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异三聚氰酸酯泡沫专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20210958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聚异三聚氰酸酯泡沫专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聚异三聚氰酸酯泡沫专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聚异三聚氰酸酯泡沫专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聚异三聚氰酸酯泡沫专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异三聚氰酸酯泡沫专题研究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聚异三聚氰酸酯泡沫专题研究报告注重行业产业技术人才培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综合性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培育一批具有爱国情怀、基础研究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鼓励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稳定专业人才队伍对青年人才开辟特殊支持渠道。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培养一批在国际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才。一、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发挥大型企业龙头作用,优化产能、强自律。为行业树立表率,营造行业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大型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参与制定国际技术标准,提高行业话

2、语权。带动上下游各类企业分工合作。积极发挥中小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的优势,提高把握市场动向和资金特点,在迭代发展中实现更好发展。坚持落实国家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淘汰落后,坚定地推进自律生产,坚定地推动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二、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概况绝热节能材料是用于设备或者建筑围护,阻抗热流传递的材料或者材料复合体。保温性能优劣主要通过导热系数反映,在一般情况下,平均温度等于或小于623K(350)时,其导热系数不大于0174W/(mK)、密度不大于350kg/m3的材料可称为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055W/(mK)的绝热材料称为高效绝热材料,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包括密度、湿度、温

3、度三大类。绝热节能材料一方面要满足建筑空间或设备装置对热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能源。绝热节能材料广泛应用于能源、工业生产、建筑、交通、仓储等行业,用于设备、储罐、管道、建筑物、电器、冷库、车船等设备的绝热节能。绝热节能材料是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材料。根据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绝热节能材料产量从2016年起产量开始增长,尤其是2017年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受到国家政策影响,产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2021年,我国绝热节能材料产量达到850万吨,同比上升759%,从整体来看,我国绝热节能材料行业总体运行稳步增长。绝热节能材料按绝热材料材质可分为无机绝热材料、有机绝

4、热材料、金属绝热材料、真空绝热材料和纳米孔绝热材料五大类。无机材料主要包括岩棉、矿棉及其制品、玻璃棉及制品、硅酸铝纤维及制品、泡沫玻璃等;有机绝热材料主要包括聚氨酯(PU)、挤塑聚苯乙烯(XPS)、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酚醛树脂泡沫等泡沫塑料;金属绝热材料主要有铝箔和锡箔;真空绝热材料包括真空绝热板、真空绝热容器等,目前主要应用在家电领域(冰箱、冷柜等)以及冷链物流(医用及食品保温箱、自动贩卖机等)等领域。纳米孔绝热材料主要包括气凝胶等复合材料,由于使用成本还比较高,目前尚处于导入期阶段。三、 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

5、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部门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结合绝热节能材料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建立优化存量、调整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结构长效机制。(一)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服务型制造。鼓励优势企业资源整合,依法提高产业集中度。协会配合国家相关部门,组织行业企业基于规模、工艺技术、能耗、排放为基线的淘汰落后产能目录,分业分类施策,优化存量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组织企业绿色产品认证、绿色工厂申报、绿色产业示范园区;加强与建筑、环保、科技、信息、国防等领域的跨行业、跨领

6、域的市场化合作对接,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协助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开展行业自律,协会配合行业发布行业自律倡议书,配合企业飞行检查,协助企业开展质量监管,让各种材料用途明晰,避免相互干扰,为行业为产品树立正面形象。(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推进建设开放、协同、高效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体系,增强绝热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补齐行业短板,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着力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到2025年,绝热行业科技创新平台或研发中心数量达到5个左右。建设产业融合的创新研发平台体系及研发中心,调配行业内外资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和组织方式,推动举全行业之力创新体制的研发模式,形成

7、创新合力和动力,汇集全行业智慧和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扎实推进行业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化制造标杆工厂建设;着重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固废资源化、智能制造等领域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进行业重点实验室、应用技术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等多个相互独立的技术研发平台体系优化整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三)推动技术创新,全面推动行业新一代装备技术研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补短板、锻长板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行业产业新一代装备技术研发,全面提升行业产品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攻坚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装备,突破一批专精特新的技术和材料,形成高端自主知识产权。发挥大型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协会、企业等共同发力,

8、科研院所、高校深度参与,金融等服务机构积极配合,从体制机制以及分配方式等方面发挥协同效应,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引导各类创新要素聚集,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提高绝热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能力,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全面提升行业标准质量水平。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技术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加强材料标准与下游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建设等行业设计规范以及相关材料应用规范衔接配套,全面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进一步加快实施标准提档升级,推进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

9、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强化提升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重视研究和推动生产型标准向消费型、服务型转变,完善绿色绝热生产及应用标准,强化领跑者标准的制定实施,建立健全技术、专利、标准协同机制。四、 全面推行绿色生产、制造,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以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绝热行业工艺技术和环保装备的创新和技术升级改造,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循环发展。研发推广岩矿棉行业、玻璃棉、硅酸铝纤维的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能耗监测反馈、减排减碳治污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实施岩棉、玻璃棉、橡塑行业的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落实差异化减排措施。组织企业开展绿

10、色建材认证标识申报工作,对于获得绿色建材认证的产品和企业通过网络、媒体及发布会等方式广泛宣传推广,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行业影响力。五、 建设多层次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注重行业产业技术人才培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综合性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培育一批具有爱国情怀、基础研究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鼓励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稳定专业人才队伍对青年人才开辟特殊支持渠道。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培养一批在国际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才。六、 进入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主要壁垒(一)绝热节能材料行业技术壁垒普通绝热节能材料种类繁多,生产无需特殊资质要求,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但高

11、性能绝热节能材料的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对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不同的使用环境对绝热节能材料的性能也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需要根据绝热节能材料和使用环境的特点定制不同的产品。同时,为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质量,生产厂商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探索新工艺和调试新设备,这要求企业掌握的关键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另外,随着下游应用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于高性能绝热节能材料的耐温、环保等特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实力的企业才能不断满足客户快速变化的产品需求。(二)绝热节能材料行业资金壁垒绝热节能行业下游客户一般均要求供应商提供一定的付款账期,所以该行业的回款时间一般较长;同时,生产

12、高性能绝热节能材料需要精密控制的专用定制设备和高质量原材料。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行业进入的资金壁垒。(三)绝热节能材料行业规模壁垒绝热节能材料的生产具有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规模优势明显、成本控制优秀的企业才能立足于市场,新进入的企业因此面临规模壁垒。同时,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城市建筑、轨道交通等下游行业所使用的高性能泡沫玻璃、硬质聚氨酯泡沫等绝热节能材料处于不断地技术进步和调整中,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会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性能及配方的调试,这些下游应用环境的变化都要求绝热节能材料生产厂商在确保一定生产规模的同时不断根据客户

13、需求开发新产品。(四)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客户壁垒对于下游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城市建筑、轨道交通等行业而言,产品质量将直接关系到以上领域客户最终产品的质量以及其他特性。下游行业客户对于合格供应商的选择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评审认证,且其对供应商的替代风险较大。对于该类型客户而言,一旦进入以上客户的供应商体系,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特别是高性能材料领域存在一定的客户准入壁垒。七、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绝热节能材料由于应用领域广泛,品种规格多样,世界范围内的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各企业根据市场需

14、求发展产品,形成充分的竞争格局。众多国内生产厂家主要在绝热节能材料细分领域竞争,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优势地位不明显,具有完整绝热节能材料产业链的生产企业较少。同时,与发达国家绝热节能材料下游产业发展相对成熟、集中度高相比,国内绝热节能材料规模化应用领域有待进一步开发。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在制造技术、生产规模、产品品种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存在行业产能集中度不高、小企业比例过大、产品研发力度不够、中低档制品居多、下游市场分散等问题。未来,随着绝热节能材料规模化应用领域的逐步拓展,部分拥有核心技术产品和广泛客户基础的企业,其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因此,具有一定研发能力,规模较大的

15、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品牌效应、产品差异化、研发能力及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能够收获更多对产品质量、性能要求更高的高端客户,因此拥有较高的利润水平。从行业整体来看,以上分化将进一步持续,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大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加强,利润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从行业内来看,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原材料多为石油炼化产品,利润水平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泡沫玻璃上游原材料为废玻璃、熔窑玻璃等,采购价格相对较低且稳定,利润水平主要受生产工艺、产品性能等影响。八、 行业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继续扩大2020年全国绝热节能材料产量770万吨,较2015年增长365%,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绝热节能材料制造和加工能力

16、,以及包括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工程服务等在内的产业配套能力。规模以上企业近700家,全行业产值近千亿元。(二)产业布局基本完成绝热节能材料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华北地区的大城县和河间市在不到30公里范围内,形成生产和销售型服务的绝热材料生产基地,其中岩棉、玻璃棉、橡塑泡沫产品为主要产品。岩棉主要生产在河北、山东、辽宁、安徽、江苏、内蒙等地区。形成产销平衡的生产格局。(三)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初步建立2016年9月,为贯彻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相关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

17、,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信部启动了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方案,已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为基础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从2016年开始,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积极配合工信部、中国建材联合会,在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取得重要进展。行业绿色三星级评价通过企业数量20家,2019年开始编制绝热材料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评价标准,将于2022年2月颁布实施。(四)产业升级稳步推进绝热节能材料生产规模大型化、自动化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岩棉新一代技术生产线着手建设,新建岩棉生产线单线年产能达到3万吨,大产量年产5万吨立式熔制

18、炉及电熔炉生产开始在国内推广;泡沫玻璃生产效率和单线产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已涌现双盒生产线和三盒生产线。岩棉、玻璃棉行业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颁布实施,行业内两家岩棉企业通过A级绩效评审。我国目前是从事气凝胶研发和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处于全球领跑的第一梯队,同时也是最大的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应用领域最活跃拥有研发机构、专利数量、发表论文数量最多。气凝胶复合材料的耐温已经突破1300,柔性气凝胶研发水平也达到了国际先进,在单溶剂干燥技术方面部分领先欧美。国内第一个气凝胶材料方面的国家标准GB/T34336-2017的发布和实施,中国成为除美

19、国之外拥有气凝胶材料国家标准的国家。九、 推进行业研发能力建设,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成立绝热行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发挥企业力量,借助协会研究院的平台效应,打通绝热材料生产与应用的关键环节,让生产精准匹配应用,推出适宜并满足工程需求的各类绝热材料和复合产品的应用技术,以期实现产品部品部件化、工程构造系统化、设计规程图集化、施工工法规范化、检测验证统一化、标准体系系列化等,推动行业研发能力建设。打造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技术、产品应用技术的研发中心,培养行业技术领军企业,从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入手助力行业的技术升级和装备升级,秉持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依托各产业领域最新科技成果,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助力行

20、业的高质量发展。十、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面临机遇与风险(一)绝热节能材料行业有利因素1、下游石油炼化行业产业升级,炼化一体化配套绝热节能材料增量需求可观炼化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不但带来了装置改造和产能升级,而且更多地促进了相关绝热节能市场格局的改变以及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是德和科技提升市场占有率的良机。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我国大型炼化项目如恒力石化、浙石化等已陆续投产,新装置更高的安全与环保要求也提升了整个炼化行业的安全与环保水平。在炼化一体化中,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通常只考虑少数几家绝热节能产品主要供应商,因此市场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通常情况下,客户一经选定高性能绝热节能材料供应商,不会轻易更换供

21、应商。2020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1,40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6%。其中,全年LNG进口量6,713万吨,同比增长115%。根据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2017),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提高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力争达到10%左右,到2030年,力争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天然气消费量上升带动LNG绝热节能材料业务。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国内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550亿600亿立

22、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约13%。预计未来3-5年LNG进口高增速将维持,在LNG接收站、LNG船新建热潮下,LNG储罐、LNG船保冷施工及保冷材料市场将持续火热。从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发展的需求驱动因素来看,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持续提升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增量的保温建材需求。同时,近年来我国更加注重建筑保温材料的防火性、阻燃性,国内保温材料市场已出现明显变化,未来建筑保温材料必然朝着长效、节能、防火、防水一体化方向发展。2、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拉动效应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增加,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减排温室

23、气体成为全球共同的难题,由此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能减排成为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工业、建筑领域的节能是能源节约的重要方面。其中,炼化一体化提高石油、天然气利用率,积极推进炼油行业转型升级,降低煤炭消费占比,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将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措施。绝热节能材料的使用是工业管道、储罐等设备节能以及建筑应用节能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双碳达标的重要推手,面临重要机遇。3、绿色发展助推绝热节能材料行业技术进步和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生态环保的要求逐步提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逐渐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对绝热材料绿色发展提出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十四

24、五期间,通过推动行业绿色改造,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二)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不利因素1、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准入门槛较低,集中度低,研发实力相对较弱目前我国大多数绝热节能材料制造企业设备简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目前呈现生产厂家众多、平均规模较小的行业格局,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尚未完全打破,对大中型绝热节能材料制造企业的成长较为不利。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属于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需求较高,不论是新型绝热节能材料的研发,还是新施工技术的运用,都需要高端技术人才的储备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趋势,高端技术人才缺乏制约行业后续发展,行业研发实力相对较弱。国外绝热节能材料产业的整合早已完成,比如2017年,欧文斯科宁收购匹兹堡康宁,匹兹堡康宁是全球最大的泡沫玻璃生产商。在整合与发展中,国外竞争对手一方面通过收购兼并增强资本实力、研发能力,另一方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和体系。我国企业起步较晚,面对产业整合的大环境,经营管理和研发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硬质聚氨酯泡沫类绝热节能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等属于石油化工下游衍生产品,其价格受宏观经济及供需情况影响而波动频繁,由此导致聚氨酯类绝热节能产品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