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意原则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20234108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本主意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本主意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本主意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人本主意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本主意原则(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又译人本学。希腊文词 源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说。通常指人本学 唯物主义,是一种把 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学说。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及之后俄国 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费尔巴哈由于把 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唯物主 义混为一谈,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 称作“人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将他的唯 物主义学说称作“人本主义”,并把他的哲学著作命名为哲学中的人本主 义原理。他们都反对把灵魂和肉体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反对把灵魂 看作第一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但他

2、们所了解的人,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 然人,只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他们不是联系具体历史、 联系社会实践来考察人,因而看不到人的社会性。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一词被某些 唯心主义哲学家所歪曲。如 德国现象学者谢勒和法西斯主义理论家克拉格斯,就侈谈“哲学的人本主 义”或以“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为对象的“人本学”或“性格学”。他们的“人 本主义”是一种宣扬非理性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唯心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的五类起源首先,在历史上人本主义是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 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 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人本主义 也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

3、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 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前者是文艺复兴的一个基本方面,当时思 想家从这一方面把人重新纳入自然和历史世界中去,并以这个观点来解释 人。在这个意义上人本主义是造成17世纪科学革命的基本条件之一,因而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使“科学主义”诞生的一个条件。17世纪以来的基础主 义和19世纪末期以来的自然主义并不反对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历史上的 人本主义运动是同超自然信仰和 中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主义相对立的。撇开历史上的人本主义不谈,我们现在讨论当代的人本主义。人们通常认为当代人本主义即是“主体哲学”(philosophy ofthe subject)。由于哲学家 对“主体,的理解并

4、不一致,在这个意义上,“人本主义”是多义的。如果 把导源于笛卡尔的“我思”和康德的先验自我的哲学都看作人本主义,那么 新康德主义便是人本主义的典型。我们不谈个别 新康德主义者是否属于人 本主义思潮中的哲学家,整个地说,新康德主义继承康德为科学、尤其 宜 然科学(马堡学派)和文化科学(佛莱堡学派)奠立基础的纲领而努力, 他们由以出发的自我是一般的、非经验的和非人格的,与人本主义者所强 调的经验自我根本不同。并且新康德主义特别重视科学的价值,这恰恰是 “科学主义”的特征,同强调个人价值的人本主义大异其趣。其次,作为“主体哲学”或“意识哲学”的一派,胡塞尔现象学也可以被 称为人本主义。他同康德一样以

5、自我为出发点,力求为科学知识奠立基础。不同的是,他求助于“本质直观”,以描述方式进行其构成客观性的工作。 早期反心理学主义使他把逻辑结构看作“真理本身”。胡塞尔的“我思”有别 于康德,不是非人格的,但客观性的先验奠基所需要的不是一个主体或主 体性,却需要多元的、主体间的、原子论般的奠基。难道这样的奠基学说 是人本主义的?是的,要是我们把任何“主体哲学”当作人本主义的话。但 是人本主义以人的首要性为特征,而胡塞尔则对日常语言和日常生活中的 “我”给予现象学“还原”(reduction)。他并不为人的要求作出哲学辩护, 他关心的是要使哲学成为严格的科学。这样看来,唯心主义现象学不属于 人本主义范畴

6、。第三,来源于现象学的“哲学人类学”的舍勒(M.Scheler)的反形式主 义价值哲学强调人格是道德行动的中心,似乎同人本主义一致。但人格主 义并不令人成为善和恶的尺度。有的人格主义者理解人格主义是人对于被 还原为观念或事物层次作出经常性抗议并充分注视当代文化危机的哲学。 人格主义旨趣的这种变化使它向人本主义方向靠近。但人格主义者仍然不 甚重视个人定立其自身的能力,而更重视个人的善于容纳他人和向一个价 值秩序的开放。所以人格主义还不是完全的人本主义。但流行于美国的人格主义或精神主义(spiritualism,以波士顿大学为中心)通常也被叫做人 本主义。第四,我们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找到了真正

7、的、完全的人本主义。 他的著作有和无是把现象学、存在哲学和人本主义冶于一炉的集中体 现,是人本主义充分发展的表现。存在主义者断定:“在人的世界、人的主体性世界之外并无其他世界。”存在主义作为典型的人本主义是同自然主义 不相容的。第五,狄尔泰及其后继者的方法论解释学强调社会、人文科学要求对 文本(text)或社会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自然科学采用一般规律来说明所研 究现象显然不同。理解和说明是两种不同的科学方法。但自然主义则坚持 科学方法的连续性,包括人在内的一切自然对象与现象都可应用一般规律 给予科学说明,认为这才会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这样,方法论解释学同 自然主义是对立的。解释学在否认真理确定性

8、这一点上也同认识论基础主 义不相容。所以在整个哲学领域内,早期解释学可以说属于人本主义范畴, 是同科学主义对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在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种革新运动。60年代初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 立后,这一运动有较大发展,1971年在荷兰举行过国际会议,影响扩及欧 洲和亚洲。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他们 既反对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或防御机制,又反对行为把意识看作是行为的副现象。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 学家大都同意柏拉图和卢梭的理想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本

9、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 能的。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们继承了19世纪末W.狄尔泰和M韦特海默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用 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 还原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种运动是由许多具有类似观点的心理学者共同 发起的,主要有: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默里、墨菲;新精神分析学家 霍妮、弗罗姆;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梅;机体论者戈尔德施泰因;发展心理 学家比勒、布根塔;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心理咨询家和 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等。其中马斯洛、罗杰斯和梅是这一运动公

10、认的领袖人 物。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二三十年代美国人格 心理学、新精神分析和机体论的研究是早期的理论准备。奥尔波特认为人 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每一成人都不同于他人而以他自身独 特的内在和谐方式对待世界,这一看法和排除意识经验的行为主义理论直 接对立。以人格理论为基础,奥尔波特后来成为创立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学 系的关键人物,这为学院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分立创造了条 件。默里和墨菲这一时期也有重要的人格理论著作发表,他们把人格的生 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为人本主义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霍妮、 弗罗姆不同意弗洛伊德夸大性因素的作用,把美国工业社会发展中引

11、起的 社会问题看作是导致精神障碍的社会因素,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传统精 神分析的主要分歧之一。1939年戈尔德施泰因机体论的发表,被认为 是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即自我实现论的基石,他第一次从机体潜能的发挥 出发论述自我实现,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加强了这一本来是由哲学提出的 概念。第一批系统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是在四五十年代陆续发表 的,其中主要有:马斯洛的人类动机论(1943)、动机和人格(1 954);罗杰斯的患者中心疗法(1951)、论人的成长(1961); 及梅主编的存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中的新角度(1959)。马斯洛提 出,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一种层级结构,高级动机的出现有赖于低级需要的

12、 满足。他并用比较心理学的资料论证,不论低级或高级的基本需要和动机 都具有本能的或者说是类似本能的性质,即都有自发追求满足的倾向,而 高级的需要和动机如友爱、认知、审美和创造的满足,即人的价值的实现 或人性的自我实现。罗杰斯以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经验论证了人的内在 建设性倾向,认为这种内在倾向虽然会受到环境条件的作用而发生障碍, 但能通过医师对患者的无条件关怀、移情理解和积极诱导使障碍消除而恢复心理健康。他并把这一理论用于教育改革,强调教育中建立师生亲密关 系和依靠学生自我指导能力的重要性。梅把欧洲存在主义心理学和存在主 义心理治疗引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处境虽然带有悲剧的性质, 但能

13、通过勇气的培养、焦虑的克服和自我的选择趋向光明的未来。8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运动进一步深化。其内部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 一方的自我实现说和以梅及其他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为另一方的自我选择 说,在马斯洛逝世以后梅和罗杰斯关于人性问题开始了公开辩论,梅不同 意罗杰斯关于恶是环境造成的说法,他认为恶和善都存在于人的本性中, 都是人的潜能,不正视恶的问题对人本主义运动有很深的、有害的影响。此外,代表人本主义心理学主流的自我实现理论也有不同的发展趋向。 罗杰斯一派仍坚持以个体心理为中心的研究,但另一些人已开始研究超个 人的心理学,探讨个体意识如何超越自身而同广阔的世界相融合。最后是方法论的建设。马斯洛曾提出,

14、传统的科学方法不足以解决人 类心理的复杂问题,人本主义方法论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 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 问题。70年代末已出现一种以科学方法论加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尝试,代 表人物是里奇克,他认为人本主义重新把目的论引进心理学是以新的范式 取代旧的范式,但必须以辩证方法和严密逻辑增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科学 性才能完成这一转变。编辑本段常见人本主义疗法目前最有效的人本主义疗法是:求助者中心疗法也翻译成咨客中心疗法来询者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主要代表。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 新型心理疗法,其指导思想是,第二次世界

15、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人本主义 心理学。这个疗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 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 等。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 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咨客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 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人的自 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 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如果创造 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 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编辑本段著名人本主义心理

16、学家介绍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智商高达 194的天才,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伟大的先知,犹太人。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主要著作是动机与人 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的境界等。他没有美学专著,其美学思想是融合在其 心理学理论中的。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 格。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

17、,将最终导 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动机和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罗杰斯(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1902年1月8日生于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早年主修农业和历史。192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同年进入纽约联合神学院。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临床心理学。1928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到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工作。1930年任该室主任。1931年,在工作之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40年到俄亥俄州立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5年转到芝加哥大学任教。1957年回母校威斯康星人心理

18、学和精神病学教授。1962年-1963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加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 学任职。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 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主要著作有: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 理论;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自由学习;个人形成 论:我的心理治疗观;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罗杰斯著作精粹。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其主 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凯利等。人本主义

19、心理学家把他们的理论观点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形成 了独具风格的人本主义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对我国的素质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又译人本学。希腊文词源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 说。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和俄 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避免采用甚至反 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也 将他的唯物主义学说称作“人本主义”,并把他的哲学著作命名为哲学中的人

20、本主义原理。他们都反对 把灵魂和肉体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反对把灵魂看作第一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但他们所了解的人,只是 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只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他们不是联系具体历史、联系社会实 践来考察人,因而看不到人的社会性。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一词被某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所歪曲。如德国现象学者谢勒和法西斯主义理论 家克拉格斯,就侈谈“哲学的人本主义”或以“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为对象的“人本学”或“性格学”。他们的“人 本主义”是一种宣扬非理性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唯心主义理论。 题目的答案是 “人就是自由”。 与是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观点;是实用主义的观点;是18世纪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的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中的“生命本身就是强力意志”,这句话尼采的原话应是“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