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全册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208021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PDF 页数:92 大小:10.0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学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化学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化学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资源描述:

《化学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全册教案(9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 案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课题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课型新授课教学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重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难点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教法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开放式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

2、师互导入导语:新的学期,我和大家一起将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这个领域中的许多知识目前相对于同学们而言,有如这张白色的纸一 样(出示一张用酚酸试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纸)是一片空白。但是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探究,这个领域中的许多知识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倾听,思考,举例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首先,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课件展示课题)播放录像:武 陵 源 风 景 一 黄 龙 洞 课件展示:中国人上天了课件展示:隔水透气的鸟笼课件展示:焰火使夜晚绚丽多彩适当小结,适时赞许鼓励。什么是化学针对上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能否做出比较科学的解释。课件展示:中国人上大了,结合图片阐述物质的性质

3、、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变化等内容,揭示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天天和物质打交道,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展示:“铁锅烧菜”、“白色污染”。你能举出我们身边可能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例吗?你还能举出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中应用化学的实例吗?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活动课件展示探究活动:出示课后探究题探究(1)用生活经验鉴别物质:(2)探究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的组成特征;(3)假如没有化学,展开你的想象,设想世界将会怎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样?小结小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离不开化学。出示课后探究题:将枚新鲜鸡蛋浸入盛有2 0 0 m l.食醋的透明茶杯

4、也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现象;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会留下水垢,请你设法除去水垢(水垢成份与蛋壳相似)。请记录下你观察到的现象和你的实验设计。【板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 题 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钟乳石、石笋 是什么形成的?飞船、鸟笼 材料有什么特殊性质?焰火 火箭燃料燃烧、焰火爆炸时发生了什么变化?板研究物质 组成、结构、性质2 .化学在我们身边、变化规律的科学一化学书设铁锅烧菜、调料白色污染洗衣粉、沼气 衣食住行、能源、铝合金过氯乙酸油漆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计教学反思年 月 日教案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课 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 题1物质的变化

5、和性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乂1)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难点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教

6、 法教具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学法指导观察记录【师述】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过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

7、,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描述吗?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描述:1.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2.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矶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学生倾听,思考,举例: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1、描述实验现象;演示 实 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演示 实验2先展示胆矶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演示 实 验1-3两支试

8、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演示 实 验14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分析讨论归 形纳成总概结念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提问 实 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提问 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演示 实 验1-5 讨论与交流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以上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

9、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引入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籽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讲解 例如,胆研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小

10、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演示 实 验1-5举例说明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鼓励学生要对物质的性质以及探究方法的学习,会对身边的世界有更新的。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分组讨论、交流结果: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 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例如:木柴燃烧一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一

11、化学性质;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一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胆矶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化学变化;胆肌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化学性质。板书设计课 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 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教学反思年 月 日教 案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课题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2、课型W r授课教学目标可以从II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获得有价值的结论重点难点教法学生探究,教师指导教具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知识储备:探究活动是由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步骤方法、现象和结论等组成。探 究 活 动 的 中 心 环 节 是 实 验,观察实验的三个阶段是、和课堂导引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点燃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行图1-10和 图 i-n 实验熄 灭 时 进 行 图 1-12实验对人体吸收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完成探究报告或自制报告)探究报告探究活动名称:探究活动

13、目的:一用 品(可自选):步骤现象分析结论:问题和建议: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基础训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2 s 后取出,能 观 察 到()A、均匀的变黑 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空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3、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练可取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4、1

14、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 究 中 的()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推理5、二 氧 化 碳 可 以 使 澄 清 的 石 灰 水 变 成;还 可 以 使 燃 着 的 小 木 条.6、为证明某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小红同学把杯口向下使杯子浸没在盛水的盆里,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吗?请简述操作方法和现象:方法现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年 月 日时间年 月教案日总课时课 题第二 单 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 题 1空气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

15、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教 法以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归纳为探究主体,教师进行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大胆的探究、讨论、猜想、尝试、交流使学生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具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导入】【提问】出示空杯子,问:杯内有没有物质,如果有,里面的是什么?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

16、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成分。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吗?2.空气是种单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呢?【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的实验。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强调烟和雾的区别)O1.观察、思考、填写观察记录:红磷燃烧时有大量一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逐渐,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 体积,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积的.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集气瓶内,火焰。2.了解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分析讨论】1.实验前,将集气瓶容积5 等分2.引导学生依据观察红磷燃烧现象的方法观察、描述燃烧现象,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你观察到哪些实

17、验现象?红磷燃烧是哪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另一种物质具体来自于哪里?为什么红磷要过量,剩余的红磷为什么不燃烧?钟罩或集气瓶内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水面上升只1/5而不是全部?猜想剩下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师 生互 动【学生分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思考】实验中,如果进水量非常少时实验失败,原因你能找出来吗?介绍给大家学生可自选做如下实验:蠹聂【拓展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I.实验中应遵照什么原则选择药品?能否选择硫、铁丝、蜡烛?如果选用蜡烛做此实验应做如何改进?有哪些优缺点?2.为什么进水量接

18、近1/5却总小于1/5?原因有哪些?3.瓶内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吗?瓶内水面上升到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这说明了氮气的什么性质?【讲述】学生课前已做过预习,想想今天做的这个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受谁的启发而做的呢?小结:听取学生的小结汇报:了解本节课的宏观效应。1 工 1竞争性抢答文字评价题。1.口头小结:本节课认识了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物质有哪些性质?2.了解实验室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及选择药品的依据。3.通过本节探究课,得到了哪些收获?板书:一)i,计夕就,学回思年 月 日教 案时间年 月日总课时课 题课 题2 氧气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

19、化学性质较活泼。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些化学反应现象。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2.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教 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导入活 动 一 如何区别空气和氧气?活 动 二 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活 动 三 氧气是否易溶于水?先播放影片,然后将几段不同内容的影片作为图片陈列并定格。问:看了这段影片,大家联想到什么物质?影片介绍的是有关氧气用途,其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这节课我

20、们就来研究氧气的性质。问:你们桌面上没有标签的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如何区别呢?用眼看、用鼻子闻能区分吗?讲述:在刚才的实验中,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它在空气中则会熄灭,而将在空气中正在燃烧的木条插在氧气瓶中乂会怎么样呢?下面你们就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讲述: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提问:氧气能不能溶于水?肯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设问:这样描述你们是不是觉得范围太大,不太确切?我们可不可以用是否易溶于水来描述它?1.氧气是否易溶于水?(提出问题)2.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易溶于

21、水(作出假设)3.将大量水倒入氧气瓶中并振荡,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设计方案,进行探究)4.复燃不易溶;不复燃一易 溶(得出结论)演示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析以得出结论。纷纷带着好奇心观看,思考并回答:氧气。思考得出结果:不能。实验,并得出结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或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回答:色、态、味、密度、熔、沸点和溶水性。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得出结果:现象:复燃结论:氧气不易溶于水。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补充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绝对不溶于水,在室温下,1 L 开动脑筋回忆并思考,可能的回答:空水中只能溶解3 0 m L

22、氧气,这对水中动物生存有着重要意义。气中氧气含量低,氧气支持物质燃烧,活 动 四 硫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在空气中、(请一位学生上台与老师一起配合演示实验以作对比)演示实验:硫反应前物质:铁、氧气;反应后的物质:氧中燃烧现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铁+氧气点象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燃四氧化三铁。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用箭头连接,并注意条件是点燃。回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

23、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讨论,回答:航天航空、气焊、气割等。活 动 五 铁中也能燃烧吗?丝在氧气中演示实验:铁丝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燃烧补充说明:铁丝燃烧生成的物质叫四氧化:铁(化学式为F e s O j。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问:起说说反应前、后物质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问: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呢?总结: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渣把集气瓶炸裂。问:为什么硫燃烧不需要铺细沙呢?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反应,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

24、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氧气支持燃烧的例子。过渡:氧气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氧气的性质,再次播放有关氧气用途的影片。板课题2氧气一、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书设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熔点 沸点 溶水性(是否易溶于水)无色 气体 无 味 1.429 g/L -218 -18 3 不易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性质计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物质燃烧得越剧烈教学反思年 月 日教 案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课 题课题3 制取氧气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

25、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难点催化剂的概念教 法分组实验探究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激趣导入(体验游戏)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能屏多久?(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明确)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实验探究(课伸(提1(引r参照色。(课第;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nJ)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寻)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问题。段材PM图214,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二展示)【实验2-5】内容组内交流实验编号

26、现象原因快慢学生按表格过氧化氢溶液内容做好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单独加热二氧化钛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镒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镭?(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鼓励,并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镒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先预测,后实验并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表述实验现象,找出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设问)二氧化铳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镒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让我们一起做【实验26】。(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词加以领悟Mn02过氧化氢

27、=水+氧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生动师互深入探究小结练习(设问)硫酸铜溶液是否也能做此反应的催化剂呢?请同学们白已去验证它。(说明)你还能找出用其他的催化剂来制取氧气的方法吗?具体可参照课后的习题。(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例举生活中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此处还需增加【实验2-7】的实验如:高钵酸钾 镉酸钾+二氧化镒+氧气(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化合反应吗?(课件展示)化合反应实例(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课件展示)猜想并动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思考讨论分析发现新问题分析、比较,得出结论自我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验,并相互交流

28、和评价。反应物种类生成物种类反应特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小结并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点燃A.硫+氧气,一氧化硫占燃B.石蜡十氧气二二,二氧化碳+水瓜热C.氧化汞7 氧气+汞自燃D.铁+氧气二二,四氧化三铁2.你还能用其他方法制取氧气吗?板书设 计【板书设计】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二、实验室制法:MnC)21.过氧化氢二,水+氧气2.高镒酸钾-钛酸钾+二氧化镒+氧气三、催化剂四、分解反应蓑学反思年 月 日教案时间年月日总课时课 题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 题 1 水的组成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认识水的组成,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重点认识水的组成难点教 法教具教

29、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情景导入实验:交流讨论:一、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知道水既普通乂宝贵。那么,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1、电解水现象:正负两极都有气体产生,体积比约为2:1提问:两极上产生的都是什么气体?2、分别用带火星的和燃着的木条来验证两极气体3、氢气的燃烧水 型 里 氢+氧 气(压0)(压)(0,)氢 气+氧气点 燃 水(%)(02)(H20)1、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的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2、在上述这个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3、上述实验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提问:什么是化合物和单质,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通过氧气和氢气的性质判断是氧气和氢气水是由氢

30、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 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 1 :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师: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师: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较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生:接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按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两倍。1.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

31、质。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3.巩 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4.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板书设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二、单质是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计教学反思年 月 日教_ 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课 题课题2分子和原子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难点建立微观

32、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教 法学案导学、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导入部分】一、分子的真实存在。【激趣】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过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演示】一小堆糖,用药匙先取出一点,再一分为二,再分面四分之一想一想,最后分成了什么?【讲解】糖就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粒子构成的。很多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一分子构成的。【提问】你能解释为什么酒清挥

33、发了吗?你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花的香味吗?【指导阅读】教材P47第一、二 自然段【组织讨论】1.为什么水会减少?2.解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拓展】请猜想一下,品红在什么情况下可扩散得更快一些?【提问】这说明了什么?【过渡】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我们借助先进仪器不仅能看到,而且我们还能移动它们。动手实验,在衣服、纸上、手上等处滴一滴医用酒精。回答:酒精挥发了回答:闻到了花的香味,但看不见这种物质。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并表达交流。回答:在热水中,分子运动加快。回答: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观察,猜想它的大小【指导观察】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二、分 子 的 基 本 性

34、 质1、分子很小;【指导阅读】“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段话。【提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叫,些数据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三、分 子 的基本性质2.分子的运动【过渡】从品红的扩散,我们猜想分子是在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下分子的运动。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组织讨论】【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水可使无色的酚配试液变成红色。【演示】取一只试管,倒入2毫升氨水,滴2滴酚a t试液。【提问】有什么现象?【提出问题】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能使酚隙试液变成红色吗?【提供实验仪器】浓氨水、酚猷溶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

35、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等。【提出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板书】分子的运动。实验探究过程等。【引导分析】方案一,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引导学生归纳】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如果改变温度会有什么影响?四、分子的基本性质3、分子间有间隔物 质 为 什 么 有 固(S)、液(I)、气(g)三 态 的 变 化?【演示实验】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0?和N G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璃片后,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1 .为什么一滴酒精滴在纸上,过一会儿就消失了?2 .手上消失得快,还是纸上消失得快?为什么?3 .从体积上来说,1 +

36、1=2吗?为什么?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小结回答:酚隙遇氨水变成了红色。讨论:1.可能根据氨水易挥发的性质,再利用氨气的易溶于水。2.必须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才能完成。学生先分组动讨论,再动手实验。几分钟后,表达交流。介绍自己实验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归纳: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学生回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结合刚学过的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板书设计基本性质好 砌、分子好 在 不 停 谓好项前隔教学反思年 月 日时间教_年 月 日 总课时课 题课题3 水的净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

37、和蒸储等净化水的方法;3.会做沉淀、过滤实验,培养实验能力。重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操作的原理及实验。难点硬水的蒸储教 法实验探究式、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导入展示白然界中的清澈的水和污水实物图,自然界的水是纯净物吗?讲解:自然界中天然水含有许多不可溶的杂质、可溶性的物质、细菌等。设问:我们每天喝的水从哪里来?这节课我们一起做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把它净化成n来水!设疑:想把河水净化,需经过哪些处理?实际净化前先加絮凝剂,为什么?指导并检查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展示过滤操作示意图。实验中,如果滤液出现浑浊,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

38、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设疑: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经过不同程度处理的水,有什么不同?小结:沉淀、过滤这两种方法主要除去什么样的杂质?多媒体展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介绍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设疑:用活性炭进行过滤有什么优点?板书:吸 附(除杂质、除异味、除色)设问:现在我们得到的是自来水吗?缺少什么操作?设疑:常用于水的消毒方法有哪些?下面让我们看下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示意图!多媒体展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设问:家中的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有什么现象?解释:这是因为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这样的水叫硬水,在加热或长时间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什么样的水叫软水?设问:如何检

39、验硬水和软水?设问: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麻烦?思考、回答。实 验 1:向两个盛有河水的烧杯中加入明矶,和另一杯河水对比,观察现象,讨论加明研的作用实 验 2:各组成员根据生活经验设计过滤装置,分工合作进行过滤操作。根据实验成败,讨论总结过滤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实验3:各组动手自制简易水过滤器;各组展示过滤器并互相评价用简易水过滤器得到的天然水,没有消-o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小结设问:怎样使硬水软化?讲解:1.加入化学试剂除去硬水中的钙、镁离子;2.加热煮沸。设问:水壶盖上的蒸储水是经历了哪些过程得到的?设疑:能利用桌上的仪器组装一套制取蒸镭水的装置吗?选出其中组较好的装置进

40、行实验。介绍实验室制取蒸储水的装置原理及注意事项。设问:制取蒸镭水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小结:水的儿种净化方法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净化;通过了解自来水制取过程,渗透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思想。设疑:是不是饮用越纯的水就越好?课后作业:收集一些资料,从卫生、健康角度对如何正确选择饮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蒸储水)提出自己的看法.实 验4:把肥皂水分别加到盛有软水和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阅读教材并回答。实验5:通过迁移水壶盖上的蒸馀水的得到过程,讨论设计组装仪器。各组展示设计的蒸储装置。板书设计课 题3水的净化硬 水)C沉淀丝,水里1 )过 滤(一贴二

41、低三靠)软 水,1吸 附(除杂质、除异味、除色)教学反思年 月 日M _&时间年 月H总课时课 题课题4爱护水资源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现状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3.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4.初步学会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5.初步学习书写规范的调查报告重点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难点学生汇报:语言准确性的把握、节奏的控制教 法多媒体展示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 引入(投影)请向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图标?我们为什么要节水、爱水?过渡 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连坚硬的骨骼里也含水22%。(展示p p t图片)在地球上,

42、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储备情况怎样呢?北京水资源总量又是多少呢?请阅读书P5859补充资料:北京水资源(见p p t板 书1)设问 这有限的水资源是否都能用来孕育生命呢?请听刘卓周小组的研究汇报。设问 看来水质直接影响到生命质量,那么我们周边的水质情况怎么样呢?陈子悦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听他们的汇报:中国节水标志生命离不开水。感受:失去了水,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通过看书、阅读补充资料分析水资源现状学生汇报p p t展示研究论文 几种化学日用品对小麦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对比了清水、盐水、洗衣粉液、电池液对小麦萌发和生长的影响,通过持续一周的细心观察得出结论:水质直接影响生命质量。学生汇报p

43、p t展示研究论文 昆玉:河的水污染调查报告。重点调查了昆玉河水质,分析了与此相关的垃圾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学生汇报P P t展示研究论文 水价上涨后,服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 生互 动 设问 面对岌岌可危的水资源、不容乐观的水质,政府企业、普通居民又是如何对待的呢?林亦清、苏亦煌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下面请听他们的汇报:小结 本次研究性学习总结,详见ppt板书2行业用水情况调查。该小组在分析了北京市近十年水价的变化趋势后,提出了他们对水价上涨原因的思考,并对游泳馆、美发店、洗车行、居民社区等地进行了实地采访。学生认真倾听,从老师的总结和其他小组的特色中吸取精华学生汇报p p t

44、展示研究论文 家庭用水调查与探究。针对居民用水情况精心设计问卷,并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又进行了再调杳.板书设计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现状匮乏三.水质现状一污染四.节 水、爱水人人有责 p p t板 书 1 国际公认的水资源量下限为1 QQQ.jn3人均水资源量不足时。旋北京水资源现状 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32、在世界大城市和首都中名列百名之后按照节水型城市的标准,北京只能支持1700万人口。据 2003年底的统计,北京常住人口已突破1400万,但每天滞留在北京的人口已达到1700万。(p p t板书2感及研究嘏学习总转1.同学们对爱护水资源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意识

45、到了节水要从我做起。2 .化 学知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做好节水宣传员工作的好帮手。3.活动中同学们运用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反思年 月 日教案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 题 1原子的构成课型新授课教学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重点原子的构成目标难点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教法以创设情境活动为核心的活动元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复习提问创设情景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动画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回顾讨论)。在理

46、解了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过渡启发)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图片展示)这是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的图片。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一个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为什么原子弹有那么大的威力呢?(讲述)1897年,在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以后,人们开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学生发言)原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我的手上有无数个原子;原子核更小,在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空间很大;电子绕核做高速认真阅读表格中有关几种原子的构成,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47、,得出结论:质子数等于核电子数;注意氢原子内无中子。运动.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构成。(屏幕演示)原子的构成的动画。(讲解)根据刚才的动画演示,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指导阅读)P70页第一段,想像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投影展示、评判讨论(教师引导)原子核很小,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原子核还可再分,在动画中已经显示出来,大家仔细观察原子核的构成。(屏幕演示)重放动画,引导学生动手用大括号的形式将原子的结构表不出来。知识巩固1.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2.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自主探究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阅读讨论、归纳小结指导学生阅

48、读教材P 6 8 的表4-2;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和讨论。(思考)原子那么小,有没有质量呢?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可精确地测出原子的实际质量。(阅读)课文表“几种原子的质量”这样小的数字,无论书写、读数、记忆和使用都极不方便。正像以吨为单位来表示一粒小麦的质量一样不方便。所以国际上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里,相对原子质里来表示。练习巩固(阅读)课文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内容及旁白课文附录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氢、碳、氧、钠、铁五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思考与讨论)通过这段课文的阅读,你能初步弄清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吗?(巩固提问)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对

49、吗?为什么?仔细阅读课本,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1 .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计算的?2.相对原子质量是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3.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吗完成练习,体会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回答相应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板书设计课 题 1: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 子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1 中 子 不 显 电 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活 动 与 探 究

50、=学 生 分 组 实 验、探究、汇报、交流活动与探究=是酸中的什么离子,与碱中的什么离子相互作用。用课件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验证猜想与结论)实践与应用=“酸附”导致土壤酸化;用洗洁精清洗厨具计测拉断所需要的力,用手触摸头发的表面确定粗糙程度等等,这些教科书中没有的东西,都反映了这特点。因为这节课的难度不大,让学生做主持,同学之间有更强的亲和力,课堂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老师的组织、引导、帮助的角色到位。整个课堂活跃而不失严谨,开放而不失章法。溶液的p H.学生猜测、讨 论、分组实验、总结实践与应用二 设计实验:皮蛋有涩味,如何验证它呈酸性还

51、是碱性,在食用前可如何处理并完成该实验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的药水,可减轻痛痒。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收集证据我们怎样应用第三板块:教学范例酸有哪些性质?碱有哪些性质?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我猜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应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2、 _ _ _ _ _ _ _ _ _ _。通过对操作方法的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和设计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像把张纸分成儿张小纸(节约),用放大镜观察头发,用测力计测拉断所需要的力,用手触摸头 发 的 表 面 确 定 粗 糙 程度等等,这些教科书中 没 有的东西,都反映了这一特点。因为这节课的难度不大,让学生做主持,同学之间有更强的亲和力,课堂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老师的组织、引导、帮助的角色到位。整个课堂活跃而不失严谨,开放而不失章法。溶 液 的pH。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取10 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酚醐试液。2.向1中再逐

53、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为无色。3.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小结: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2.盐的定义 解 释“向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一些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加什么物质最合适?皮蛋味涩,如何做可除去涩味,亲自动手试试看。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可 涂 些 碱 性 物 质(如如一出0)的药水,可减轻痛痒,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z)除去,说明去垢的原理是什么。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较好?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请想一想主要药物的化学性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

54、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板书设计课 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2.盐的定义教学反思I 年 月 日致 茶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课题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 题 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学和用途。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目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标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教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创设情境阅读教材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 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

55、初知盐的用途等。阅读教材P 7 0-7 1页,整理资料,完成下表。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2 .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主要用途组成上的共同点结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4.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师 生互 动教师指导练习巩固自我反思1.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

56、料表,也可以提出疑问)2.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竞赛(抢答问题或争抢板书化学式)。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 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板书设计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 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主要用途组成上的共同点结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教学反思年 月 日教案时间 年 月 日总课时课 题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 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57、的种类和用途。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教 法教具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创设情境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1.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2 .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一粗盐的初步提纯。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

58、?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教师示范1.制作过滤器。2 .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3 .分组实验,学生评议,提出疑问: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学生观察: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组内交流,形成方案。全班交流,互为补充。1.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2.交流实验结果:各组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教学小结么?4.分组讨论: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学

59、生白我评价)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性评价)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5.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板书设计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一、粗盐的初步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固体的转移二、过滤注意事项:-贴二低三靠教学反思年 月 日时间年月教日案总课时课 题第 十 一 单 元 盐 化肥课 题 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三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重点粗盐

60、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教 法教具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创设情境创新尝试第三课时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1.教师演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3 .仿照示例: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a C 0:t+2 H C l=C a C L+H20+C 021试着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酸钠与盐酸:N a2C 0.,+2 H C l=2 N a C l+H,0+C 02 f碳酸氢钠与盐酸:N a H C Q i+H C k N a C l+H Q+C O?f碳酸钠与氢氧

61、化钙:N a2C 03+C a(0 H)2=2 N a O H+C a C O.,J4.观察与思考(一):观察: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举例:填写下表1.分组实验:按 要 求 完 成 实验11-1、实 验 11-2,记录实验现象。2.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被鉴定的物质加入的试剂现 象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问题拓展自我反思5.观察与思考(二):观察:第个反应有什么特点?6.回忆与反思:根据你具有的酸、碱、盐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应

62、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7.讨论与归纳: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应与你所列举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查漏补缺。2.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又有哪些新发现?你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满意?是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呢?教师小结(重点在于评价、知识归纳、给予学习方法)L分组讨论2.交流讨论情况板书设计第十一单

63、元 盐 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发生条件: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教学反思年 月 日教案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课 题第 十 一 单 元 盐 化 肥课 题2化学肥料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创设情境再创情景教师小结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化肥1.讲述:1958 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不少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 13亿人口

64、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1:所起的作用.2.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3.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讨论交流1.阅读课文:第7 9页第二、三两段。2.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使用方面,你应当给父母做哪些宣传?类别氮肥磷肥钾肥亘合肥名称化学式主要作用植物缺少时的症状由学生讲述案例: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告诉我其中的秘密吗?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 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

65、,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1.教师介绍案例中的秘密。2.案例说明了什么?我们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生动师互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学生活动问题拓展教师小结第二课时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贴在黑板上)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会得“病”:实 物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

66、(缺?)实物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实物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1.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2.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3.怎样科学施肥?1.观察实物、填写下表:组内交流:交流观察结果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氮肥磷肥钾肥碳酸氢钱氯化钱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状态气味溶解性2.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3.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黑板上的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急需施肥。但是,买回来的化肥包装袋因磨损,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现取化肥样品分别装入1、2、3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把小瓶标号写在黑板上对应的“生病”植物的下方。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板书计课题2化学肥料一、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氮肥磷肥 4邛肥碳酸氢钱氯化镀磷矿粉过 磷 酸 钙?麻酸钾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