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玉米自交系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20226455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用玉米自交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用玉米自交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用玉米自交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实用玉米自交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玉米自交系(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en/kjjz/zzzy/zszjx5.htm#1一二一、K12是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89年从“黄早四X维春”杂交后代中选出的二环系。全生育期104天。幼苗叶鞘紫红色,叶较窄。成株叶数1920片。花期前叶色黄绿,花期 后深绿色。株型紧凑。株高175厘米,穗位高60厘米。雄花序分枝57个,分枝较长,护颖绿 色,花药黄色,花粉量较大。雌穗丝状花柱浅红色。在张掖种植观察,抽雄期为7月18日,散 粉期7月21日,吐丝期7月22日,吐丝与散粉间隔14天,雌雄协调好。果穗长筒型。穗长 1417厘米,穗粗4.85.4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粒数360420粒。籽粒浅黄色,硬粒 型,出籽率7

2、8%,千粒重298310克。根系发达,次生根34条。耐旱性强。抗倒伏。抗大 小斑病、丝黑穗病、红叶病、褐斑病,轻感瘤黑粉病。种植密度应控制在4500株/亩。用该自交系已组配出玉米杂交种陕单902、陕单911、陕单931。一二二、145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中熟类型。春播生育期126天,夏播生育期95100天。植株叶数1920片,穗位以上有 5片叶。幼苗出苗快,苗势强。第一叶呈梭形,叶鞘及叶片紫红色,叶窄长。成株长势强,叶片 半上冲,叶色深绿。株高160170厘米,穗位高6575厘米,茎秆组2.52.7厘米,韧性较 好。雄穗长1720厘米,分枝数1012个,花药黄色,花粉量适中。雌

3、穗丝状花柱浅红色,吐 丝集中,雌雄协调。果穗粗筒型。穗长1517厘米,穗粗5.35.5厘米,穗轴白色,轴粗3.3 3.5厘米,穗行数1820行,行粒数3537粒。籽粒黄色,硬粒型,品质好,出籽率84%,千 粒重287293克。抗茎腐病、穗腐病、丝黑穗病、褐斑病,不抗大、小斑病和青枯病。抗旱性 较强,不耐涝。留苗密度35004000株/亩。亩产量250300公斤。用此自交系已配制出玉米杂交种陕高农1号和陕高农2号。一二三、武109是陕西省农业科学院从西单7号中选育出来的二环系。全生育期123天。出苗慢,长势弱。芽鞘黄绿色,芽鞘节黄绿中透浅紫。第一叶椭圆形,叶 色淡绿,叶缘紫色,遇低温或地力太差易

4、变红,且恢复慢,近心叶向外扭曲。成株叶数1920 片。叶片下披,宽而短,主脉明显;较脆易折。株型平展。株高180189厘米,穗位高70厘米。 雄花序分枝812个,花序柄中长,护颖绿色带紫,花药紫色。雌穗苞叶长,丝状花柱较短,浅 红色,生活力弱。据在张掖种植观察,抽雄期为7月23日,散粉期7月26日,吐丝期7月28 日,散粉集中,吐丝与散粉间隔13天,雌雄协调好。果穗锥型。穗长1517厘米,穗粗约 5.1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粒数348396粒,穗轴紫红色,轴粗3.7厘米。籽粒桔黄色, 硬粒型,排列不整齐,品质好,出籽率78%,千粒重238克。初生根紫红色。根系不发达,气 生根发育不良。耐旱

5、性一般。抗红叶病、大小斑病、粗缩病。轻感瘤黑粉病。种植密度应控制在 4000株/亩。用该自交系已组配出玉米杂交种陕单9号。一二四、8902从107X81162材料中选育而成。在陕西省户县种植。出苗至成熟123天。出苗快,幼苗长势强,苗色深绿。叶片上冲。株高180厘米,穗位高 65厘米。雄花序一级分枝多,花药黄色,花粉量中等。雌穗花柱红色。抽雄期7月19日,散粉 期7月22日,吐丝期7月24日,吐丝与散粉间隔2天,雌雄协调性好。果穗筒型,均匀一致, 遗传性稳定。穗长16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粒数35037。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硬 粒型,出籽率82%。根系发达,抗倒性特强。在苗期即表现出耐

6、旱性强。耐涝性中等。高抗青 枯病、丝黑穗病,抗大、小斑病、病毒病,低抗黑粉病、穗腐病。在北方种植活秆成熟。适宜种 植密度40004200株/亩。用该自交系组配的玉米杂交种有吉单209(8902 X 853)。一二五、ZA5716是甘肃省张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经轮回选择法改良的玉米育种群体A中选育的优良玉 米自交系。参加选育的主要人员有饶赛华、陈西峰、袁克录、金枚、康慧仁、郭奇志、陈建陇、 陈进等。该自交系于1983年9月育成,1995年9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1998年11月获甘肃省 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自交系的选育过程是漫长的。1976年采用当时国内主要的玉米骨干自交 系按双列杂交法组成单交

7、组合,1977年合成A组第一轮回基础群体。1978年从群体中选株自交, 同时用自交系A90作测验种,对所有自交株进行测交。根据测交结果,1979年选出5、18、24、 61等较好的自交株。经过南繁北育连续6代的分离选择,于1983年趋于稳定。1988年开始组配 出第一个生产上应用的组合,1993年至1994年由甘肃省农科院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张掖地区春播全生育期135天。幼苗顶土力强,生长势强,整齐度高。株高230厘米,穗位 高92厘米,茎粗2.4厘米。雄花序主轴长,分枝少,花药浅绿色,花粉量较少。果穗筒型,穗长14.5厘米,穗粗4.47厘米,轴粗2.69厘米,穗行数14.1,行粒数27.2。籽

8、粒白色,硬粒型, 粒长0.89厘米,出籽率82.5%,千粒重284. 2克,双穗率61.6%,单株生产力105.8克。出苗 至抽穗约需77天,出苗至散粉约80天,出苗至吐丝也约80天。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矮花叶病, 中感玉米大斑病,感红叶病。种植密度以每亩5000株为宜,亩产可达400公斤。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ZA5716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ZA5716具有较高的配合力,产 量性状配合力综合表现显著优于黄早4。在进行分析的11个数量性状中,产量、株高、株高穗 高比、穗长、行粒数、千粒重等6个性状的配合力与黄早4之间的差异达到0.01%极显著水平。 用ZA5716为亲本组配的玉米杂交种“张单

9、251”已于1995年9月通过技术鉴定,1996年通过 审定并定名。张单251在张掖地区区试中平均亩产837.09公斤,较对照中单2号增产11.4%。 在两年的甘肃省玉米区试中平均亩产621.21公斤,较对照酒单3号增产18.39%。籽粒饱满, 品质优良,在甘肃省河西、天水、陇南及宁夏固原等地示范推广,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早熟,抗 旱抗倒,适应性强。一二六、ZA6192是甘肃省张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经轮回选择法改良的玉米育种群体A中选育的优良玉 米自交系。参加选育的主要技术人员有饶赛华、陈西峰、袁克录、金枚、康慧仁、郭奇志、陈建 陇、陈进等。该自交系于1983年9月育成,1995年9月通过省级

10、技术鉴定,1998年11月获甘 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选育过程中,1976年采用当时国内主要的玉米骨干自交系按双列杂交法 组配成单交组合,1977年合成A组第一轮回基础群体。1978年从该群体中选株自交,同时用自 交系A90作测验种,对所有自交株进行测交。根据测交结果,1979年选出5、18、24、61等较 好的自交株。经过南繁北育连续6代的分离选育,于1983年趋于稳定。从1983年开始试配组合。 1993年至1994年由甘肃省农科院进行抗病鉴定。张掖地区春播全生育期130天左右。幼苗顶土力强,出苗快、生长势强。植株叶数2021 片。株高178.7厘米,穗位高77.8厘米,茎粗2.2厘米。雄花

11、序主轴长,分枝数中等,花药黄 色,花粉量中等。果穗筒型,长15.1厘米,穗粗3.93厘米,穗行数14.3,行粒数25.1,轴粗 2.53厘米。籽粒黄色,半马龄型,粒长0.7厘米,千粒重195.3克。双穗率80.2%,单株生产 力100.8克。出苗至抽雄约需68天,出苗至散粉约76天,出苗至吐丝约78天。耐旱性中等。 高抗玉米丝黑穗病,中抗红叶病,感矮花叶病,中感大斑病。种植密度以每亩5000株为宜。亩 产量可达350公斤。1992年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ZA6192进行了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ZA6192具有较高的 配合力,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显著高于黄早4。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特殊配合

12、力较低。 它是一个可将较高的产量配合力稳定遗传给后代的自交系。张掖地区农科所用ZA6192作为亲本, 先后培育出新的玉米杂交种张单481、张单1825和张单476。张单481参加19881989年甘肃 省中熟组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2.5公斤,比对照酒单3号增产12.6%。张单1825参加 1988年甘肃省区域试验早熟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678.8公斤,比对照酒单3号增产23.3%。 张单481、张单1825于1989年通过甘肃省技术鉴定,1990年通过审定并定名。张单476参加 19901992年甘肃省中熟组玉米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平均亩产达575.9公斤,比对照酒单3 号增产9.3%。

13、张单476于1990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1991年通过审定并定名。由于这3个品 种表现高产稳产,早熟抗病,在甘肃河西、宁夏固原、青海部分地区正在大面积推广。一二七、酒 138-5是甘肃省酒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83年从南卡斯特系统中选育而成。全生育期127天。出苗快,幼苗长势强,叶鞘绿色。成株叶数1718片。株高250300 厘米,穗位高120厘米。雄花序分枝1823个,护颖浅绿色,花药绿色。雌穗丝状花柱乳白色。 抽雄期7月15日,散粉期7月16日,吐丝期7月19日,雌雄协调性好。果穗圆柱型。穗长18 23厘米,穗粗44.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粒数498560粒,穗轴白色,轴粗约3厘米

14、。 籽粒黄色,马齿型,出籽率85%,千粒重270克。根系发达,气生根三层,1012条,茎秆粗 壮,抗倒伏。高抗丝黑穗病,抗大小斑病、红叶病、矮花叶病,轻感锈病、瘤黑粉病。耐旱性强。 适宜种植密度宜控制在4000株/亩。用该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有酒单4号。一二八、ZPL717由前南斯拉夫泽蒙玉米研究所选育。1991年从新疆农垦兵团引入山西省。生育期125130天。第一片真叶呈长卵形,叶片长宽,叶波明显,57个,叶色较浅,叶 鞘浅红色。三叶期叶片长宽之比为17.6: 1.7。成株叶数1921片,叶色较深,披针形,叶面 有茸毛,叶片长宽比为77: 10.4,叶波明显,茎叶夹角3540度。茎秆较细,坚韧

15、,节间较长, 2224厘米。株高225厘米。雄花序分枝35个,分枝长,松散,穗颈长,花药黄绿色,花药 外露开裂95%,不外露不开裂5%,花粉量小,散粉好。雌穗丝状花柱白色。自身雌雄不遇,散 粉较吐丝早57天。果穗长简型。穗长1719厘米,穗粗4.2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粒 数420450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偏马齿型,出籽率78%81%,千粒重270克左右。幼 苗根系较发达。抗倒性强。易感玉米矮花叶病和白裂病。适宜种植密度约3800株/亩。一般亩 产150公斤以上。用该自交系配成的组合为ZPL773 X ZPL717,杂交种名称为SC704。一二九、材 11一8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育

16、种研究所滕耀聪、张彪等于1978年育成。1978年以具有高配 合力的种质330为基础材料,在输入了多抗和适应性强的种质后,采用自交、姊妹交和回交相结 合的方式分离纯合,经新都、安岳、广元三个生态位点的多年选择、抗病鉴定和配合力测定,育 成了高配合力、抗多种病害、自身产量高、适应性广的优异自交系“材11-8”。中熟偏晚。成都地区春播全生育期125天。单株总叶19片。幼苗叶色淡,叶片较细长,长 势旺,成株中部叶片较宽大,穗上叶反卷斜上冲。株高200厘米左右,穗位高100厘米左右。株 型中等。雄穗发达,分枝812个,花粉量大,散粉时间长。雌雄协调。结实满尖,无空秆。果 穗柱型。穗长19厘米,穗粗4.

17、3厘米,穗行数14,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偏硬粒型,千粒重240 克,出籽率80%。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甘肃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 大、小斑病,高抗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耐旱耐瘠性强。对光温不敏感。适应性广。以材11-8为亲本,育成的成单8号、成单11号、成单12号玉米杂交种已通过四川省农作 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一三O、200B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于1987年从330X187 上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在育成地点,从出苗至成熟130天。幼苗心叶向上扭曲,叶片淡绿色,并有明显的浅绿色条 纹,叶鞘绿色。植株叶数18片。株高200厘米,穗位高1

18、20厘米。雄花序分枝20个左右,呈伞 形,花药黄色,花粉量大。花柱白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粗3.54.5厘米,穗行数14 16行,穗轴白色,轴粗2.5厘米。籽粒浅红黄色,马齿型,出将率80%85%。叶片上冲。耐 旱性中等。高抗大、小斑病,中抗粗缩病,不抗矮花叶病。根系发达,次生根多,抗倒伏性强。 出苗快,苗势中等,后期发育快。播种至抽雄70天,抽雄至散粉4天,散粉至吐丝3天,雌雄 基本协调。用该自交系配制的组合有郑32 X 200B,玉米杂交种名称为成单14号。一三一、698 一 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张彪等于1988年育成。1988年用来自美国玉米带种 质为基础材料选育而

19、成。一般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适应性广。单株总叶数18片左右。幼苗深绿,叶鞘浅紫色,苗较细长,长势强。成株后,穗位以上叶 片小而直立,株型紧凑。穗位叶长70厘米左右,穗叶宽10厘米左右。株高180厘米,穗位高 65厘米。雄穗大小适中,分枝35个,花粉量大,散粉时间长。雌穗花柱白色,苞叶较紧,吐 丝多而整齐,花柱活力强。雌雄花期协调,结实性好。果穗柱型。穗长15厘米,穗粗4.2厘米, 秃尖0.8厘米左右。穗行数1620,行粒数3035粒,穗轴白色。籽粒排列紧密,着粒深,容 重大,出籽率85%以上,千粒重160克左右。黄粒,中间型,色泽和品质好,结实饱满,无空 秆。在连续5年大田种植条件下观察,并

20、参照其他对照材料的抗病表现,该自交系表现抗大、小 斑病,抗丝黑穗病、矮花叶病、青枯病和穗粒腐病,也未发现纹枯病。经三年田间观察,茎秆坚 硬,根系深,抗倒力强,耐旱耐涝,耐肥水。对玉米螟和粘虫也有较强的抗性。叶片持绿期长, 收获时也表现为青绿色。对土质要求不严,适于我国西南丘陵肥力中上等地区繁殖制种。用698-3配制的成单18号,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 推广应用。一三二、733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兰发盛、李德宾、卢乔云于1991年育成。1987年从 该所地方种质改良基础材料(矮广10X内6-2)X(Oh43X交705)中选优株连续自交7代,经 产量

21、鉴定试验和配合力测定试验,筛选育成。其地方种质血缘包括广安金黄、内江二马牙、贵州 交705、武陟矮合计占3/4,引进美国种质血缘占1 /4。成都地区春播全生育期113118天。幼苗长势中等,叶片浅绿色,细长,成株 叶片宽短, 正绿色。株型较松散。株高200厘米左右,穗位高约80厘米。根系发达,气生根多。雄穗中偏 大,分枝814个,护颖和花药微紫色,枝梗尖端小穗略退化,花粉量大。花柱浅红色,量多, 果穗筒型。穗长1518厘米,穗行数14,穗轴白色。籽粒黄色,中间偏硬,千粒重240250 克。自然条件下无大小斑病、丝黑穗病和青枯病。耐旱力较强。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及山区河 谷地带肥力中上等水平地块

22、繁殖和制种。宜春播,种植密度5000株/亩左右。日照长、辐射量 大的地区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一般亩产200公斤左右,姊妹系一般亩产250公斤以上。1991年用该自交系作父本,配制出高产抗逆玉米杂交种成单16号已于1997年通过四川省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3年用该自交系姊妹系7327作父本,配制出超高产玉米杂交种 成单19号,已于199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三三、7239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兰发盛、李德宾、卢乔云于1991年育成。1988年从 美国杂交种“78607”中选优株连续自交7代,经产量鉴定试验和配合力测定试验,筛选育成。中熟。全生育期123

23、天,3C积温2460.9度日。幼苗长势较强,叶色正绿,成株叶片宽 窄适宜,深绿色。株型紧凑。株高160厘米左右,穗位高约60厘米。雄穗分枝36个,护颖绿 带紫色,花药紫色。花柱量多,果穗短筒型,尖端有少量退化雄花。穗长1216厘米,穗行数 1214,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千粒重约250克。自然条件下无大小斑病、丝黑穗病、 青枯病和病毒病,抗病性较好。耐旱力较强。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及山区河谷地带肥力中上等 田块繁殖和制种。宜春播。种植密度5000株/亩左右,一般亩产200250公斤,姊妹系一般亩 产250300公斤。1991年用该自交系作母本,配制出高产抗逆玉米杂交种成单16号,已于19

24、97年通过四川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三四、素湾1611由云南省曲靖地区种子公司从泰国引入。该自交系春播生育期12 0天,全生育期310C积温2550度日。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黄 绿色,植株总叶数20片。拔节期叶鞘黄绿色,叶片绿色,叶脉白色,叶形呈抛物状开张。成株 株型半紧凑。株高190厘米,穗位65厘米。雄花序分枝68个,护颖绿色,花药浅紫色,花粉 量大。雌穗苞叶长,柄长度中等,丝状花柱白色。出苗至抽雄约60天,抽雄至开花约3天,开 花散粉至吐丝约6天,雌雄不甚协调。果穗长筒型,长16厘米,粗3.7厘米,行数12行,行粒 数26粒,穗轴白色。籽粒红色,硬粒型。茎韧性中等,气生根少,成

25、熟时部分青枝绿叶。抗倒 伏。抗丝黑穗病、黑粉病、矮花叶病、粗缩病,轻感纹枯病、穗腐病和大斑病1级,小斑病4 级。无双穗,条件不宜时空秆率达20%。中感蚜虫,抗玉米螟。一般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 /亩,亩产一般为200250公斤。一三五、通系5春播区生育期103天。生育期内约需310C积温2200度日。幼苗叶鞘紫色,成株株型紧 凑。植株总叶数19片。株高122150厘米,穗位50厘米左右。雄花序分枝810个,花药黄 色,花粉量中等,护颖绿色。雌穗苞叶长度中等,花柱红色。雌雄穗花期不协调,雌穗吐丝约晚 穗粒数168粒,穗粒重33.6克,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硬粒型,糯性,出籽率50%,千粒重2

26、00 克。抗倒伏力较强。耐旱性差。大斑病3级,抗小斑病,抗青枯病、穗腐病、粒腐病,感丝黑穗 病。易遭蚜虫危害。适宜种植密度约5000株/亩,亩产量50168公斤。用该自交系已组配出苏三(糯)1号玉米杂交种。一三六、C11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陈刚等于1997年育成。选自本单位组配的玉米改良群体一一 SR群C1。该群体由10个国外玉米杂交种组配而成。采用全同胞轮回选择方法,经一轮选择后获 得。选育地点在所试验农场。北京地区夏播生育期105天。出苗较快,出苗强。植株总叶数1920片。株高155厘米, 穗位高65厘米。株型为半紧凑型。叶色深绿。雄花序分枝56个,花药黄色,花粉量中等。雌 穗花柱

27、黄绿色。北京地区6月10日播种,8月8日达抽雄期,散粉期是8月11日,吐丝期8月 10日。吐丝期与散粉期间隔一10天。果穗筒型。穗长4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数1618 行,穗粒数300粒左右,穗轴红色,轴粗3厘米。籽粒桔黄色,偏马齿型,出籽率80%,千粒重 250克。综合抗性好,茎叶持绿期长,活秧成熟。根系发达,气生根2层,抗倒伏能力强。耐旱 性强。耐涝性中等。大、小斑病均为0.5级。高抗矮花叶病、青枯病。褐斑病0.5级。黑粉病和 丝黑穗病轻。抗穗粒腐病。春播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夏播为45005000株/亩。用该自交系已组配成京玉4号、京玉9号玉米杂交种。一三七、9030-13

28、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业科学研究所陈富亭、汪德润、张作峰、陈凤芝、巩双印等于 1989年9月育成。1986年从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引入830自交系作为基础材料, 经多年繁殖利用、性状积累以及高纬寒地驯化,再通过观察和自交,选育出830亚生系 “9030-130”。1988年7月,用其作母本,与黑河农家种“长八趟”杂交,测定配合力,同时 与原830配合力作比较。1988年冬在海南省三亚市临高村种植,观察田间表现及成熟的产量水 平。调查发现,9030-130的一般配合力较原830自交系高出10%左右。1989年在所内试验地观 察种植,9030-130的株高比原830高10厘米左右,

29、双穗率高于830约8%,株型与830相似。选 育地点黑河市位于北纬50度15分,东经127度27分,海拔166米。在黑河种植,出苗至成熟的生育天数为105110天。生育期内需3100C积温2100度日。 出苗快,苗势强。成株叶数14片,叶片平展。株高170厘米左右,穗位高5060厘米。雄花 序分枝12个(一级分枝),花药黄色,花粉量多。雌穗丝状花柱浅黄色。在黑河种植,抽雄 期为7月14日,散粉期7月19日,吐丝期7月22日,吐丝期与散粉期间隔3天。果穗筒型, 长16厘米,粗9.4厘米,穗行数1012行,行粒数30粒左右。穗轴白色,轴粗5.7厘米。籽 粒黄色,硬粒型,单穗粒重60克左右,出籽率66.9%,千粒重190克左右。根系发达。耐旱性 及耐涝性适中。大、小斑病极轻或不发病。丝黑穗病和黑粉病发生较轻,无病毒病、青枯病、茎 腐病及其他病害发生。适宜种植密度40004300株/亩,产量约173公斤/亩。用该自交系配制的玉米杂交种有“边3-22”,已参加区域试验。“边三1号”已在1997年 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开始推广。摘自:曹广才、徐雨昌主编实用玉米自交系.en/kjjz/zzzy/zszjx5.htm#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