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文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225811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2.7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学国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大学国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大学国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大学国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国文教案(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 学 语 文 教 案第 1 3 次课 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学 科年 级一年级专业、层次本科教 师郑孝萍职 称教授授课方式(大班)大班学时6课 题(章、节)第一章:先秦文学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大学语文教学目的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这时所确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1、了解中国文学的源头2、掌 握 诗经的基本内容3、掌握先秦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1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2 .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3 .儒家中的“仁”与“礼”4、庄子散文的艺

2、术成就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时间安排:一、先秦文学概论9 0 分钟:1、先秦历史与文化(3 0 分钟)2、先秦文学概况(6 0 分钟)二、诗经9 0 分钟:1、诗经概 貌(1 5 分钟)2、诗经内 容(5 5 分钟)3、诗经特色及影响(2 0 分钟)三、论语、道德经9 0 分钟1、论语语录:4 5 分钟2、道德经散文:4 5 分钟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大学语文教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一节:概论一、先秦历史与文化1、在中国早期多元文化相互融汇的过程中,黄河流域的文化显然占了主导地位。2、商周文化:商文化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文字的使用。通过礼,周文化在多方面摆脱了

3、原始宗教的力量,而运用具有理性的政治手段和道德意识调节社会关系,确立等级秩序。这在文化的发展中,具有根本性意义。3、春秋、战国时代,形 成“土”这个新的社会阶层.二、先秦文学1、最早的文学,大约就是那种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歌谣。(诗经)2、早期文学的另一重要领域是神话。神话的文学意义和民族精神。3、在先秦文献中,历史著作构成重要的一支。现 存 尚书大约是周王室史官保存的历代文献汇编,春秋则是鲁国官史。以后,随着文化下移到社会,官方的资料也有流传出来的,于是出现由“土”编纂的史书,即 左传、国语、战国策。左传选文欣赏。4、从春秋中叶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呈现繁荣的诸子散文,属于讨论政治、哲学、

4、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作。5、相隔三百多年的战国末期,在南方的土地上产生了以屈原创作为主体的 楚辞,把先秦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大学语文教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二节:诗经一、诗经概貌:二、诗经的内容: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2、农事3、燕飨4、怨刺5、战争徭役6、婚 姻 爱 情:氓讨论三、,诗经的特色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内容、思想倾向、抒情特点等诸方面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第二,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第三,与上述第二项相联系,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第四,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

5、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1、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2、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3、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4、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大学语文教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三节:论语、庄子一、论语1、论语简介2、选读:“仁”的重要标准3、“侍坐章”欣赏:1)朗读2)讨论3)学生总结二、道德经1、老子及其“道”2,道德经第一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九章3、道德经与现代社会大 学 语 文 教 案第一 次课 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学 科英语专业年 级一年级专业、

6、层次本科教 师郑孝萍职 称教授授课方式(大班)大班学时8课 题(章、节)第二章:秦汉文学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大学国文 中国文学史教学目的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汉代统治者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加之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4、了解汉代文学的繁荣的原因5、掌握汉代文学基本内容6、掌 握 史记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2 .汉代文学的态势2 .汉赋的兴盛3 .汉乐府的艺术成就4、史记的内容及艺术成就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时间安排:一、汉代文学概论4

7、5 分钟:1、秦汉历史与文化(3 0 分钟)2、汉代文学概况(6 0 分钟)二、汉乐府民歌4 5 分钟:1、汉乐府民歌主要内容(4 0 分钟)2、汉乐府民歌特色及影响(4 5 分钟)三、史记9 0 分钟1、司马迁的生平和他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4 5 分钟)2、史记基本内容(6 0 分钟)3、艺术成就:(4 0 分钟)4、李将军列传赏析(4 0 分钟)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中 国 语 言 文 学 教 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二章:秦汉文学第一节:概论一、秦汉历史与文化4、秦的思想控制5、西汉王朝建立后,在刑法和文化控制方面,则采取较为简约宽松的政策。6、“黄老”思想流行。7、汉

8、儒学一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一种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融政治、宗教、伦理、刑法为一体的实用之学。二、汉代文学概况汉代文学形成许多自身的特点:6、在中国文学史上,汉代是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的时代。1)、文学创作的兴盛2)、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3)、是由于辞赋的兴盛,作品的增多,汉代初步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7、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出现了普及于全国的文学样式,和以京师为中心的全国性的文学网络。8、汉代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样式,为后世文学奠定了重要基础汉代文学:1、汉代文学的主流是辞赋2、汉代形成了五言诗3、汉代还出现了各种四言韵文样式4、汉代以政论为主的实用性散文“

9、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中国中古文学史),文体的发展,本身也是文学史发展的重要内涵。中 国 语 言 文 学 教 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二章:秦汉文学第二节:史记 史记不仅具有雄伟的气魄,而且反映出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对于社会思想文化的巨大压迫,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事实上,史记不仅是汉代最伟大的著作,也是整个中国文化史上少数几部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一、司马迁的生平和他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a)生平b)史记原 名 太史公书,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这种著作体裁又简称 为“纪传体”,以后稍加变更,成为历代正史的通

10、用体裁。司马迁创作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所以,不能够把 史记看成是单纯的史实记录,它在史学上、文学上以及哲学上,都具有极高的成就。3、史记是一部批判性而非歌颂性的著作。尤其对汉王朝的历史,对当代即武帝时代的政治,司马迁始终保持冷峻的眼光。4、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我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司马迁所依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何种名位。二、史记的文学成就1、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

11、合传。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 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2、史记的人物刻画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不但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对形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也

12、有或明或暗的显示,有时一开始就为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性。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3、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史记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 章 风 格、语言

13、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从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 对 史记推崇备至,他们的文章也深受司马迁的影响。史记在语言上平易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把许多诘屈瞥牙的古书词句译成汉代书面语,还适当地引用口语、谚语,显得生动鲜活。大 学 语 文 教 案第一 次课 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学 科英语等专业年 级一年级专业、层次本科教 师郑孝萍职 称教授授课方式(大班)大班学 时8课 题(章、节)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大学国文 中国文学史教学目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文学的自觉意识、在各方面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尽管这个时代的文学也有很多缺陷,许多新的

14、东西还没有发展成熟,但是,它为后代的文学确立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开辟了各种新的道路,提供了多样的发展可能性。没有这么一个基础,唐代文学一一尤其是唐诗的进一步繁荣是不可想象的。1、了解魏晋南北朝酝酿着的新变 2、掌握文体的发展3、了解建安文学特色 4、掌握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3.曹操诗歌2 .建安风骨3 .陶渊明田园诗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时间安排: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论3 0 分钟:1、魏晋南北朝历史与文化(2 0 分钟)2、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4 5 分钟)二、建安文学(7 0 分钟):1、建安风骨(4 5 分钟)2、曹操诗歌(4 5 分钟)3、曹植诗歌(4 5 分钟)

15、三、陶 渊 明(9 0 分钟)1、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性格:2 5 分钟2、陶渊明田园诗:2 5 分钟四、谢灵运山水诗:(2 5 分钟)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中 国 语 言 文 学 教 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节:概论一、魏晋南北朝历史与文化5、历史基本特点:一是全国长期分裂。二是政权更迭频繁。三是社会动乱。四是民族矛盾尖锐。6、魏晋南北朝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土族门阀制度的存在。7、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8、老庄哲学以一种新的面貌兴起。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基本特点第一

16、,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第二,文学集团的活跃。第三,追求美的创造。第四,文学与哲理的结合。文学概况1、建安文学:2、正始文学:3、玄言诗:4、南北朝民歌:第二节、建安文学1、以曹操为首的建安文学家,又多是注重实际的政治家,他们有着力挽狂澜的雄心和自信,并且把建立不朽的功业视为短暂生命的延续。这种感情也在他们的创作中充分表现出来。忧时伤乱、悲叹人生短暂、渴望不朽的功业,都是非常强烈、十分浓重的感情,三者结合在一起,就使得建安文学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2、“建安风骨”。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当然,这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建安风骨的形成,就是

17、基于其作品中的慷慨悲凉的感情及其在艺术上表现的上述特色。3、曹操诗歌欣赏:总结: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审美情趣也和一般文人不同。他的诗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细,喜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抒发感情往往悲凉慷慨,跌宕起伏,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4、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第一,曹植现存诗作中,乐府诗占有近半数。但这些诗基本上都不是配乐演唱的。刘 勰 文心雕龙谓 之“无召伶人,事谢弦管”。这是乐府歌辞文人化的明显标志。第二,和建安时代其他诗人一样,曹植也写了不少沿用民歌题材,模仿民歌风格的诗。第三,曹植诗的结构大多颇为精致,很少平铺直叙。第四,“诗赋欲丽”是建安

18、文学的普遍现象,而以曹植最为突出,对后人的影响最大。第五,建安文人诗中,开始有较多的自然景物描写,曹植也是主要的代表。中 国 语 言 文 学 教 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节:陶渊明一、简介1、陶渊明(3 6 5 4 2 7)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涪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 陶渊明集。生平2、陶渊明归隐,实际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3、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二、陶渊明田园诗:这些田园诗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1、田园诗中,既有纪实的成分,反映了他在家乡生活的情况,

19、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并不完全是写实的,而是按照某种理念要求对现实素材加以处理的结果。2,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3、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4、陶诗的艺术特点,谓之朴素、自然、真淳。但这并不是民歌或受民歌影响的风格,而是诗人有意识的美学追求。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由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决定的。陶诗语言的朴素,又并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而是高度精炼,洗净了一切芜杂粘滞的成分,才呈现出明净的单纯。他对自然的美,无疑有十分敏锐的感受,因而能够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将其再造为诗的形象。大 学 语 文 教 案第次课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学 科年 级一年级专业、

20、层次本科教 师郑孝萍职 称教授授课方式(大班)大班学时1 0课 题(章、节)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大学国文 中国文学史教学目的7、了解唐文学繁荣的原因8、掌握唐文学基本内容9、掌握唐诗发展阶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1、唐文学繁荣的政治、经济、历史原因2、初唐诗坛一一陈子昂、张若虚3、王维的禅诗4、李白、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5、韩柳散文的成就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时间安排: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论9 0 分钟:1、隋唐历史与文化及唐文学繁荣的原因(60 分钟)2、唐文学概况(30 分钟)二、初唐诗坛一一陈子昂、张若虚9 0 分钟:1、初唐诗概貌、陈子昂诗风简介(30 分钟)2,

21、春江花月夜欣赏(60 分钟)三、王维的禅诗4 5 分钟四、李白诗歌:4 5 分钟五、杜甫诗歌:4 5 分钟六、白居易诗歌:1 5 分钟七、韩柳散文及欣赏:60 分钟八、杜牧、李商隐诗歌:4 5 分钟九、唐词:15分钟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大学语文教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第一节:概论一、隋唐历史、政治与文化4、首先是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崛起。5、民族的大融合,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6、强大而具有恢宏气度的唐代社会,对于中外文化交流,也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心和开放性。7、唐代社会既有一定的贵族化色彩,同时对社会中下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容纳他们之中的优异人物。这

22、使得许多中小地主家庭出身的文人,对于个人前途抱有更大的信心,对参与社会的政治与文化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热情。8、唐作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始终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单一的思想统治。二、唐代诗歌的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0、诗人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11、唐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的扩展12、艺术风格与流派的的多样化13、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三、唐五代文学概况1、唐诗 2、传奇小说 3、词 4、散文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成就辉煌的阶段。富于生气,富于创新精神,摆脱宫廷和贵族趣味的束缚,以更广大的社会阶层为基础,适应更广泛的人群的需要,是唐代文学的显著特点。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对文学的价值、作

23、用的理论认识上,儒家以教化为中心的文学观也正在重新兴起。虽然这种文学观对整个唐代文学的妨害不是很明显,但这确实是遏制文学生命力的因素。它预示着一个文学一一特别是传统的文人文学一一衰退时代将会到来。大学语文教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第二节:初唐诗坛一、初唐诗坛概貌:二、陈子昂及其诗歌欣赏三、春江花月夜欣赏:a)朗读 2、分析: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要求背诵第三节:盛唐诗人群体i.山水诗i.孟浩然生平ii.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 德 潜 唐诗别裁集)。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

24、有滋味iii.王维生平iv.王维前期诗、王维后期诗歌(禅诗)V.鹿柴、辛夷坞赏析四、边塞诗1、高适: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诗人壮怀激烈的性格,正是形成他雄健诗风的重要因素。高适的诗歌善于取势,即使是一些寻常的题材,一经诗人处理也具有了饱满的张力,显得劲气逼人。高适的一些绝句也写得境界阔大、风骨凛然。2、岑参岑 诗“诗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岑诗又好以出乎常情的奇特想象抒发豪迈情怀,化平凡为神奇,使他的诗歌充满奇情壮采,富有力量感。大学语文教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第四节:李白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而其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是李白的创作。李白的诗歌,最充分也最集

25、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这一切汇成了中国古代诗史上格外富有朝气的歌唱。1、李白的生平和性格2、李白诗歌思想内容一一时代理想的艺术升华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李白自由解

26、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3、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主观色彩 想象特色 意象类型 词语色调4、李白诗歌的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大学语文教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第五节:杜甫1、杜甫的生平和性格2、杜甫诗歌思想内容一一乱离时世的悲歌 杜甫早期作品留存数量很少。这些诗篇和时代的风气相一致,充满自信、带有英雄主义的倾向,而同杜甫自己后来的作品有明显区别。兵车行的创作标志着杜甫诗歌的转变。由此形成并

27、基本上贯穿了杜甫此后一生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有四点:严肃的写实精神;在忠诚于唐王朝和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杜甫不只是一个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他本身的遭遇是同时代的苦难纠结在一起的。人们从他的诗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诚实的、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诗人,如何辗转挣扎于漂泊的旅途,历经饥寒困危,备尝忧患。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

28、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3、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a)五言古体形式写成的自叙性的诗篇b)叙事诗C)七律杜诗语言的功力,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句式、词汇并不特别,但由于写得准确有力,而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大学语文教案“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第五节:白居易1、居易的生平和性格2、白居易诗歌思想内容白居易最为人称道的是主要创作于元和初至元和四年的 秦中吟及 新乐府五十首等他标为“讽喻”一类的诗歌。描述了这个时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注意到边疆无休止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闲适生活成了白居易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这些闲适诗对

29、后世士大夫影响很大。这不仅因为它比较吻合中国士大夫的心理,而且因为它有明朗自然的气脉和平易流畅的语言,让人读来有亲切的感觉。第六节韩柳散文一、古文运动1、古文运动的兴起2、从基本的特征来看,古文运动是要改革文体;而改革文体,却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一方面,古文家企图以此来复兴儒道,恢复散文宣扬正统思想的功能、以挽救唐王朝的衰亡;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以此来更好地表达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感情,而这一种需要同前一个目的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古文运动”之所以有文学史上的价值,主要还是因为后面这一点。五、韩愈散文1、很注意语汇的创新2、韩愈很注重句式的设计3、韩愈极为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六、柳宗元散文他

30、的文风偏于自然流畅、清新隽永,更能令读者回味。1、柳宗元则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2、柳宗元相对地更重视内在涵意的表现。第 八 节 晚 唐 诗一、杜牧I、杜牧生平2,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气骨3、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二、李商隐i.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ii.李商隐的思想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iii.中唐后期以来的诗歌走向iv.诗歌情调的幽美朦胧与亲切可感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V.凄艳浑融风格的分析大 学 语 文 教 案第 次课 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学 科年 级一年级专业、层次本科教 师郑孝萍职 称教授授课方式(大班)大班学时8课 题(章、节)第五

31、章:宋代文学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大学国文 中国文学史教学目的1 0、了解宋代文学的文化背景1 1、掌握宋文学基本内容1 2、掌握宋词发展阶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3、宋代文学发展的政治、经济、历史背景4、柳永词的意境3、苏轼的诗词文4、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时间安排:一、宋代文学概论4 5 分钟:1、军权的高度集中、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2 0 分钟)2、宋文学概况(2 5 分钟)二、柳永9 0 分钟:三、欧阳修4 5 分钟四、苏轼:9 0 分钟五、辛弃疾4 5 分钟六、宋代散文4 5 分钟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大学语文教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五章:

32、宋代文学第一节:概论一、宋代历史、政治与文化3、以军权的高度集中为核心,宋代皇帝还通过削弱和分散宰相的权力,严密控制地方官,实现了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4、文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心境门阀势力的完全消失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备宋代士大夫的生活环境也相当宽松。士大夫生活待遇颇为优渥舒适。强化了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政权的依赖性,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也受到很大的束缚,思想的束缚不仅来自外部,而且也来自宋代文人士大夫自觉的努力。总之,宋代文人比较重理智而轻感情;比较注重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政治责任与道德义务,而抑制个性的自由发展、自由表露。5、政治、道德,当然是文学中重要的主题二、宋人有意识地开辟自己的诗风的时代,

33、一是打散诗歌的节奏、语脉,比前人更多地引入日常口语及散文句法,使诗歌的意象变得自然亲切、意脉变得流动顺畅,意境变得平常冲淡,把机智和精巧如盐入水化得了无痕迹,等待读者来体验感悟其中的韵味。二是紧缩诗歌的节奏、语脉,使诗歌向拗峭瘦硬方面再进一层,将生僻语词、典故及特异的句式引入诗中,用陌生化的意象组合、意脉结构引发读者的探究与惊异。三、词的意境、形式、技巧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四、散文,特别是所谓“古文”,在北宋曾有很显著的发展。大学语文教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五章:宋代文学第二节:柳永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2、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3、铺叙与白描4、眄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要求背诵三首

34、词第三节:欧阳修1、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2,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3、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4、体裁完备与功能的加强5、平易纤徐的文风。第四节:苏轼1、苏轼的生平与个性2、苏轼的散文创作在散文写作方法方面,苏轼最重视的一点是“以意为主”。史论或政论散文在语言风格方面,苏轼的散文不像韩愈那样拗折奇警,也不像欧阳修那样平易流转,他更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常点缀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则是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3、苏轼的诗歌4、苏轼的词苏轼词的题材,正如刘熙载 艺概所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化的。他的词同他的诗文一样,往往以意

35、为主,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在语言方面,苏轼也是“以诗为词”。大学语文教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五章:宋代文学第五节:辛弃疾4、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2、辛词的艺术创造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

36、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顿挫”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大 学 语 文 教 案第 次课 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学 科年 级一年级专业、层次本科教 师郑孝萍职 称教授授课方式(大班)大班学时10课 题(章、节)第六章:明清小说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大学国文 中国文学史教学目的13、了解明清

37、文化背景14、掌握明清文学基本内容15、掌握明清小说的发展阶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5、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6、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3、红楼梦思想内容4、红楼梦艺术特色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时间安排:一 三国演义90分钟:二、红楼梦90分钟: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大学语文教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六章:明清小说文学第一节:三国演义一、三国演义的概况与罗贯中三国故事很早就流传于民间。宋代说话中,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同时皮影戏、傀儡戏、南戏、院本也有搬演三国故事的。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 儒 百川书志),创作出杰出的历史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二

38、、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对 于“正”与“邪”的分辨大抵是截然分明的与封建正统道德同时存在的,是民间的尤其是市井的“义”的道德,这与 水浒传的情形颇为相似。大量传播了在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智慧三、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它具有一个相当完整细密的宏大结构,有条不紊地处理了繁复的头绪,描绘了极其壮阔的、波谪云诡的历史画面。三国演义写人物,与它的截然分明的道德评判相关联,有 一 种“类型化”的倾向。在单一的性格方面上,作者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夸张的笔法,还是能够把人物写得较为有声有色。三国演义用的是文白相杂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流畅。大学语文教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六章:明清小说第二节:红楼梦一、红楼梦的作者及

39、成书过程曹家由盛而衰的剧变 红楼梦的版本有两大系统。一 为“脂本”系统,另一为“程本”系统。二、红楼梦是怎样的书小说中最重要的三层意蕴:一是家族在腐败中走向破落,繁华成空;二是个人的禀性趣味与家族和社会的要求相背离,以至人生失落,无所归依;三是回顾如梦人生时,唯一值得怀念的,是一群“闺阁女子”,因此最令人悲悼的,也就是她们的悲剧命运。欲写其衰,先写其盛。在反映贾府衰败的过程中,作者还写出了它的广泛的社会联系贾宝玉身上,集中体现了小说的核心主题:新的人生追求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以及这种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痛苦。三、红楼梦的艺术成就1、红楼梦有一个宏大而精致的长篇结构2、红楼梦具有很强的写实性3、红楼

40、梦最值得称道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王熙凤薛宝钗林黛玉四、红楼梦的语言,也有很高的造诣苏轼词的题材,正如刘熙载 艺概所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化的。他的词同他的诗文一样,往往以意为主,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在语言方面,苏轼也是“以诗为词”。大学语文教案基本内容辅助手段第五章:宋代文学第五节:辛弃疾5、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2、辛词的艺术创造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顿挫”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