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20205308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试题:答案: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资料;促进全 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持续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 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 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 发展。相关阅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深刻地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务必是科学发展, 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 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礼貌、政治礼貌、精神礼貌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 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

2、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 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这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 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科学发展观深刻解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心是与人为本。强调 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就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 本动力和终极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

3、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 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机联系,全面进步、 协调推进的总体运动过程。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天,经济发展了,如果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 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没有相应的发展,那么提高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目标就 不能实现。强调全面发展,就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绝不只是经济的范畴,更不 能以GDP代替一切。GDP是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在我国整个现 代化建设进程中,持续GDP的增长是至关重要的。但GDP在计算上也有不能 反映经济增

4、长结构和质量、不能反映人们实有的福利水平等缺点。因此,坚 持全面发展,就需要着力推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主政治、依法治国、 机会平等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运筹、统筹兼顾的 辩证法,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 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东部、中部、西部平衡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 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关阅读(2):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要求。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 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 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5、,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 大而深远的好处。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深刻领会和精神实质,要以科 学的精神抓好我们的各项工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温家宝总理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 人们的多方面要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归根结底是 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社会主义

6、的本质要求。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 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就在抨击资本主义反人道性质的同时,把人的自由、解 放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 义的合理成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升了关于人类发展问题的认识层次 和境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 则的社会形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一个 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 认为,社会主义“不仅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 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 用”,“这是人类从必然

7、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因此,在马克思主义 看来,社会主义应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 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的一种经济形态。”另外,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 会的全面发展关系上,他们认为,“要不是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 能得到解放”。“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可 见个人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从这些论述中,我们能够清楚地认 识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释,而其核心资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也 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

8、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 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 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首先,人是有效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前 提。自然资源是被动的,只有透过人的开发,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 经济得到发展。人的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提高,一方面能够改善劳动手段,以 更小的投入开发出更多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能够透过高素质的劳动,不 断开拓和发展新的自然资源领域,使现存资源由于认识水平的提高而更好地 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服务。另外,人的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

9、自然资源的永续 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能够真正做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人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推动经 济增长向技术内涵式转变的重要保障。只有透过人才能促使生产要素发生质 的变化,才能促进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从而保证经济增长方式真正地从粗放 型向集约型转变。再次,人的发展是推进农村社会发展和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的根本前提。透过增加教育投资与培训、推行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等资料的发 展战略,一方面能够直接提高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和劳动技能,使劳动者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吸收更多的劳动资料,从而提高人力的直接生产力 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提

10、高;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劳动 者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生活,从而提高整个农村人口的社会人文素质,改善经济发展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环境,为经 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定的人文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人的发 展也是推动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近些年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遇到许 多问题,其中人员素质不高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从长远来看,乡镇企 业要想在未来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务必以质量、效益作保 证,依靠科技进步,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道路,而这一切必然要求以人的 素质提高为前提。第五,人的发展也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民主是社 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民主与现代化相偕而行。1979年,邓小平指出

11、:“没有 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推进民主建设是我国现 代化的根本要求。推进民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民主意识的提高和完善。从某 种好处上说,劳动者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政治活动的必要条件。在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权利,但如果不具备相 应的文化知识,其权利行动就会受到限制。正如列宁所说,“文盲是处在政 治之外的,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而历史赋予中国的两大特点是: 一是穷,即经济落后;二是愚,即缺乏科学文化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经过 5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离现代化的要求仍然相差甚远。传统落后的价值观仍根 深蒂固,严重影

12、响着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所以,从这个好处上讲,大力提 高人的素质,注重人自身的发展,对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长远的战 略好处。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实质上就是统筹兼顾。统 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用心因素,是我们党的一个重 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统筹城乡发展,重点是加快乡村发展。没有农村的发展就不会有全国的 发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目前,农业基础薄弱,农

13、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 长缓慢,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实出问题。解决好“三农” 问题,也就解决好了我们经济社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统筹区域发展,实质是要消除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地 区协调发展,不仅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仅关系 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邓小平同志指 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貌。社会主义 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如果不改变目前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 状况,富的越富,穷的越穷,将严重有悖于社会主义制

14、度的本质要求。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 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目前,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现。只有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解决失业、 贫困、社会保障、国民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以及社会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到达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既定目标。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同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 生态环境承载潜力弱。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 水、土

15、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 所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关系 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实质就是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 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一个开放 的市场中进行的。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 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全方位开放的趋势,使我国经济日益加入经济全球化 的浪潮,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动 性明显增强。新的开放格局既对国内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又带来了能 够利用国际环境加快发展的良好机

16、遇。因此,协调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 关系,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三、经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最终解释变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 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所到达的生产力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起最终决 定作用的变量。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 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当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必须阶段, 便同它们一向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财产关系的法 律用语)发生矛盾

17、。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 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所以,“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一切“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 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所以,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更好的 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 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的主要矛盾就

18、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手段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发展,那里首要的是经济发展。只有不 断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带给物质基 础。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这天的大好局面。要解决目前存 在的诸多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仍是根本手段。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在 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 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 进步的历史职责,务必始终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 同志也指出,我们“务必坚

19、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 意谋发展。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持续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抓住发展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只有 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定不移地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不动摇,才能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才能为社会主义 的全面进步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带给强大的物质保证。四、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具体目标。而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是要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三是要实现人与自身的和 谐发展。和谐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典型特征。理想社会应具有无本质冲突特征。人 类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下列三种本质性的冲突有直接的渊源。一是人与自 然的冲突;二是人与人,即人与社会的冲突;三是人与自身的冲突,主要表 现为人的肉体与灵魂的冲突。从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状看,上述三种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