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课件教学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224189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5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验诊断课件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实验诊断课件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实验诊断课件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课件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课件教学(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实验诊断课件教学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生理状态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它既不会溢出血管外引起出血,也不会在血管内凝固形成血栓,这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存在着完善的止凝血与抗凝血机制,这种机制呈动态平衡状态。机体的止血机制包括,血管壁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的止血作用纤维蛋白溶解因子和抗纤溶因子的溶栓作用等。病理状态下,止凝血和抗凝血机制的动态平衡失调,若止凝血机制亢进或抗凝血机制减退便会形成血栓,临床上出现血栓性疾病。反之,若止凝血机制减退,或抗凝血机制亢进,便会引起出血,临床上出现出血性疾病,本章重点介绍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以及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4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4第二节

2、 血小板检测4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4第四节 抗凝系统检测4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4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4第七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本章重点、难点内容及习题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一)出血时间 原理原理 将毛细血管刺破,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参考值参考值 测定器法:,超过9min为异常。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BT延长见于:1、血小板明显减少,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血小板功能异常;3、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4、药物,如服用乙酰水杨酸等。(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原理 在含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的琼脂凝胶板中加入一定量受检血浆,在电场作用下泳动一定时间出现抗原-抗体反

3、应形成的火箭样沉淀峰,其高度与受检血浆中VWF浓度呈正相关,计算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的含量。VWFAg是血管内皮细胞促凝指标之一,它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参与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反应,起促凝作用。1、减低:见于血管性血友病(VWD),是诊断VWD及其分型的指标之一。2、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心梗,心绞痛,脑血管病变,DM,妊高症,肾小球疾病,大手术后,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MDS等。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一)血小板计数(二)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PAIg)参考值PAIgG为07血小板;PAIgM为07血小板;PAIgA为07血小板。临床意义增

4、高:主要见于ITP患者。也见于输血后紫癜、SLE等。观察病情:治疗有效,PAIg水平下降;复发则升高。(三)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粘附(PAgT)试验常用玻璃柱法、玻璃球法和玻璃器法。原理血小板具有粘附损伤的血管表面或异物表面的特性。当一定数量的血小板粘附于异物表面上,测定粘附前与粘附后血小板总数的百分率,即为血小板粘附率()。参考值玻璃柱法o临床意义n增多:见于血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绞痛n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友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原理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比浊法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在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诱导剂时,由于血小板发生聚集,悬液的浊度就发生相应的改变,透光度增

5、加。(四)血小板聚集试验 参考值血小板聚集图像的参考值见表临床意义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增多:鉴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第三节 凝血因子测定(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原 理 活 化 部 分 凝 血 活 酶 时 间(APTT)测定,在受检血浆中加入部分凝血活酶磷脂悬液,在Ca2+的作用下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参考值3243S,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S以上异常临床意义是目前推荐应用的内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又是监测肝素治疗的首先指标。延长,见于因子、PK,HMWK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二)血浆凝

6、血酶原时间测定 原理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受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Ca2+,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参考值 PT正常值为1113S,病人测定值超过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早期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后者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临床意义增高:见于DM,急性心梗,急性传染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灼伤,MM,休克,大手术后,妊高症,急性感

7、染,恶性肿瘤以及血栓前状态,部分老年人等。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四)血浆因子定性试验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Ca+溶液,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凝块,将此凝块置入5mol/L尿素溶液中,如果受检血浆缺乏因子,则形成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凝块易溶于尿素溶液中。临床意义若纤维蛋白凝块在24h内完全溶解,则表示因子缺乏,见于先天性因子缺乏症和获得性因子明显减低,如肝病,SLE,DIC,原发性纤溶症,恶性肿瘤,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抗抗体等。第四节 抗凝系统检测(一)血浆凝血酶时间原理TT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要

8、的时间。临床意义延长: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血中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二)甲苯胺蓝纠正试验原理甲苯胺蓝呈碱性,有中和肝素的作用,在TT延长的受检血浆中加入少量甲苯胺蓝,再测定TT。若延长的TT恢复到正常或明显缩短,则表示受检血浆中有类肝素物质存在或肝素增多,若不缩短,则表示受检血浆中存在其他抗凝血酶类物质或缺乏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血中类肝素物质增多,见于严重肝病,DIC,过敏性休克,使用氮芥类药物,放疗后,肝叶切除后,肝移植后等。(三)APTT交叉试验 本试验是用于鉴别凝血因子缺乏或有抗凝物质的存在,延长的APTT,若能被1/2量的正常新鲜血浆所

9、纠正,表示受检血浆中可能缺乏凝血因子,若不能纠正则表示受检血浆中可能存在抗凝物质。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纤溶酶可将已形成的血凝块加以溶解,产生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从而反映纤溶活性。纤溶活性增强可致出血,纤溶活性降低可致血栓 (一)优球蛋白溶解时间血浆优球蛋白组分含有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但不含纤溶酶抑制物。将受检血浆加入到的酸性溶液中使优球蛋白沉淀,经离心除去纤溶抑制物,并将沉淀溶于缓冲溶液中,再加入钙或凝血酶使其凝固。在37下观察凝块完全溶解所需时间 参考值加钙法120min 加凝血酶法为(12324)min临床意义 本实验敏感性低,特异性高1、纤维蛋白凝块70

10、min内完全溶解2、纤维蛋白凝块在超过120min还不溶解 (二)D-二聚体定量试验原理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将D-二聚体单抗包被在酶标反应板,加入受检血清,血浆中的D-二聚体与包被在反应板D-二聚体单抗结合,然后再加酶标记的D-二聚体抗体,与包被的D-二聚体结合,最后加入底物显色,显色深浅与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呈正相关。临床意义阴性是排除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重要试验;阳性是诊断DIC和观察溶血栓治疗的有用试验,凡有血块形成的出血,本试验均可阳性。(三)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性试验原理于受检血浆中加入血浆蛋白降解产物,若血液中FDP浓度多,胶

11、乳颗粒发生凝集。临床意义FDP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后者如DIC,恶性肿瘤,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肺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血栓治疗等。(四)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原理在受检的血浆中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复合物则鱼精蛋白使其解离析出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此为阳性反应。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DIC早中期 本试验是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的试验之一。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血液流变学是应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研究血液中细胞成分与血浆成分在宏观和微观下的变形和流动特性,也

12、是研究与血液直接接触的血管结构的流变特性。一、全血粘度测定临床意义增多:见于血浆球蛋白和(或)血脂增多的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病、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减低:见于贫血,重度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症。二、血浆黏度测定临床意义见于血浆球蛋白和血脂增高的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第七节第七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主要用于临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主要用于临床有出血倾向、出血病患者以及血床有出血倾向、出血病患者以及血栓前状态、血栓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栓前状态、血栓病患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13、等,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也用于抗血栓和溶血栓药物治疗的也用于抗血栓和溶血栓药物治疗的监测等。监测等。(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一期止血缺陷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病。选用血小板计数(PLT)和出血时间(BT)作为筛检试验,根据筛检试验的结果,大致由以下四种情况:1、BT和PLT都正常 除正常人外,多数是由单纯血管壁通透性和(或)脆性增加所致的血管性紫癜所致。临床上常见于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和其他血管性紫癜等。2、BT延长,PLT减少 多数是由血小板数量减少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上多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BT延长、PLT增多 多数是由血小板数

14、量增多所致的血小板增多症。临床上多见于原发性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4、BT延长、PLT正常 多数是由血小板功能异常或某些凝血因子严重缺乏所致的出血病,如血小板无力症、贮藏池病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管性血友病(vWD)等。(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病理性抗凝物质存在所致的出血病。选用APTT和PT作为筛检试验,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1、APTT和PT都正常 除正常人外,仅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缺陷症。2、APTT延长,PT正常 多数是由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缺陷症等。3、APTT正常,PT延长 多数是由外源性凝血

15、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缺陷症等。4、APTT和PT都延长 多数是由共同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凝血酶原(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因子)缺陷症。此外,临床应用肝素治疗时,APTT也相应延长;应用口服抗凝剂治疗时,PT也相应延长;同时应用肝素、华法林以及纤溶综合症、抗磷脂抗体时,APTT与PT可同时延长。(三)纤溶亢进筛检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纤溶亢进性出血指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被纤溶酶降解所引起的出血。可选用FDPs和D-D作为筛检试验,大致由以下四种情况:1、FDPs和D-D均正常 表示纤溶活性正常,临床的出血症状可能与纤溶症无关。2、FDPs阳

16、性,D-D阴性 理论上只见于纤维蛋白原被降解,而纤维蛋白未被降解,即原发性纤溶。实际上这种情况多属于FDPs的假阳性,见于肝病、手术出血、重型DIC、纤溶早期、剧烈运动后、类风湿关节炎、抗Rh(D)抗体存在等。3、FDPs阴性,D-D阳性 理论上只见于纤维蛋白被降解,而纤维蛋白原未被降解,即继发性纤溶。实际上这种情况多数属于FDPs的假阴性,见于DIC、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和溶血栓治疗等。4、FDPs和D-D都阳性 表示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同时被降解,见于继发性纤溶,如DIC和溶血栓治疗后。这种情况临床最为多见。(四)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监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临床上常用抗血栓药以预防血栓形成,常用

17、溶血栓药以溶解血栓。但是,这些药物应用过量会造成出血,用量不足则达不到预期疗效。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必须选择相应的指标作实验室监测。1、普通肝素uFH:首选APTT作为监测试验,使APTT测定值维持在正常对照的倍。2、低分子肝素LMWH:较大剂量可选用抗因子Xa活性测定,预防性用药使其维持在抗活化因子Xa国际单位/ml,治疗用药使其维持在抗活化因子Xa国际单位/ml。3、血小板计数:无论应用uFH或LMWH,均需观察血小板计数,若血小板计数小于50X109需暂时停药。4、溶栓治疗的监测:可选用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TT、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作为出血监测实验室指标。目前,多数作者认

18、为,Fg在,TT在正常对照倍,FDP在300-400mg/L最为适宜。血浆凝血因子及其特征血浆凝血因子及其特征因子因子名称名称合成部位合成部位半寿期半寿期(h)(h)功能分功能分类凝血途径凝血途径纤维蛋白原蛋白原肝肝72-10872-108结构蛋白、构蛋白、细胞粘附胞粘附共同共同凝血凝血酶原原肝肝60-9660-96维生素生素K K依依赖蛋白蛋白酶原原共同共同组织因子因子多种多种细胞胞辅因子因子外源外源钙离子离子易易变因子因子肝、血小板肝、血小板15-3615-36辅因子因子共同共同稳定因子定因子肝肝3-63-6维生素生素K K依依赖蛋白蛋白酶原原外源外源抗血友病球蛋白抗血友病球蛋白肝等肝等1

19、515辅因子因子内源内源ChrismasChrismas因子因子肝肝18-2418-24维生素生素K K依依赖蛋白蛋白酶原原内源内源Stuart-ProwerStuart-Prower因子因子肝肝30-5030-50维生素生素K K依依赖蛋白蛋白酶原原共同共同血血浆凝血活凝血活酶前前质肝肝5252蛋白蛋白酶原原内源内源接触因子接触因子肝肝48-648-6蛋白蛋白酶原原内源内源纤维蛋白蛋白稳定因子定因子肝肝巨核巨核细胞胞72-12072-120转谷氨谷氨酰胺胺酶原原激激肽释放放酶原原肝肝3535蛋白蛋白酶原原内源内源高相高相对分子分子质量激量激肽原原肝肝150150辅因子因子内源内源 内源性途径

20、外源性途径活性表面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量激肽源反馈断裂催化释放aE+aCa2+激肽(碎片)aa+PF3Ca2+a-Ca2+-复合物PF3Ca2+组织因子()+Ca2+Ca2+-复合物a凝血酶 a+磷脂Ca2+Ca2+Ca2+Ca2+a-Ca2+-复合物PF3Ca2+Ca2+RVV磷脂(凝血活酶)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肽可溶性纤维蛋白坚固的纤维蛋白aa+PF3Ca2+凝血酶的“自我催化”作用 促进作用 转变成 a 表示激活的凝血因子RVV Russella 蝰蛇毒血液凝固机制共同凝血途径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FgDP纤维蛋白降解PGL纤溶酶原PAI-1纤溶酶原激活

21、物抑制物外源激活物SK UK链激酶 尿激酶2-AP抗纤溶酶2-M巨球蛋白内激活物 Fa、HMWK、K 激活 高分子 激肽释 的 激酞原 放酶外激活物scuPA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scu-PA双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纤溶酶FgFbDP纤维蛋白降解FbDP(含Fb交联部分的碎片DD)SFM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交联FbDDFDPFaFa转变抑制激活 血小板聚集图像的参考值血小板聚集图像的参考值聚集聚集剂浓度度(L)(L)2min(%)2min(%)4min(%)4min(%)最大聚集率最大聚集率(%)(%)ADPADPADPADP肾上腺素上腺素胶原胶原瑞斯托霉

22、素瑞斯托霉素0.5mmol/L0.5mmol/L1.0mmol/L1.0mmol/L0.4mg/L0.4mg/L3mg/L3mg/L1.5g/L1.5g/L31.611.531.611.552.714.552.714.537.012.937.012.943.519.443.519.473.817.073.817.034.615.334.615.360.717.860.717.861.018.961.018.970.919.670.919.687.511.487.511.437.414.337.414.362.716.162.716.167.817.867.817.871.719.371.719.387.511.487.511.4 本章重点、难点内容及习题重点内容n1.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难点内容n血液流变学检测 本章重点、难点内容及习题习题n1.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