场所:包括:正式交流场所,含会展中心、接待中心、培训中心,占地25公顷,正对 入口,自东向西,依山傍水,环形排开,既有信息园的时代特色,又充分体现了本园区的自 然特点。会展中心依山势而建,与入口形成一景观轴线;非正式的交流场所,含会馆及餐饮场 所,分布于各个企业园区和企业园之间。(2)居住与办公为一体的半岛模式:利用湖北侧

31、的多个半岛,形成相对独立的企业园区。其中, 近水向阳的山坡地(风水良好)作为企业内部的高级公寓或别墅用地,远水区域作为研发和生 产用地。这样的功能结构模式最适合于大公司的开发。4.结语从1951年Fred Terman倡导在硅谷创建“斯坦福工业园”以来,目前世界上已有近千 个,中国也已有53个国家级和58个省级高科技园。我应该说,任何一个成功的高科技园都 不是刻意规划和设计出来的,硅谷是不可照搬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创新的网络和创业氛围, 没有一种培育和颐养企业家精神的土壤,再美的设计也无助于科技园的成功。所以,本文从 园区所在地的区位几社会经济特征出发,研究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探

32、讨规 划设计一个更符合时代要求、人性需要、更能发挥个人和企业创新潜力的优美、高效、舒适、 健康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场所。参考文献Castells, M. and Hall, P, 1994. Technopoles of the World: The Making of 21st Century Industrial Complexes. Routledge.Forman, R. T. T., 1995. 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Forman, R. T. T.

33、 and Godron, M1986. Landscape Ecology. John Wiley, New York.Saxenian,A, 1991,Sil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Regional prototypes or historic exceptions? In:Castells, M, (ed.) High Technology, Space and Society, Sage, Beverly Hills and London, 81-105.Saxenian,A, , 1994. 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34、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Yu,K-J, 1996 Security patterns and surface model and in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 36(5)117.俞孔坚李迪华,段铁武,2001 ,敏感地段的景观安全格局设计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一一 以北京香山滑雪场为例,中国园林,1: 11-16。俞孔坚,1999,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学报,19(1): 8-15俞孔坚,2000从田园到高科技园园的涵义(之一,之二),中国园林,4: 46-51; 8: 37-41。 俞孔坚,李迪华,1998,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生物多样性,3:205-212.张庭伟,1997,高科技工业开发区的选址及发展美国经验介绍。城市规划,1: 47-49。图题图1园区地形坡度分析图2园区地表径流分析图3园区景观可见度分析图4园区景观生态格局图5园区景观安全格局图6园区总体规划图图7总体功能结构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