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概念-2016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225480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温病的概念-2016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温病的概念-2016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温病的概念-2016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温病的概念-2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的概念-2016(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温病的概念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命名和分类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u一、致病因素的特异性u二、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u三、病理演变有一定规律性u四、临床表现有特殊性 一、致病因素具有特异性一、致病因素具有特异性 一是它从外感受而不同于内伤杂病的病因;二是性质属热而有别于伤寒、中风等风寒性质外感病的病因,易消耗人体的阴液;三是不同的温邪大多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温温邪邪风风热热病病邪邪疠疠 气气温温 毒毒温温热热病病邪邪暑暑湿湿病病邪邪燥燥热热病病邪邪湿湿热热病病邪邪暑暑热热病病邪邪1、传染性2、流行性3、季节性4、地域性二、多具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二、多具传染性、流

2、行性、季节性、地域性大多数大多数温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温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人群中传播,具有一定的传染性。1、传染性、传染性素问素问刺法论刺法论“五五疫疫之之至至,皆皆相相染染易易,无无问问大大小小,病病状状相相似似”温疫论温疫论“疫疫气气盛盛行行,所所患患者者众众,最最能能传传染染”“邪邪之之所所着着,有有天天受受,有有传传染染”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接触传播传染性不是温病最基本的特征传染性不是温病最基本的特征 注意2、流行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人群中的连续传播,引起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人群中的连续传播,引起在同一时期内同一疾病在一定范围内的蔓延。同一时期内

3、同一疾病在一定范围内的蔓延。由于多种温病具有传染性,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由于多种温病具有传染性,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中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古代所说的在人群中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古代所说的“天行天行”、“时行时行”就包含了流行的意思。就包含了流行的意思。“天行天行”、“时行时行”王叔和王叔和伤寒例伤寒例庞安常庞安常伤寒总病论伤寒总病论 “非非其其时时而而有有其其气气,是是以以一一岁岁之之中中长长幼幼之之病病多多相相似似者者,此此则则时时行行之之气气也也”“天天行行之之病病,大大则则流流毒毒天天下下,次次则则一一方方,次次则则一一乡乡,次次则则偏偏着着一一家家。”时行时行-强调即四时异常气候

4、变强调即四时异常气候变化时而发生的疾病大流行。化时而发生的疾病大流行。天行天行-指指温病广泛温病广泛流行,或流行,或有天行时有天行时疫称谓,疫称谓,有爆发性有爆发性特点特点流行性有大小之别?与病邪本身的性质、流行性有大小之别?与病邪本身的性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大流行大流行小流行小流行散在发生散在发生含义含义:是指有的温病只发生于某一特定:是指有的温病只发生于某一特定季节,有的温病则在某一季节发生较多。季节,有的温病则在某一季节发生较多。“四时温病四时温病”3、季节性、季节性 春季 风热病邪风热病邪夏季暑热病邪暑热病邪秋季燥热病邪燥热病邪冬季风热病邪风热病邪含义:

5、含义:温病的发生和流行又常表现出一定温病的发生和流行又常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即某些温病在某一地域较为多见,的地域性,即某些温病在某一地域较为多见,而在其它地域则少见。甚至仅在某一地区发生。而在其它地域则少见。甚至仅在某一地区发生。叶天士温热论:叶天士温热论:“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吾吴湿邪害人最广”4、地域性、地域性岭南(两广、云南、岭南(两广、云南、贵州)多贵州)多“瘴气瘴气”湿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 (湿热环境)(湿热环境)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 (岭南热病学)(岭南热病学)三、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三、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u卫气营血u上焦中焦下焦叶天士叶天士“卫之后

6、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吴鞠通吴鞠通“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总的来说,温病前期阶段 多以人体功能失调为主后期阶段 可有明显的实质损害 四、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四、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u急起病急u快传变快u热热象重u变变证多 闭于肺闭于肺-肺气壅阻,化源欲绝,呼肺气壅阻,化源欲绝,呼-吸困难,面色发黑,正气外脱而死亡。吸困难,面色发黑,正气外脱而死亡。陷于血分陷于血分-动血(出血)、斑疹,甚动血(出血)、斑疹,甚至气随血脱、死亡至气随血脱、死亡 陷于厥阴(心肝)陷于厥阴(心肝)-神昏谵语、痉厥、神昏谵语、痉厥、正气外脱(阳气、阴气)、内闭外脱、死正气

7、外脱(阳气、阴气)、内闭外脱、死亡亡 昏、痉、厥、脱昏、痉、厥、脱-温病四大重症。温病四大重症。第二节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命名和分类温病的范围、命名和分类一、温病的范围一般把外感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一般把外感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属于温病的范围。属于温病的范围。本教材论述的温病范围以本教材论述的温病范围以四时温病四时温病为主,包括:为主,包括:风温(包括冬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秋风温(包括冬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秋燥、伏暑、大头瘟、烂喉痧、温疫等。燥、伏暑、大头瘟、烂喉痧、温疫等。现代中医温病包括的西医现代中医温病包括的西医疾病范围疾病范围1、急性发热特点的多

8、种急性传染病(除外破伤、急性发热特点的多种急性传染病(除外破伤风、狂犬病等少数风、狂犬病等少数)2、急性发热特点的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特点的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大叶大叶肺炎、支气管肺炎肺炎、支气管肺炎3、一些非感染性的发热性疾病、一些非感染性的发热性疾病中暑、风中暑、风湿热、红斑狼疮等湿热、红斑狼疮等 温病温病传染病传染病温病温病发病季节发病季节春温、冬温春温、冬温四时主气四时主气风温、暑温、风温、暑温、湿温湿温临床特点临床特点大头瘟、烂大头瘟、烂喉痧喉痧四时主气四时主气发病季节发病季节秋燥秋燥二、温病的命名温病温病病证性质病证性质湿热类湿热类湿温、暑湿、湿温、暑湿、伏暑、湿热伏暑、湿热

9、疫等疫等温热类温热类风温、春温、风温、春温、暑温、秋燥、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大头瘟、烂喉痧等喉痧等发病类型发病类型新感温病新感温病风温、秋风温、秋燥等燥等伏邪温病伏邪温病春温、伏春温、伏暑等暑等三、温病的分类三、温病的分类第三节第三节 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一、温病与伤寒难经难经 五十八难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温,有热病,有温病。”素问素问素问素问 热论篇热论篇热论篇热论篇“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温病与狭义伤寒联系区别温病与狭义伤寒联系区别相同点:相同点:同属外感病,基本传变

10、规律由表入里、同属外感病,基本传变规律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实致虚。由浅入深、由实致虚。联系点:联系点:伤寒阳明经腑证,相当于温病气分证,伤寒阳明经腑证,相当于温病气分证,都用白虎、承气,但温病扩大了承气范围。温都用白虎、承气,但温病扩大了承气范围。温病滋阴法也是在伤寒复脉汤基础上发展而来,病滋阴法也是在伤寒复脉汤基础上发展而来,如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如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不同点:不同点:风温风温 伤寒伤寒 病病 因因风热病部风热病部风寒病邪风寒病邪病机特点病机特点 邪犯肺卫,继则致肺邪犯肺卫,继则致肺胃热盛,终易伤阴胃热盛,终易伤阴 病初为寒束于表,继病初为寒束于表,继则表寒化热传里,终

11、则表寒化热传里,终易伤阳易伤阳 初起证候初起证候 表热证:发热重,恶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咳嗽痰寒轻,口渴,咳嗽痰粘,咽喉疼痛,舌边粘,咽喉疼痛,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数 表寒证:恶寒重,发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无热轻,头痛身疼,无汗,咳嗽痰稀,舌质汗,咳嗽痰稀,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浮紧正常苔薄白,脉浮紧 初起治法初起治法 辛凉解表辛凉解表 辛温解表辛温解表 怎样理解温病学与怎样理解温病学与伤寒论伤寒论的关系的关系 伤寒论伤寒论是温病学形成的基础是温病学形成的基础 温病学又是温病学又是伤寒论伤寒论的发展和补充的发展和补充二、温病与温疫温病包括温疫。温病包括温疫。温疫实质上是温病中的温疫实质上是温病中的一类疾病,因其具有强一类疾病,因其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故称之为温疫。故称之为温疫。温疫温病三、温病与温毒毒毒温邪特点局部表现红、肿、热、痛三、温病与温毒温毒实际也属于温病温毒实际也属于温病的范畴,是温病中具的范畴,是温病中具有肿毒表现的一类特有肿毒表现的一类特殊病种。殊病种。温病温毒指导临床治疗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温病?温病有哪些特点?(2)温病的命名原则有哪些?(3)温病根据什么分为温热与湿热、新感与伏邪的不同类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