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

上传人:d**** 文档编号:20213500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5.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汶I |地震灾区工业恢复皿规划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施行日期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编制依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国务院关于地震灾区恢复生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52号)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汶川地震灾后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发改厅20082702号)编制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部署和总体要求,为指导工业企业恢复重建,

2、优化灾区 生产力布局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四川(39个县市区)、甘肃(8个县)、陕西(4 个县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51个重灾县市区(以下简称“规划区”)1(注1:规划范围根据国务院 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本规划是规划区内工业企业实施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一、汶川地震工业企业受灾情况与恢复重建条件分析(一)工业企业受灾情况汶川地震规划区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区域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水能资源富集、生物资 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大,区域间地质地貌差别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规划区内中,成德 绵等老工业基地集聚了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能源、磷化工

3、、特钢、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和重 点企业,是我国西部经济较发达、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四川省的50%左右,工业产出占全省 的40%以上;部分少数民族县、牧区县、山区县和革命老区县,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 较低,贫困人口集中。表1 2007年51个重灾县(市、区)经济发展概况项目县(市、区)GDP(万元)人均GDP(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总量(万元)工业占GDP比重()企业数(个)增加值(万元)利润(万元)成都市大邑县648539 12726 19029529.3 85 119000 24591 都江堰市 1162156 18568 277453 23.

4、9 118 190500 21848 彭州市 1084228 14028 41621638.4 102 338000 87909 崇州市 795896 12280 25562232.1 100 15770011654 德阳市 旌阳区 1579167 2393880583851.0247790138253101中江县1058778895931851030.112015591013068罗江县3022331283912550941.5809328313470广汉市11025611857152895448.0 202377729119499什邡市 1272761 29703 79089662.113

5、5677138175713绵竹市 1425244 28863 95569367.1167884000285682绵阳市涪城区 2404481 34072 127813853.23061178948178875游仙区617020 12641 202880 32.9 104 161000 11369 三台县 872235 7402 191648 22.0 79 955004111 盐亭县 389715 7138 7048018.1 26 32600 1228 安县 507278 10434 17491534.5 67 1131007032 梓潼县 291718 8287 6489522.2 29

6、56300 237 北川县 131631 8598 3901229.6 27 37200 5623 平武县 163343 9366 46578 28.5 23 41900 8764 江油市 1384432 16438 59904043.314149545210121广元市 利州区 690288 1427727863540.46525653646710元坝区13853369612742519.813215301943朝天区10505955792307422.012153402032旺苍县2912777306 9399132.3 57 72991 2647 青川县 137825 6107 2680

7、519.4 23 20419 1527 剑阁县 326409 5726 4956215.2 21 31343 1033 苍溪县 390090 5884 5574814.3 27 35081 2138巴中市 南江县 340464 5699 6233618.313 35608 10111 南充市 阆中市604594 8570 174291 28.8 35134296 5585 雅安市 汉源县 2212806972 3196514.413 24172 8692 主W且 八91169 1591141866 45.924324368694 芦山县 113002 10541 5120245.3324166

8、42598 石棉县 238100 19217 13780057.939122850 12186 阿坝州 汶川县 28772126204 19454667.6 4618723665363理县 63310 13245 2687242.411260206552 茂县 10130195124230441.893925111613 松潘县 8198611596 21272.62 1747 953九寨沟县150472178072391515.922861 13453 小金县 44951 5770 41849.3 5 3149 403 黑水县 49366 8367 10437 21.1 3 9293 412

9、8 甘南州 舟曲县 38621 2861 4870 12.615 1945陇南市武都区2089033840115965.551051601315康县8650634802704231.2624238425899文县6075630001068717.593793712074成县2895831090015972655.16146426 56684 徽县 182919 8184 80210 43.85 22 75048 56209两当县 27006 5360 1797 6.65 2951342 西和县 115359 2900 31837 27.59 11 2598131137汉中市 宁强县 17000

10、05006 511003031 38300 3000略阳县22820011280912804029 82152 -3637勉县3726008818 18470049.626 160380 24000宝鸡市 陈仓区 731300 1220035160073.16324200023400四川、甘肃、陕西省受灾工业企业达17923家,直接经济损失1048.7亿元,其他经济损失约830亿元, 受损厂房5045.7万平方米,受损设备37.2万台(套),其中规划区内受灾工业企业12492户,直接经济损 失961.8亿元。四川省受灾工业企业16280家,直接经济损失997.8亿元;39个重灾县工业企业直接经

11、济 损失934亿元,占全省的93.6%;重灾企业2945家,需异地重建企业847家。甘肃省受灾工业企业761家, 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8个重灾县工业企业直接经济损失21.1亿元。陕西省受灾工业企业785家,直接经 济损失19.9亿元,4个重灾县工业企业直接经济损失6.7亿元。规划区内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损失较大。东方汽轮机、中化蓝星机械等一批骨干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受 损严重,规模以上机械装备企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30亿元。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规 模占全省的80%左右,全行业直接经济损失约43亿元,长虹集团、九洲集团损失惨重。规划区内是我国重 要的磷化工基地,60%以上的磷矿损毁,

12、近90家磷矿和磷化工企业受损,宏达集团、龙蟒集团、蓥峰实业 等3个骨干企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6亿元。攀长钢、阿坝铝厂损失分别达3.5亿元、5亿元。陕西有色集团、 略阳钢铁有限公司受损较大。剑南春集团固定资产损失8.2亿元,原酒损失9.6亿元。阿坝制药厂全部毁 损,财产损失2.3亿元。部分重点项目在建工程损毁。什邡、绵竹、北川、汶川、平武等重灾区工业基础 设施基本全部摧毁。四川灾区44个工业园区、42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和陕西5个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均遭 到不同程度损坏。(二)工业企业受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汶川地震给四川、甘肃、陕西省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四川规划区内的重大装备、电子

13、信息、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东方汽轮机等龙头企业严重受灾,使 与其有生产协作配套关系的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四川省39个重灾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1/4 左右,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因灾减少300亿元左右,将影响全省工业增长和GDP增速。甘肃、陕西省 重灾县区工业受损也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地震对规划区内就业也带来巨大冲击。在未来一段时 期内,预计规划区内工业企业入库税金有所减少,工业发展带动作用下降,反哺农业的作用降低,吸纳就 业的能力减弱。规划区内工业发展速度将滞后于其它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广元、阿坝、雅安、陇南、 甘南、汉中等地区恢复重建难

14、度更大。同时,地震也将对灾区承接产业转移产生较大影响。(三)灾区工业恢复重建条件分析1、有利条件。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地方政府组织协调有力,兄弟 省市对口支援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为灾后重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持。灾区 人民和企业恢复重建、加快发展的主观愿望强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 了强大动力。规划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水电、天然气资源,磷、硅石、石灰石、煤炭、大理石、芒硝、 石棉等非金属矿资源储量较大,铁、锰、铅、锌、黄金等金属矿产资源有一定储量,农林牧资源丰富,中 药材品种占全国40%以上,生

15、物资源十分丰富。成德绵地区教育资源丰富,拥有普通高校76所,国家重点 实验室38个,拥有中科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电科技等一大批研究院所,科技实力雄厚。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四川灾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水电、油气化工、冶金、食品饮料、 现代中药等优势特色产业,涌现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重点企业,数字视听、软件、大型成套设备、磷化工 产品、钛白粉、中成药、烟酒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市场份额。甘肃、陕西规划区内采选冶炼、水电 和农产品加工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强大物质基础、综合国力和市场环境,为规划区内恢复重建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 础。规划区内及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居民消费潜力

16、大,也是西部物资集散枢纽。灾后重建将会拉动工程机 械、水泥、钢材、家电、日用品等行业较快增长,有助于形成一个较大的消费增长点。依托良好的产业基 础和政策保障、市场环境,恢复重建工作将有力、有序、有效展开。2.制约因素。规划区内人均拥有耕地减少,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灾害治理、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部分地区可供建设的空间狭小,许多地区已不具备通过就地发展工业解决就业的基本条件。企业损毁严重, 部分企业贷款基本条件缺失,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缺口巨大。规划区内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 自救能力有限,就业压力加大,亟需政府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采矿业受损严重,重要原材料需要从 区外调入

17、,随着恢复重建的全面推进,煤电油气运将更趋紧张,生产要素保障困难。充分利用恢复重建的各种积极因素,加快工业企业恢复重建进程,优化规划区内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整个受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恢复重建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尊重 自然,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努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 的互动发展,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 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着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

18、,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完成 工业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为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重点突破,有序推进。遵循区域总体布局,兼顾恢复重建与发展提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区分缓 急,突出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转型升级,优化结构。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淘汰高耗能、 高污染和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强科学发展 能力,切实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合理布局,促进集聚。根据灾区地质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 着力加快工业园区(集聚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和

19、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促进区域 经济集约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恢复重建必须注重水土资源保护,厉行节约,最大限度保护耕地。按照循环经 济理念,树立新的资源观,建立完整、高效、合理的产业链,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灾区资源节约型 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多元筹资,开放发展。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筹集灾后恢复重建 资金。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的有利条件,发挥灾区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企业主体,政府支持。充分发挥企业灾后重建的主体作用,注重利用市场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创新政府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20、。(三)阶段任务与目标1. 恢复重建阶段任务。第一阶段(2008年7月-12月):灾后重建前期准备阶段。根据灾后重建规划确定的任务和项目,抓紧 项目选址、环境影响和节能评价等前期工作,加快项目核准工作,协调解决企业重建的项目用地、资金和 能源保障。率先推进前期工作到位的灾区支柱产业、基础性产业、建材企业以及骨干企业的恢复重建项目, 力争有恢复能力的企业在年底前基本达到震前水平。第二阶段(2009年1月-2009年8月):全面启动建设阶段。修复开工一批毁损相对较重的工业项目, 做好异地建设重大工业项目的准备工作,抓好新规划工业园区(集聚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列入重建规 划的大多数项目具备开工条件

21、。第三阶段(2009年9月-2011年9月):发展提升阶段。随着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展开,灾区优势特色 产业得到恢复和发展,重大技术装备、电子信息、磷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和工业园区的发展要超过 震前水平。2. 主要目标。通过实施本规划,使规划区内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科学发展能力增强,三年后规划 区内工业发展达到或高于震前水平,为“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提高打下坚实基础。产业结构。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壮大一批优势产业 集群。骨干企业主导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重大布局符合主体功能区划要求。逐步形成一批联系紧密

22、、布局 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整合、污染集中治理的工业园区(集聚区)。劳动就业。坚持以扩大就业为导向推进恢复重建,到2010年,规划区内工业企业职工总数达到或超 过震前水平。节能减排。到2010年,规划区内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较震前下降1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6%, “三废”排放、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家规定。三、产业定位和生产力布局根据规划区内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按照自然地理单元,将灾区分为适宜重建、适度重建、生态重建 区域,综合审视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明确区域工业发展产业定位,合理产业区域布局。(一)规划区主体功能定位根据汶川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

23、按地质地貌及地理单元,以龙门山为界划分山前、 山中及后山区域,并依据重建强度将规划区划分为适宜重建、适度重建、生态重建三类地区2(注2: 重建分区的范围根据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确定。)。适宜重建区。在提升抗震安全标准的情况下,工业以就地恢复和县域内调整为主,重点发展机械电 子、石化和精细化工、绿色食品和中药材加工、医药等产业,改造提升一批工业园区(集聚区)逐步形成 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基地,四川、甘肃、陕西规划区分别成为成德绵经济区、天水经济区和关中经济区的重 要组成部分。适度重建区。有序迁出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逐步关停、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在严格论 证的前提下适度开发矿产资

24、源,撤并或迁建不具备恢复重建条件的工业园区(集聚区)近期可适度发展水 电、矿产开发、建材工业,大力优化产业布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重建区。这一区域成灾覆盖面大、潜在地质威胁严重,生态环境本底脆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差,建设用地严重匮乏。除部分对环境影响较小、主要为本区域内服务的企业外,其他工业企业及工业园 区原则上应实施搬迁。(二)区域产业定位根据规划区内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就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和 特色产品,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品牌突出的区域经济,努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成都灾区。加大城乡统筹综合配套

25、改革试验力度,发挥成都在全省受灾地区中特大中心城市的特殊 优势,恢复、重建、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机械、食品、医药、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 建设成为带动灾区恢复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德阳市。充分发挥德阳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群的优势,通过重建,提高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 地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工业强县(市、区)的优势,修复整合提升磷化工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医药、 新材料、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绵阳市。发挥全国唯一科技城特殊的科教资源、产业优势,恢复发展和提升电子信息、新材料、汽 车及零部件、特殊钢材、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规划布局北川、平武等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建 设我国重要的

26、电子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广元市。发挥特殊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恢复发展高水平载能有色金属、军工电子、天然气化工、 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规划布局青川、朝天等县(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连接川陕甘区 域的绿色制造业基地。阿坝州。发挥绿色资源优势,依托丰富的水电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医药、建材和民族旅游用品 工业等优势产业,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原材料生产基地。雅安灾区。加快建设特色资源开发基地,在调整搬迁中建设好工业园区,发挥水电、矿产资源、农 林优势,大力发展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陇南灾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铅锌、水电、硅铁三个工业集中区,培育农业特色产品加工业、医

27、药化工、建筑材料、旅游工艺品四个产业集群。汉中灾区。利用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现有产业优势,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医药化工、 有色冶金、建材、烟酒食品和军工等重点产业发展。表2规划区内县(市、区)产业定位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配套产业大邑县冶金、机械轻纺、建材食品都江堰市机电、软件建材软件彭州市医药、化工家具制造、建材食品崇州市家具、制鞋新型建材、食品皮革、包装旌阳区装备制造、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电子、食品机械加工中江县农产品加工、纺织丝绸、机械制造、电子包装印刷、皮革罗江县化工、农产品加工机械、电子材料树脂化工广汉市装备制造、医药石油机械食品、服装、建材什邡市食品、化工、建材石油机械、服装机械

28、加工绵竹市磷化工、食品纺织、医药、建材玻璃制品、机械加工涪城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数字视听、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游仙区化工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医药三台县纺织印染服装、中医药农产品加工盐亭县农产品加工丝绸安县精细化工、电子造纸、建材梓潼县农产品加工北川县水电、建材农产品加工平武县水电、矿产农产品加工江油市机械、建材电力、特种钢材金属制品利州区冶金机械、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木材加工、包装元坝区农林产品加工煤焦化机械加工朝天区农产品加工光伏、矿产品加工建材旺苍县煤电、建材钒钛钢铁、农产品加工机焦、硅原料青川县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硅原料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剑阁县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纺织服

29、装多晶硅产业苍溪县农产品加工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包装、新型建材南江县铁精矿、煤炭建材、农产品加工阆中市丝绸、食品能源、医药、化工皮革、机械汉源县水电及载能产业铅锌冶炼、农产品加工铅锌深加工业主W且八石材、载能产业林产加工石雕石棉县水电载能产业、建材芦山县建材、纺织新材料汶川县水电建材、藏药民族旅游用品理县水电盐化工、绿色食品加工硅铁矿山茂县水电旅游产品加工化工松潘县矿产水电民族旅游用品九寨沟县水电、矿产农产品加工民族旅游用品小金县水电农产品加工民族旅游用品黑水县水电民族旅游用品马尔康县水电、矿产农产品加工民族旅游用品 舟曲县水电、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建材武都区水电绿色产品加工、医药建材康县医药

30、绿色食品加工水电、矿产文县水电、硅铁冶炼绿色产品加工、矿产建材、石材成县有色冶金绿色食品加工建材、旅游用品徽县有色冶金白酒、绿色食品加工建材、旅游用品西河县有色冶金绿色食品加工建材两当县矿产(煤)食品加工、水电建材宁强县有色冶金绿色食品加工建材略阳县有色冶金、电力能源、化工建材绿色食品加工矿产开采勉县有色冶金、化工建材食品饮料机械加工陈仓区机械制造、医药化工、轻工纺织绿色食品加工电子电器(三)工业生产力布局优化与调整根据规划区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引导受灾企业原地恢复重建、异地重建和关停并转,异地重建 项目应进入工业园区(集聚区)。按照科学规划、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节能减排的原则,

31、修复、 整合严重受损工业园区,改造、扩建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依托现有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和建 设对口支援产业合作园区。支持生态重建区发展“飞地经济”,适宜、适度重建区的县(市、区)原则上集 中布局和建设一个工业集聚区。修复、整合严重受损工业园区(集聚区)。支持受灾严重的成都市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彭州工业 园区、绵竹剑南春工业集聚区等工业园区修复受灾道路、电力、供水、供气、环保治污等基础设施,提高 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对于阿坝水磨工业园、北川工业园、青川工业园、什邡蓥华工业园等处于地震断裂带 的工业集聚区,结合企业异地重建,进行撤并、迁建和整合。表3严重受损工业园区(集聚区)产业布局园区

32、名称所在县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川苏都江堰科技产业园都江堰市机电、软件彭州工业园区彭州市石化、塑料制品绵竹剑南春工业集聚区绵竹市食品机械加工、电器照明安县花荄工业区安县电子医药、食品江油工业园区江油市冶金、机械剑阁工业园区剑阁县建材、农产品加工纺织、林产阿坝工业园区汶川县高载能、建材 旅游产品加工 灵关工业集中区 主A且八石材、特种合金冶炼石材开采、雕塑,精细化工新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绵竹市精细磷化工皮革制品、水泥中江仓山工业集中发展区中江县农副产品深加工、制鞋纺织朝天工业集中区朝天区建材、农产品加工矿产、丝绸。、光伏适当扩大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面积,改造提升原有工业园区(集聚区)。对现有基础较好、开发程

33、度 较高的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在科学规划基础上适当扩大开发面积。加快现有工业园区道路、电力、供 气、供水等基础设施的恢复、改造,支持工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于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的工业 集聚区,重点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限制引进废水排放量大的企业。对工业基础较 差地区的工业集聚区,优先安排城市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发展 水平。表4改造提升类工业园区(集聚区)产业布局 园区名称所在县主导产业配套产业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城电子信息、汽车包装、电子元器件德阳经济开发区旌阳区装备制造、新材料服装、食品、造纸广汉经济开发区广汉市石油机械、制

34、药食品、新型材料加工、航空机械加工旌阳工业集中区旌阳区机械加工、电线电缆天然气开发中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中江县电子粮油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重装配套加工、建材罗江工业集中发展区罗江县食品、电子机械加工绵阳经济开发区科技城电子信息、化工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三台工业园区三台县纺织江油厚坝创业基地江油市冶金、建材盐亭私营经济试验区盐亭县农产品加工梓潼经济技术产业园梓潼县食品广元经济开发区利州区有色金属、电子机械、食品饮料 医药、化工、新材料、新型建材 芦山工业集中发展区芦山县建材、纺织、新材料阆中县工业集中发展区阆中县食品、纺织丝绸服装包装、机械加工、医药南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南江县建材机械制造大邑工业集中发

35、展区大邑县轻工机械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崇州市制鞋、家具旺苍工业集中区旺苍县能源、建材农产品加工、纺织元坝工业集中区元坝区农产品加工煤焦化、机械加工利州工业集中区利州区轻纺、电子机械、农产品加工苍溪工业集中区苍溪县清洁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纺织、丝绸、林产加工石棉工业集中发展区石棉县建材高载能陇南西成经济开发区成县有色冶金建材、机械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略阳工业集中发展区略阳有色冶金食品加工宁强绿色产业园宁强食品医药勉县冶金循环经济科技工业园勉县有色冶金金属综合回收陈仓科技工业园陈仓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医药、化工鼓励对口支援省市建设合作工业园区,探索建立“飞地经济”。依托现有工业园区(集聚区),支持 对口

36、支援地区与受援地区按合理布局的原则,合作建设产业园区,承接支援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 适当调整生态重建区行政区划,积极探索阿坝州、广元青川等严重损毁地区在毗邻地区发展“飞地经济”。 支持在崇州市设立成都中小企业园。表5对口援建合作产业园表园区名称所在地援建主体都江堰-川沪合作产业园都江堰市上海市彭州-川闽合作产业园彭州市福建省崇州-川渝合作产业园崇州市重庆市什邡-川京合作产业园什邡市北京市绵竹-川苏合作产业园绵竹市江苏省北川-川鲁合作产业园北川县山东省青川-川浙合作产业园青川县浙江省剑阁-川黑合作产业园剑阁县黑龙江省汉源-川鄂合作产业园汉源县湖北省黑水-川吉合作产业园黑水县吉林省茂县-川晋

37、合作产业园茂县山西省促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 生产要求,集中实施节能工程,综合治理污染,促进现有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根据资源和环境条件, 支持在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天水、汉中等地依托现有工业园区设立循环经济工业集聚区。在合理布 局工业园区(集聚区)的同时,配套建设工业园区水、电、路、气、信息化等设施,适度超前规划工业园 区物流、环保、技术研发、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节能环保,把提 高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设系数作为项目准入的衡量指标,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引导符合行 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入驻园

38、区。四、结构调整和恢复重建重点(一)优化提升规划区内产业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水泥、钢铁、铁合金、焦化、电石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结构调整,对列入 国家淘汰类的落后产能和工艺装备,并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毁的企业,坚决不予恢复;根据重建需要,对 属于淘汰类产业目录的产品、工艺、生产线和企业,逐步予以淘汰;关闭重要水源保护区内污染严重的企 业。把安全生产纳入恢复重建过程,确保安全技术和设施投入。专栏二淘汰落后的重点领域淘汰平板玻璃普通平拉工艺生产线及日熔化量100吨以下的“格法”平拉生产线;窑径2.2米及以下 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直径1.83米以下水泥粉磨设备;建筑卫生陶瓷土窑、倒焰窑、多孔窑等

39、落后建筑 卫生陶瓷生产装备;陶土坩埚玻璃纤维拉丝生产工艺与装备。淘汰攀长钢落后的5吨、10吨电炉8座,横列式轧机5套设备,总计60万吨落后产能;阿坝铝厂2万 吨落后电解铝能力;略阳钢铁有限公司275立方米和300立方米高炉各一座。淘汰3500KVA以下的铁合金 (工业硅)矿热炉。淘汰受灾地区4万吨/年以下的硫铁矿制酸生产装置、5000千伏安以下(1万吨/年以下)电石炉及开 放式电石炉和3000吨/年以下黄磷(2008年底淘汰)、单线1万吨/年以下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线。淘 汰1万吨以下环保未达标再生纸、3万吨以下酒精生产线等落后生产能力;落后的烘茧、缫丝、织绸工艺及 设备。淘汰74型印染生产线

40、。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集中力量实施一批 见效快、带动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发挥成德绵以及宝鸡科技资源集中、 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依托东方电气、二重、长虹、九州、龙蟒、北方动力以及宝光集 团等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制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产品。进一步加大对研发实验条件的投入,加 大对重建过程中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工业领域关键环节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数控系统、 工业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流程(CAD/CAM/CAPP)、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信息技术 与传统制造技术结

41、合。鼓励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资源管理(CRM)等先进的 管理技术,实现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的优化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发挥规划区中心城市科教优 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废墟清 理和废物利用。按照废弃物的产生量和交通情况,建设一批较大规模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原址恢复 生产企业必须依据“以新带老”的原则,淘汰原有不能满足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工艺及设备;对原 有生产工艺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按照“三同时”原则,

42、做到环保设施和生产设施的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和同时运行,使恢复后的企业生产能够满足环境保护要求。以冶金、煤炭、建材、化工、轻工、 纺织等行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着力抓好高能耗企业节能降 耗。积极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专栏三德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整合区域内相关磷化工企业,优化工艺流程,形成硫、磷、钛、氟化盐和建材、水泥循环经济产业链。 硫酸与钛铁矿生产钛白粉,副产品稀硫酸可在磷肥生产过程中进行消化,解决了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 稀硫酸的处理问题,钛矿渣用于生产水泥;湿法磷酸副产磷石膏可生产硫酸并联产

43、水泥和石膏板,不仅可 补充硫酸供给,减少硫铁矿或硫磺的使用量,同时有效的解决了磷石膏的长期堆存,并使其变废为宝;湿 法磷酸副产氟硅酸可生产无水氟化氢、铝用氟化盐并联产白炭黑,资源化利用了氟硅酸中氟和硅两大元素。 新规划的工艺流程做到了物料全部循环利用,无废渣、废水排放。着力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德阳市旌阳区为中心,壮大提升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群,带动中 小装备制造企业配套发展,建设面向社会的铸锻中心等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以绵竹新市、什邡灵杰工 业园为载体,规划建设磷化工产业集群。加快成都市彭州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崇州家具、鞋业产业集 群档次,培育发展绵阳数字视听产业集群、三台纺织印染产

44、业集群。加快发展汉中市略阳、宁强、勉县等 地有色冶金、中医药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宝鸡陈仓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以及股份制等形式做强做大。鼓励 大型载能企业建立自备电厂,实施煤电、煤化、煤冶一体化经营。积极支持优势企业创建中国名牌、驰名 商标和重点出口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将研发、制造、服务等有关流程外包,引导各类中小企业积极主动与 大企业和重点项目配套协作,形成具有四川、陕西产业和灾区特色的产业链配套体系。(二)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1、原材料工业。水泥。为保证恢复重建对水泥的集中需求,坚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加快发展大型

45、新 型干法生产工艺,四川省规划期内新增新型干法生产能力5000万吨,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000万吨, 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由27%提高到70%以上。到2010年,甘肃、陕西省灾区新增新型干法水泥220万 吨和310万吨。在石灰石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需求量大的成都、德阳、宝鸡等地区,主要建设日产4000吨以上 新型干法生产线。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石灰石资源能够满足要求的甘南汉中等地区,以减少运输量和满 足本地区需求为原则,发展日产2000吨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并同步配套建设低温余热发电装置。在资 源缺乏地区,建设水泥粉磨站和水泥制品生产设施。图1受灾地区水泥产业发展项目分布(略)新

46、型建材。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原则,结合抗震与建筑节能需要,坚决 淘汰实心粘土砖,大力发展安全(轻质、高强)、节能、舒适、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重点发展页岩空心砖 和砌块、页岩多空砖等实心砖,积极发展加气混凝土自保温新型墙材,适量发展轻质隔墙板。鼓励支持利 用灾区农业废弃物、建筑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发展混凝土空心砌块、实心砖等,适当发展灾后大批工业厂房 建设所需的彩钢夹芯板。配套发展新型节能门窗、防水材料及环保型装饰装修材料。专栏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汶川地震引致倒塌房屋680万间,受损房屋2300万间,两项合计产生建筑垃圾5亿吨,如露天堆放, 占地5万亩,需要花费巨资进行处理。-

47、利用建筑固体废弃物生产复合材料、轻质材料、工程结构制品、复合墙体、再生混凝土等新型墙体 材料,用于灾区重建家园时建房、铺路。开发利用各种尾矿矿渣生产墙体材料及替代水泥用粘土。-在建筑垃圾比较集中的重灾区建设一至两个建筑垃圾资源化示范工程,包括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装 置示范工厂、再生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等,促进形成规模化发展。-充分利用我国自主创新成果,运用密闭式的全自动机械化设备工艺,对灾后巨量建筑垃圾无害化处 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制定利用建筑垃圾循环使用的扶持政策,采取政府提供土地、企业投资建设,市场化运作来实现建 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冶金工业。调整生产力布局,做强做精特殊钢,严格控制生产

48、规模,重点发展汽车、军工和重大技 术装备制造需要的特钢精品以及高温合金和钛材等,将攀长钢建成国内外先进的特钢及钛材生产基地。支 持达钢、略阳钢铁重组改造。恢复现有符合准入条件的铁合金企业生产,并通过加大资源整合和调整力度, 积极采用先进工艺,调整生产力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在规划区内近期不再规划新建铁合金企业。鼓励 发展稀土硅铁、硅铝钡钙等高附加值的特种铁合金和复合铁合金。切实抓好余热余压利用和废水、废渣综 合利用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有色金属。依据电力、交通、自然地质、矿产资源等条件,按照产业政策规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适度发展电解铝、铅锌冶炼等高载能有色金属产品。支持阿坝铝厂恢复重建,形

49、成上下游紧密结合的产业 链。德阳、陇南、汉中等铅锌企业在恢复原有生产能力基础上,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锌废渣资源综合 利用,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开发。化学工业。重点抓好磷矿以及龙蟒集团、宏达股份等骨干企业恢复重建,发展磷铵、磷复肥、饲料 磷酸盐、黄磷、精细磷酸盐等磷化工优势产品,进一步优化磷化工产业链。整合小型磷矿资源,鼓励优势 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引导磷化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综合利用磷石膏等废弃 物发展新型建材。鼓励清洁技术的推广使用,做大做强铬化工等精细化工产业,延伸基础产品产业链。严 格按照国家电石行业准入条件,对受损电石装置进行恢

50、复重建。在灾区石灰石、煤炭、水电丰富的地区, 开展电石清洁生产能力布局,建设大型密闭式现代化电石生产装置,替代落后生产装置。继续做好80万吨 乙烯项目和1000万吨炼油项目的评估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勉县远东化肥30万吨高效磷复合肥改扩 建工程。2. 重大装备与汽车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以东方电气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大型清洁高效的火电、水电、核电、气电成套 装备,形成100-1000MW发电机组100台综合能力、1.5MW风电机组1000台生产能力。同时开展生物、潮汐 发电设备研制。以二重集团为龙头,重点提高急需的水、火、核电大型铸锻件的供应能力;建造8万吨模 锻压机,发展大型飞机和其它大型

51、模锻件;提高大型冶金成套设备为主的成套装备技术水平和成套能力; 为解决特大型产品整体运输出川难的问题,建设出海组装加工基地。以宏华石油机械为龙头,发展大型石 油钻采产品。围绕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为重大装备配 套的中小企业进入园区集约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链条。鼓励发展机械装备再制造。汽车制造业。在现有整车制造业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外优势资源,提高生产水平,规划期末形成 33万辆各类汽车生产能力。重点发展灾后基础设施重建需要的自卸车、挂车、平板车和各种专用车。适合 西部使用条件的重型、轻微型载货汽车;环保节能型乘用车和天然气清洁能源汽

52、车。发展“成、德、绵、 南、资”汽车产业带,整合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产业的集中发展,支持已在灾区落户的整车企业恢复重 建发展。支持绵阳华瑞、新华内燃机、都江堰银河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恢复建设。鼓励发展汽车零部件 再制造产业。3、消费品工业。充分利用灾区农产品原料资源优势,发挥轻纺行业在延伸农业产业链、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劳动就业 等方面的作用,加快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项目的恢复重建。-食品。支持剑南春等企业以节粮、节能为目标,控制白酒总量和食用酒精产能,着力抓好酒糟的综 合利用,发展优质品牌白酒和啤酒。研究开发柑橘、苹果等果蔬发酵酒和中药材营养、滋补型低度酒。支 持绵阳双汇、中粮米业、

53、广元高金、宝鸡详和面粉等企业恢复重建,提高肉制品、粮油制品以及地方传统 特色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支持什邡、绵阳卷烟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做强优质卷烟和雪茄烟。鼓励食品加工 龙头企业到灾区建立生产分厂或原材料基地,实施品牌连锁经营,推动灾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支持四 川广元、雅安和甘肃康县、陕西宁强、略阳、勉县等市县发展茶叶、木耳等特色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业产 业化。轻工。依托竹浆原料资源优势,加快林、浆、纸一体化建设,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力度。 注重猪皮制革等皮革鞣制新技术和高档皮革制品开发,提升皮革及制品加工水平,引导皮革及制品企业集 聚发展。发展新型环保装饰材料、实木家具、板式家具、办公家具

54、、藤家具等产品。支持少数民族特需用 品及旅游工艺品发展。专栏五支持少数民族用品发展阿坝、甘南地区的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人口极为集中,是藏羌文化浓郁、生态资源富集的旅游胜地。以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生产工艺为重点,培育和壮大少数民族特需商品、旅游工艺品产业,满足 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发展绿色旅游产业的需要。支持阿坝、北川、甘南等民族地区的藏族、羌族 等少数民族针纺织品、服装、饰品、食品、旅游工艺品等定点企业发展,设立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专项。以阿坝等民族地区为重点,建设川西北中药、藏药产业发展区。纺织。发挥本地区竹、蚕丝、粘胶等原料资源优势,按照纺织服装产业链配套集聚发展。推广采用 新型纺机装

55、备和技术,提高棉纺织生产效率和产品档次。配套发展印染业,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以 成都、德阳、宝鸡等都市服装产业为重点,发展童装、职业装及休闲装,培育建设服装知名品牌。支持有 实力企业建立贸工农一体化桑蚕基地。鼓励采用烘茧节能新设备和缫丝污水零排放技术,加强茧丝资源综 合利用。以绵阳、南充、汉中、宝鸡等传统茧丝绸主产区为中心,发展丝绸深加工产品。医药。立足灾区中药材资源和医药企业集聚优势,围绕中医药现代化基地建设,推行中药材规模化、 标准化种植。以四川阿坝、成都、广元、绵阳、甘肃陇南、陕西汉中为重点,大力发展有地区特色或较大 优势的道地药材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大力发展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

56、、中成药、藏药等中医药优势 产品。依托区域科研资源,在成都、德阳、绵阳、汉中、宝鸡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支持九寨天然药业、 江油恒源、陇南独一味、新天药业、宁强天洋制药、略阳立源菌业等重点制药企业开发生产特色中成药、 生物制品、藏药和药物类保健品。4、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平板显示产业,形成年产400万张PDP显示屏能力;做强数字视听产业,建设年产数字电视 整机800万台、机顶盒1000万台的研发、生产基地;壮大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做精网络及通信产品;完善 集成电路产业链;提升元器件及材料的产品档次,巩固军工电子优势,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产业布局要向中心城市集中。成都重点加快软件与信息服

57、务业、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电子元器件等 四个产业集群的发展;绵阳重点加快数字视听、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相关配套产业链建设;德阳依托机械 重大装备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应用电子产品和系统;广元重点加快军工电子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充分发挥成都软件产业基地、成都电子元件产业园、绵阳数字视听产业园的优势特色和聚集带动作用, 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建设成都信息安全产业园、绵阳新型显示器件产业 园等一批新的特色园区。5. 国防科技工业。恢复重建以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布局为依据,充分考虑重建单位的能力定位、专业优势等实际情况,以 能力恢复和提升为目标,避免盲目扩张规模和重复建设。充分利用

58、新技术、新工艺,体现先进、节能、环 保要求,重点恢复与建设科研生产必需的核心、关键能力,一般加工能力尽可能依靠社会化协作解决,淘 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三)恢复重建重点项目1、灾区受灾企业项目。规划区内51个重灾县市区恢复重建项目3601项,其中,原址恢复类2261项、原址重建类729项、异 址重建类611项。四川、甘肃、陕西省规划区内工业园区(集聚区)基础设施恢复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64 项。根据灾区土地利用规划,独立工矿区恢复重建用地9800公顷,其中规划新增建设用地4000公顷。表6工业企业恢复重建项目3(注3:汶川地震灾后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发改厅 20082702号)

59、已发布了 781个受灾较重工业企业恢复重建项目名单,本规划发布第二批工业企业恢复重 建项目名单,其他项目名单由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发布。)(单位:个)合计四川甘肃陕西原址恢复类22612057152 52 原址重建类7295649966异址重建类61145910349合计360130803541672. 支持灾后重建的相关项目。在恢复重建中,区域性产品需求较大的是水泥、墙体材料、建筑钢材等产品。-水泥。震前四川省水泥生产能力7700万吨,规划期内最高年份缺口 2600-3000万吨左右。四川省新 增干法水泥能力5000万吨,逐步淘汰3000万吨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新型干法能力控制在7

60、000万吨左右, 水泥总规模控制在10000万吨。预计2008年底新增生产能力1760万吨,2009年6月底前再新增生产能力 1110万吨。2007年,甘肃省水泥产能1840万吨,产量1500万吨,规划期内甘肃省新增两条新型干法生产线,新 增能力220万吨。2007年,陕西震前水泥产能4500万吨,产量3000万吨。陕西省汉中市新增两条日产2000吨的新型干 法水泥线,新增能力310万吨。-墙材。依据灾后重建轻体材料的市场紧缺程度与灾后三年规划期过后墙体材料的市场容量,在各受 灾市县规划并重点扶持建设12家年产规模在1亿块(标砖)以上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和建筑垃圾、 尾矿尾渣再利用企业。-钢

61、材。根据灾后重建对钢材需求的预测,预计规划期内需求量为3700万吨,最高年份缺口 400万吨。重点支持攀钢、达钢、德钢、威钢、龙钢、汉钢、略钢等钢铁企业增加重建所需钢材品种,满足灾区建筑 钢材需要。3. 项目资金筹措。震后受灾严重企业资产损毁或大幅减少,需采取特殊的筹资方式,通过政府引导、银行贷款、多元投 资、企业自筹等方式进行多渠道融资。政府投入。在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中安排工业专项,地方财政可根据地方财力,与中央财政配套。统 筹使用中央财政经常性预算资金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信贷融资。对受灾地区实施倾斜和优惠的信贷政策,研究设立工业恢复重建特别银团贷款和中小企 业贷款担保基金,支持受灾地区恢复重建。通过市场化运作设立灾后重建投资基金,探索建立受灾较重中 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带动商业银行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