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古史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练习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208476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73.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中古史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中古史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中古史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023年中古史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古史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一、必记知识点 1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时期。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2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 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十分缓慢。31581 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 。1669 年,康熙帝宣布实行 。雍正帝上台后推行了 的办法,征收统一的地丁银。4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作物新品种 和 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5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一种 的社会组织。6明清时

2、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辽阔的版图在 时期最终奠定,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7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但同时,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 为 大 规 模 的 侵 略 与 反 侵 略 的 斗 争。鸦 片 战 争 前,侵 略 我 国 的 殖 民 国 家 有:、和 、。8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是这一历史时期文化的特点。9明朝时期,蒙古族分为鞑靼和瓦刺两部。永乐年间,其首领接受明朝封号。明后期,鞑靼首领 与明朝修好。101757 年,清朝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的叛乱,统一天山南北。清朝在 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

3、各部的军政大权。11.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 、共同管理西藏事务。12.1405 年到 1433 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最远到达 地区。13“改土归流”是指取消土司衙门,改由 直接统治的变革。二、选择题 1.明朝时期锦衣卫、东、西厂监视、侦查官员的活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官员没有人身自由 B皇权专制加强 C 反腐败机制确立 D监察制度日臻完善 2.下列体现了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是 ()颁布“附益之法”靖康之变 靖难之役陈桥兵变 A B C D 3.明末农民起义有别于以前农民起义的根本点在于 ()A建立了

4、强大的农民政权 B推翻了腐朽的明朝 C被满汉地主阶级联合镇压 D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4.下列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A秦始皇提出并且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汉武帝实行科举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唐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主义制度发展到顶峰 5.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开始实行时,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A农民阶级 B 大商人 C 地主阶级 D 手工业者 6.促成清代前期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玉米等高产作物的推广 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政府对商贸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5、D 国家征收赋税时用银两 7.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进一步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工工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B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手 21212 场 C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增多 D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增多 8.商业发展状况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内市场扩大 B长途贩运发展 C 商品经济局限于大中城市 D 南京成为全国性商贸城市 9.以下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有 ()“庸”的实行取消杂税、杂役 开始以土地和资产作为主要征税标准 收取免役钱赋役征银 A B C D 10.乾隆皇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 ()A统治者满足于封建经

6、济的自给自足性 B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充盈 C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外贸有无皆可 D乾隆帝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反对外贸 11.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图 610 一 1,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 B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 C雍正朝人口增加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 D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 12.下列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A 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陂 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 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13.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对军队

7、的控制,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对五军都督府职权叙述正确的是(A五军都督府掌京师军权,兵部掌地方军权 B 五军都督府掌地方军权,兵部掌京师军权 C 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无调兵之权 D五军都督府有调兵之权,无统兵之权 14.科举命题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 ()A 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5.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16.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

8、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养活了众多人口 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提高了农业商品化程度 A B C D 17.明朝掌管地方民政、财政的机构是 ()A布政使司 B_行省 C 按察使司 D都指挥使司 18.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 ()A 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B 儒家思想统治得到强化 C 官僚机构更加臃肿 D 提高了官僚从政能力 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种和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清时期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但同时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19.清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赋役改革有利于

9、()A 人口自由流动 B土地兼并 C 稳固自然经济 D减轻地租 20.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引自皇明祖训),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反映的有效历史信息是()A明朝时期天下庶务繁多 B由于废除丞相,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工作效率不高 C丞相制度的废除意味着专制皇权高度强化 D明朝时期由于君主不理政事,造成大权旁落 21.有关明朝大明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订于明太祖统治期间 B内容中增加了经济立法 C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D未涉及贪污贿赂罪的判罚 22.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A加

10、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 B有效地控制黄河流域 C逃避南方农民起义的打击 D发展北方的社会经济 23.“蜀昔有沃野之称近为王府者什七,军屯者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这主要说明了明朝后期()A昏君屡出,奸宦专权 B 四川是“天府之国”C土地高度集中 D地方割据严重 24.清朝康熙帝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惟频减赋。”其具体做法是 ()A“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B“滋生人丁,永不加赋”C“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D“以田载丁,丁从地起”25.“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反映了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赋税加重 封建专制统治的

11、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的松弛 A B C D 26.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技术有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使用新式“纱绸机”制造管形火器的技术双色套印技术 A B C D 27.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 ()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人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统治者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2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沿革规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税种逐渐增多 B征收标准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 C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D 征收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

12、展为基本定时 29.下列关于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评述正确的是 ()A闭关锁国是中国历代的传统政策 B它是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C主要起抵御西方侵略的积极作用 D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30.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31.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匠

13、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A工匠技术水平高 B出现劳务市场 C实行计时工资 D存在失业现象 32.中国古代有位居民身穿棉袄,吃着甘薯,观看戏剧窦娥冤,这位居民生活的朝代最可能是()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3.对清朝康熙皇帝领导的消灭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 ()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种和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清时期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但同时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 A 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14、B有利于维护内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 C 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4.明朝同西藏地区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其表现是 ()在西藏地区设立卫所 确立册封制度建立僧官制度 实行土司制度 A B C D 35.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这项措施 ()为平定“三藩之乱”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改变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是指朝廷取消世袭的土司制度,派遣官员直接统治的举措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A B C D 36.元朝和清朝统治时,管辖库页岛的分别是 ()A 辽阳行省、吉林将军 B岭北行省、黑龙江将军 C岭北行省、乌里雅苏台将军 D辽阳行省、黑龙江

15、将军 37.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正确的是 ()A 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B其目的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 C 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D属于一种具有明显经济色彩的和平远征 38.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 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B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 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D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39.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A 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 B是清朝军事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 C 用法律手段维护领土主权 D收回尼布楚等地的主权 40.在徐光启生活的时代,文化领域体现了如下特点 ()市民文学兴起,诗词成为文学主流 集大成的

16、科技著作相继问世西学东渐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应运而生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期,充分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 A B C D 41.当 1718 世纪世界历史进入新的时期,而我国却未能出现与世界同步发展的局面,主要是由于()A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D中国人口众多,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下,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 42.据台湾府志记载: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该材料说明 ()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大陆移民是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台湾主要出产食糖和稻谷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

17、保证 A B C D 43.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A 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 C 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D 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 44.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对此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 C 两岸经济贸易互补 D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 45.雍正以后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驻藏大臣 都护 宣政院 达赖、班禅 ()A B C D 46.明末清

18、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A 农政全书 B 天工开物 C 天下郡国利病书 D 坤舆万国全图 47.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A 永乐大典 B 古今图书集成 C 天工开物 D 四库全书 48.观察图 6 一 111、图 6112 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种和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清时期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但同时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是 ()A 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B 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合为一体

19、 C 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 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49.下列关于徐光启思想和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支持“反清复明”活动 B积极引进西学 C 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D领导东林党的政治活动 50.明代倭患最严重的地区是 ()A 山东半岛 B辽东半岛 C东南沿海 D珠江三角洲 51.呼和浩特城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 ()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 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 C密切了满蒙关系 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 52.1771 年为摆脱沙俄的统治,回到清朝的是 ()A莫西蒙古准噶尔部 B蒙古鞑靼部 C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 D天山南路的回部 53.确定

20、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54.下列各项,属于清乾隆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是 ()A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 B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C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 D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55.将下列中国古代王朝疆域囱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排在第三的是 ()56.下列科学家中最早记录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形)的是 ()A 宋应星 B徐霞客 C徐光启 D汤若望 56.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全过程()A 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 D

21、王朝的振兴 57.下列管辖新疆地区的行政机构,按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西域都护 伊犁将军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A B C D 58.清代管理西藏地方事务的有 ()驻藏大臣达赖班禅理藩院 A B C D 59.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辖,元、清两朝采取的措施相同的有 ()A 设置行政机构 B改土归流 C采取和亲政策 D册封当地贵族 60.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冒险家开辟新航路的最大不同是 ()A 航海时间与规模 B 航海的范围是否有新突破 C 航海对各自的经济影响 D 航海的动力与影响 61.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始

22、终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种和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清时期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但同时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A中国与欧洲的直接交往始于东汉 B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 C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D华侨对南洋的开发最早始于宋元时期 62.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最主要特点是 ()A 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B 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 C 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 D 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63.下列观点中,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会同意的是 ()A“天不生仲尼,

23、万古如长夜”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64.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 ()A 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 B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 C 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 D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人,新颖性 65.下列古代著作中,初步体现“西学东渐”思想的是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齐民要术 A B C D 66.“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些诗句的作者是 ()A 郑成功 B戚继光 C郑和 D林则徐 67.“今之汗渥巴锡者,即阿玉奇之曾孙也,以俄征调师

24、旅不息,近且征其子入质;而俄又属别教非黄教。故与合族台志密谋,携全部投中国兴黄教之地,以息肩焉。”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张骞通西域 B回族形成 C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D土尔扈特部回归 68.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这与启蒙运动的思想极为相似。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启蒙运动的发展已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B 黄宗羲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C 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D 黄宗羲思想的产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而启蒙运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三、非选择题 69.苏州府志记载,自明朝万历年问,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

25、,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试述这一现象出现 的原因及历史作用。70.明太祖与奏章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 1160 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 3291 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 411件事。(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种和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

26、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清时期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但同时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 71.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个公民在北京出生。1991 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 16 亿左右。材料一:乾隆中期,中国人口约二亿多,乾隆后期,人口突破三亿。乾隆时吴县县志日:“国家太平日久,人民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1)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分析清朝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8 分)依据材料分析众多的人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负面影响?(8 分)清朝的农业生产如何应对众多人口

27、的粮食需求?(8 分)材料二: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表 1)耕地(公顷)森林面积(公顷)淡水(立方米)0.1 O1 2000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表 2)人口(万)面积(平方千米)耕地(公顷)森林面积(公顷)年径流总量(有效)(立方米)8200 16 万 920 万 800 万 2200 亿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 20 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 1 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 133 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 533 万公顷。结合表 1、表 2 及有关材料,请回答问题:(2)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未来 20 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是什么?(10 分)(3)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4 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种和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清时期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但同时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