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审美心理发展论文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20206435 上传时间:2021-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儿童审美心理发展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儿童审美心理发展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儿童审美心理发展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儿童审美心理发展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审美心理发展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儿童审美心理发展论文摘要:审美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已经被确立为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心理学研究的审美和美学家研究的审美不同,美学家以审美经验为研究对象,是与记忆相关的简单心理活动;而心理学以审美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包括审美心理的系统结构、层次与历程,审美素质与审美心理的关联以及审美素质的形成,探索科学地分析和界定审美本质的途径。本文通过对心理学报及心理科学从1994-2006年的所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联系美学上的重要概念,试着将心理学研究中各个分散的相关部分联系起来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概括出审美心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儿童发展审美心理 一.问题的提出 有人问圣.奥古斯丁:“时间究竟是什么?

2、”他回答说:“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世界上许多习见周知的事物都是如此,最显著的就是“美”,我们可以很简单地应用这个字,但是哲学家和艺术家们摸索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没有寻找到一个定论。近代心理学的兴起,试图从心理研究的角度给予审美心理科学的解释。心理科学关于这方面研究最新的一篇综述是审美的神经机制研究及其美学意义(2006年第5期),这篇综述在以往神经美学的研究基础上,将事物引起的刺激反应是否适应神经机制作为定义和界定审美心理的标准。但是,如果仅从生理角度,并不能界定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美感和快感的区别”。快感是生理上的协调适应,但是美感更是一种心理活

3、动。除了神经机制,是否能从人生发展的角度找到更全面的研究方式?因为审美心理不仅是瞬时的刺激反应,更在于一种形成过程。这将更有利于把审美心理现象确定在科学的基础上。科学基础的另一个含义是“有迹可寻”,审美心理不是凭空而降的,尽管各人的审美不会相同,甚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审美感受也会发生变化,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产生“美还是不美”的审美判断是有心理基础的,如果各人的心理基础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他们的审美判断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共性。 从美学上解释审美心理的形成有这样几个重要的概念:感觉、知觉、记忆、联想、移情、无意识。但是美学上的解释本身就没有达到定论,也缺乏实验研究。从神经机制上解释审

4、美心理,也还局限在感觉的层次。其实对其他几个概念,从儿童心理的发展中最能清晰地看到形成过程,比如儿童什么时候具备整体知觉的能力?什么时候开始习惯性地产生联想?研究这些基本心理刚好可以概括出审美形成的心理基础。虽然现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还没有这样的概括,但是已经有很多的相关研究。 二.相关研究 审美心理产生之前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不单指认识事物是什么颜色、形状之类的客观属性,还指包含什么样的记忆或者象征意义,因为审美不是停止在对事物客观的把握上,更重要的是产生了情感,事物的客观属性引起的刺激表现为神经的生理反应,而审美更重要的是产生了联想,表现为大脑的心理活动。 以音乐欣赏为例,音乐是审美活动的一个主

5、要范畴,并且专长表现人的情感,心理学研究中关于音乐的实验有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胎教音乐的研究,另一个是对音乐的情绪判断研究。音乐欣赏和胎教并不是等同的,因为还不能确定胎儿是可以欣赏音乐的,但是,胎儿是能够听到外界声音的,并且胎儿出生后能够再认胎教音乐,他们一听到这种曾经听过的音乐就会立刻转头寻找声源,这可以说明人在胎儿时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记忆能力和条件反射机制。同时,胎儿的性别及神经活动类型是影响其对音乐反应的重要因素,对音乐不能很好的反应就谈不上对音乐进行欣赏,这也可以说明审美的差异建立在心理机制的差异上,心理机制的差异中包括了神经机制的差异。 人从儿童时期开始就可以欣赏音乐,但儿童是如何进

6、行音乐欣赏的?儿童对音乐的情绪判断怎么样?实验表明过去的经验是当前感知、理解的基础,由此而发生情绪体验和想象联想,情绪正确判断与想象呈显著相关。这说明审美情感的产生以联想作为基础,而联想首先要求综合记忆、知觉等多方面。人在婴儿时期已经具备了这种综合能力,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人们倾向于将婴儿视为仅仅具备感知运动反射和基本知觉能力的个体,近年来人们日益深入地认识婴儿期个体的认知潜力,发现婴儿的知觉整合以及客观事物的关系等方面的内隐知识都在迅速发展。婴儿在3个月时就能区分通过图片呈现的一些基本面部表情的模式,如愉快、悲伤和惊奇等,到7个月时已能对一些基本正性表情进行表情意义上的归类识别,即可以跨情境、

7、跨面孔地抽取出它们的表情模式。通过婴儿控制的习惯化去习惯化实验设计,推测出8个月以后的婴儿已具备了相当全面的经验和初具基础的知觉认知记忆系统,可识别各种基本表情。并且,这种综合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变化的,在这种变化中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客体永久性的形成,另一个是整体知觉优先性的发展。 我国婴儿的客体永久性水平在811月间随年龄增长持续发展,8个月的婴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是个体关于外界物体独立于自身知觉状态和运动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个体发展历程中第一次去自我中心化的表现。由于客体永久性的建立,运动变化的事物才成为稳定而连贯的整体,婴儿才能将不断消失、再现的照看者视为同

8、一的客体,从而与之形成稳定的情感联系。稳定的情感联系是习惯性联想的心理基础。客体永久性的获得不仅使婴儿能意识到外在事物是独立于自己而存在的客体,而且还能认识到自我同样也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个客体,这种初步的对自我存在客观性的认识为其以后自我意识及社会性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每个人的审美活动都是从自身角度出发的,不同的自我意识和不同的社会性也影响着审美活动的差异。 整体知觉优先性的发展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注重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这种相互联系和上面的稳定情感联系一样,也是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心理学实验侧重从幼儿人物画的发展中研究这种优先性发展的过程,研究表明,46岁的多数幼儿习惯对整体特征优先分配

9、注意资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具有这样的倾向。幼儿对“人”身体各部分功能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影响人物画结构的因素。同时,儿童画的发展过程是由符号概念编码向视觉具体化编码转移的过程。儿童的每一次“看”中都包含着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模型的视觉图像与其启动的儿童有关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管是二维还是三维模型,不同年龄组各有其主导的编码特点。低年龄幼儿将组成模型的部件分别进行图像编码,进而进展到按模型的典型特征进行语义编码,然后才能按所见模型的真实形象进行绘画编码。儿童只有在对外界事物有了完整把握之后才可能对它们产生感情。也就是说,一些抽象的、分割的、孤立的点、线、面甚至单体,对儿童是

10、没有情感意义的,只有当儿童能够把握这些点线面体属于一个什么样的事物,它们是这个事物的有机组成,而这样的一个事物才开始具备情感意义上的联想。 整体知觉的发展过程中还伴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经验是儿童进行类比推理的基础,学龄儿童开始形成、发展和具有推理能力。以运动知觉研究来说明:运动知觉是儿童早期空间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认为其主要成分是对客体空间位移及速度变化进行的视觉运动表象操作。空间是由物体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的,9岁以上儿童开始具备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的能力,不再把物体看做是一个点,而是从与周围的关系中去看待,有了“线”的概念。其中,儿童对运动物体行距的预测能力的发展与他认知策略的发展

11、密不可分。以迂回行为的发展为例:迂回行为是一种重要的策略性问题解决行为,它指当个体遇到障碍不能直接达到目的的情况下,换用间接策略或其它途径来达到既定目的。迂回行为体现着“手段目的”的分化与协调这一智慧行为的本质。 与运动知觉的发展一样,精细动作能力是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它不仅是个体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个体其它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动作活动的结果会导致大脑感知运动控制系统的重组,从而促进大脑结构的完善,为个体早期心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也包括审美心理的发展。从关于梦的研究

12、中也可以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日益复杂。不但有联想,还有想象的组合,46岁儿童认为具有与某事物相关的亲身经验、思维经验和知识的人更有可能梦到该事物,梦有弥补没有实现的愿望的功能。想象又正是移情的基础,将自身的感受外射于其它,移情是审美心理的重要部分。 除了上述研究,心理学中关于成长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也可以为审美心理的形成提供论据。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亲子关系的研究,一个是性别观念的形成。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亲子间控制性交往(主要是游戏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机制。在这种关系中,儿童的情绪反应、情绪表现、情感交流、自我观念开始形成并要求被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和认知性在游戏

13、中表现,又在游戏中发展。社会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性别意识的发展,儿童的性别意识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性别编码受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儿童很早就从成人的言语和行为中习得了社会的性别观念,中国文化中具有阴阳对立的传统,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并且以阴阳对立和变化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认识自己或他人是男性还是女性,或依据人的性别进行分类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种社会认知能力,而儿童总是依据自己头脑中形成的性别图式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我国3、4岁儿童处于性别认同水平,即具有识别自己和他人性别的能力;4、5岁儿童处于性别稳定性水平,儿童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别是不会改变的

14、;5、6岁儿童处于性别一致性水平,儿童已经认识到性别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10岁以后,儿童开始出现游戏、交友和活动的强烈性别分化。这些社会性的观念显然也影响了审美活动,例如,初生的婴儿只要视网膜的锥体细胞没有缺陷,出生后一星期左右,便开始初步分辨颜色,到三个月后,锥体细胞发育已经相当完善,此时已能很好地分辨各种颜色。对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各个民族都很相同,先是发展了对黑色、红色和白色的正确命名,然后是黄色、绿色和蓝色,最后是紫色和澄色,这与不同的社会环境有关。而在颜色类中,色彩鲜艳的颜色与女性服饰颜色相似,色彩不鲜艳的颜色与男性服饰颜色相似;在自然物中,喻为男性的自然物常具有强硬、高大、

15、力量、光明、勇猛、威武的特征,喻为女性的自然物常具有轻柔、宁静、美丽、纯洁、五彩缤纷、婀娜多姿的特征;在人造物中,喻为男性的物体,或内在本质坚硬,或让人联想到男性活动,喻为女性的物体,或内在本质柔软,或让人联想到女性活动。 三、小结 19、20世纪审美心理学的繁荣已经把美学和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肯定会为缺乏说服性的美学理论研究建立一个实在的基础。但是,审美心理学的研究不应该是仅仅立足于实验分析的定量研究,人文科学的一个共同点就在于它的异常复杂性,心理学本身不完全是一门定量研究的科学,它对于美学的帮助在于从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中给予解释。 参考书目及文献 谈美朱光潜(中国第一代美学家)著 心

16、理学报: 1994年2月胎教音乐对胎儿影响的实验研究李虹 1994年5月婴儿识别面部表情的能力及其发展模式王垒张岚李黎 1994年11月音乐欣赏过程中三至十岁儿童的情绪判断与想象发展梁承谋张永卫郑锦纹 1995年11月儿童运动行距预测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因素裴剑涛沈家鲜龚剑飞 1997年7月811个月婴儿迂回行为发展特点与学习能力的研究董奇陶沙曾琦芦咏莉王雁萍 1997年10月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机制的研究曾琦董奇陶沙 2000年2期年幼儿童人物画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王贞琳 2001年2期幼儿在等级图形知觉中的整体优先现象严霄霏苏彦捷 2001年4期小学儿童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田学红方格方富熹 2001年

17、4期36岁不同民族儿童颜色命名发展的比较林仲贤张增慧韩布新傅金芝 2002年1期婴儿问题解决行为的特点与发展董奇陶沙张华刘玉新李蓓蕾 2002年5期儿童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及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李蓓蕾林磊董奇 2003年1期47岁儿童绘画摹写的语义编码特点李馥王丽 2003年2期家庭游戏中的母亲控制策略与儿童顺从行为陈会昌李冬晖侯静陈欣银 2004年5期儿童的直接推理能力及策略的发展毕鸿燕彭聃龄于海霞 2005年3期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张积家刘丽红曾丹 2006年1期46岁儿童对梦的起因和可控性的理解徐琴美李庆功林洁2006年期学前儿童性别恒常性的发展范珍桃方富熹 心理科学2000年2期审美心理学初探周冠生 心理科学2006年5期审美的神经机制研究及其美学意义丁晓君周昌乐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