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 带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0222564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 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 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 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 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 带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 编号:1 使用时间:2014.8.12 编写人:张贞婕 审核人:倪玉珍审批人: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学习目标】(一) 知识目标: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 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 力和概括综合能力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 的观点,充分

2、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重难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学法:一、认真阅读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圈点信息,在学案上写上答案,完成自主学习。用红笔标注 出疑难问题。(30分钟左右)二、小组间互查,各学科组长负责检查相对应小组的学案完成情况。(4分钟)1. 方式:1组对2组,3组对4组,5组对6组,7组对8组。2. 要求:每组基础分为5分。每不完成一人次扣小组1分。将检查结果上报给学科班长,计入小组 量化。三、在学科组长带领下,完成合作探究部分。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分层达 成目标。要求组长要做好调控,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并做好有关课上的展示、补

3、充、点评相应准 备。原则上B、C层展示、A层点评(10左右分钟)四、学科班长将各组学案提前两节课交到任课老师办公室预 习 案一、知识梳理(具体要求:阅读、勾画标注、记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自查组内互查老师抽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的物质性活动。(1)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活动。(2)实践是一种沽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征(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实践的和实践的。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及其也具有客观性。(2)王观冃匕动性。头践疋

4、种、的改造客观世班级:小组:姓名:评价:界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的活动,而是处在一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发展着的。3. 实践的形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1) 改造的生产实践。(2) 变革的实践。(3 )探索世界规律的活动。(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和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_ 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 中获得对的认识。(2)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 的产物。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 认识产生于一.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

5、的新问题、产生 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 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一,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 实践处在和的交汇点上。(2)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和实践中产生的一 一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6、二、自学检测(具体要求:4分钟限时闭卷完成)1. 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故实践是客观的 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 编号:1 使用时间:2014.8.12 编写人:张贞婕 审核人:倪玉珍 审批人: A、B、C、D、2.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农民种地 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 工人做工 教师讲课学生学习 经济体制改变 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B、C、D、3、 “

7、行是知之始”这句话告诉我们( )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4. 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 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课内探究案一、合作探究、讨论质疑(一)实践的内涵及特点【探究 1】自 1980 年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以来,深圳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世界工 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罕见奇迹,从一个小渔村一举成为我国办得最好、影响最大的一个特区。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重管制而忽视服务,政府本

8、位,官本位的行政模式成为以往管制型 政府的基本特质。现代民主政治的逻辑和现代社会的实践表明,服务更能体现现代政府的本质,服务 型政府是更符合当前中国的行政生态环境的政府管理模式。青藏铁路的修建,农业生产的发展,航天技术的提高,使当今的中国更为世人瞩目。( 1)上述材料中是谁在从事活动?( 2)这些活动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3)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实践是人们客观世界的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的存在。【探究 2】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

9、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 全长 1956 公里。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为何修建青藏铁路?这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有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从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设想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 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探究 3】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

10、,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 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岛尝“狼 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如果说第一个冒险品尝西红柿的人是幸运者,那些为分辨香 菇和毒菇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就不那么幸运了。鲁迅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实践是认识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探究 4】材料一:青藏铁路已于 2006 年 7 月 1 日正式通车但在修建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 题,其中最突出的三大困难是冻土、高原缺氧、环境保护。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 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

11、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 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发展高原医学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 贵经验。 材料二:八大行星特指太阳系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930 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的冥王星曾被认为是大行星,但随着 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2006年 8月24日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将冥 王星定义为矮行星。实践是认识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这些工萨,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12、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1)修建青藏铁路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和。)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规律及其运动规律【探究5】湖北省 12 岁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都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1.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J三个特点V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 系原理方法论坚方法论 实第 的占八、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补充: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蜜蜂的双翅

13、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 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存在变为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和实践所产生的加以对照,从而检查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探究 6】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 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 土施工、发展高原医学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是认识的 和 。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

14、。认识本身不 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易错点探究1、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防止几种错误的认识(1)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 活动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因为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失败。(3)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只有人的活动,才称得上实践,但并非人

15、的 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这要具体分析。首先,对人要具体分析,必须是达到一定年龄阶段的人,必 须是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如,婴幼儿、精神病人的某些活动不一定是实践活动。其次,对人的活动要 具体分析,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 的活动,才是实践。2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获得途径、认识的目的、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对象、认识运动的规律 (1)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2)认识的获得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从根本上讲都是来源于实 践的。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要真正地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3)

16、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也是人们实践的对象。认识客观事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 现认识的目的。(4)认识运动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 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二、总结巩固(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小、组:厂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 A三者是统一的 社会历史性-I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原理内容)(辨证唯 物主义认 识论)【原理归纳】实践与认

17、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 因此,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理论,指引人们实践取得胜利;错误认识,则会把人们引 上歧途。(注意:毛泽东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王明路线攻打 大城市、阵地战,葬送了中国革命,红军被迫两万里长征。) 方法论: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基础实践认识指导【巩固提升】1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棉铃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0 亿元人民币。为此,抗虫棉的研究

18、被列入 高科技计划。科技工作者经过艰苦攻关,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研制成功,不喷农药降服棉铃虫成为现实 。今年该抗虫棉要推广1000 万亩,将为广大棉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 人的愿望决定了认识的产生 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A.B. C.D.2实践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 )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只有实践能把理论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比较 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ABCD3、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9 年物价涨幅目标控制在4、 8左右。这个指标 创

19、出最近 5年来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2009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在8左右。 这是我国连续第 4 年把这一目标定在 8左右。这表明(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4、“神舟”五号飞船由一百多个科研单位、三千多个广家共同完成,这说明实践具有明显的特征( )A.客观性B.能动性C.社会性D.历史性5、 我们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主要的依据是()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不具有主观因素 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 AB C D6、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

20、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深深 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沃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引下,我们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据此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 )A、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B、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C、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7. 四川贵阳发生了严重的人畜传染性疾病,造成几十人死亡和重大损失。为此,卫生部对该病进 行了科学研究,证明了是由病死猪身上的链球菌引起的传染,这说明( )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人类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A

21、.B.C.D.8. 为了控制“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施特拉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 年监禁,并处10万元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A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 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C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D 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9、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2、A.B.C.D.10、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11.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 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 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 人口与科学研

23、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 生了 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 20 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 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分)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 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分)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 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 实践是检

24、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 分)(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 分)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批判 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 不同的反作用。(2 分)12. 材料: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 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 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答:(1)实

25、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 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 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 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 用。13. 材料一:小戏小品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生动鲜活,能迅速便捷地反映现实生 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是活跃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发展

26、变化,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 十分活跃,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材料二:“群众的文化节日 百姓的艺术盛会”。为了充分展示近年来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的 丰硕成果,促进基层群众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演出,进一步丰富城乡基层尤其是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 编号:1 使用时间:2014.8.12 编写人:张贞婕 审核人:倪玉珍 审批人: 生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部、中国文联定于2010年1月31日至2月7日在北京举办“大 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此次展演活动是建国以来对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 创作演出成

27、果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展示,展演节目从创作到演出全部来源于基层,产生于群众。让基层 演员登上首都的大舞台,将普通人的生活通过艺术的形式反映到舞台上。节目内容之丰富、参与人数之 众多都属近年来首次。请你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怎样促进小戏小品的发展。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小戏小品的创作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反映了群众的生活。小戏小品 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实践活动,要推动小戏小品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支持、发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实践 活动。(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小戏小品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民群众参与

28、改革开 放的伟大实践不断促进小戏小品的发展。(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小戏小品能不能得到发展,就需要在群众实践中不断检 验,看小戏小品能不能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贴近现实、贴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 检验、丰富和发展小戏小品。(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小戏小品从群众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群众实践中去。所以我们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小戏小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四、我的收获(将探究过程中的疑惑梳理记录下来,提示自己在合作探究中质疑,寻求解决)课本探究与共享课堂探究一(教材第 42页):(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同学们可以谈出自己对“

29、实践”概念的感性认识,不必苛求准确,如实践就是人们做事情,譬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教师教学、演员表演、科学家做实验等。但这里提前告诉同学们,实践是指人们 认识活动以外的活动。(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具有本质区别。上述观点认 为实践是“利己主义”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 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课堂探究二(教材第 44页):(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

30、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对万事万物,我们只有勇于去“尝试“”做一做”“试一试”,才能获得对它的认识。(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敢于“品尝西红柿”,敢于“吃螃蟹”,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课堂探究三(教材第 44页):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知“农 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工具的需要(如水车),数学的发展则是计数的需要,如丈量土地促进 了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此

31、方面的古籍如周髀算经和明代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等。课堂探究四(教材第 45页):(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说法的理解。(2)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1)庄子在这里陷入了不可知论,认为找不到一个标准判断是非。 (2)是非是能够说清楚的,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判断是非的标准也看事,看实践的结果。课堂探究五(教材第46页):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位归国博士来到草原,就是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改变草原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 这启示我们,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梳理知识(一)实践1、定义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32、。(注意:从这个定义看,实践的主体人类,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他动物不能实践;实践的 对象客观事物、客观世界。 而改造主观世界头脑的活动,比如学习活动,就不属于实践。 实践,并不全都是好的:战争、杀人、偷盗、乱砍滥伐等,也是实践活动。)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实践的和实践的。三要素都是客观的。(2) 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的、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注意:有时,我们说某人的实践是盲目的,这并不是说他的实践没有计划、没有目的,而是说他在 片面的认识、错误的认识指导下实践,没有获得成功。)(3) 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 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

33、活动, 的 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 、 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注意: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实践工具石器;奴隶社会青铜器;封建社会铁器;资本主 义社会大机器。)(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 、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是主体对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注意:毛主席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我们的大脑一一好比一个 加工厂,原料客观存在,不会自动进入加工厂的,必须通过我们实践,它们才能进入人脑,形成 意识。当然,对于一个人来说,认识不一定完全来自自己的亲身实践,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取,如我

34、们学 习书本知识。但是,对于整个人类来说,认识只有一个来源实践,别无他途。因此,要区分直接 经验和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产生的,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促进认识的发展。实践和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注意: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望远镜人类看得更加遥远;显微镜人类看得更加精微;雷达人类听得更加遥远。)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认识本身不能判定自己是否正确;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自言其明。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 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指导十r改变认识实践客观事物(注意:让某种“认识”指导我们“实践”,如果我们“成功了”,那恰恰说明:这个“认识”与“客 观事物”本身相符合,是正确的。反之,也如此。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不能说成:客 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4、实践是认识的和。认识本身不是,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否则,认识就失去了。总之,实践是认识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