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节专题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20205701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转向节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转向节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转向节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转向节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向节专题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转向节专题报告初步形成一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供给能力。建立了一批汽车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其中,汽车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了69个,占总量的54%;国家重点实验室有5个,在机械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占比172%。此外,还建立起一批汽车相关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方面,零部件企业正在并将继续成为汽车领域海外投资、并购的主力军,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国际市场,以获得核心技术、扩张全球规模和培育优秀人才。因此,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正成为关键。另一方面,依托技术合作、资本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也将成为我国各零部件企业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2、同时,将继续致力于为企业营造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大品牌培育,推动零部件产品、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一、 汽车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汽车产业链国际化分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渐成为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国内整车配套需求和国外整车配套需求共同构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汽车行业在2018年出现负增长。我国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汽车产业发展,汽车行业总体逐步恢复。从千人汽车保有量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及汽车零部件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供给方面,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基本满足国内整车配套和售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每

3、年都有相当规模的零部件产品出口。随着产品升级、技术革新的推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全球分工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也将得到提高。二、 燃料电池汽车尚处于成长初期,产业链亟待形成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整车、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技术体系,具备小规模产业化条件,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配套的加氢站在局部区域建成运行。目前燃料电池中高功率、金属板燃料电池电堆未实现大规模国产化,国内超薄、长寿命质子交换膜、高压储氢系统关键阀件领域还处于空白期。电池电堆功率密度、环境适应性、寿命还需要大幅提升,产业链还尚未形成。亟须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培育力度。

4、三、 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涉及面广、市场潜力大、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的特点。汽车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汽车产业链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核心,向上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及与零部件制造相关的其他基础工业;向下可延伸至汽车服务贸易业,包括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金融等。(一)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概况1、汽车行业全球汽车销量维持在高位全球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010年至2017年,全球汽车销量从7,49715万辆增至9,58928万辆,2018年起全球汽车销量呈现负增长,受新冠肺炎

5、疫情在全球爆发的影响,2020年全球销量下降至7,87743万辆,2021年全球销量回升至8,26848万辆,但仍低于2019年销量水平。2、汽车行业亚洲市场占比高,部分制造活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趋于饱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一些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汽车制造活动已经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同时亚洲市场在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占比达到58%,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发展带来机遇。3、汽车行业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技术应用日趋广泛随着各国排放标准不断升级,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推动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世界

6、主要汽车生产大国正大力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全球多国及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公布了燃油车禁售或停售时间表,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汽车替代趋势十分显著。2021年度全球和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均处于高速增长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增长10792%和15757%,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汽车的替代速度加快。(二)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1、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快速发展推动了汽车需求量迅速增加。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0-2021年期间我国汽车产销量实现大幅度增长,汽车产销量从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分别增至2,6082万辆和2,62

7、75万辆,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要增长点,连续十二年蝉联全球第一。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压力加剧,中国汽车产业逐步转入稳步发展阶段,并加速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稳增长、调结构的发展主题仍将继续。与全球汽车产销变动趋势一致,2019年国内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是中国汽车市场20年以来第一次连续两年负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的影响,2020年国内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9%和18%,而全球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57%和137%,国内汽车产销降幅远低于全球,中国汽车产销占全球比例突破3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34%和38%,结束了20

8、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产销量占全球的比例稳定在30%以上。2022年上半年,汽车生产供给受到了新冠疫情、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特别是2022年3月中下旬以来吉林、上海等地区新冠疫情的多点暴发,对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造成一定冲击。2022年5月,通过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举措。2022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度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产销量的增长不断扩大国内汽车保有量,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02亿辆;与

9、2020年底相比,增加021亿辆,增长747%。从长期来看,我国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较低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的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现有车辆更新换代需求,为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空间。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汽车保有量是影响汽车销量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决定人均GDP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从居民可支配收入角度分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来始终保持较高增长,2021年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5,128元,增长81%,其中城镇居民为47,412元,增长71%,农村居民为18,931元,增长97%。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

10、不断提高为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全球20个主要汽车拥有量数据来看,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3辆,位居全球排名的第17位。而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远超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仍然较低,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我国仍处于汽车消费的发展期。随着国内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未来我国汽车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2、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提高。产量从2015年的379万辆提升至2021年的3545万辆,年复合增长率

11、4515%;销量从2015年的331万辆提升至2021年的3521万辆,年复合增长率4829%。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1595%和1575%,全年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局面,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0%。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产业变革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零部件需求提升,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销售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趋势逐渐明显,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逐年提高,近三年分别为468%、540%和1340%,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四、 充分发挥现有各

12、类创新主体的作用,通过多元化渠道增强应用技术供给坚持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同时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研究方面的能力,科研机构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优势,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多元化和网络化的技术供应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等现有改制科研院所在行业公共创新平台方面的服务能力,鼓励其加大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强化应用技术供给。研究推动对改制院所实行业务分类考核、利润部分返还支持创新等措施,鼓励其增强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汽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现有创新资源的统筹规划布局。建立研发信息、成果、资源共享平台和推进组织,加

13、强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研究机构之间的研发协同。完善对国家认定的各类研究机构的评估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其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重点评估其对行业创新的引领、辐射和支撑效果。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的作用。积极推动整车企业之间的联合和战略协作,推动在电动化技术平台、智能驾驶平台、未来共享出行等方面开展联合创新。同时,通过整车企业间的联合,共同培育和扶植一批专业化科技公司和供应商,带动核心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推动企业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适度扩大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联合基金规模,围绕汽车行业共性基础课题开展协同研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依托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

14、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等现有联盟,推动深层次协同创新和合作开发,推动共性技术联合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培养专业人才,引导技术标准建设。推动联盟的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需求导向、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同时,结合汽车产业发展新需求,在先进的节能环保汽车、未来共享出行、汽车+跨界融合等领域推动建设一批新的创新联盟,加强跨界联合创新。五、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及区域性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整车制造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行业景气程度与汽车整车行业基本保持一致,整车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密切相关,对经济周期高度敏感,因此汽车零部件行业受下游整车行业、国民经济周期波动

15、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当宏观经济处于增长阶段,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汽车产销量增长,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产销量上升;反之随着宏观经济下滑,汽车消费受到抑制,进而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销情况。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一般是围绕整车厂商建立,因此能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基地。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长三角产业集群、西南产业集群、珠三角产业集群、东北产业集群、中部产业集群、环渤海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特征日趋凸显。因此,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区域性特征。汽车零部件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不过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受下游整车行业

16、生产销售的影响较大。国内外整车厂通常在每年四季度增加生产计划来应对春节或圣诞节假期汽车销售市场的需求,导致汽车零部件企业四季度产量相对其他季度较高。六、 汽车零部件行业上下游关联情况(一)汽车零部件上游行业汽车锻件的上游行业主要为制造锻件所需的各项原辅材料,包括钢材、模料、刀具等。钢材在所有原材料成本中占比最大,是锻件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目前市场上钢材供应充足,采购价格主要受钢材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辅材在原材料成本中占比较小,目前该类材料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出现供应短缺等情况,且市场竞争充分,有着成熟的交易机制和价格体系。(二)汽车零部件下游行业行业汽车锻件应用于汽车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以

17、及悬挂支撑等系统,下游汽车市场的景气度和发展前景对汽车锻件行业发展有直接影响。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稳步发展,随着汽车产业链自主化、国产化程度的加深,我国汽车锻件生产企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且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对锻件的性能指标要求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汽车锻件行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七、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392亿元,同比增长82%。2013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五年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4%,同期汽车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71%,零部件行业增速高于汽车行业总体增

18、速。(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掌握了汽油机缸内直喷、柴油机高压共轨等核心技术;具备DCT、大扭矩AMT、8档AT及CVT等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也取得重要进展,部分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纵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上游已覆盖钢材、石化等基础原材料,中游初步具备与整车企业协同开发、制造的能力,下游形成零部件装配、物流、销售及售后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能力。横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已全面覆盖动力总成、电子电器、模具及通用件等产品。通过强化产业链资源整合和垂直分工合作,跨产

19、业协同发展效果开始显现。(四)中国品牌企业快速成长我国商用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以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为主,乘用车零部件则呈现分化,中国品牌企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中高端市场多由外资企业占据。但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正在加快融入全球零部件采购体系,一大批零部件企业开始为全球主机厂配套,2017年进入美国汽车新闻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的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达到5家,入围数量逐年增加。八、 汽车零部件行业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中上游。汽车工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品质和成本等综合竞争结果。在全球汽车工业产业链上,零部件产业的产值一般超过50

20、%。(一)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随着各大跨国汽车企业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整车制造企业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与外部零部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配套供应关系,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模式,这大幅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国际较为成熟的汽车工业市场通常具备成熟的配套零部件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整合,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具有产业集中的特点,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及日本,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能够引导世界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全球

21、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2021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营业收入前5名分别是博世、电装、采埃孚、麦格纳、爱信精机。日本企业在百强中数量最多为22家,其次是美国21家和德国18家,上榜的100家企业中有96家企业的营收超过10亿美元,24家企业的营收超过100亿美元。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近年来通过持续创新和升级实现了与整车同步、稳健发展态势。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围绕整车市场布局,近30年来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汽车工业崛起,凭借巨大的市场和成本优势,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大规模向亚太地区转移。中日韩三国均以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之一,培育了一大批本土零部件企业,另一方面欧美汽车整车厂商产能也逐

22、步向亚太地区转移,携同原有汽车零部件供应厂商共同在亚太地区投资建厂。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中心。(二)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起步阶段,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对整车厂商的依赖性较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配套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汽配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末,国内汽车

23、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数量超过14万家,总产值达到363万亿元。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的数据显示,2020年度,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为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利润总额为2,69316亿元,同比增长133%,占汽车制造业的比重达529%。整车和零部件比例接近1:1,相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1:17的整零比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本土零部件厂商已经具备整车零部件系统、零部件及子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全面覆盖发动机、底盘(传动、制动、转向、悬架系统等)、车身及附件、电子系统和安全系统等组件。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平台建设,

24、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合资合作和技术引进的方式在较多关键零部件领域均已经实现技术突破,已经成功融入全球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有十家企业入围百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常以整车厂为核心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近年来,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江苏扬州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迅速崛起,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包括:以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省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以广东省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为核心的东北产业集群,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为核心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

25、心的环渤海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上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我国汽车整车生产所选择的引进消化吸收路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始终处在追赶整车制造能力的过程中,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从生产规模、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品牌效应等多方面与整车产业需求和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竞争实力亟待加强。(三)汽车零部件行业特征1、汽车零部件行业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为适应整车配套市场中零部件的复杂性、高质量和专业化等特点,汽车零部件行业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链体系,即供应商按照与整车厂商之间的供应

26、关系分为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等多层级关系。一级供应商通过整车厂商的认证,直接为整车厂商供应零部件产品,参与整车的同步研发,为整车厂商提供模块化供货服务,与整车厂商存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则向一级供应商供应零部件产品,依此类推,通常层级越低供应商数量越多。部分核心或关键零部件由整车厂或一级供应商垂直管理。2、汽车零部件行业供应商体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全球汽车工业国际分工合作体系业已确立,整车厂商当前已广泛采用整车的全球分工协作战略和零部件的全球采购战略,整个行业正逐步向生产精益化、非核心业务外部化、产业链配置全球化、管理机构精简化的方向演化发展。全球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

27、的相互依赖性逐步得到强化,同时考虑到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等因素,整车厂商往往对其配套供应商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及安全、同步和超前技术研发、后续支持服务等设置了严格准入要求。因此一旦双方合作关系确立,整车厂商通常不会轻易改变其配套零部件供应商,且由于供应商资格认证较为严格,认证周期长,整车厂商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为保证生产的稳定和连续,下级供应商一旦通过认证后,合作关系将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3、汽车零部件行业不同市场进入门槛和竞争程度有所不同按照供应的对象分类,汽车零部件市场可以分为整车配套市场和售后维修市场。整车配套市场是指为新车制造配套零部件的市场;售后维修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之后,消费者在使用

28、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耗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所形成的市场。售后维修市场的产品需求主要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相对于整车配套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因此,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而整车配套市场对零部件的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供应商资格认证更为严格。(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1、汽车零部件产业潜在规模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与成熟汽车市场有一定的差距,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仍有较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同时,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海外市场开拓能力逐步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期。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具有产业集

29、中的特点,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未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将加快并购重组的步伐,整合和扩展产业链,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2、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步实现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除少数竞争力较强的大型零部件企业外,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不足,在价格较低、利润有限的低端零部件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日益削弱,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只有通过加强技术研发、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壁垒、完善产品结构,实现向系统开发、系统配套、模块化供货方向发展,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3、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对外扩张步伐加快2008年全球金融

30、危机给我国零部件企业带来向外发展的良机。由于欧美零部件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大量企业出现停产、减产甚至破产的现象。而我国零部件企业得益于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迅速回暖,短期内恢复正常经营,国内零部件企业纷纷尝试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及兼并收购的机会,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吸纳优秀人才以扩充研发实力。随着内资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布局拓展和技术提升,我国零部件企业在出口整车配套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九、 建立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增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咨询能力凝聚行业专业力量打造汽车领域高端智库。面向汽车强国建设对顶层设计和战略咨询的需求,联合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力量,官产学研共同参与,

31、联合组建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理事会主要任务包括汽车创新战略高端研究与咨询,开展自下而上的国家汽车创新项目立项方向建议和重大项目评估,促进汽车技术与相关产业的跨产业、跨学科、跨领域的系统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汽车产业体制机制改革。联合相关国家高端智库,按照小实体、大联合、网络化的模式,联合推动中国汽车工程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建设,增强战略研究能力和智库实体化建设,为汽车创新理事会研究决策提供支撑。依托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含智能网联汽车)的持续研究、定期发布和年度评估工作。进一步提升技术路线图的国际影响力,借鉴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等国际经验,吸纳国际相关机构和专家,共同研究编制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打造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交流平台,引领汽车技术和标准走向,提升国际话语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