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中西物质文化交流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20211831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丝绸之路上的中西物质文化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丝绸之路上的中西物质文化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丝绸之路上的中西物质文化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丝绸之路上的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绸之路上的中西物质文化交流(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丝绸之路上的中西物质文化交流摘要: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长,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一直处于中外文化 交流的过程之中, 正是通过交流, 经过冲突、消化、吸收, 使得中西文化在交流 在交流中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本文主要从丝绸之路上物质文化的传播与吸收来 看中西文化交流。关键词: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 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的确与西方文化迥然不 同,自成体系。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它是孤立的、封闭的、凝固的。中华文化绵延 五千年而不断线,常盛不衰,其生命之所在,就是它始终处在不停息的文化交流过 程之中,不断从外来文化中吸取新的养料而蓬勃发展。在古代,中国文化主要

2、通 过丝绸之路外传,对西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所谓“中国文化”,并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精神文化”,它还包括物质文 化,如丝绸文化、瓷器。中国文化向西传播, 主要渠道是“丝绸之路”。一、丝绸之路的三条路线综观丝绸之路上文化传播的过程和态势 , 我们首先可以看到在文化的外传 过程就已具有突出的地域特殊性, 即在地理和文化关系影响下,物质文化从中原 地区沿丝绸之路外流,主要在东、西、南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构成了丝绸之路 的三条路线。从中原地区向东, 沿丝绸之路东线可以到达中国东北和朝鲜、日本等地区, 这里素称东夷之地,地理上与中原相邻极近, 文化上属中国文化圈内, 历来与中 原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因

3、此, 中国文化从中原辐射周围最先影响到这一地区, 如丝绸物品和丝织技术自远古时代就向这里传播。我们可以称这条路为丝路东 线。从中原地区往西,深入欧亚大陆腹地,这里属西域范围, 包括中亚、西亚和 欧洲等广大地区 , 与中原地理距离远近和文化关系疏密各不相同 , 中国文化的 传播也呈现出复杂性。这条丝绸之路主要干线可称为绿洲丝路。从中国南部入海, 经东南亚、印度洋可到非洲东部和红海、地中海乃至大西 洋沿岸, 这里称南海或西洋, 这条丝路一般被称海上丝绸之路。在海上交通发达 之后构成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地区。中国文化在该地区传播的情况更为复杂:与 中国比邻的越南等地区也较早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

4、最早就是通过这三条丝绸之路外传,外国文化也是通过这三条丝绸 之路,一步步影响中国,中西文化在不断交流中互相促进和发展。二、中国文化的外传中国文化很早就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中西文化之间, 从来没有一条 不可愈越的鸿沟, 只不过这种交流, 在古代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 , 各自独立发 展的因素居多。然而, 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 中西文化并不因此而隔绝, 往往以 某种特殊方式相互沟通, 中华文化仍以不可阻挡之势传入西方。特别是丝路的开 通使中西文化交流能通过贸易往来蓬勃发展。一千多年来, 丝路上东来西往的商贾不绝于道, 但留下的具体记载并不多, 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真实生活。生活的艰辛和

5、风险, 疾病和野兽的 侵袭, 盗匪的劫掠和屠杀都挡不住超额的商业利润。他们为中国和各国社会进步 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通过上述三条丝绸之路,文明的传播经历了很多种形式, 比如实物的传播, 技术的传播,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等等。(一)物品传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织丝的国家,而到汉代, 我国就能生产出各种精 美的丝织品。中国丝绸的西传到了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在约公元 4 世纪时,欧洲 各国的贵族阶层都穿上了美丽的丝质服装。阿拉伯的古兰经曾记载:中国的 丝绸是天国的衣料。罗马的上流社会尤其喜欢中国的丝绸。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 , 与北京的景泰蓝和江西景德镇瓷器并誉为我国工 艺品的三

6、宝。早在 4000 多年前,我国就能制造漆器,而且已有朱墨两种漆料。远 在汉代, 就随其它器具被送至西方各地。当漆器传入欧洲后, 特别是在 17 世纪 末 18 世纪初掀起的中国热中,它和中国画、瓷器、家具等一样, 受到狂热的欢 迎。法国路易十四爱好东方艺术, 在他执政时, 法国的中国趣味极其浓厚,在他 的宫廷里摆满了中国的桌子、瓷器、花瓶和漆器。北欧各国还有一个共同爱好, 就是用漆器作壁饰。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所以有不少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 国,而我国的英文名字 CHINA 就来源于瓷器。我国的瓷器早在唐宋时期, 即以造 型优美、色彩清雅、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驰名中外的唐三彩

7、向来被认为是古代 文明艺术的杰出代表。大约在 1000 多年前的唐代, 我国的陶瓷便通过陆上和海 上的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华盛顿和杰斐逊是美国的两任总统, 他们都有自己专用 的中国陶瓷餐具。而在墨西哥,贵族们以拥有中国瓷器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财 富多寡的标准, 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深浅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瓷器、漆器、丝织品以及绘画等传入西方, 在欧洲上 流社会中出现了采用中国物品、模仿中国式样为时尚的中国趣味或称为中国风格 的风气。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 物品传播也许是最早的中西文明沟通的内 容, 同时这些物品也作为一种审美倾向的载体在东西方之间流动 , 不论是丝

8、绸 的景物图案还是漆器的山光水色 , 都在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把这种审美倾向通 过物品之载体传播出去。(二)技术的传播中国是四大发明的产生地,而四大发明向西传播也大多得益于丝绸之路的畅 通。纸张发明后很快随丝路西传。首先在阿拉伯的撒马尔罕形成了造纸中心, 后 来进一步西传至欧洲、美洲。西方各国都受惠于这项技术发明。造纸术在 8 至 12 世纪传入波斯、埃及,元代时传入欧洲。德国谷登堡就是受到中国活字印刷 的影响, 发明了更加先进的铜活字印刷技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西传, 对 17、 18 世纪欧洲产业革命的发生和科学技术的兴起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的四大 发明对于世界的变革作用是巨大的 , 火药和

9、指南针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海 外殖民扩张与掠夺和资本的原始积累的作用不可低估。而造纸术与印刷术的传播 则大大帮助了西方资产阶级宣讲或者迅速传播资本主义思想 , 所以可以毫不夸 张地说,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是在东方文明的技术支持下兴起的。此外, 中国的铸铁技术使西域大批国家完成了由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的 过渡, 促进了这些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凿井灌溉技术也是随着丝路的发展 和西汉大量的外移居民由中国传入中亚和印度的。这种技术成了沙漠地区的主要 灌溉技术方法, 为西域经济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医学 都取得一系列世人瞩目的成果 , 通过丝路的传播, 对到达地区也产生了不可估量

10、的进步影响。(三)思想的传播中国儒家文化也在对外交往中传至西方。其对于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历代的传教士将大量的中国文化介绍回了欧洲, 中国 的四书五经相继被翻译成拉丁文和法文介绍到欧洲。中国成了欧洲启蒙主义 者心目中的理想国度, 孔子一度成为欧洲思想界的偶像。可以说中国的古典经籍 对欧洲近代文明的诞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中国的书籍, 尤其小说传入欧洲以后, 曾对欧洲的现实主义小说产生 强大影响。如莱布尼茨受过周易的影响, 歌德受过好逑传的影响。三、西方文化的传入一般人把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说成是“鸦片战争”以后, 这纯粹是一种误会。 在中国文化沿着三条丝绸之路外传

11、的同时,西方文化也不可避免的进入中国。西 方文化传入中国同样主要分为:物品传播、技术传播、思想传播。(一)物品传播两汉时代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 使中国从西方引进了 葡萄、苜蓿、芝麻、黄瓜等新植物品种, 在传入的西方物品种中,各类奢侈品也 是大项,主要有香料、宝石琉璃、象牙、犀角、玳瑁等工艺品。我国在明朝就已 开始栽培野生草莓, 但直到清朝中期, 才从英、法等国引进良种。马铃薯在明末 开始传入我国, 传播的路径比较复杂。最早 17 世纪中叶荷兰人把马铃薯带到台 湾( 荷兰薯名称即源于此) , 然后传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后来传教士、商人将 马铃薯普通栽培种从欧洲带到我国, 直到

12、 20 世纪后, 还有新品种传入。隋唐时“大秦”或“拂林”均指东罗马帝国,海药本草亦收载了上述国 家的部分药物,如波斯白矾、无风独摇草、肉豆蔻、降真香、芜荑等。由此可见, 在当时,一些药物也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由于大秦地跨欧亚,其医药文化亦 兼有东西方的特色,故通过大秦国有些西方药物如“底野迦”等进入我国。旧 唐书中就有“乾封二年,(拂林国)遣使献底也迦”的记载。“底野迦”是一 种成药,其中含有鸦片的成分,在古代西方颇为有名。唐新修本草已收有此 药,曰:“底野迦,味辛、苦,平,无毒。主百病,中恶,客忤邪气,心腹积聚 出西戎。云用诸胆作之,状似久坏丸药,赤黑色。胡人时将至此,亦甚珍贵,试 用有

13、效。”其后千金翼方本草纲目等均载有此药,被历代宫廷所珍存。 此外,不只中国对西方输出丝绸,在欧洲蚕丝业兴起以后, 葡萄牙、西班 牙、荷兰、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丝绸产品成为外来丝绸的主要组成部分。西洋 丝绸大量涌入中国。其品种以缎类为主, 有各种纯丝缎, 如大花缎、荷兰花缎等; 织金缎, 如大紫金缎、红银缎、织金花缎、织金线缎、金银丝缎以及西洋闪金缎 等; 棉毛混纺缎, 如大哔叽缎、哔叽缎、大红羽缎和其他各色羽缎等。此外还有 绒毡类产品, 如天鹅绒、洋剪绒、荷兰绒、哆啰绒、织金大绒毡等; 锦绸绡纱等 类产品, 如大西洋阔宋锦、蕃斜纹、绞绡等。(二)技术的传播在中国的科学技术沿着丝绸之路外传的同时

14、,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并发扬光大。如玻璃制造术、制糖术,以及医学和天文历算知识。大家都知道,希腊罗马在人类玻璃发展史上占据着中心地位, 它比其它 任何一种文明更为玻璃所浸淫, 并赋予玻璃艺术一个黄金时代。罗马领地的玻璃 制造在很多方面一直占据着领导地位 , 不仅是工艺与技术, 更关键的是认识与 观念。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 水陆两条丝绸之路所带动的地区交流对当时尚处于 起步期的中国玻璃艺术来说,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罗马在公元前世纪创造的金箱 夹层玻璃技术,使玻璃从早先的核制成型、铸造成型逐步发展出软化、熔合、吹 制、灯几等技术, 从而使玻璃拥有了自身的艺术语言、地位和价值。因此,丝绸 之

15、路为中国程式化的玻璃艺术输人新鲜空气。(三)思想的传播早在北魏时期,在波斯流行的袄教(拜火教)便传人中国。唐太宗贞观九年源 于东罗马基督教的一个教派“ 景教” 也传来中国。以后, 波斯的摩尼教也随之 传人, 在民间有一定信徒, 并成为组织农民起义的一种形式。十二世纪以来, 意大利的商业颇为繁荣, 威尼斯成为欧洲最大的国际商埠, 南宋时便有一批威尼斯商人远渡重洋来中国经商, 并居住在沿海港口。在蒙古帝 国兴盛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朝做了官,他一 方面向皇帝和官员们介绍西方的社会和文化,另一方面又通过马可波罗游记 向西方介绍中国, 正是在“ 东方遍地是黄金” 的感召下,

16、引起了地理大发现的 冲动。及至欧洲“ 文艺复兴”以后, 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科学文化突飞猛进, 世 界文化的中心转到了欧洲 , 学习西方文化势在必行, 于是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 向, 西方文化渐渐传人中国。在明代晚期, 外国传教士把西方兴起的自然科学知识带进了中国 , 在意大 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帮助下, 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理、测量全义、泰西 水法, 并引进了西方的天文历法知识, 编纂了农政全书和崇祯历书, 开 启了中国学习西方文化之先河。然而,西方文化大量传人中国的确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从 1804 年起, 中 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逐渐走向更新。在此不作赘述。四、结语通过上述有关中西文化

17、三通过丝绸之路的交流,可见, 文明的传播经历了很 多种形式, 比如实物的形式传播,像陶瓷、丝绸、漆器等物品。还有关于技术的传 播, 像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冶炼技术等,通过过这些方式的传播, 中西文明沿 着丝绸之路不停地碰撞,交汇,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丝绸之路虽以丝绸贸易为开端 , 但其意义却远远超过了贸易的范畴。它把世 界各地的文明古国如希腊、罗马、埃及、波斯和中国联系在一起; 又把世界文化 的发源地如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美洲印加文明和中国文明等联 系在一起, 形成了一条连接亚、非、欧、美的大动脉, 使这些文明经过大动脉的 互相交流而放出了异彩。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古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文明中焕发生机, 今天中 国的对外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也必将在繁荣昌盛的国力面前稳步前进。借古思今 , 这正是本文的论证目的所在。参考文献1 .刘永连.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J.西域研究,2008.2 哈艳秋,鄢晨略论古丝绸之路的华夏文明传播J 国际新闻界,2001. 53 克林凯特丝绸古道上的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4 史继忠从中西文化交流看中国传统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申海田郑和下西洋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动和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1995(6)6萨仁娜丝绸之路研究的新成果J.西城研究,2008,(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