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经方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病.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0230007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9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何氏经方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何氏经方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何氏经方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何氏经方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氏经方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病.ppt(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何氏经方穴位敷贴法 治疗哮喘病 青浦区中医院针灸科 哮喘的概念 西医 :哮喘是指有外在或内在过敏原或非过敏 原因素 ,通过神经、体液导致气管痉挛的变态 反应疾病 ,属于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 ,是一种 免疫性炎症 ,其特点是气道可逆性狭窄并导致 呼吸困难 ,它的临床表现为气急、咳嗽、咯痰、 呼吸困难、肺内可听到哮鸣音 ,尤其是呼气时 哮鸣音更加明显。主要是指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哮喘的概念 中医 :称“哮证、喘证” ,也称“吼病”。中医 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 ,是指临床上所 见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征。包括 支气管哮喘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等。 病因和病机 : 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

2、,大多认为是多基因 遗传有关变态反应性疾病 ,环境因素对发病也起重 要的作用。 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 ,变 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性增高及植物神经 功能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 程。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 :哮喘是由于因感受外邪 ,或饮食情志 等失调 ,引动内伏于肺的痰气而阻塞气道 ,使肺 气不得宣降所致。 哮喘的发病特征 : (4种 ) 发作性 :当遇到诱发因素时呈发作 性加重。 时间节律性 :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 重。 季节性 :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 可逆性 : 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 , 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认识这些特征 ,有利于哮喘的

3、诊 断与治疗。 诊断标准 :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 中医病证诊断 疗效标准 和上海市卫生局颁发的 上海市中 医病证诊疗常规 有关哮喘的诊断标准。 (5方 面 ) 1、呈反复发作性 ,常因气侯突变、饮 食不当 、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 2、发作前或期间 多有咳嗽、咳喘、胸 闷甚则呼吸困难、喉中哮鸣有声不能 平卧 ; 3、 可有家属史和过敏史 ; 4、实验室检查 血嗜酸性细胞可增高 ; 5、肺部 X线检查 一般无特殊性改变 ,久 病可见肺气肿征象。 证候分类 (中医 ) 1、发作期 : 2、缓解期 : 1、发作期 : .、冷哮 :喉中痰鸣有声 ,胸膈满闷 ,咳痰稀白 ,面色 晦滞 ,或有恶

4、寒 ,发热 ,身痛。舌淡 ,舌苔白滑 ,脉浮紧。 .、热哮 :喉中痰鸣如吼 ,气出息涌 ,胸膈烦闷 ,呛咳 阵作 ,痰黄粘稠 ,面红 ,伴有发热 ,心烦口渴 ,舌责红 ,舌苔 黄腻 ,脉滑数 ; .、虚哮 :反复发作 ,甚者持续喘哮 ,咯痰无力 ,声低 气短 ,动则尤甚 ,口唇爪甲紫绀。舌紫暗 ,脉弱。 2、缓解期 : .、肺气亏虚 :平素自汗 ,怕风 ,常易感冒 ,每因气候 变化而诱发 ,发病前喷嚏频作 ,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 , 脉濡。 .、脾气亏虚 :平素痰多 ,倦怠无力 ,食少便溏 ,每因 饮食失当而引发。舌苔薄白 ,脉细缓。 .、肾气亏虚 :平素气息短促 ,动辄为甚。腰酸腿软 , 脑

5、转耳鸣 ,不耐劳累 ,下肢欠温 ,小便清长。舌淡 ,脉沉细。 临床上 80左右的哮喘病人都属于阳 虚体质。所谓阳虚的病人咳泡沫状痰 ,机体 抵抗力差 ,外部邪气容易通过皮毛侵犯到肺 部。而夏季正好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在这 个时期调节阳气是最佳时期 ,夏季提前防治 疾病可以预防冬季发病。 冬病夏治疗法的治疗时间 ,一般 是在 79月份。 (有规律性患病的哮 喘患者 ,适宜冬病夏治法提前预防治 疗 ) 技术操作规程 : 1、中药 : 何氏经方 五味子、五倍子、细辛、黄芪、白芥子、甘遂、 元胡、莪术、丹参、生姜 山海螺、南北沙参、地龙 丁桂散 各研为细末 ,用生姜调成糊状并做成药饼备用 2、取穴

6、: 大椎、 肺俞、 膏肓俞、 灵台 3、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年的月中旬至月中旬 (期间每周 治疗次 ,共次 ),年为一个疗 程。 操作步骤 : 1、病人取坐位伏于治疗桌上 (儿童可取俯卧位 )裸 露背部 ,并用干毛巾擦净背部 ; 2、将中药与姜汁拌成糊状 ,分成六等份并制成直 径厘米厚约厘米的饼状备用 ; 3、将药饼准确无误的敷与穴位上 ; 4、环境要求 :病人不能坐在当风口 ,室温保持在 度之间 ; 5、治疗时间 :持续时间小时 ,每天次 , 次为个观察疗程。 敷贴意外的处理方案 : 、晕针 :快速起掉药饼 ,让病人头低脚高位平 躺 ; 、中暑 :让病人平躺 ,并处于通风处 ,适当给予 降温处

7、理 ; 、皮肤过敏 :轻度的适当延长治疗间期 ,重度 的给予抗过敏药或炉甘石洗剂 ,再或者请外科 会诊。 疗效判断的标准 :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 中医病证诊断 疗效标准 和上海市卫生局颁发的 上海市中 医病证诊疗常规 有关哮喘的诊断标准 ,结合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 1、治愈 :哮喘控制 ,听诊哮鸣音消失 2、好转 : 哮喘缓解 ,或发作次数减少 3、未愈 :症状无变化 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 -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 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 -心理 -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

8、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当代中国医学类专业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学校。 中医即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是建立在人们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及阴阳五行、八纲脏腑辨证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认识机体、自然、疾病三者关系,发展起来的一门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脏器为概念的独特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在治疗 上 ,除了药物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耳针等特殊疗法,它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完善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为人类尤其为中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医学是最 近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

9、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 流。 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 确 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小小 SAR S、禽流

10、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当多疾病面前更是 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多疾病无法治疗,这就是中西医学结合的缘由。然而,由于二者是两套理论、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不相及,从理论上讲就没有结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罢了。故出现西医对治疗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医, 而中医 则往往采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以及中西治疗法一块用的局面。 至于循证医学、比较医学、后现代医学、行为医学等所谓“医学”,都称不上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关于这一点在灵魂医学有关章节中将有相关点评。 总之,目前以中西医学为主的世界各种医学科学都存在不完整性的瑕疵,即都是以

11、不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故不能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史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成为阻碍医学科学前进的羁绊。的确,要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上一切 疑 难模糊问题,显然已完全 超出了中西医学所涉及的范畴,我们必须跳出中西医学的理论框架,建立起一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 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的融合形成现代系统医学。该体系所涉及的一切问题不管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应该远远超过现有的中西医学理论,并将现有中西医学理论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范围之内。为了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原创人生、医学理论体系 灵魂医学 soul medicine应运而生,她不但从宏观上或战略上

12、圆满解释并解决了存在于人类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史上的一切疑难模糊问题,而且还能够使人们得以启迪人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自身、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多维世界。 医学化验 医学定义( medi cine),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现在世界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 方宏观 中医学两大系统体系。医学的科学性在与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不断完善和实践的验证,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药理学、统计学、流

13、行病学,中医学及中医技能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虽然东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研究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 宏观微 观顺序不同,但在不远的将来中西医实践的丰富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形成必将诞生新的医学 - -人类医学。 不同于现代医学,不同于传统中医, 金水医学诞生了,金水医学是以驱除病理,恢复生理为主张的全新医学, 走出了人类医学的误区,治疗疾病的特色鲜明,不论是任何疾病都能做到从危为安,由重到轻的恢复办法。金水医学认识到人体是生命体,生命体有自己的强大的生理自我愈合功能,帮助生命体恢复自主作用才是治疗疾病的根本。针对当今现代文明病,现代疑难病,现代慢性病,亚健 康,一 体多病,取得了

14、巨大的成功,治疗法则为“胃肠洁,气血流,玄府开,营卫昌”人生命体运动符合自然节律,最终达到人体生理增强,消灭疾病的目的。 编辑本段医学的分类 医学研究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 , 医学生物化学 , 医学生物物理学 ,人体解剖学 ,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体生理学 , 人体组织学 ,人体胚胎学 , 医学遗传学 , 人体免疫学 , 医

15、学寄生虫学 ,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病毒学 , 人体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 药理学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医学心理学 , 生物医学工程学 ,医学信息学 , 急救学 , 护病学 , 新中心法则。 临床医学包括: 临床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 .影像诊断学 + 放射诊断学 + 超声诊断学 + 核医诊断学 * 临床治疗学 职能治疗学 化学治疗学 生物治疗学 血液治疗学 组织器官治疗学 饮食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 语言治疗学 心理治疗学 内科学 外科学 泌尿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老年医学 眼科学 耳鼻喉科学 口腔医学 传染病学 皮肤医学 神经医学 精神病学 肿瘤医学 急诊医学 麻醉学 护理学 家庭医学 性

16、医学 临终关怀学 康复医学 保健医学 听力学。 编辑本段医学的起源 手术治疗 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如动物受伤会舐其伤口、遇热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先古人类 通过劳 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的形成,也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医、巫的合与分。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 ,对自 然界的变

17、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祝由”术沿袭数千年,属于元明临床“十三”科之 一,但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可追溯到公元 11年 (西汉王莽新朝三年 ),是中国古老的实证医学萌芽。由于儒、释、道三教合流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格局,“重道轻器”衍生出的务虚倾向,重体悟而疏实证,必然缺少逻辑推理,致使中国的实证医学成就在日后难以与西方医学同日而语。古埃及医师运用念咒、画符和草药治病,前二者就是巫医。西医在古希 腊时期 就开始医巫分家,亚里士多德曾详细描述了动物的内脏和器官,古希腊医

18、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将唯物主义哲学运用于医学之中,在 论圣病 中说:“被人们称为神圣的疾病 (指癫痫和一些精神患者 ),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圣,与其他任何疾病一样起源于自然的原因。只因这些病症状奇异,而人们对它们又一无所知,充满疑惑,故而将其原因和性质归之于神灵。”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医学体系,加快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 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 发生于公元前 800至 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 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 并且是独立地

19、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诸子蜂起,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林立,形成了空前绝后的学术繁荣局面,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处在古典希腊文明的开创时期,出现了德谟克利特、费底亚斯 、阿基 米德、苏格拉底等哲人和智者。在东、西方科学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 黄帝内经 和 希波克拉底全集 代表着中、西两座医学的峰巅之作便自然而然的诞生了。 内经 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关于 希波克拉底全 集 ,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认为:“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的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

20、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 终能使 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这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现象之一,并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说明通过经验,实际观察和正确的推理,可以得到极有价值的宝贵材料, 他的确解决了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比较 黄帝内经 和 希波克拉底全集 ,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辩、临床实践。其中 黄帝内经 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难以突破; 希波克拉底全集 虽

21、然没有系统的解剖 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差异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 医学教材 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是中、西医学形成、发展的土壤。公元 2世纪东、西方的两位医学巨匠张仲景和盖伦,传承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创建了迥异的医学范式,发展和完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使中、西医学各自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述的 伤寒杂病论 之前,就有 内经 、 难经 、 本草经 等古典医药典籍。张仲景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继承了 内经 等基本理论和丰富的医药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 伤寒杂病论 。其贡献在于确立了中医学辨证

22、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西方,盖伦的一生生活在罗马帝国时安东尼父子的执政期。彼时,罗马帝国的繁荣,为盖伦的医学成就、以及西方医学的昌盛,提供了可靠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保证。盖伦继承希波克拉底的学术思想,著述 200余部著作,现存的 83部著作中,内容涉及解剖、生理、病理、卫生、药物、 希波克拉底文集 研究、哲学、语言学、逻辑学、数学、历史、法律等。倡导实证医学,他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视实验、疾病局部定位思想、重视形式逻辑、强调演绎法等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中、西医学在张仲景和盖伦完全相悖的医学范式引导下,开始步入了分道扬镳的历史进程。在中

23、华文化强调“中和”的大背景下,学术界便有了“海纳百川”的宽松气氛。出现了学术流派精彩分呈,如瘟病的寒温之争,经方时方之别等。中医学按张仲景的思维范式,蓬蓬勃勃的发展起 来 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实践的发展,最初的中医学理论已无法诠释新的科学事实,因此,医学理论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需要,这就促使中医学进入汉代以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共包括四个时期: 编辑本段魏晋隋唐时期 由于重视总结临床经验,并继承整理发挥 黄帝内经 、 伤寒杂病论 等经典医著的理论,出现了众多名医名著。如晋代王叔和的 脉经 和皇甫谧的 针灸甲乙经 、隋代巢元方的 诸病源候论 、唐代孙思邈的

24、千金要方 和 千金翼方 。 编辑本段宋金元时期 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术文化领域百家争鸣,特别是思想家的革新精神,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和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宋代陈无择著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一书,提出三因学说;并产生了最具盛名四大学派,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张从正力倡“攻邪论”;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朱震亨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演变规律。 编辑本段明清时期 是中医学理论综合汇编、深化发展,临床各科辨证体系丰富、提高阶段。如明代楼英的 医学纲目 和王肯堂的 证治准绳 ,清代吴谦等编著的 医宗金鉴 和陈梦雷主编的 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全录 等。王清任著 医林改错 ,注重实

25、证研究,纠正了古医籍中关于解剖知识的某些错误,肯定了“脑主思维”,发展了瘀血理论。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吴有性著 温疫论 ,叶天士著 温热病篇 ,吴鞠通著 温病条辨 等,在药物学研究方面,李时珍著的 本草纲目 ,总结了 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研究的成就。 而西方医学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进入了中世纪的千年黑暗,科学变成了神学的奴婢,牧师取代医师。从 13世纪开始,始渐复明,直到 15世纪,冲破封建宗教藩篱,才得以迅速发展。达 芬奇开创现代解剖学,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 1731年意大利摩尔干 尼创立了病理解剖学; 1855年德国魏尔啸创建了细胞病理学;与此同时西

26、方科学方法论对医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以实验为主的实证方法 (观察实验和比较分析 )、及对医学研究中的“经院哲学”的彻底决裂、依靠各门自然科学所提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培养了医学家们的科学意识,赋予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使其摆脱了思辩推理的玄想而成就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实验科学。至此中医学在实证医学领域已无法于西医同日而语。但中医学相对 于西医 学的优势是从宏观入手,注重整体,强调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重视辨证,主张“三因治宜”的个体化诊疗方略等。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差异 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其基本理论各成体系并有根本差异。中西医学的差异不仅仅是有否实证的科学理念,最主

27、要的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别。从理论上讲,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可能统一的医学体系。“中体西用”曾成为中西医汇通派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两种医学的根 基 不同,硬在中医之体上套上西医之用,近一个世纪的事实证明,“汇通医学的体用判断脱离了中西医学的事实认识,以价值认识代替了事实认识,决定最终结果劳而无功”,因此,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必强求统一。 尽管目前中、西医学还不可能融合成为一种统一的医学模式,但可以独立发展,并存共荣,整合互补。缘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影响,西医学的发展趋势若仅仅是单纯地重视分析而忽略了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无疑将渐行渐窄。而中医讲究“感悟”,未免夹带有很多主观因 素 ,难以客

28、观地定量,定 性。若中医的诊察疾病能参考现代医学的微观分析,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使中医诊断客观化,即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借鉴、补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这将有利于中西医学的优势互补, “和而 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 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

29、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成为中西医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或 统 一的支撑点,希冀籍此能给中医学以至生命科学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对医学理论带来新的革命。 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 上个世纪末 ,本世纪初, 1996年 ,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 :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 观分 形论等。 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 ,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 ,中西医结合史 ,中医中药史等 .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