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施工组织设计》山东xxx固矿井及选煤厂施工组织设计概要8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223944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233 大小:6.0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施工组织设计》山东xxx固矿井及选煤厂施工组织设计概要8_第1页
第1页 / 共233页
最新《施工组织设计》山东xxx固矿井及选煤厂施工组织设计概要8_第2页
第2页 / 共233页
最新《施工组织设计》山东xxx固矿井及选煤厂施工组织设计概要8_第3页
第3页 / 共233页
资源描述:

《最新《施工组织设计》山东xxx固矿井及选煤厂施工组织设计概要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施工组织设计》山东xxx固矿井及选煤厂施工组织设计概要8(2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东*固矿井及选煤厂施工组织设计概要山东*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6月目 录第一章 概述1第二章 矿井建设条件8第一节 地理位置8第二节 交通及自然条件8第三章 矿井地质概况11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地质水文条件11第二节 矿井储量17第三节 井筒检查孔、地质、水文及地温17第四章 矿井设计简况38第一节 井型、工作制度及服务年限38第二节 矿井开发方式、开拓及开采38第三节 矿井井筒38第四节 矿井各生产系统及主要设备44第五节 矿井辅助生产系统49第六节 工业广场总布置51第七节 行政福利设施53第八节 安全、防洪、防火和环保53第九节 矿井设计达产时矿建总工程量55第十节 矿井设计

2、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6第五章 工程质量目标及措施58第一节 工程质量目标58第二节 工程质量创优方案58第三节 工程成品保护措施66第六章 施工方法73第一节 表土段特殊施工73第二节 主井、副井、风井基岩段施工与打干井94第三节 主井、副井、风井贯通和主要硐室施工97第四节 井底车场、大巷与采区巷道施工101第五节 主要土建工程施工102第六节 主要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和要求106第七节 选煤厂施工114第八节 建井期工广总布置142第七章 前期准备及大型临时设施144第一节 前期准备的四通一平144第二节 大临工程布置原则及安排145第三节 主、副、风井井筒布置149第四节 建井期提升162第

3、五节 临时改绞168第六节 建井期通风177第七节 矿建工程降温181第八节 建井期间临时供电183第九节 建井期压风186第十节 临时排矸,储煤,井上、下运输188第十一节 建井期排水190第十二节 临时供热191第十三节 地面临时给排水193第十四节 材料场与砼搅拌站194第十五节 建井期间场区道路、公路及运输195第十六节 火药库与火药加工195第十七节 建井期防洪、消防与环保196第十八节 井上、下照明,通讯及信号196第八章 建井工期安排198第一节 工程特点与工程排队的原则198第二节 矿建、土建、安装三类工程工程量201第三节 矿建工程排队202第四节 土建工程排队206第五节

4、机电工程排队213第六节 建井工期214第九章 建井期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与主要措施215第一节 施工安全质量保证体系215第二节 矿建工程安全质量保证措施215第三节 土建工程安全质量保证措施217第四节 机电安装工程安全质量保证措施218第十章 建设项目管理221第一节 矿井建设管理模式221第二节 建设项目管理重点内容222第十一章 矿井移交投产标准226附图1、矿井建设主要矛盾线及连锁重点工程网络2272、选煤厂工艺流程图228 第一章 概 述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从本矿井的特殊施工条件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吸取先进技术、

5、先进经验、先进装备,优选最佳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按照系统工程原理,以矿建工程为主导,正确把握矿、土、安三类工程的内在联系,找出矿井建设的主要矛盾线(关键线)和连锁重点工程。精心组织施工,以缩短建设总工期,尽早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在精心组织施工的同时,做到精心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恰当处理:决策、执行、监督;设计、施工、出煤;项目管理、施工管理、资金、物流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防止顾此失彼。为提前出煤滚动发展创造条件,达到速度快,工期短,质量优,安全好,效益高的目的。二、编制依据1、龙固矿井精查地质报告2、井筒检查钻及工程地质报告3、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4、矿井及选煤厂初

6、步设计(送审稿)5、2001年新版煤矿安全规程6、煤炭部颁发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7、依据目前矿井建设的有关会议纪要及“施工组织设计”初审意见。三、编制范围1、矿井北一采区第一个工作面建成,井上下各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必要的行政福利设施和环境保护等各环节建成,满足第一个回采工作面的投产要求,具备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年产煤600万吨以上的条件。2、矿井选煤厂项目的原煤储、装、运及铁路专用线工程建成,满足矿井投产、原煤外运的要求。3、矿井建井期间出煤、滚动发展的开拓开采方案列入本施工组织设计之内,以附件单列。四、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工作量1、本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只

7、列初步设计总工程量中投产移交时必须完成的工程量和工作量(见表0-1),减少先期投资,降低建井成本。扫尾工程转为生产工程。表0-1 矿井移交投产工程量及总投资 矿建土建设备及安装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基本预备费(万元)总投资(万元)工程量(m)工作量(万元)工程量(m2)工作量(万元)工程量(项)工作量(万元)一、矿井2499566243.904906610311.4517178365.6532048.3617428.95204398.31其中:初设内工程2361865062.794906610311.4516966716.9032048.3617428.95191568.45“T”采区197

8、31181.11211648.7512829.86二、原煤储装工程36774978.3993266.022336.35634.8511215.61小计2499566243.905247315289.8418081631.6734384.7118063.80215613.92三、铁路专用线13639.91合计229253.832、为了满足加快矿井建设的需要,矿井选煤厂项目中的原煤储、装、运系统必须在综掘施工前完成。3、龙固矿井在建井期生产部分煤炭,有利于滚动发展。本施工组织设计附有出煤方案,该方案利用矿井设计中二采的采掘设备或租赁设备掘进与出煤。五、矿井建设总工期及主要矛盾线1、矿井购地完成后,

9、进入矿井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本矿井自1#主井于2002年8月18日采用钻井法开工,开始进入准备阶段。止2004年1月31日副井完成表土冻结,具备开挖连续作业条件,前期准备共18个月。从2004年2月1日副井正式开挖始,至2009年7月31日矿井设计北一采区第一个工作面正式出煤,矿井建设期为83个月。矿井移交投产后至2009年,产煤能力具备600万吨/年, 可以做到当年投产,当年达产。2、矿井建设的主要矛盾线2主井井筒主井底贯通临时改绞井底车场巷道胶带机联络斜巷、机头硐室北区胶带运输大巷投产工作面胶带运输顺槽及切眼工作面安装矿井联合试运转 1主井正式提升连锁重点工程 副井正式提升风井通风系统运转

10、原煤储装运系统运转3、建井期的重点工程及保证措施.1#主井和2#主井贯通后的2#主井改绞;风井与1#主井贯通后的风井改绞。.-800至-708水平胶带机联络斜巷。.1主井、副井、风井装备及永久提升、通风系统的形成。.洗煤厂原煤储、装系统及铁路专用线。.-800辅助运输大巷(煤巷),-708总回风巷和主皮带大巷,全煤掘进时综掘机按时到位掘进。.副井利用永久井架凿井,加快建井速度,缩短工期。.建井期降温工程。本矿井-800水平平均岩温高达3941,属二级高温热害矿井。-800井底车场岩温45.9,属严重高温热害区段。尤其在建井期原始地热未经通风冷却,调节圈尚未形成,加之深井压缩热、涌水热、大功率综

11、掘机的机械热、锚喷支护水化热,以及建井期的通风能力限制,掘进工作面的气温远远超过了法定温度。因此掘进工作面的降温就成为保证施工速度和保护劳动力的重要措施。 六、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1、本施工组织设计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每年也应根据上年工程进展实际情况和当年的需要应据实调整一次,以保证施工组织工作的总体性、连贯性与实用性。2、本施工组织设计的单位工程进度,按照目前国内或本公司的先进水平并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制定。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定中所需材料由当前的物流中心或施工企业随时解决。4、2个主井和风井用钻井法施工,副井用冻结法施工。5、除主井表土段施工已编制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外,还必须编制的主要单

12、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本矿井系年设计产煤6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是由许多复杂的单位(或单项)工程组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必须编制单位(或单项)施工组织设计。每年应在现场实际条件变化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编制年度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组织计划。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进度,必须编制如下施工组织设计:、矿建部分、1#、2#主井,副井和风井基岩段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个井筒预注浆的施工组织设计。、井底车场单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设备安装工程)。、四条大巷及采区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矿井建设期降温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期试验采区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试采期矿井灾害及预防处理措施计划(包括

13、设备安装工程)。、箕斗装载峒室、井底马头门、煤仓等特殊复杂峒室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措施。、土建部分、1#主井井塔施工组织设计、2#主井井塔施工组织设计、110kV变电所、原煤系统:包括动筛车间、主井至动筛车间皮带走廊、装车走廊、装车点等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设备安装)、原煤仓施工组织设计、铁路专用线施工组织设计、综采设备及维修间施工组织措施、框架地道桥施工组织措施、主井至动筛车间走廊跨国铁部分,编制的特殊施工措施,需报经铁路局批准。、机电安装部分、1#主井提升系统:包括井塔绞车,箕斗,井筒装备,井上、下装卸载设备。、2#主井提升系统:包括井塔绞车,箕斗,井筒装备,井上、下装卸载设备。、2#主井改绞

14、。、副井永久井架安装。、副井利用永久井架凿井。、副井绞车、罐笼、井筒装备,井口房设备,井上、下操车设备。、风井改绞。、110kV变电站及110kV输电线路。、地面大型设备安装,主扇风机、压风机房。、地面大临工程:主井、副井、风井凿井期间提升,临时供电,临时压风机。投产采区的设备安装:含采区设备及大巷皮带运输机。井筒装备期间井筒烧焊的特殊措施按保安规程规定报批。6、4个井筒基岩段以下的施工,大临设施中的提升、排矸、通风、混凝土搅拌与输送、供电、火药加工、矿灯管理等设施相互交叉,相互干扰,且场地十分狭小。施工时要统一管理,避免相互干扰并有利安全作业。7、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中,有可能发生矛盾的最大

15、环节是建井与建井期间出煤,建议在实施中一般情况应以建设为主,建井期间出煤工程为辅。七、矿井建设与试采阶段建议进行的科研项目本矿井是巨野煤田建设和生产的第一对现代化特大型矿井。鉴于该煤田及井田特殊的地质、水文和煤层赋存条件,又是第一次开发,没有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与资料。所以无论在矿井建设阶段和生产阶段,均应有针对性的对建设、生产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科研,从而积累资料与经验,为矿井建设、生产、安全与提高效益服务。为此,建议对以下项目进行科学实验。1、矿井地压及地表沉降与岩层移动、矿井主要大巷均布置在厚煤层内,且断面大,须进行地压观测,找出主要巷道地压显现规律、地应力分布规律、开采动压影响规律、巷道变形

16、规律,最大变形量、变形速度,合理的巷道布置,巷道最佳位置,支护形式、方法、强度及巷道最佳煤柱尺寸等,提供合理参数。、矿井开采的地压观测,找出采场地压显现规律,为放顶煤开采和采场支护提供可靠的参数。、对矿井开采后的岩层移动、冒落、裂隙及沉降带进行观测,对地表沉降、地表建筑物变形等进行观测。从而找出岩层移动规律,地表沉降规律,开采与矿井涌水的规律,提供必须的参数,为生产、安全、保护地表建筑物和提高效益服务。2、本矿井属于二级高温热害矿井,局部地段属于严重热害矿井,因此应对矿井的高温热害进行研究。、矿井热源的分布研究,找出岩煤温的分布规律。矿井空气压缩热对矿井气温的影响。矿井水对矿井气温的影响及影响

17、规律。矿井机械热与化学热,特别是大量锚喷及砼支护水化热,对矿井气温的影响规律。、矿井地表季节性气温对井下气温的影响及规律。、矿井通风对矿井气温的影响规律,找出矿井临界通风降温的岩温、水温等绝对值。、矿井岩煤温的垂直与水平地温梯度的变化规律。、矿井主要进风巷道的气温冷却变化规律,巷道调节圈的埋深及形成时间。、矿井气温升高分布及变化规律。、矿井降温的最佳方式、方法及需冷量计算的各项参数。、矿井综合降温的其他措施。3、煤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时断层裂隙带高度实测研究。4、深立井防尘管路降压使用问题研究。第二章 矿井建设条件第一节 地理位置龙固矿井位于巨野煤田中南部, 东距巨野县城约20km, 西距菏泽

18、市约40km。行政区划隶属菏泽市巨野县管辖。见交通位置图1-1-1(见第9页)。第二节 交通自然条件一、交通1、铁路:兖新铁路从本井田中南部通过,东可通兖州与京沪和兖石铁路线相接,西可至菏泽、新乡与京九、京广铁路线相通。2、公路:主要有连云港至菏泽的327国道横穿本井田中南部,已建成通车的日东高速公路从井田北部经过。另外通往各县市、乡镇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3、水路:矿井东部68km处有京杭运河通过,该运河向南至扬州与长江相通,可通航至江、浙、沪一带(详见交通位置图1-1-1)。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本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略呈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标高为+40.01+

19、46.14m,平均43.26m,自然地形坡度为2。本区水系比较发育,河流沟渠纵横成网,且多为人工开掘的季节性河流,主要水系有新洙河流等与区内沟渠贯通,旱季可引水灌溉,雨季可防洪排涝。历年最高洪水位+44.0m。2、气象:本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8。日最高气温42.4,最低-18.7。年平均降水量694.70mm,最大降水量1219.5mm(1964年),最小降水量363.9mm(1966年),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春季多南风和西南风,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3m/s, 最大风力8级。霜期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的4

20、月上旬。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深度0.35m。3、自然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态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井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值)。三、电源、水源1、电源:本区附近有两座火力发电厂。东有济宁电厂,装机容量300MW;西有菏泽电厂,装机容量850MW。两座电厂通过220kV线路与山东电网相连。本矿井电源分别引自三里庙220kV变电所和沙土110kV变电所。2、水源:本区水源较丰富,主要有第四系冲击层和第三系砂层水、奥陶系灰岩水及地表河水。四、主要建材及劳动力供应状况1、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条件:矿井建设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除钢材、木材及部分水泥需外购

21、外,其余砖、瓦、砂、石等土产材料均可由当地或附近地区解决。2、劳动力:本矿井属现代化大型高产、高效矿井,人员配备较少,且老矿区有大量的富余人员,劳动力供应充裕。五、社会相关条件1、通讯:矿井所在巨野县已安装了S1240型程控交换机,济南至郑州的国家36芯光缆干线和济宁至菏泽的24芯光缆均在巨野下线。移动无线电通信网已实现“无缝覆盖”。2、矿区开发情况:本矿井东部的兖州、济宁矿区已建成10余座大、中型矿井,本矿区的梁宝寺矿井已开工建设。这些矿区和矿井的生产建设为本矿井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3、老区的依托优势:老矿区具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本矿井建设奠定了雄厚

22、的人才与技术基础。第三章 矿井地质概况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地质水文条件一、井田境界本井田东起田桥断层,西至煤系地层露头,南起刘庄及邢庄断层,北至陈庙断层及第一勘探线,南北走向长约12km,东西倾斜宽约15km,面积约180km2。3煤层南北长约12km,东西宽约10km,面积约122.7km2。二、地质水文条件1、地层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本井田为全隐蔽的华北型石炭二迭系煤田。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上第三系,二迭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奥陶系中、下统。主要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现分述如下:.第四系(Q)厚141.4179.0m,平均158.43m

23、,分布为东、北部薄,西、南部厚。属冲积河湖相沉积,不整合于上第三系地层之上。.上第三系 (N)厚377.1589.3m,平均497.01m,呈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增厚的分布,与二迭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二迭系(P)上统上石盒子组(P21):最大残厚434.8m,与下覆地层呈整合接触。下统下石盒子组(P12):厚约3469.6m,平均53.17m,属温暖湿热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下统山西组(P11):厚58.590.9m,平均73.36m,为主要含煤地层,局部有岩浆岩侵入,与太原组连续沉积。.石炭系(C)上统太原组(C3):厚155.3173.95m,平均厚163.53m,局部地段有岩浆岩侵入,

24、与本溪组连续沉积。中统本溪组(C3):厚19.232.49m,平均厚26.79m,含灰岩24层与下覆奥陶纪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奥陶系中、下统(O12):区内共有4个孔揭露,揭露最大厚度53.67m,主要为灰至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多层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薄层泥岩组成。岩溶裂隙发育为煤系下覆地层的主要充水含水层。2、主要地质构造本井田地层走向大致呈南北,倾向东的单斜构造,发育有次一级宽缓褶曲并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局部地段煤系地层中有岩浆岩侵入,构造复杂程度中等。.井田产状及主要褶曲井田内次一级宽缓褶曲较发育,轴向多为近南北,且延展较长,贯穿全区,背向斜相间排列。地层倾角一般为5100,局部地层倾

25、角较陡,为10300,全井田地层倾角呈中、西部较缓,东部较陡的趋势。.断裂构造本井田内断裂受区域构造的控制,主要分为南北向及北东向两组。经地震和钻探发现和证实的断层共58条,其中查明断层44条,基本查明查明3条,基本查明11条。其中近南北向的断层36条,北东向的断层22条。落差30m的断层26条,30m落差50m的断层15条,50m落差100m的断层9条,落差100m的断层8条(详见2-1-1断层特征一览表、2-1-2三维地震区内小断层特征表)。.岩浆岩本井田内有3个孔(267.268.270)见岩浆岩侵入3煤层层位,主要分布于井田的西南部,为灰白、灰褐、灰绿色、致密坚硬,少数具气孔构造。裂隙

26、较发育,充填有泥质和方解石脉。由于其侵入使井田西南部3煤层一表2-1-1 断层特征一览表断层名称性质走向倾向倾角(。 )长度(km)落差(m)控制程度田桥断层正NNESEE7020500查明邬官屯断层正近SNW704045查明基本查明邬官屯西断层正NNENWW702040查明姜庄断层逆SNNEWNW4507030180查明任店断层正NENW452.5030查明毕垓断层逆近SNE4511075查明张楼断层逆近SNE4513.5045查明张楼支断层逆NESE702025查明宋庄断层正近SNW7014050查明基本查明F30正近SNE702060基本查明F309正近SNE701020查明F13正NE

27、SNSEE702020查明F323正NENW701.5030查明F310正NWNW702040查明F314正近SNW701010查明F311正NNENWW701.5010查明F312正NNENWW701.5025查明F313正近SNW701015查明F262正近SNW702030查明F316正NENW704030查明F317正NENNEN703060查明F5正近SNW709.5060查明F318正近SNE705.5060基本查明陈庙断层正NENW7014.50260查明邢庄断层正NES70685420查明刘庄断层正NENW704.545320查明基本查明黄庄断层正NENW706.5100120

28、查明黄庄支断层正NENW703.53035查明郓16断层正NENW702050查明马庄断层正NENW702050查明基本查明断层名称性质走向倾向倾角(。 )长度(km)落差(m)控制程度马庄之1断层正NESE701.5030基本查明马庄之2断层正NESE702.52030查明北袁断层正NNESSW702035基本查明F308正NESE703050基本查明F315正NENW704030查明F19正NEEWSES708080查明基本查明F322正NENW702020查明F320正NENW702.50210基本查明F21正NENW7051535查明F319正近EWNESE702.5030基本查明断层

29、名称性质走向倾向倾角(。)长度(km)落差(m)控制程度FL1正NNWNEE700.908可靠FL2正NNWE701.3012可靠FL3正NNWW700.505较可靠FL3-1正近SNW700.2405较可靠FL4正近SNW700.3505可靠FL5正近EWS700.205较可靠FL6正近EWS700.6015可靠FL7正近SNEWWS700.42012可靠FL8正NWNE700.8010可靠FL9正近SNW700.405较可靠FL10正近SNE701.9015可靠FL11正近SNW702.5010可靠FL13正近NNWE700.405可靠FL14正近NNWN700.103较可靠FL15正近S

30、NW700.605可靠FL16正近SNE700.9010可靠FL17正NWWN700.103较可靠表2-1-2 三维地震区内小断层特征表定面积变为天然焦或煤焦混合。3、煤层本井田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平均总厚约236.89m,含煤24层。煤层平均总厚17.79m,含煤系数7.5%。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有3(3上)、3下、15上、16上、17、18中六层,平均总厚9.62m,占煤层总厚的54%,其中3(3上)煤层平均厚6.88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72%,是主采及首采煤层)。主要可采煤层情况详见可采煤层一览表2-1-3。表2-1-3 可采煤层一览表煤层名称全区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煤层间距(m)

31、最小最大平均结构稳定性可采性夹石顶底板岩性层数主要岩性顶板底板35.6611.368.821.2749.3318.58104.79130.16117.2621.6129.7625.642.6315.858.906.9422.7512.90较简单较稳定偏稳定全区可采03泥岩炭质泥岩泥岩粉砂岩泥岩粉砂岩3上1.607.003.04简单较稳定大部可采02泥岩炭质泥岩泥岩粉砂岩泥岩、粉砂岩3下07.552.97较简单较稳定局部可采02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粉砂岩15上01.070.73简单不稳定局部可采01泥岩九灰泥岩、粉砂岩16上0.411.951.23简单不稳定局部可采02泥岩粉砂岩十下灰泥

32、岩、粉砂岩1701.050.65简单不稳定局部可采02泥岩粉砂岩粉砂岩泥岩泥岩粉砂岩细砂岩18中01.781.01较简单较稳定局部可采02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粉砂岩4、煤质本井田各可采煤层均为低中灰、特低磷低磷、高挥发分中挥发分、高热值特高热值、粘结性强、结焦性能好的煤。3(3上)煤层以肥煤,1/3焦煤为主,少数点为气煤、气肥煤、天然焦,3下煤层为肥煤、1/3焦煤、气煤、气肥煤及无烟煤。均属低硫煤。 5、水文地质本井田上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3煤层顶、底板砂岩及太原组三灰。补给条件较差,故为裂隙、岩溶类简单中等类型。下组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十下灰和奥陶系灰岩。为裂隙岩溶类中等类

33、型。.含水层:煤系直接充水含水层有山西组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太原组三灰、十下灰和奥陶系灰岩。间接含水层有第四系、上第三系砂层孔隙含水层及上二迭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等。.隔水层:有第四系、上第三系粘土类隔水层;上二迭系泥岩、粉砂岩、铝土岩隔水层;下二迭系杂色泥岩、粉砂岩隔水层,太原组泥岩、粉砂岩类隔水层;本溪组铁铝质泥岩为奥灰水含水层的压盖隔水层。.断层导、富水性:根据8个揭露断点的钻孔资料统计,泥浆量消耗未发现明显的增大和漏失现象,反映了断层带不富水的特征。但从基岩含水层漏水钻孔分布特征看,一般漏水点均在含水层隐伏露头及断层处,因此大断层两侧、端点及交汇部位常形成相对富水区。本井田主要边

34、界断层田桥断层西升东降,使井田内的煤系含水层与对盘的二迭系地层对口,对盘无强含水层,可能是阻水的。井田内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使三灰、十下灰与奥灰接近和对口,因此,在落差较大的断层附近应防止断层导水。.矿井充水因素分析:3煤层开采的主要充水途径为直接揭露含水层的井巷工程,受采动影响而造成的顶板冒裂导水带,底板破坏裂隙带,以及导水断裂构造。其主要充水方式为采动裂隙导水。由于本井田揭露奥灰钻孔较少,且揭露厚度50m左右的仅3个孔,由此,对奥灰的富水性尚待查清。.矿井涌水量预计:根据地质报告,矿井涌水量为3煤层顶底板砂岩水和三灰水,其中3煤层顶底板砂岩涌水量154m3/h,三灰涌水量76m3/h,

35、合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30m3/h。6、主采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3煤层顶板:伪顶为泥岩或粉砂岩,直接顶多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老顶主要为细砂岩和中、细、粉砂岩互层。3上煤层顶板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次为中细砂岩。底板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偶见细砂岩底板和炭质泥岩伪底。3下煤层以泥岩为主,次为细砂岩,偶见炭质泥岩伪顶。底板主要为泥岩,次之为粉砂岩,偶见泥岩、炭质泥岩伪底。7、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倾向瓦斯:3(3上)煤层瓦斯含量为CH4:00.344cm3/g燃,平均0.035 cm3/g燃,CO2:0.0450.509cm3/g燃,平均0.208cm3/g燃。本井田瓦斯含量较低,但由于埋深大,又有岩浆

36、岩侵入,局部煤的变质程度较高,会有较高瓦斯带存在。煤尘爆炸性和煤的自燃:根据试验各煤层均有煤尘爆炸的危险性。各煤层均属易自燃发火煤层。第二节 矿井储量本井田共获得-1200m以浅地质储量168335万吨,能利用储量86241万吨,工业储量81043万吨,设计储量67206万吨,可采储量50525万吨。第三节 井筒检查孔、地质、水文及地温一、井筒检查钻孔1、主井井筒检查孔(2个主井布置1个检查孔,附柱状图2-3-12-3-3)、井筒地质第四系:底深158.45m。孔深78.19m以上为棕红色细砂、粘土质粉砂岩为主,夹粘土,含水。孔深78.19109.91m以浅黄绿、棕红色粘土为主,夹粘土质砂、粘

37、砂,局部夹细砂层,含水性差。孔深109.91139.20m以棕红色、夹灰绿色、棕红色,砂质粘土为主,夹粘土质粉砂。孔深139.20158.45m,以灰绿色、棕红色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夹粘土质粉砂。上第三系:底深546.98m。孔深158.45192.19m,以浅绿灰色、黄褐色为主,夹棕红色,以粘土质细砂为主,夹粘土、砂质粘土。孔深192.19262.78m,以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夹粘土质粉砂,偶夹细砂。孔深262.78289.17m,以细砂,夹砂质粘土,含水。孔深289.17338.05m,以灰绿、褐黄、局部棕红色厚层粘土为主,夹细砂,可塑性强,具膨胀性。孔深338.05398.43m,以黄色

38、、浅红色局部灰绿色,中、细砂为主,中部夹较厚粘土层。孔深398.43450.44m,以灰绿,浅红色厚层粘土为主,夹粘土质砂及细砂,粘土可塑性、膨胀性强。孔深450.44481.78m,以浅红色细砂为主,夹较厚层粘土,含水,膨胀性强。孔深481.78546.98m,以灰绿带棕红色粘土,砂质粘土为主,膨胀性强,夹粘土质细砂、粉砂,含钙质结核,局部含较多石膏晶体。孔深507.74m以下,常出现半固结现象,局部较硬,与下覆二迭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二迭系上石盒子组:底深670.23m,厚123.75m,主要由杂色粉砂岩、泥岩及灰色细砂岩、中砂岩组成,上部受风化,岩石带黄褐色,裂隙较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

39、与下覆地层呈整合接触。二迭系下石盒子组:底深728.04m,厚57.81m,上部主要由杂色泥岩、粉砂岩夹薄层中砂岩组成,下部为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与下覆地层呈整合接触。二迭系山西组:底深786.90m,厚58.86m,主要由灰深灰色粉砂岩及灰白色细砂岩组成,下部含3煤层,3煤层钻探厚10.24m。底深776.56m,与下覆石炭系地层呈整合接触。石炭系太原组:终孔深度868.12m(七灰之下),揭露厚81.22m,主要由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灰白色细砂岩及灰色石灰岩组成,发育石灰岩四层,二灰厚1.0m,三灰厚7.9m,五灰厚1.9m,七灰厚1.6m。断层破碎带:本孔所穿过的地层,取芯

40、率高,岩芯完整,地层倾角460,标志层间距均正常,未发现有断层破碎带。溶洞裂隙特点:钻孔揭露的风化带地层,风化裂隙较发育。揭露地层未发现有溶洞。各含水层主要是裂隙为主的含水层。、井筒水文地质.含水层根据钻孔揭露资料,简易水文资料及流量测井成果等,将基岩含水层划分为4个含水层,即:上石盒子风化基岩含水层(含)、B层铝土以下砂岩和下石盒子组顶部砂岩含水层(含)、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含)和太原组三灰、砂岩含水层(含)。上石盒子组风化基岩含水层(含)风化带厚47.84m,涌水量22.57m3/h。B层铝土以下砂岩和下石盒子组顶部砂岩含水层(含)厚24.1m,涌水量6.78m3/h。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含)

41、,厚15.67m涌水量18.27m3/h。太原组三灰及砂岩含水层(含)厚81.22m,为极弱含水层。.隔水层风化带底至B层铝土上下隔水层,厚64.92m,主要由泥岩、粉砂岩及3层砂岩组成。山西组砂岩含水层顶部隔水层,厚38.36m,主要由灰色泥岩、粉砂岩组成。.含水层间与地表水体的联系由于第四系、第三系底部均匀,有较厚的粘土,砂质粘土,使基岩各含水层与地表水体失去了水力联系。.井筒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根据抽水资料计算出井筒总涌水量为47.62m3/h。类型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地温根据钻孔简易测温资料显示,恒温带埋深50m温度21.4,Q+N底546.2m,为35.7,3煤层深度774.7577

42、5.80m,为42,终孔测点865m,为47.5。初步计算QN段地温梯度为2.90/100m,基岩段(P+C)地温梯度为3.7/100m,为地温异常区。本孔3煤层已达二级高温区。、瓦斯根据煤层气含量试验报告,3煤上下两个样均无CH4。CO2含量:3煤上部样为0.004ml/g燃,3煤下部样为0.011ml/g燃;N2含量3煤上部样为3.286ml/g燃,3煤下部样为2.834ml/g燃。、其他指标在对粘土样品分析试验中取得的成果如下:塑性指数: 32.3(孔深290.8294.53m)30.9(孔深429.82430.04m)自由膨胀率:106%(孔深434.1435.0m)107%(孔深44

43、6.25447.53m)膨胀率: 31.25%(孔深404.2404.93m)32%(孔深409.6411.82m)膨胀力: 951(孔深296.4297.2m)951(孔深459.0463.10m)2、副井井筒检查孔(附柱状图2-3-42-3-6)、井筒地质 第四系:地层厚度160.70m,主要由粘土、砂质粘土及粉细砂层组成。属冲积河湖相沉积,不整合于下覆地层之上。共含砂19层,总厚41.20m,占该地层总厚度的25.6%。是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上第三系:地层厚度407m,主要由厚层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及砂层组成。与下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共含砂19层,砂层厚84.70m,占地层厚的20.

44、8%。地层下部大部呈微固结半固结,粘性及膨胀性较强。巨厚粘土层有:孔深196.4275.9m,厚79.5m,未固结;孔深289.6328.6m,厚39.0m,局部半固结;孔深417.7468.9m,厚51.2m,局部半固结;孔深504.7567.7m,厚63.0m,膨胀性强,局部半固结。二迭系上石盒子,残厚107.4m,主要由杂色泥岩、粉砂岩、绿灰色、灰色、中细、中粗砂岩及铁、铝质岩组成。砂岩多为厚层状中粒、中粗粒结构,裂隙发育,多呈700左右的高角度裂隙产出。泥岩易风化崩解呈碎块状。与下覆地层呈整合,富水性较好。下石盒子组,地层厚24.30m,主要由灰绿色粉砂岩、泥岩、浅灰色中细砂岩及粉细砂

45、岩互层组成。该组地层中高角度裂隙较为发育,富水性较好。本组地层与下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山西组,地层厚度80.8m,主要由深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灰深灰色细砂岩、粉细砂岩互层及煤层组成。3煤厚达10.48m,为区内主采煤层。与太原组连续沉积。石炭系本孔只揭露了石炭系上统太原组部分地层,揭露厚度为111.03m。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砂岩、灰岩及煤层组成,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共揭露灰岩6层,即二、三、五、六、七、八灰,三灰厚8.3m,其余均为薄层。构造:基岩段地层基本向东倾斜,地层倾角5100。未发现地层断失情况,构造较为简单。、井筒水文地质.含水层 本孔基岩段含水层划分为5

46、个含水层:即上石盒子风化基岩含水层(含);B层铝土以上砂岩含水(含);B层铝土以下砂岩和下石盒子组顶部砂岩含水层(含);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含);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含)。上石盒子组风化基岩含水层(含),风化带厚42.3m,涌水量17.72m3/h。B层铝土以上砂岩含水层(含),砂岩厚9.4m,涌水量108.83m3/h。B层铝土以上砂岩含水层(含),砂岩厚30.6m,涌水量21.13m3/h。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含),砂岩厚21m,涌水量5.48m3/h。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含),砂岩厚86.2m,涌水量7.41m3/h。.井筒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本井筒检查孔穿过了5个含水层,涌水量达160.57m3/

47、h,故该井筒的水文地质条件为较复杂型。、地温根据钻孔简易测温资料,恒温带埋深30m温度21.8,Q+N底570m,为35.7,3煤层底深度770.96m,为42.2,终孔测点深884.00m,为46.1。初步计算,Q+N段地温梯度为2.875,基岩段(P+C)地温梯度为4.16,为地温异常区。本孔3煤层已达二级高温区。、瓦斯根据瓦斯样试验结果,3煤上、下两个样均无CH4,C02含量:3煤上为0.008ml/g燃,3煤下为0.01ml/g燃;N2含量:3煤上为2.009ml/g燃,3煤下为2.085ml/g燃。、其它指标对第三系土样试验时取得成果如下:孔深196.4246.7m,自由膨胀率70.

48、194.7%,膨胀力247.8289.44kpa。深322.2372.8m, 自由膨胀率91.1112%,膨胀力97.2163.88kpa。孔深382.9388.0m,自由膨胀率113.2115.4%,膨胀力15.1917.1kpa。孔深462.3495.5m,自由膨胀率99105.5%,膨胀力209.16420.17kpa。孔深542.7546.0m,自由膨胀率82%,膨胀力507.77kpa。3、风井井筒检查孔(附柱状图2-3-72-3-9)、井筒地质第四系:厚度162.1m,主要为砂质粘土,粉砂,厚层粘土可塑性强,膨胀量大,砂层主要为粉砂,含大量泥质,疏松。与下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上第三

49、系:厚度371m,以褐黄色、棕红色、灰绿色厚层粘土为主,夹薄层砂质粘土、粉砂、中、细砂层。上部粘土可塑性较强,膨胀量较大, 中、下部半固结状,可塑性差,易崩解,与下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四层较厚粘土层如下:191.4225.4m,厚34.0m,半固结状,可塑性差,遇水易崩解。291.2327m,厚35.8m,致密,可塑性差。436.29492.4m,厚56.11m,半固结状,松散易碎,遇水崩解。494.6533.1m,厚38.5m,半固结状,致密,具静压滑面,遇水崩解。二迭系:上石盒子组:厚140.28m,由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组成,底部铝质泥岩发育。与下覆地层呈整合接触。下石盒子组:厚55.

50、89m,以泥岩为主,次为细砂岩、中砂岩,底部为细砂岩,泥质胶结。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山西组:厚54.66m,由泥岩、粉砂岩、薄层细砂岩和煤层组成。3煤层厚度8.69m。与下覆地层呈整合接触。石炭系:太原组:揭露厚77.77m,由泥岩、石灰岩、薄层煤组成。三灰厚7.97m。构造:本孔揭露地层层位正常,地层倾角515,钻探未发现异常点。但新生界松散层厚度大,粘土所占比例较大,泥岩抗压强度低,局部砂岩由于受应力挤压,岩芯破碎,浅部风化岩石质量较差。故地层类型为较复杂型。、水文地质.含水量第四松散孔隙含水层,埋深83m,主要由粉砂和砂质粘土组成。共含砂16层,厚33.50m,砂层比较松散,透水性强,地

51、下水呈多层赋存。上第三系上部松散含水层:底板埋深191.4m,含砂5层,厚度13.1m,由中、粗、粉砂及粘土质、砂质粘土组成,结构松散。底板399m,含砂20层,厚56.6m,以粉砂、细砂为主,中间夹数层粘土,结构松散。上石盒子组风化基岩含水层:砂岩厚度20.79m,由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粗砂岩组成。砂岩垂直裂隙发育,裂隙面受水侵蚀,连通性较好。涌水量18.7m3/h。B层铝土以上砂岩裂隙含水层:砂岩厚10.24m,由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硅质、泥质胶结,裂隙不甚发育。涌水量1.09m3/h。B层铝土以下砂岩和下石盒子组顶部砂岩含水层,砂岩厚16.84m,主要为浅灰、灰绿色中、粗粒结构,局部为细

52、砾长石英砂岩,垂向裂隙发育。涌水量15.98m3/h.山西组砂岩含水层:砂岩厚10.69m,主要由灰色泥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3煤顶底板砂岩垂直裂隙发育,富水性弱。太原组灰岩、砂岩含水层:含水层厚度17.12m,由石灰岩、泥岩、粉、细砂岩组成。石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具有不均一性。因此突水性亦不均一。涌水量2.38m3/h。.隔水层第四系底部隔水层:隔水层厚度68.8m,由粘土,砂质粘土组成。可塑性较强,隔水性能较好。上第三系松散层下部隔水层:粘土21层,厚度113.6m,由棕红色、灰绿色粘土、砂质粘土组成。该隔水层厚度大,隔水性能良好。.井筒水文地质类型评价该井筒穿过多层含水层,井筒涌水量为38.

53、15m3/h,风井井筒水文地质类型为较复杂型。、地温地温中性点深度450460m,温度30.4,最深测点860m,温度41.8,属二级热害区。、瓦斯样品分析,3煤上CH4含量0.03ml/g燃,3煤下无CH4,CO2含量3煤上为0.09ml/g燃,3煤下为0.12ml/g燃。4、各井筒检查钻的地层物理力学性质详细资料见检查孔报告。二、工业广场工程地质 1、气象条件本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8,月平均最高气温32.4(1998年7月),最低气温-5.2(1998年1月),日最高气温42.4(1966年7月19日),日最低气温-18.7(1957年1月2日),常年最低气温一般在每年的1月份,平均-1.8。春季多南风和西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3m/s。霜期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的4月上旬。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深度0.35m。降雨多集中在69月,时有春旱。年平均降水量694.7mm,年最大降水量1219.5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363.9mm(1966年);日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