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知识汇总复习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224474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知识汇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知识汇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知识汇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知识汇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知识汇总复习(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孙权劝学孙权劝学记事简洁。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成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她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成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体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告之言,来体现她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映,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告;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体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一)课文字词详解初,权谓吕蒙曰:“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初:当时,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常用词。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今:目前。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辞:推托。以:用。务:事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治经:研究儒家典型。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为: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语调词,后写作“耶”。但:只,只是。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达限止语调,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

3、蒙乃始就学。觉得:觉得。益:好处。乃:于是,就。始:开始。就:从事。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及:到,等到。过:通过。论议:讨论,评议。惊:惊奇。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复,再。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即:就。更:重新。刮目:擦拭眼睛。相待:看待。何:为什么。见事:知晓事情。乎:表达感慨语调,可译为“啊”。遂:于是,就。拜:拜访,拜见。别:辞别。(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目前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

4、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目前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典型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理解历史罢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样晚啊!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三)揣摩语言1.“不可不学!”体现了孙权如何的心理?体现了孙权对吕蒙规定严格,同步严肃中又可见关怀、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体现了孙权如何的心态?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

5、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怪的意味。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如何的神情和心理?阐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体现了吕蒙当时如何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抱怨鲁肃。(四)课文分析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孙权劝学

6、的因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措施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鲁肃的话体现了她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劝学。6.孙权是用什么措施劝吕蒙学习的?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也许性,使吕蒙无可推辞,“

7、乃始就学”。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示的语调。(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调,相称于“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限止语调,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慨语调,相称于“啊”。.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她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3)不能由于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4)要善于听取她人的建议或意见。()告诉我们一种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她们的性格特

8、点。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风趣感的一位明君;关怀部下,对部下规定严格,善劝。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警精干、虎虎有气愤的将才。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作用:突出体现吕蒙学有所成。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注重和效仿?孙权觉得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由于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因此积极与吕蒙“结友”,是由于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白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

9、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体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13表白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懂得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木兰诗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国内古代北方勤快、孝顺、勇敢、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

10、的艺术形式,广受欢迎。(一)课文字词详解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复:又。当:对着。户:门。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唯:只。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忆:怀念。军帖:军中的文告。可汗:国内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5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点兵:征兵。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十二:表达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似。爷:和下文的“阿爷”同样,都指爸爸。5市: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n_ji),南市买辔(pi)头,北市买

11、长鞭。市:集市。鞯:马鞍下的垫子。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旦:上午。但:只。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鸣啾啾。燕山:当时北方的山名。啾啾:马叫的声音。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戎机:战事。度:越过。朔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明堂:古代帝王举办大典的朝堂。策勋:记功。强:有余。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

12、儿还家乡。欲:想要。用:愿做。愿:但愿。千里足:千里马。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ing);阿姊(z)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hu)我旧时裳。霍霍:磨刀的声音。著:穿。裳:古代女子的下裙。当窗理云鬓(bn),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火伴:同伍的士兵。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傍地走:贴近地面跑。安:怎么。(二)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

13、字词)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同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通过无多次出生入死的战斗,近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诸多的财物。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家乡。但愿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家乡。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父母据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

14、子整顿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三)揣摩语言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品。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里夸张地体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烘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

15、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种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剧烈悲壮。将士们近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种。(四)课文分析1整体把握。重要情节:停机叹息,决定参军。出征准备,奔赴沙场。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封赏,还朝辞官。解甲还乡,亲人团聚。双兔难辨,隐喻作结。歌颂了木兰勤快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警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

16、“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快。“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家乡”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警。2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重要角色。是什么因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一般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快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警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国

17、内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3.“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可汗征兵,爸爸在被征之列,但爸爸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哀愁。表白木兰代父参军因素的语句是什么?其中主线因素是什么?因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主线因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5文中用了两个“旦辞暮宿(至)不闻但闻”的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反复手法夸张地体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和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6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烘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表白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

18、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8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9.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剧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0侧面表白木兰功绩之大的句子是什么?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家乡。”木兰辞官还乡除了由于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也许有别的因素吗?还也许由于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1表白家人团聚的欢乐氛围的句子是什么?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3.“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体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爱慕,以

19、及情不自禁的喜悦。14.巧妙解答木兰参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使用隐喻作结。_这样结束全诗,不仅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白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布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步使全诗锦上添花。16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他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因此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的淡漠和远离。再者,这样

20、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17.举出你所懂得的国内的其她巾帼英雄。穆桂英五十岁挂先锋印,进一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秋瑾沉着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卖油翁北宋欧阳修所著的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阐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其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一)课文字词详解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尝射于善:擅长。射:射箭。亦:也。以:凭借。自矜:自夸。尝:曾经。于:在。家圃(p),有卖

21、油翁释担(d)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十中八九,圃:园子。释:放下。而:连词,表达承办,可以不翻译。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乎的样子。之:指代陈尧咨射箭。去:离开。矢:箭,“发矢”就是射箭。但微颔(n)之。但:只。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状况。康肃问曰:“汝(r)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她,但手熟(h)尔。”汝:你。吾:我。但:只,与前一种“但”意思相似。尔:同“耳”,相称于“罢了”。康肃忿(f)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油知之。”乃取一葫芦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达“的样子”。在翻译句子时“忿然曰”可以翻译为“气愤地说”。尔:

22、你。注意称呼的变化,前面“汝”,这里“尔”,翻译虽相似,但语调实则大不同。安:怎么。轻:作动词用,轻视。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乃:于是。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ho)酌油沥(l)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置:放置。于:在。以:用。其:代词,指代葫芦。徐:慢慢地。之:指油。自:从。而:连词,表达转折,翻译为“但是”。因曰:“我亦无她,惟手熟(sh)尔。”康肃笑而遣(i)之。因:于是。惟:只是。而:连词,表达修饰,相称于“着”。之:代词,指卖油翁。(二)重点句子翻译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一种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她,很长时间都不离开。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

23、微颔之。(卖油的老头儿)看到她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的老头儿说:“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5我亦无她,惟手熟尔。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三)揣摩语言“尔安敢轻吾射!”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2.“手熟”两个字体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不觉得意的态度。3“以我酌油知之。”体现了卖油翁沉着自若的态度。4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刻画人物和体现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她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

24、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具体的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得以突出。.第一段写“公亦以此自矜”,又写卖油翁“微颔之”为下文两人起冲突做铺垫。(四)课文分析1陈尧咨看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因素是什么?陈尧咨由气愤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由于她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她,但手熟尔”的道理。2.读了课文,你觉得一种人应当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她人的长处?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_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汲取所长、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熟能生巧,虽然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

25、自满的道理。短文两篇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我们要体会古人立身处世的崇高境界。陋室铭(一)课文字词详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出名,有名。灵:灵验。斯: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舍。惟:只。德馨:品德崇高。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上:长上。入:映入。青:青色。鸿儒:博学的人。鸿,大。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调:调弄。素:不加装饰的。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26、之有?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使乱,扰乱。案牍:指官府文书。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之:助词,表达宾语前置。(二)重点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贵重的)佛经。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

27、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7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文分析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体现了室主人如何的节操和情趣?体现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风格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竭力形容陋室不陋,体现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文章前四句用了如何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类比的写作手法。_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白“陋室”也具

28、有“名”与“灵”的性质。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如何的特性?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特性:雅。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如何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如何的情感?背面虚写。_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如何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白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白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

29、惟吾德馨”这一主题。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她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爱莲说(一)课文字词详解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阐明事理,也可以刊登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种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草木:草本。可爱:值得喜欢。者:的花。蕃:多。独:只。自:从。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u)清涟而不妖,甚:特别,十分。予:我。独:只

30、。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清波。妖:过度艳丽。中通外直,不蔓(m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通:贯穿,通透。直:挺立。蔓:生藤蔓。枝:生枝茎。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益:更加。亭亭:矗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接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严。予谓菊,花之隐逸(y)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谓:觉得。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君子:指品德崇高的人。噫!菊之爱,陶后鲜(xi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噫:叹词,表达感慨。鲜:少。闻:传闻。同:和同样。宜:应当。众:诸多。(二)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

3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爱慕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通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干净地挺立(在那里)。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在远处欣赏,却不能接近玩弄(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觉得,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慕,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爱慕,像我同样的尚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慕,人

32、应当诸多了。(三)课文分析1.归纳主题。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体现作者对美好抱负的向往,对崇高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步,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体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2.莲之爱(君子形象)。(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严、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严,令人敬重。下面这段话蕴含

33、了君子的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她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5.本文以“爱”为

34、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爱慕,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步又针砭了时俗。河中石兽河中石兽是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重要内容是石兽掉进了河里,由于水的冲力和石兽自身重量的因素,因此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固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一)课文字词详解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n),山门圮(p)于河,二石兽并沉焉。临:接近。河干:河岸。山门:佛寺的外门。圮:倒塌。于:到。并:一起。焉:相称于“于之”,在那里。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

35、,竟不可得,觉得顺流下矣。阅:通过,经历。余:多。岁:年。募金:募集资金。求:寻找。竟:终了,最后。觉得:觉得。下:动词,流到下游。棹(zho)数小舟,曳(y)铁钯(p),寻十余里无迹。 棹:划(船)。曳:拖。迹: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 讲学家:讲学的人。设帐:设馆教书。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非:这不是。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岂:怎么,哪里。为:被。暴涨:暴涨的大水。携:带。去:离开。石性坚重: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湮:埋没。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36、 颠: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服:信服。为:觉得。确论:对的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凡:表达范畴,所有的。于:到。盖:表达议论的句首语调词。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坎穴:坑洞。激:冲。 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倒掷:倾倒掉入。如是:像这样。已:停止。遂:于是。反:反而。溯流:逆流。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固:

37、本来。如:按照。果:果然。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y)?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但:只。其一:表面现象。其二:主线道理。据理:根据某个道理。臆断:主观地判断。欤:吗。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21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2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大水带走呢?23 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24 (石兽)埋没在沙层上,越沉越深罢了。25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26 顺着河流(即下游)寻找石兽,不是很疯狂吗?27 5众服为确论。28 人们很信服,觉得是对的的言论。29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30

38、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31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32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不是更疯狂吗?33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4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懂得表面现象,不懂得其中主线道理的有诸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35 (三)课文分析36 1比较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兽的位置、理由及成果。人物寻找的位置理由成果寺僧求之下流觉得顺流下矣寻十余里无迹讲学家求之地中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众服为确论,但没找到老河兵求之上流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

39、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37 2.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性。38 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阐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局限性。39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她人。40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41 3为什么老河兵的措施是对的,而寺僧与讲学家都错了呢?42 寺僧: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43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视了流水。44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互相关系。45 4.这个故事

40、阐明了一种什么道理?46 告诉人们凡事要全面具体分析,不可主观臆断。47 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8 解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因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状况作出判断。49 5.试分析讲学家与老河兵“笑”的含义。50 讲学家的“笑”,是讥笑“顺流而下”去寻找石兽的做法,阐明讲学家自觉得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51 老河兵的“笑”,是讥笑讲学家的结识错误,众人糊涂,轻信讲学家的说法,阐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52 6.老河兵比讲学家高明的因素是什么?53 根据实践经验,联系水流、泥沙与

41、石兽三者关系综合判断,得出结论。54 古诗文默写55 一、直接性默写(每题2分,共3分)56 (1)_,_。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57 (2)谁家玉笛暗飞声,_。_,何人不起故园情。58 (3)故园东望路漫漫,_。59 ()_,凭君传语报平安。60 ()草树知春不久归,_。61 ()_,惟解漫天作雪飞。62 (7)_,后不见来者。63 (8)念天地之悠悠,_!64 ()荡胸生曾云,_。_,一览众山小。65 (10)不畏浮云遮望眼,_。66 (1)_,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_。67 (12)浩荡离愁白日斜,_。_,化作春泥更护花。68 (13)_,夜泊秦淮近酒家。_,隔江犹唱后庭花。

42、69 (1)宣室求贤访逐臣,_。_,不问苍生问鬼神。70 (15)莫言下岭便无难,_。71 (16)有约不来过夜半,_。72 二、理解性默写(每题分,共8分)73 (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描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喜悦心情的句子是: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_,_。74 (2)王维在竹里馆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的诗句是:_,_。75 (3)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_,_。76 ()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得用捎口信的方式体现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43、_,_。77 (5)韩愈在晚春一诗中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_,_。78 (6)陋室铭中通过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烘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句子是:_。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79 (7)爱莲说中比方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体现主旨的句子是:_,_。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80 (8)登幽州台歌中写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_,_。81 (9)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

44、山拔地而起、参天矗立形象的语句是:_?_。体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是:_,_。体现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82 (10)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83 (1)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_,_。84 (12)己亥杂诗(其五)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体现诗人离开京城时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_,_。85 (1)纪昀在河中石兽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托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是:_?86 ()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

45、诗句是:_,_。87 (15)贾生一诗中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句是:_,_。88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通过登山、下山这一平常生活现象总结哲理的诗句是:_,_。89 (1)赵师秀在约客中“_,_”两句用梅雨、蛙声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90 三、归类性默写91 18.请写出含“花”的诗句。92 例: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93 19.请写出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94 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立即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95 0请写出古诗中具有哲理的诗句。96 例: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4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7 阅读训练98 (一)孙权劝学99 1.学常识填空。(4分)100 孙权劝学的作者是_,是_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她主持编纂的_,是国内第一部_史书。10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分)102 (1)卿今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 )103 ()蒙辞以军中多务( )(4)及鲁肃过寻阳( )104 3.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05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106 107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08 .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4分)109 .根据语段内容回答。(4分)110 (1)体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惜、器

47、重和但愿的句子是:_111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阐明了什么?112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4分)113 (二)【甲】木兰诗114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参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参军之事因益信。115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116 (1)可汗大点兵(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117 ()朔气传金柝( )(4)皆次当行( )(5)数建奇功( )118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

48、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119 A愿为市鞍马(买).少习骑(练习,学习)C长而益精(更加)易男装(穿)120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2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122 123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124 10有两个成语出自【甲】文,它们是_和_。“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是【乙】中的主旨句,【甲】文与之相类似的句子是_。(3分)125 1如何评价木兰这一形象?(4分)126 (三)卖油翁127 12.卖油翁的作者是_朝的_。(2分)128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129 (1)睨之久而不去( )130 (2)以钱覆其口( )131 4.翻译下列句子。(分)132 (1)吾射不亦精乎?133 (2)康肃笑而遣之。134 15.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6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