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义务消防员)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0209940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义务消防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义务消防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义务消防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义务消防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义务消防员)(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义务消防员)第一章 火灾与燃烧一、火灾的危害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是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但火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给人类带 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健康和智慧,从而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火又是一 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多发性的灾害,随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火用电的不断增多,由于人们用火 用电管理不慎、或者设备故障、或者放火等原因而不断产生火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 的威胁。以下列出近年的一些重大特大火灾案例:1991 年 5 月 30 日凌晨 3 时 30 分,广东东莞兴业制衣厂工人乱扔的烟头引燃可燃物造成火

2、灾, 造成死亡 72 人、伤 47 人、直接经济损失 190 万元的特大火灾,这是一起典型的三合一厂房火灾 事故。1994年11月 27日下午1时 30分,辽宁省阜新市面积200多平方米的艺苑歌舞厅营业时由于 一 17 岁男青年点烟后将燃烧的报纸随手扔到沙发座下,造成特大火灾,死亡 233 人、烧伤 20 人。1994 年 12 月 8 日下午,新疆克拉玛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为迎接自治区教委工作检查,在克 拉玛依市友谊馆由克拉玛依市教委组织现场文艺汇报演出,由于光柱灯烤燃纱幕而引起火灾,当 时七个安全出口仅有一个打开,造成325 人死亡、130 人受伤、经济损失211万元,其中280 多名 中

3、小学生死亡。2000 年 6 月 4 日凌晨 03 时 07 分,厦门市湖里区马垅路16 号厦门富士电气化学有限公司(简 称 FDK 公司)发生火灾。原因是员工擅自挪用易燃的包装纸箱作睡觉时的铺垫,在车间内休息时 点蚊香驱蚊引燃可燃包装物品造成火灾,造成直接财产损失84.4 万元,8 人因烟气窒息死亡。由以上火灾事故可以看出,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它能烧掉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 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还污染了大气,破坏了生态环境;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 物质财富,使工厂、仓库、城镇、乡村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人们的正常生活;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筑等许

4、多人类文明,毁灭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造成无 法挽回和弥补的损失;甚至还涂炭生灵,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难以消除的身心痛苦。因此,如何正确的使用火和防止火灾的发生,是我们生活生产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二、燃烧与火灾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一)燃烧的必要条件物质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 火源)。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能发生燃烧现象,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 但是,并不是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就一定会发生燃烧现象,还必须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才能 发生燃烧。1 .可燃物:

5、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可燃物 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可燃烧物质大多是含碳和氢 的化合物,某些金属如镁、铝、钙等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燃烧,还有许多物质如肼、臭氧等在高 温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分解而放出光和热。2. 氧化剂: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游离的氧,另外如氟、氯等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3 .温度(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 其它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4. 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

6、存在链式反应。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可燃 物的分子会发生热烈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 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1)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2) 一定的氧气含量;( 3) 一定的点火能量;(4) 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对于无焰燃烧,前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即会发生。而对于有焰燃烧,除以上 三个条件,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形成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 亦是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三、火灾的定义及分类火灾的定义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

7、害。火灾分为A、B、C、D四类: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B 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 青、石蜡火灾;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四、燃烧中的几个常用概念1. 闪燃: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 烧现象称为闪燃。2. 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3. 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爆燃。4.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

8、自 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亦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生物、物理、 化学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最后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如擦拭过设备的油抹布等。5.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同系 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同系物的闪点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其沸点升高而升高。 各组分混合液,如汽油、煤油等,其闪点随沸程的增加而升高;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形成的 混合液,其闪点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木材的闪点在260 摄氏度左右。闪点的意义:(1)闪点是生产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2)闪点是储存物品仓库 的火灾危险性分

9、类的依据;(3)闪点是甲、乙、丙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4)以甲、乙、丙类 液体分类为依据规定了厂房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防爆设 置等;(5)以甲、乙、丙类液体的分类为依据规定了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防火间距、可燃和 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等。6. 燃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一 切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7自燃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物质的自燃点。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主要方式是:(1)氧化发热;(2)分解放热;(3)聚合放热;(4)吸附 放热;(5)发酵放热

10、;(6)活性物质遇水;(7)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混合。影响液体、气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压力: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氧浓度:混合气 中氧浓度越高,自燃点越低;催化:活性催化剂能降低自燃点,钝性催化剂能提高自燃点;容器 的材质和内径:器壁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催化作用;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影响固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受热熔融:熔融后可视液体、气体的情况;挥发物的数 量:挥发出的可燃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的颗粒度:固体颗粒越细,其比表面积就越大, 自燃点越低;受热时间:可燃固体长时间受热,其自燃点会有所降低。8. 氧指数: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

11、最低 氧含量。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22属于易 燃材料,氧指数在22-27之间属可燃材料,氧指数27属难燃材料。9. 可燃液体的燃烧特点: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蒸气的燃烧,因此,液体是否能发 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在不同类型油类 的敞口贮罐的火灾中容易出现三种特殊现象:沸溢、喷溅和冒泡。突沸现象:液体在燃烧过程中,由于不断向液层内传热,会使含有水分、粘度大、沸点在100C 以上的重油、原油产生沸溢和喷溅现象,造成大面积火灾,这种现象称为突沸现象。能产生突沸 现象的油品称为沸溢性油品。液体火灾危险分类

12、及分级是根据其闪点来划分的,分为甲类(一级易燃液体):液体闪点小于 28摄氏度;乙类(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大于等于28小于60摄氏度;丙类(可燃液体):液体闪 点大于等于60摄氏度三种。10. 固体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 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燃烧方式分为: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阴燃: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会阴燃,如成捆堆放的 棉、麻、纸张及大堆垛的煤、草、湿木材等。五、热传播的途径和火灾蔓延的途径火灾的发生、发展就是一个火灾发展蔓延、能量传播的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 性因

13、素。热量传播有以下三种途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1 .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 影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导热系数和导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积。导热系数愈大、厚度愈 小、传导的热量愈多。2.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火场中通风孔洞面 积愈大,热对流的速度愈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 方式,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3. 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热辐射成为热传播 的主要形式。火灾在建筑物之间和建筑物内部的主要蔓延途径有:建筑物的

14、外窗、洞口;突出于建筑物防 火结构的可燃构件;建筑物内的门窗洞口,各种管道沟和管道井,开口部位;未作防火分隔的大 空间结构,未封闭的楼梯间;各种穿越隔墙或防火墙的金属构件和金属管道;未作防火处理的通 风、空调管道等。六、燃烧的特殊形式爆炸(一) 爆炸的概念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使温度、压力急剧增加或使两者同时急剧增加的现 象。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1. 物理爆炸: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 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如蒸气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2. 化学爆炸: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如炸药的爆炸

15、, 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等。化学爆炸是消防工作中防止爆炸的重点。(二)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 浓度。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示。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能使火焰传播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 爆炸下限,也称燃烧下限。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能使火焰传播的最高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 爆炸上限,也称燃烧上限。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爆炸下限小于百分之十的气体划分为甲类气体,少数爆炸下限大 于等于百分之十的气体划分为乙类气体。(三)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1. 爆炸极限值受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

16、主要有:初始温度、初始压力、惰性介质及杂质、 混合物中氧含量、点火源等。2. 初始温度高,爆炸极限范围大;初始压力高,爆炸极限范围大;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气体 爆炸极限范围缩小,特别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大。混合物含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 上升。(四)粉尘爆炸的特点1. 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本身必须是可燃性的;(2)粉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3)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4)有足够的点火能量。2.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1)颗粒的尺寸;(2)粉尘浓度;(3)空气的含水量;(4)含氧 量;(5)可燃气体含量。颗粒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

17、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越长,爆 炸危险性越大。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越小、引爆能量越高。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范 围扩大。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性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3 .粉尘爆炸的特点:(1)多次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 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3)与可燃性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 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七、燃烧产物及其毒性燃烧产物是指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燃烧产物包括:燃烧生成的气体、能量、 可见烟等。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是指:一氧化碳、氢化氢、二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等。火灾统计表

18、明,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 80%是由于吸入火灾中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而致死的。 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二氧化碳、HCH、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二氧化碳 是主要的燃烧产物之一,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 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 倍。第二章 灭火基础知识一、灭火的基本原理由燃烧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可以得知,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1. 冷却灭火:对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 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

19、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 应就会中止。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作用。2. 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 行。因此,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气、 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3隔离灭火: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 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 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4. 化学抑制灭火:就是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

20、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 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 用。二、几种常用灭火剂和灭火器(一)几种常用灭火剂1水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最廉价的灭火剂,由于水具有较高的比热4.186J/gC)和潜化 热(2260J/g),因此在灭火中其冷却作用十分明显,其灭火机理主要依靠冷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 火。水灭火剂的主要缺点是产生水渍损失和造成污染、不能用于带电火灾的扑救。2. 泡沫灭火剂:是通过与水混溶、采用机械或化学反应的方法产生泡沫的灭火剂。一般由 化学物质、水解蛋白或由表面活性剂和其他添加剂的水溶液组成。通常有化学泡沫灭火剂、机械 脘基泡沫灭火剂

21、、洗涤剂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窒息作用,即在着火 的燃烧物表面上形成一个连续的泡沫层,通过泡沫本身和所析出的混合液对燃烧物表面进行冷却 以及通过泡沫层的覆盖作用使燃烧物与氧隔绝而灭火。泡沫灭火剂的主要缺点是水渍损失和污染、 不能用于带电火灾的扑救。目前,在灭火系统中使用的泡沫主要是空气机械脘基泡沫。按发泡倍数可分为三种:发泡倍 数在20倍以下的称为低倍数泡沫;在21-200倍之间的称为中倍数泡沫;在201-1000倍之间 的称为高倍数泡沫。3. 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 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

22、主要是化学抑制和窒息作用灭火。除扑 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灭火剂外,常用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灭火剂和ABC干粉灭火剂 两大类,如碳酸氢钠干粉、改性钠盐干粉、磷酸二氢铵干粉、磷酸氢二铵干粉、磷酸干粉等。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的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 作用灭火。一是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烧物质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 基发生化学抑制和负化学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到可燃 物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覆盖层,从而隔绝氧窒息灭火。干粉灭火剂 的主要缺点是对于精密仪器火灾易造成污染。4. 二氧化碳是

23、一种气体灭火剂,在自然界中存在也较为广泛,价格低、获取容易,其灭火 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主要缺点是灭火需要浓度高,会使人员受到窒息毒害。5. 卤代烷灭火剂其灭火机理是卤代烷接触高温表面或火焰时,分解产生的活性自由基,通 过溴和氟等卤素氢化物的负化学催化作用和化学净化作用,大量扑捉、消耗燃烧链式反应中产生 的自由基,破坏和抑制燃烧的链式反应,而迅速将火焰扑灭;是靠化学抑制作用灭火。另外,还 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卤代烷灭火剂主要缺点是破坏臭氧层。目前常用的卤代烷灭火剂有1211 和1301两种。1211灭火剂的分子式为CF2CIBr,是目前国内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卤代烷灭火剂。 121

24、1 灭火剂是一种低沸点的液化气体,具有灭火效力高,毒性低,腐蚀性小,久储不变质,灭火 后不留痕迹,不污染被保护物,电绝缘性能好等优点,但其化学稳定性较好,对大气中臭氧层破 坏较严重,为此国际上先进工作国家已开始淘汰。我国在2010年后也将予以淘汰。 1301 灭火剂 的毒性较低,在卤代烷灭火剂中毒性是较低的一种,因此可在有人状态下使用,但1301 的稳定性 比1211灭火剂更好,对大气中臭氧层的破坏更大,因此也是要被取代的产品。(二)灭火器使用和保养灭火器是由筒体、器头、喷嘴等部件组成,借助驱动压力将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达到灭火 的目的,是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我们公司主要使用的是干粉灭

25、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1. 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以液态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灭火器内干粉灭火剂喷出进 行灭火。它适用于扑救石油及其制品、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等。由于 干粉有 5 万伏以上的电绝缘性能,因此也能扑救带电设备火灾。这种灭火器广泛应用于工厂、矿 山、油库及交通等场所。干粉灭火器适用范围: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 火灾;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除可用于上述几类火灾外,还可扑救固体类物质的初起火灾。但都不 能扑救轻金属燃烧的火灾。在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物5 米左右,放下 灭火器。撕去灭火器头上

26、铅封,拔去保险销,一只手握住胶管,将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另一只 手按下压把或提起拉环,干粉即可喷出灭火。喷粉要由近而远,向前平推,左右横扫,不使火焰 窜回。必须注意: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如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 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 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 被赶出容器时,使用者仍应继续喷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 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体表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

27、喷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 火困难。如果可燃液体在金属容器内燃烧时间过长,容器壁温已高于被扑救可燃液体的自燃点, 此时极易造成灭火后复燃的现象,可与泡沫类灭火器联用,则灭火效果更佳。干粉灭火器的维护保养:(1)灭火器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阴凉并取用方便的地方,环境温度-5+45 度为好;(2)灭火器应避免高温、潮湿和有严重腐蚀场合,防止干粉灭火剂结块、分解;(3)每月检查灭火器压力显示表,指针是否指在绿色区域。如指针已在红色区域,则说明内 部压力已泄漏无法使用,应赶快送维修部门检修;(4)灭火器一经开启必须再充装,再充装时,绝对不能变换干粉灭火剂的种类,即碳酸氢钠 干粉灭火器不能换装磷酸铵盐干粉灭火

28、剂;(5)每次再充装前或灭火器出厂三年后,应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时对灭火器筒体和储气 瓶应分别进行。其水压试验压力应与该灭火器上标签或钢印所示的压力相同。水压试验合格后才 能再次充装使用;(6)修理、再充装应送专业维修单位进行。2 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 喷出灭火。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更适宜 于扑救 600 伏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 燃液体的火灾。即其适用范围是A、B类火灾和低压带电火灾。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

29、距燃烧物5 米左右,放下灭火 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嗽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 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 70-90 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 接管,以防止手被冻伤。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应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 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 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在可燃液面上,以防止可燃液体冲出 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的, 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

30、开,以防窒息。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维护保养:(1)灭火器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不得接近火源,环境温度应在-5+45 度之间。(2)灭火器每半年应检查一次重量,用称重法检查。称出的重量与灭火器钢瓶底部打的钢印 总重量相比较,如果低于钢印所示量50 克的,应送维修单位检修。(3)每次使用后或每隔五年,应送维修单位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应与钢瓶底部所打 钢印的数值相同,水压试验同时还应对钢瓶的残余变形率进行测定,只有水压试验合格且残余变 形率小于6 的钢瓶才能继续使用。三、使用灭火器注意事项:1 二氧化碳灭火,主要是隔绝空气,窒息灭火。金属钾、钠、镁、铝和金属氢化物等物质 火灾,禁上用二氧化碳扑

31、救。因为这些物质的性质十分活泼,能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而燃烧。2 灭火器应放置在被保护物品附近,干燥通风和取用方便的地方;要注意防止受潮和日晒; 灭火器各连接部件不得松动,喷嘴塞盖不能脱落,保证密封性能良好;灭火器应按规定的时间进 行检查;使用后必须进行再充装。第三章 火灾应急知识、火灾发生时人心理与行为的异常火灾发生时,即使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可能非常小,也会使人陷入到过分的恐怖中。这些人汇 集成群,共同拥有不安和恐怖,易于受周围人的感情所支配,如果没有可依赖的人,就必定会陷 入周围的氛围中,由于共同具备的不安,就易于听从谣言或错误的诱导,会导致比火灾本身更加 严重的灾害,从心理角度看,人群具有下

32、列特征:1 愿意靠近人群火灾发生时,人们汇集到一起,这些汇集起来的人群的心理又起到相乘的作用。遇到火灾时 的烟雾、异臭、停电、嘈杂等状况,常常会导致恐慌。内部情况的场所,当人们对情况无法作出 冷静的判断时,往往会返回进来时的线路上。2 朝着光亮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就寝之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明亮的环境下。对黑暗都有一种不安 的感觉。因此,当突如其来的烟雾遮挡住视线,陷入无法照明的黑暗世界时,习惯上都朝着有亮 光的方向逃跑。3 回避危险有烟和火时,往往朝着看不见烟和火的方向逃跑。疏散行动变成了只着眼于眼前危险的单纯 行动。被烟和火追得走投无路,没有其他逃生办法时,往往会采取从高处跳下等意想不到

33、的冲动 行为。4 随大众不是自己来判断逃生的方向,而是跟在前面的人或是大多数人的后面,胡乱跟随。5 发生恐慌由于烟雾和火的刺激,判断力减弱,身体不适时,便惊惶失措,从而延误了采取疏散行动的 时机,导致恐慌的发生:A. 火灾时,当人们处于烟和火的环境下,为了逃避危险,要采取疏散行动。此时的心情因人 而异,有的人一看见烟和火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中。B. 疏散时,如果出现停电、听见惨叫或怒吼声,往往会导致恐慌的发生。C. 疏散时,如果得不到情报或是情报不正确,人们无法疏散、火灾现场发生变化、疏散人员 的行动不统一等都会使不安的心情加剧,最终导致恐慌。D. 疏散通道被烟和火隔断、疏散门上锁、或有障碍

34、物时,疏散人员左右乱窜,互相撞倒,使 心理上更加惊慌,最终陷入恐慌状态。一旦由上诉原因发生恐慌,人们就很难接受外部的控制,这些失去正常判断能力的人们聚集 在一起,有时会导致极为惨痛的灾难。二、发生火灾时的报警发现火灾时,应沉着迅速、简明准确地报警,基本要求是:(1)用电话报警时,要沉着冷静地拨打119火警电话;要讲清楚公司名称(“厦门智讯技术 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详细地址(“厦门市湖里区钟宅金中源工业区金展源1号厂房”),说明火灾 发生地点及着火物质、火势大小等情况;要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公司的电话号码(“5790721”); 待对方说明可以挂断电话时,方可挂断电话。(2)报警后,要立即亲自或

35、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现场的义务消防员应沉着冷静,弄清 起火物质,就地取材,迅速设法扑灭初起火灾,防止火灾的蔓延。(3)消防车到达后,现场管理者和义务消防员应简要介绍公司布局、着火物质和位置,并 协助公安消防队灭火和人员财产的抢救工作。为什么把火警电话号码定为“119”?(1)国际标准化管理的需要。70年代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根据国际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建议世界各国火警电话采用“119”号码;( 2)为了避免火警电话用“0”号开头与其他通讯服务相互影响;(3) 火灾具有突发特点,为保证通讯畅通无阻,应将其并入“11”号开头的特别服务中去;(4) “119”号码便于记忆,发生火灾时,想到“要、

36、要”,以便联想到“119”拨火灾报警电话。 三、火灾的应急和响应1 火灾的应急和响应参见公司文件火灾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文件号:一PX/EW-446-10)2 火灾应急十要(1) 要早报警,报警愈早损失愈小,要牢记“119”火警电话。( 2) 初起火时最易扑灭,在消防车未到之前。如能集中全力抢救,常能化险为夷,转危为 安。( 3) 要先救火,后搬运财物,片刻延误,易成巨灾。失火时,不宜先抢救财物,易被窒息 而死或失去逃生的时机。( 4) 要沉重冷静,严守秩序,才能在火场中安全撤退。倘若争先恐后,互相拥挤,阻塞通 道,导致自相践踏,会造成不应有的惨剧。( 5) 下楼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将被单

37、、台布撕成布条,结成绳索,系牢窗户,再 用布护住手心,顺绳滑下。( 6) 邻室内起火,万勿开门,应跳入窗户阳台,呼喊救援或用前法脱险。否则,热气浓烟 乘虚而入使人窒息。( 7 ) 烟雾较浓时不必惊慌,宜用膝、肘着地,匍匐前进,因为近地处往往残留新鲜空气。 注意,呼吸要小而浅。( 8 ) 在非上楼不可的情况下,必须屏住呼吸上楼。因为浓烟上升的速度是每秒3 5 米,而 人上楼的速度是每秒0.5 米。( 9) 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也可用水打湿衣服、布类等掩住口鼻。(10) 逃离前必须先把有火房间的门关紧,使火焰、浓烟禁锢在一个房间之内,不致迅速 蔓延,能为本人和大家赢得宝贵时间。防火领导小组2005 年 4 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