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0236294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03.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资源描述:

《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实施方案(6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此文档为 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某某棚户区改造工程12项目承办单位:某某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13承担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14本建设项目性质:棚户区改造工程15项目地点:某某市某某路16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某某市某某路棚户区改造工程主要拆迁范围是某某市某某路片区内 的棚户区,拆迁房屋面积24528 平方米,拆迁地块棚户区占地面积共47 亩。为被拆迁居民提供2种安置方案(详见拆迁安置章节)。安置区总规划用地面积为29411m2,总建设面积为73528 m2,其中: 住宅53161 m2,商业、生

2、产用房及综合配套用房20367 m2。总建筑密度46%, 建设高度24米,容积率2.5,绿地率为30%。17 本建设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建设总资金为14369.4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10262.4万元, 其他基本建设费2063.4万元,基本预备费986.1万元,建设期利息1057.5 万元。资金筹措方式如下:拟向银行投资固定资产贷款为10000万元,约 占总投资比例的70%,建设期贷款利息为1057.5万元;业主自筹及其他配 套为4369.4万元,约占总投资比例的30%。序号工程及费用名称投资额(万元)占总投资百分比()备注1第部分工程费用2第二部分其他费用3基本预备费4建设期利息5项目

3、总投资18 本项目建设进度本项目建设周期为24 个月(20 某某年09 月至 20 某某年 08 月),本 项目按照建设进度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工作阶段、施工方案设计阶段、 工程建设阶段、竣工验收阶段。1. 9 项目目的加快城市化建设,为弱势、贫困群体提供安居房,为棚户区居民提供 回迁房,拟建大型农贸市场为数字化大棚种植反季蔬菜提供销售渠道,建 设物流服务中心、加油站,为反季蔬菜提供运输服务,总体规划某某万平 方米,集销售、配货、运输、住宿、餐饮一体化的商圈形成新的产业链, 增加就业机会,为本地经济做贡献。第二节 项目研究范围本项目拆迁某某路棚户区总住户某某户,共某某某某平方米建筑。按 产权置

4、换,应建设安置房某某某某平方米。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内容及深度要求,确定项目名称、性质、地点;分析项目的背 景情况,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建设总规模和主要功能设置、建设范围及内容;选定建设场址,建设项目的内容提出建筑 物用地范围内的总体布置,包括建筑物、水、电等设施在内的主要建设方 案;项目建设及运行中的环保、消防、安全等物措施方案;项目定员方案;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确定建设工期;估算工程建设所需投资额,拟定项目 融资方案;对项目社会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等。第三节 项目编制依据31 指导思想311 依据某某市某某路拆迁情况,规划建设安置房,配套公共基础设 施。

5、312 依据建设场地现状地形地貌条件进行布置,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相 适应的生态环境建设。313 为加大房屋安置力度、落实政府统筹和监管责任,使其更好地为 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31.4 为加大房屋安置力度、完善拆迁补偿评估办法、落实政府统筹和监 管责任,使其更好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3.2 编制原则3.2.1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 济发展的状况,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做到规模适宜、 功能合理、装备适度、经济适用、环境舒适;3.2.2 符合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6、避免重复建设或过于集中,合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3.2.3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3.2.4 坚持以土地的合理利用为目标,合理设计项目的建设方案,提高土 地及其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满足被拆迁 家庭住房需要,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主义和谐事业健康发 展。第四节 本项目的发展状况4.1 项目的提出某某市城市经济及社会善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某某市旧城改造和新城 建设如火如荼,城市规模也迅速膨胀,城区非农业人口由 2003 年的 5 万 多人增至目前约8 万人,城市上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完善。某某市正迎 着国家大开发的良好环境,利用

7、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自身丰富的旅游 资源,以医药、葡萄、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药业加工和相关商业 贸易,并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后盾,逐步将某某市建设成为全国著 名的现代化、山水式的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某某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更好地做好城市扩容工作,已 规划将新城建设发展到某某市大道片区,而某某大道是城市主干道和高速 路的进出口,某某路与某某大道平行,末端与城工大道相接。现某某大道 和城工大道也建成,并投入使用,大道两侧是用规划的商住开发项目。而 某某路整体环境不容乐观,基础设施配套较差,居民房屋破旧,生产生活 污水横流,城郊“脏、乱、差”的环境随处可见,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城 市整

8、体环境和城市形象。特别是某某市某某路内存在着大量的民房,区域内部建筑密度大、乱 搭乱建现象严重、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居住在其中的均为低收入家 庭和社会弱势群体,目前某某路片区共有 110 多户低收入家庭住户,是城 市中典型的棚户区。区内居民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消防隐患和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突 出。加之居住人员复杂,社会治安也十分难以整治。某某市某某路棚户区 的现状,已严重影响某某市城市整体形象。为彻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 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 号)精神,落实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 精神和建设部关于印发解决城市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 划编制

9、指导意见的通知(建住房2007218 号)的要求。某某市政府提 出了某某市城区规划,根据规划要求,需要对某某市城郊某某路片区 棚户区进行整治,该项目得到某某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项目的建设迫在眉 睫。4.2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及其调查成果4.2.1 项目用地:已完成用地选址和土地招拍挂4.2.2 项目工程方案:已确定采用的设计方案4.2.3 环境影响:项目建设、运营中采取措施后均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 响4.2.4 节能指标:本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建设节能标准4.2.5 资金筹措:资金来源于业自筹,方案可行4.2.6 社会效益:本建设项目有利于某某市的建设,同时改善了某某市城 区的环境,为被拆迁的居民创造

10、一个优质、理想的居住环境。第五节 本项目可靠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5.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5.2 国务院令第 78 号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一九九一年一月十八日 国务院第七十六次常务会议通过)5.3某某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2002 年修正)5.4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5.5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5.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5.7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 三版) 5.8 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标准、规范、定额等有俾指标的规定第六节 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本项目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项目选址符合区域发展规划,资金筹 措和来源落实,自有资金基本到位,建设条件

11、适宜,设计方案技术水平合 理,有效贯彻了国家节能政策,社会及环境效益显著,项目经济可行,具 备可持续性发展,该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第二章 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虽然,近年来某某市建设和发展的速度较快,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 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某某市某某路片区整体环境不容乐观,某某路片区内 基础设施配套较差,居民房屋破旧,生产生活污水横流,“脏、乱、差” 的环境现象随处可见,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到了城市整体环境和城市形象。 特别是建设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居住在其中的均为低收入 家庭和社会弱势群体,区内居民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消防隐患和环境卫 生等问题突出。加之

12、居住人员复杂,社会治安也十分难以整治。棚户区的 现状,已严重影响某某市城市整体形象。某某市某某路棚户区现目前主要建筑大多是自建房。由此可见棚户区 的建筑年代久远,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楼房,建筑杂乱无章,缺乏统一规划, 一部分建筑已是危房,安全隐患大。为加快某某市棚户区改造步伐,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提高城市环 境质量,改变城市面貌,改造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解决困 难家庭住房等系列问题,某某市人民政府,在全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摸底调 查的基础上,结合某某市住建房建设实际,提出来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因此,某某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某某城 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某某市某某路棚户

13、区改造工程项目建设。该项目得到某某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项目的建设迫在眉睫。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建设是推动某某市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居住设施发展 的必要及前提条件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就必须要满足城市居民 对于居住设施建设的需要,并依据某某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结构调整 方案,按照市起点、高标准、规范化、各种公用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 现代化生态化建设城市的建设要求进行新区建设。本项目正是按照城市发 展,调整经济结构的总体目标要求而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项目 建设符合某某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符合国家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有关政 策规定,符合某某市城市总体规

14、划要求,符合某某市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 规划纲要精神,适应了某某市城市建设及经济结构产业调整的实际需要。 因此,从满足某某市经济发展,使城市建设、城郊的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 促进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等方面看,建设本项目是很有必要的。从另一方面看某某市是某某东南部的中心城市之一,属东北亚经济圈 腹地,距沈阳、长春、丹东(港口)、集安(距离较近,要落实整个城市 居住设施的建设,必然先要对城市弱势群体居住设施进行全面建设,由下 至上、从点到面才能推动整个城市居住设施改善的整体化进程。作为城市 硬件的居住设施得到完善和匹配,才能创造出整个城市投资的良好的环 境,拉动经济稳步的快速发展。因此,本项目建设

15、是落实某某城市居住设 施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2.2 项目建设是完善某某市工农业生产和低收入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 件。某某市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工农业生产正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得到显著的提高。但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所需要依托城市经 济适用住房建设在某某市的发展还十分薄弱。项目建设对于改善某某市的 人居质量和生活水平条件是必要的。2.3 项目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辅助积极的作用。本项目在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当中,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快小区建设步 伐,使周边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加强,最为重要的是彻底解决了棚户区居 民及低收入居民住房难的问题。因此,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总 体布局的要求,

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十分重大。2.4 项目的建设是在对城市棚户区住房容量进行预测前提下依据城市 总体规划,对实际问题提出的首要建设项目和解决方案。项目的提出和建 设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现实针对性。因此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将某某市棚户口区房屋改造 工程项目的建设提到先期建设的日程中,是科学的、合理的、有现实针对 性的。项目的建设很有必要。根据市委、政府的安排,将某某市某某路片区涉及 92 亩土地出让土 地、修建某某大道等影响到的棚户区居民搬迁至某某路安置区即“某某小 区”。经现场核实统计,实施某某市某某路棚户区改造工程,需要搬迁居民 460 人,拆迁房屋24528 平方米。提供安置条

17、件是实施居民搬迁的前提, 因此,加快实施此项目不仅重要,且迫在眉睫。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3.1 某某市的经济效应作用,将带动某某市经济发展。某某市发展的 良好势头是空前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力逐步增强和 某某市片区的发展状大,加上各级各部门对某某市城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不 断加大,某某市城区和某某市的整体环境整治及规划建设已具备了很好的 条件。必须抓住这一有得时机,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棚户区改造,改善某某 市片区的环境状况。3.2 某某市政府、市委等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某某市某某路棚 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三章 区域环境及建设条件第一节 区域概况某某市位于某某省南

18、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510 12644, 北纬4052 433之间。东接白山市,西与辽宁省的本溪、抚顺、 丹东等市相邻,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慈江道隔鸭绿江相望,北 连辽源市、某某市。南北长238千米,东西宽108千米。辖某某区、某某 区两个市辖区,某某县、某某县、某某县三个县,代管某某市、某某市两 个县级市。全境幅员某某X平方千米,人口约227.2万。是某某省东南部 和东北东部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某某省第五大城市,是中国医药城、中 国葡萄酒城、中国钢铁城。第二节 区位发展环境分析某某市,位于某某省东南部长白山区,南与朝鲜隔江相望,西与辽宁 省的本溪、抚顺、丹东等市相邻。辖梅河口、集

19、安两市,柳河、辉南、某 某县三县,东昌、二道江两区和梅河口经济贸易开发区三个省级开发区, 人口 230万。一是区位优势独特。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腹地,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 一,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国家批准的边境开放城市。同朝鲜、俄罗斯、 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经贸合作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和地缘人缘上的优势。 某某至沈阳高速公路某某段已竣工通车,某某至丹东、梅河口至沈阳等高 速公路和通丹铁路已开工建设,某某机场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届时某某将 成为东北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成为某某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二是生态环境优良。境内有大小河流千余条,水资源总量65.7亿立 方米,人均占有量是某某省平均水平的1.8

20、倍。森林覆盖率63%,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44.8个百分点。活力木畜积量7500万平方米。市区空气环境 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5天。浑江穿城而过,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 城相融,山水相依,是一座天然的生态氧吧。三是物产比较丰富。某某有“绿色立体资源宝库”之称,被誉为中国 中药之香、葡萄酒之乡、人参之乡、优质大米之乡和滑雪之乡。与云南的 西双版纳和四川的峨眉山并称中国“三大天然药库”,现已查明的药物资 源1133种,已开发利用的仅有90多种,开发潜力很大。某某是国内重要 的人参种植基地,产量占有全国的40%。某某大米曾为宫廷御用,故有“贡 米“之称。有山野菜、实用菌等绿色食品资源190余种,野生

21、资源100余 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85种,探明储量的53种、约24亿吨。四是历史文化悠久。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是高句丽文化、 满族萨满文化的发祥地。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是世界文化遗 产。全市有各种文化遗址90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某某 满族剪纸是中国三大民族剪纸之一。某某是一个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 人民英雄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联在这里英勇奋战;解放战争时期,陈云、 肖劲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 建国初期,某某军民为抗美援朝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某某已连续六次 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称呼。五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市

22、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13处,其中4A级 景区3处。有6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世界文化 遗产-高句丽遗迹、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群、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靖宇 陵园以及五女峰等国家级风景名胜独具特色,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冬季 冰雪、中朝边境等特色旅游,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所辖的集安市是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城市。六是发展基础较好。全市幅员1.56万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指标充足 开发潜力巨大。水电资源蕴藏量丰富。人力资源充足,全市各类人才占总 人口的9.2%。地区生产总值多年保持在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三次产业比 重调整为11: 52.8: 36.2,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日

23、趋完善,人民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第三节 项目区地质环境条件某某市2/3以上的面积为山区,属长白山系。南部是鸭绿江与浑江 之间的老岭山区,中部是浑江与辉发河之间的龙岗山,北部为低山丘陵区, 是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南向北沉降,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势地貌。 海拔最高的老岭山脉东老秃顶子为1,589米,最低海拔集安市凉水朝鲜族 乡杨木村为108米。第四章 项目现状某某市路棚户区目前主要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自建房。建筑杂乱无章,缺乏统一规划,一部分建筑已是危房,安全隐患大。各种线路 象蜘蛛网一样交织在一起,并且容易发生火灾,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照片)第五章 拆迁安置方案第一节 某某市某某路棚户区改造

24、工程拆迁概况 根据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搬迁某某市某某路上的棚户区,拆迁115 户420 人、拆迁建筑面积24528平方米,安置建设用地44 亩。其中: 选择安置房安置的110 户404 人,需求安置房221套 25052平方米、商业 门市36间 213平方米、生产用房61间2899平方米;选择货币安置5户 16 人,拆迁面积3722 平方米,货币安置费198.17万元。第二节 拆迁政策措施1、政策优惠,阳光操作。妥善处理棚户区中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 对已经取得产屋所有权证的房屋,依法赔偿。充分考虑棚户区居民的承受 能力,做好与各项住房政策的衔接,妥善安置被拆迁居民。实行产权调换 或者货币补偿。

25、2、破解复杂问题,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创新工作思路, 用好、用活、用足政策;3、加强棚户区居民安置用房的建设质量管理。尽量通过公开招标的 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单位参与建设,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回迁 安置房屋的建设质量,防止因质量问题引发矛盾纠纷。4、要完善棚户区改造后的公共服务功能。5、要充分利用棚户区在历史上形成的优点为,并挖掘其潜力。第三节 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拆迁安置补偿以被拆迁人所持有房屋相关证件及现场核定的依据为 准,包括房屋的权属、结构、门面面积、住宅面积、合法属性、室内装修 装饰、其他构筑物及附着物。一、拆迁安置方式1、货币补偿;2、原地就近安置;二、拆迁安置原则拆迁

26、安置实行自愿选择安置方式,选择产权调换的按签订拆迁协议先 后优先选择安置房的原则进行安置。四、房屋征收补偿(一)安置房安置1、安置对象为征地方案公告之日在籍的常住农业人口(含现役义务 兵,现在劳改、劳教人员,在校生)。土地征收公告后至市场人民政府批 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之日止,依法婚嫁、生育的人口,按有关规定可在被 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户的,享受房屋安置。已享受宅基地安置、联建 房和货币补偿的、征地前非法定婚姻或抚养(赡养)关系迁入且无农村承 包地的人员及空挂户口人员,不享受房安置。2、房屋征收补偿标准:框架结构:1500元/m2;砖混结构:1400元/m2;砖木结构:1300元/m2;土木结

27、构:1200元/m2;简易结构:600元/m2。3、安置房安置标准及价格结算办法 安置房面积计算方法:以户为单位(以2005年12月31日户口为准),单户征收房屋建筑面积小于312 m2的,每户享受312 m2安置房;大于312 m2的,可按实际面积享受安置房。安置房价格结算方法:(1)每户按符合本条第1款要求的享受安置房的人口每人享受30 m2 优惠面积,优惠面积按1000元/m2结算;(2)在征收房屋面积以内,除优惠房以外的面积按1400元/m2结算, 超出征收范围20 m2以内按1800元/m2结算;(3)征收房屋建筑面积小于312m2,需购足312 m2的差额部分按1800 元/m2结

28、算;所购总面积超出20 m2以内的仍按1800元/m2结算,其余面积 按市场价格结算(市场价以同等地段房价为参考依据);(4)每户安置户可另别外享受安置小区内不临街的一楼30-50 m2的 生产用房一间。生产用房可不计入安置房面积,价格按2000元/m2。结算, 若被征收户要求计入安置房面积,则按安置房价格结算。4、安置房的规划选址,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原则上经被征地 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村民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安置房应包含以下基本设施:水、电、闭路电视入户,铝合金窗,进 户防盗门,室内木门,水泥清光地面。二)货币补偿安置在土地征收中涉及的农村房屋征收补偿,本人提出自行解决住

29、房安置 的,安置办法如下:由本人作出“自己解决住房安置,不需安排安置房且自己的提供有房 证明”的书面承诺后,房屋征收补偿标准按框架结构2200元/m2、砖混结 构2000元/m2、砖木结构1800元/m2、土木结构1600元/m2、简易结构600 元/m2的标准实行一次性货币补偿。(三)征地户以户为单位,可以选择安置房安置,也可选择货币补偿 安置,但只能在两种安置方式中选择一种。(四)搬家补助费以户为单位,被征收补偿房屋面积不足 100m2 的每 户补助500元,100m2的(含100m2)以上不足200m2的每户补助700元, 200m2以上的每户补助900元。按两次计算一次付给。(五)周转

30、过渡费:选择货币补偿的按 6 个月计发,选择安置房安置 的按18个月计发。周转过渡费标准,按5元/m2 月计算,不足500元/ 月户时则按500元/户月计发。超过 18 个月的周转过渡费,逾期不满半年的增加 25%,逾期满半年不 足一年的增加 50%,逾期满一年不足二年的增加 75%,逾期满二年以上的 增加 100%。被征收补偿房屋实行一次性搬离住地,并由本人自行解决周转过渡 房。(六)在公告规定搬迁期限内签定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并按纺定 时间搬迁腾空点交房屋的(腾空标准:物件腾空、人畜离房、交钥匙), 给予每户按原住房面积15元/m2的奖励。(七)对有 70 岁以上的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残

31、疾人的安置户,自 行选择安置房安置的,经村委会提供证明,在选择安置新房时,可在楼层 方面适当照顾。第六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第一节 场址区域自然状况1. 地形、地貌情况某某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势为东 南市西北低,海拔高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最高外海拔 1730 米,最低处 221 米。东南部重峦叠嶂,峡谷幽深,西北部丘陵起伏,河谷开阔平缓。 境内地层出露有中生代的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代的第四系地层,分属 3 统 6 组,是某某小内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发育最好、出露最齐的地区。安 置区地形高差较小,地势较为平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

32、版)第3.1.1条: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其抗震类别。第3.1.3条:各抗震 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搞震设 防分类标准总刚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 设防分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附录A我国主 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及某某省地震 烈度区划图,本工程设防烈度为6 度。本项目属山岭重丘地形,中低山形 地貌,地势起伏不大,适宜建筑工程建设。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气候条件1、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某某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是云贵高原向四川

33、盆地过渡地带,地势为东 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最高处海拔 1730 米,最低处 221 米。东南部重峦叠嶂,峡谷幽深,西北部丘陵起伏,河谷开阔平缓。2.河流与水文特征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 352 条,总长度 1255 公里,其中流 域面积大于20 平方公里的河流26 条,总长度335公里。全市河网密度达 到 0.7 公里/平方公里。水资源 100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 95 亿立方米。境内有各类水库、山塘800多处,蓄水总理达3000 万立方米。 水能资源蕴藏量33 万千瓦,现已建成大小电站45座,装机容量5 万千瓦, 年发电量1.5 亿多千瓦小时。3. 气候

34、条件 某某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暖春早,夏季炎热多伏旱,全年 日照少,初夏晚秋多阴雨,立体气候和地区差异显著的气候特点。年平均 气温18C(最高气温41C,最低气温-2C)。年降雨量平均为1268.8毫 米,年均相对湿度82%,日照时数1297.7小时;无霜期340-350天,并随 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800 米以下地区无霜期 300 天左右,800 米以上地 区无霜期 210-300天期间。第二节 社会环境条件现状:安置区工程建设条件较好,同时内外交通十分方便。安置区周 围主要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仓储用地、耕地等用地构 成。道路两边以自建房用地为主。项目区正面是某某大道

35、,西临某某路, 连接城工大道和某某大道,交通便利,城区 1 号公交车和城郊铁匠炉公交在此设有站点。基础设施情况:片区内基础设施较为齐全,除已建道路的市政配套设 施外,还有即将启动实施的规划道路市政配套设施外,具有一定规模的给 排水及电力设施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交通情况: 某某路棚改区项目所在地周边的城市道路干线纵横布局, 交通条件四通八达,在某某大道旁边,间距 10 米。可接某某大道路,城工 大道,市内1 号公交站点、城郊公交站点设置于此,项目区内外与整个市 区、市郊、金华办的联系十分方便。公用附属设施情况:片区内设有较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人 民 居住生活的要求。市政自来水管网已铺设至此,

36、水量充足。天然气管网铺 设至项目区,供应有保障。本区域的光缆线路,电信电缆的长途和程控线 路,移动、联通的信息网的覆盖面都达到了城市建成区的标准,尤其是电 信宽带网络已延伸到此。第三节 项目选址综述本项目安置区位于某某大道旁,规划总用地面积47 亩。建设范围内地 势起伏较大,规划地块范围内有一个较大的山体,对规划带来一定的难度。 但在地块内交通较为方便,环境优美,周边公共配套设施齐全,非常适合 生活小区的建设,地理位置优越。1本项目位于市中办城郊,属城市规划区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 显。2本项目有着距离某某商业区较近的特点和也距某某大道两侧的高档住宅区较近,能够为拟建小区的居民提供新的就业和

37、生活的双重方便。3本项目临近某某二中和某某职业学校。附近有银行、餐饮、移动公司等公共文化设施较多,是方便子女上学和家庭生活的绝好地段。第七章 总体规划方案第一节 规划依据1.1 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红线图和地形图1.2 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书1.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1.5住宅设计规范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二节 规划指导思想整个规划以某某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面向广大群众需求为出发点, 以推进某某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加快某某市城市化建设提 高居民居住水平为目的,同时根据某某市生态大环境特色与城市的总布 局,以

38、对国土的现状分析为前提,以设计要求为序,贯彻可行的规划设计 目标。本项目定位为优质、生态的文化小区。第三节 规划目标环境优先是本次规划所倡导的理念,创造最佳的环境和宜人的空间, 寻求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均衡,建设绿色社区、生态社区、文化 社区。环境与文化是本规划主题,本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基于文化、塑造环境。(1)结合市场需求及项目特点,确定以“绿色生态,健康生活”概 念为项目主题。使本小区成为适合居住的家,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 谐,社区环境营造一种幽雅舒适的居住空间使居住者尽享生活乐趣。(2)本方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做法是接近绿地,亲近、热爱 绿地;使居民进一步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39、,以便更好的保护自然。另一方 面,将绿化赋予人们喜欢的文化品位或艺术风格。最持久的绿化风格是自 然风格,是永远充满生机活力使人百看不厌、玩味无穷的自然景象和自然 情调。(3)营造生态园林,注重绿化氛围,创造出绿地、漫步小径等相互 搭配而协调的新型景观。在总体布局上,与自然地势相互协调,既考虑满 足日照要求、留足绿地空间,又考虑相互间适当的高差,形成特色。在户 型设计上,充分利用环境特点,使主要空间享有最佳景观。第四节 规划方案某某市政府拟在某某路规划片区内。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为29411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 73528平方米,包括住宅建筑面积53161平方米,商业 及公建配套建筑面积20367

40、平方米。具体规划方案如下: 4.1总体布局规划在综合分析、研究规划基地整体概况的基础上,对建筑区域进行合理 布局,详见建设项目总平面图。在整体规划中,项目形态协调对应,规划 的整体合理 ,尤其是在空间、形态和尺度上,项目规划具有延续性。在 规划中,突出了严重而具有围合三感的特点,通过公共绿地,与区域整体 的大气的规划尺度相呼应,积极地融于整体规划的形态之中。4.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本建设项目中充分发的考虑了公共服务设施。在项目建设地块内部 考虑了整个小区为商贸综合市场,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同时解决了棚户区内居民的就业问题。小区内还配备了多个垃圾收集点以 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小区

41、配备完善的环卫设施系统。 43道路交通规则道路系统是整个项目的骨架,决定基地的总体布局结构。小区主干路宽 3.5-7 米,是进出小区的通道,宅前路宽 2.5 米,小区 内共有三个入口,一个主入口,两个小区入口。44 空间构架整体空间布局依据设计要点,居住建筑层数较为均匀。整体空间是以主入口为中心,横向两排房屋以合围的大空间向矩形发 展的延伸,形成一个合围明的空间体系。45 绿化结构小区的绿地系统充分利用主要道路景观为主的基础上,以住宅布置方 向伸展。分散在住宅的周边,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绿化空间和硬质铺装的活 动场所。每个住宅组团配置不同的树种以区分不同的组团。46 规划指标主要规划技术指标见下表

42、: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规划用地面积平方米294112总建设面积平方米73528其中住宅平方米53161商业及配套设施平方米203673容积率%2. 54建设密度%465建设高度米246绿化率%$307居住户数户518第八章 工程设计方案第一节 建筑设计11 主要设计依据111民用建设设计通则112住宅建筑设计标准11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14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1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1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117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18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强制性条文 119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 12 住宅单位设计121 平面布局在户型设计中,将节约实用作为

43、设计的重点。在规范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公摊面积,使整个建筑成本大大减少。在户型布置上,充分考虑 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所以尽量采用南向卧室。动静分区明确,而且设 计中加上开敞式大阳台,满足当地人的生活需要。户型设计中尽量做到房 间方正,实用,没有无谓的空间浪费,而且户型空间比较自由,可以自由 组合改造。每户都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和通风。各房间布置紧凑。设计集中突出合理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合理性表现为明确的内外、 动静、昼夜分区;厨房卫生间使用、设备、管线的合理设计。创新性表现 为不同住宅形式的新的探索。科学性表现为高科技和成套产品的应用。 功能分区合理,睡眠、活动、就餐等功能区域明确;还要注

44、意干湿分区、动静分区,减少相互干扰而又分区的设计,以提升楼盘品质。 户型平面交通流线顺畅,无交叉无干扰。厨房入户门附近,利于日 常用品与食物的运输。主卧设置在平面最深处,以给主人一个安静的休息 环境。筋其他专业与建筑专业对口的配合应尽量做到完美。如:结构与建筑 尺寸的差异造成的室内凹凸应注意,用异型柱代替矩形柱可使过墙面较平 整,厨卫上下水管尽量集中布置。 建筑设计应尽可能的考虑装修时的思路,把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更有机的串联起来,使整个户型的设计理念达到完美的统一。122户型设计户型的设计是决定项目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一定要新颖而合 理。应采用多阳台处理,观光、娱乐、实用面面俱到。123

45、建筑外立面住宅立面面简洁大方的设计方法,运用简单节省的建筑语言,创造一 个现代,新颖的住宅立面。在色彩上运用淡黄色为基调,搭配部分白色。 在细部的处理上,力图将精致,简洁的细部构件呈现给居民。创造一个优 美的建筑形象。运用现代的建筑语汇,立面造型以横向板块穿插为主,连贯阳台飘窗 及分隔色带,选择清晰,硬朗,富有逻辑性的表达方式,将门窗,栏杆等 元素进行整合统一,通过大量的重复与排列,使立面产生强烈的虚实对比 与阴影效果。在建筑的顶部与端部结合构架,退台以及本身的跃层处理, 创造了独特的空间感受,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并且与周围原有建筑风格相 协调。第二节 结构设计21 工程概况211 本工程为某某

46、市某某路棚户区改造工程安置房,建设地点位于某 某市市中办某某路。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为 29411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73528 平方米,包括住宅建筑面积 53161 平方米,商业及公建配套建筑面 积 20367 平方米。本项目产要为多层住宅建筑。212 本工程中为底框结构。临街为底一框,不临街为底二框。22 设计依据221本工程主体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为:50 年2. 2. 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为0.35KN/M2、地面粗糙度B类、基本雪压为 0.2KN/M2,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2.2.3 主要采用设计规范及标准2. 2. 3.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

47、 2. 3.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版);2. 2. 3.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2. 2. 3.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 2. 3.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 2. 3.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 2. 3. 7某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2. 2. 3. 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2. 2. 3.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2.3.10其它现行有关

48、结构设计的规程及规范;2. 2. 3. 11采用标准图集:国标03G101T。2 . 2 . 3 . 1 1有关部门批准通过的报建设计文件。2.3 建筑分类等级2.3.1本工程建筑等级为二级;2.3.2地基基础设计乙级;2 . 3 . 3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二级;2 . 3 . 4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2.4 主要荷载取值2.4.1设计采用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2.4.1.1 走廊、门厅:2.5 KN/M2;2.4.1.2:商场:3.5 KN/M2;2.4.1.3:住宅:2.0 KN/M2;2.4.1.4楼梯(兼做消防疏散楼梯):3.5 KN/M2;2.4.1.5上人屋面:2.0 KN/M2;2.4

49、.1.6不上人屋面:0.5 KN/M2;2.4.1.7储藏室:5.0 KN/M2;2.4.1.8机房:7.0 KN/M2;2. 4. 1. 9回填材料容重:V15 KN/M2。25 结构2 . 5 . 1建筑层数7层,建筑高度2 2米;2.5.2 建筑结构形式为底二框结构,建筑结构类别为三类,合理使用年 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防;第三节 给排水设计3.1 设计依据及原则3. 1. 1设计方案任务书;3. 1. 2建筑及其它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3. 1.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3. 1. 4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45-95;3. 1. 5建设设计防火

50、规范GB50016-2006;3. 1. 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 1.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 1. 8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 94。3.2 室外部分3.2.1 给水:引自城区自来水管网,为本项目提供居民生活所需用水,要求引入管不小于DN100,在建设场地内呈环状布置。3.2.2 排水:排水采用雨污分流。雨、污水分别排至场区雨水管网和污 水管网。3.2.3消防:室外消火栓线水与生活供水采用低压合流制,双路供水。室外消火栓没沿消防通道布置,采用地下式,并有明显的标志,消火栓间 距不大于 120 米。33 室内部分331 给水:本

51、项目供水水源由某某市自来水公司供给。332 排水:排水采用污废分流制,楼内污水汇集排至室外化粪池,经 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333 消防: 住宅楼内建筑手提式灭火器。第四节 暖通设计41 设计依据411采用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412公共建设节能设计标准 41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用居住建筑部分) 414住宅设计规范415某某小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建设方提供的项目产品定位报告及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42 设计内容 本工程设计包括: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43 通风系统设计围绕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设计理念,设计充分考虑利用自然资源,与建 筑配合,通过合理的气流组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52、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第五节 电力设计51设计依据5.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5. 1.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5. 1.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5. 1.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5. 1.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5-935. 1. 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5. 1. 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5. 1. 8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5. 1. 9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945.2 强电部分5.2.1 高

53、、低压变配电系统 供电方案本工程设 10KV 电源由市政道路引入,电源为两路 10KV 电缆埋地引入。 供配电系统由于本项目住宅负荷分散的特点,采用 10KV 环网供电。住户电源交流 220/380KV 由小区内户外变电站供电;各栋住宅楼及各配套公共建设用户 设低压配电间,且低压侧设计量。 线路敷设小区内内的供配电线采用走电缆沟和直埋敷设的形式,沿道路一侧的人行 道和绿化带走线。用电计量 本工程采用低压计量方式,住宅采用一户一表。照明设计住宅楼建筑,均按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设计。 522弱电系统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对计系统、消防系统。第六节 燃气设计61 设计依

54、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 2002年版) 其它相关的国家现行规范和规程62燃气种类 本小区拟供应的燃气为城市管道天然气。63燃气系统631燃气计量按每户安装一具双眼燃气灶和一台燃气热水器计,用气量按5.43/h考 虑,同时使用系数取0.12.每户选用额定流量为4.03/h的燃气表一只,其瞬 间最大流量为6.03/h。632燃气管网从市政燃气管接DN100燃气管直接接入各住宅单元,燃气立管在各 户厨房明装,每户预留一根DN20的接口。64 燃气表设置641 管道供应的燃气用户就按下列要求单独设置燃气表 住宅每户设置燃气表; 公共建筑就按每个计量单位设置燃气表; 计费价格不同时,应

55、按不同计费系统设置燃气表。642 燃气表的安装位置及燃气表的阀门安装均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 规范的相关规定。第九章 节能节水第一节 执行标准和规范1.1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512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50364-20051.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1.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1.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931.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1.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 国家及某某省政府职能部门有关节能文件要求第二节

56、 节能节水的措施2.1 总体规划节能2.1.1 良好的朝向大部分住宅为南北向或按近南北向。2.1.2 适宜的间距最小间距满足消防要求2.1.3 绿化系统小区设置分级绿化,提高了绿地率和绿化率,可起 到遮阳、降温、导风的作用,对节能有利。2.2 建筑节能建筑能耗一般是指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热 水供应、电气、炊事等方面的能耗。本项目采用的降低建筑能耗的主要措 施有:221 利用建筑物本身节能的方式,大部分楼宇采取南北朝向。在设计 上,注重自然光及自然通风,使大部分房间保持很好的采光性及通风性。 222体形系数建筑外形规则。体形系数小于规范要求。223外墙外墙面采用外保温,传热

57、系数不大于1.50W/m2 C。2.2.4门窗房间门窗面积尽量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且选用密闭性能高的门窗, 满足国家规范对窗户密闭性的要求级别.会热系数不大于4.7 W/m2 Co 2.2.5电气主要耗电点为居民生活用电和道路照明用电 ,电线均采用铜电缆,不采用 铝胶线架空的方案,以减少线路损耗;灯具采用高效荧光灯产品高强度气 体放电灯及电子镇流器;楼梯采用声控开关及室外路灯用光控和时控双向 控制。23节水措施231采用节水措施;232给水系统根据用水对象和区域划分,分别设置水表,计量用水量 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233 市政引水管高设倒流防止器,防止绒线内给水管网的水倒流污染 城市管网。

58、第十章 环境保护评价第一节 环境场址现状某某市位于某某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东经105。47/ T0626/、北纬26。45,-27021,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北、西北、 西南及南部山峦绵延。东南西三面呈河谷深切,中部为浅洼地、缓丘坡地 和丘峰洼池,地势比较平坦开阔。境内最高点海拔 1679.3 米,最低点海 拔760米。第二节 环境污染分析21 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染主要有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扬尘、固 体废弃物等。施工期对环境污染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本项目运营期间主 要可能的污染源有住宅排放的生活污水、厨房油烟和生活垃圾,除此之外 基本无其他污染物排放。因

59、此,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211 项目施工期间环境污染因素分析 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的作业处、砂石料的运送及存放物料的堆场等 造成的扬尘污染; 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产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各种机械施工作业产生的哭声污染。212项目运营期间环境污染因素分析 住宅区建设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厨房油烟及生活垃圾。为确保小区本 身的环境卫生,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上述污染源必经采取适 当的治理措施。第三节 环境治理措施3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处理措施在施工阶段,如平整场地、挖土、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过程都存 在着扬污染,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汽车行驶扬尘、地面料场的风吹扬尘 及

60、施工作业扬尘(混凝土搅拌、水泥装卸和加料)等。311 汽车扬尘汽车行驶引起的道路扬尘约占场地扬尘总量的 50%以上。施工阶段需 对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每天 4-5 次),可以使空气中降尘量减少70%左右, 有很好的降尘效果。同时施工车辆出入场地采取冲洗轮胎。312 搅拌扬尘施工中混凝土的搅拌量相当大,应定点搅拌,防止搅拌尘污染随施工 处移动而移动。物料及灰土拌合站应建在远离敏感区的下风向100 米以外。 运输材料的道路、施工现场尤其是灰土拌合站,采取必要的洒水措施,防 止扬尘。对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加遮盖物,减少散落。对易散失物资加强 管理,不得裸露堆放。32 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处理措施321 施

61、工人员生活污水建筑施工工人人数较多,施工营地每天生活污水量相当大,如果直接 排放,对附近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因此应集中悼念生活污水将其入市 政污水管网,营运期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按 (GB8978-1996)三级后进入市政管网。同时对该项目施工期废水应进行 回用,可将废水沉淀后作为周边农灌,禁止直接排入河流及地下溶洞,以 保护河流水质。322 施工材料流失建设期由于建筑材料的堆放,管理不当,特别是易冲失的材料如砂石、 土方等采用露天堆放,遇暴雨时将被冲刷进入水体,因此对材料的堆放必 须对堆场采取防冲刷措施,如在堆场四周设截流沟,土方应及时搬运。防 止施工物质的流失,减少对附近河

62、道水体的影响。 33噪声影响分析及处理措施在施工期间各种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施工噪声,对环境产生一 定影响。因此在施工期间就加强施工管理,在施工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噪声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高噪声设备的作业时段,主要哭声源应远离 声环境敏感区,严格实施施工程序和作息时间,根据施工标准在夜间 22 时至次日凌晨7时严禁使用高噪声机械,将噪声影响降到最小。加强设备 维护,保证车辆和施工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况,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 机械。对强噪声施工机械采取临时性的噪声隔挡措施。料场、拌合场等的 选址应设置于距离声环境敏感点100 米以外。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高噪 声机械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对机械操作者及有关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 施,如戴头盔等。3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处理措施在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日常生活生产的生活 垃圾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及土方,若处理不当,遇到降水则会污 染水体,从而对农田、植被、河流及周边环境产生潜在危害。对施工人员 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作统一进行填埋处理;或运行垃圾处理填埋 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