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历史高考备考热点第1讲科学革命与技术进步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205301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6年历史高考备考热点第1讲科学革命与技术进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历史高考备考热点第1讲科学革命与技术进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历史高考备考热点第1讲科学革命与技术进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016年历史高考备考热点第1讲科学革命与技术进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历史高考备考热点第1讲科学革命与技术进步(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6年历史高考备考热点之科学革命与技术进步生存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科学革命与技术进步 【热点追踪】生态史观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对“美丽中国”的向往,生态史观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经济发展,适应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高考命题趋向。【知识整合】 一、史观运用(一)生态史观下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演进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

2、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二)生态史观下“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刀耕火种”是中国古代人们在茫茫原始山林中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的一种耕作方式,“刀耕火种”为人类生存、原始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采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彰显了人类的进步。 从生产力水平和科技进步的视角来看,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等六个历史时期。二、石器时代的科学技术萌芽原始社会时期,古人类先后使用打制和磨制石器,史称“石器时代”。农业方面

3、,中华先民们制作出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等农具,培育出粟、水稻等农作物品种;手工业方面,先民们发明陶器和养蚕缫丝技术。三、青铜时代的科学技术典型 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是其黄金时期。当时,青铜器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不过,在农业领域,青铜农具较少,耒耜居多。四、铁器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一)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比地中海东岸地区晚),其标志是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态上: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等主要的农业区,铁器牛耕逐渐引发乱砍滥伐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二)铁器时代的中国传统科技1.

4、中国传统科技的主要成就(1)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指南针发端于战国“司南”;火药发明于唐朝;印刷术的发明经历了隋唐雕版印刷和北宋活字印刷两个阶段。(2)天文学:中国古代留下关于日食、彗星、太阳黑子的世界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发明“浑象仪”和“候风地动仪”。 (3)数学:东汉的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南朝祖冲之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4)农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明后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贯通中西农学的总结性巨著。(5)医学:西汉的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明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体现生物进化思想,被誉为“东方医学

5、巨典”。2. 中国传统科技成就的贡献(1)对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天文学、农学、数学、医学等成就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2)对欧洲:四大发明的传入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如: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和传播;指南针和火药帮助西欧开辟了新航路,建立了殖民地和世界市场;火药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贵族。(3)对世界:四大发明的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3. 明清以前中国传统科技长期领先的原因 (1)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国家的组织和支持。 (2)经济上:农耕经济发达。(3)其他原因:国内各族之间和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学校教育的

6、促进;内外交通相对发达;科学家个人努力。4.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逐渐没落的原因(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腐朽没落。(2)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文化上:统治者厉行文化专制,理学占统治地位。(4)外交上: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阻碍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三)铁器时代晚期的西方自然科学1.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2)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资产阶级的重视。 (3)文化上:三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 (4)外交上:殖民扩张的推动。 (5)主观上:科学家们的天赋和努力。2.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7、和发展的主要标志(1)产生的标志:16世纪的天文学革命。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意)伽利略证明“日心说”的相对正确性,开创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2)形成和发展的标志:17世纪末的经典力学诞生。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从而创立了“经典力学”。3.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影响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武器,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转型。牛顿经典力学对物理学、整个自然科学、生产力、哲学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五、蒸汽时代的科学技术革命(工业革命)1. 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1760 -1860是工

8、业革命时期,亦称“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当时英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市场、资源、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方面具备较为成熟的条件。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原因是,英国拥有最广阔的海外市场。2. 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 (1)技术方面:主要成果有棉纺织机器、万能蒸汽机、火车和铁路、轮船、有线电报、缝纫机等。(2)理论方面:1859年(英)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物种进化、遗传变异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观点,创立“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而且成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3. 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1)经济方面:提高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

9、代”;开启工业时代,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2)政治方面: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促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逐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促使工人运动兴起;加剧殖民扩张。 (3)文化方面:促使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理论先后诞生;促使现实主义文艺流行。(4)环境方面:带来资源消耗、噪音污染、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城市拥挤等负面影响。六、电气时代的科学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1870年前后,德美英法等先进国家共同掀起新的工业革命,史称“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1

10、)技术方面:主要成果有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影无线电报等电气发明、内燃机、汽车和飞机、化学成就、新炼钢法等。 (2)理论方面: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让位于现代物理学,主要标志是(德)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和(德)普朗克等人创立“量子论”。相对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量子论使人类的认识开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和支柱,对自然科学和人类思维都产生重大影响。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1)经济方面:提高生产力,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开启大企业时代,列强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驱使列强加紧扩张和输出资本,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政治方面:促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

11、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加剧列强发展的不平衡性,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3)环境方面:加剧了工业革命以来的环境和城市问题。七、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背景在自然科学突破性发展、战时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迫切需要等因素的作用下,自二战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兴起,至今方兴未艾。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1)原子能技术。根据相对论的质能互换公式,美苏分别发明核武器和核电站。1964和1967年,我国也先后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现在世界上掌握原子能技术的国家有数十个。(2)现代信息技术。1946和1969年,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先后在美国诞生,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12、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大力发展“银河”巨型计算机,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995年,我国加入国际互联网。(3)生物工程技术。主要包括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西方转基因技术、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克隆动物等。(4)航天技术。1957和1961年,苏联先后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号”;1969年,美国成功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1970年,中国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航天时代;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3.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影响(1)经济方面:提高生产力,促进更多国家(发达国家、新兴国家)经济的发展,人类进

13、入“信息时代”;促使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推动世界经济呈现“两化”趋势;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2)社会方面:深刻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用);许多高新科技都是“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亦能祸害人类,关键取决于人类的态度和用途。【热点训练】一、选择题 1.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种情形在中国古代常见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 “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这里的“科学革命的胜利”指的是() A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进化论的提出 D经典力学

14、的形成 3.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B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旧益获得解放 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4.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是美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转折点,企业总数由八百多家减至六百多家,工人总数由七八万人增至27万人,行业产能由三百万吨增至近三千万吨,资本总额由1亿多增至近6亿美元。此处的“转折点”的本质含义是A. 新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B. 行业竞争和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C. 行业内生产和资本日益走向集中 D.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

15、占比最大5.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高度赞扬一位科学家,指出他的“新眼光改变了基础物理的发展进程。”其理论“宏伟,美妙,广邃,催生了令人敬畏的宇宙学”杨振宁所赞扬的科学家是()A牛顿 B瓦特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6.下列表格中因果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社会发展A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B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蒸汽机的改良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电磁学理论的突破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二、非选择题7(26分)四百年来的大国争霸史,实质上是科技与综合国力的较量。沃尔特在激荡太平洋一书中,用动人的笔触描绘了大国生存与发展

16、的命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时中国不只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早已发明了火药,发展出了西方工业革命钱举世无双的炼铁技术,同时在造船与航海技术上也领先其他民族。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船队,船身比一个足球场还要长。(美)沃尔特北京 1644(1)“当时”指何时?请从当时中西方的史实出发,解答“李约瑟难题”。(7分)材料二 1841年年初,最出风头的就是英国的“复仇女神”号太平洋上第一艘铁质船身的轮船。一向被视为船只禁地的沙洲与海口,“复仇女神”号凭其扁平的船底也可顺利通过且无破损。这艘船击毁了坐落于山坡上的要塞,且以中国人在600年前发明的火药击沉了11艘中国平底船。(美)沃尔特广州 18

17、39(2) 列举中国近代经历相同惨痛经历的四场战争的时间和名字。评述这些战争后中国人是如何学习西方的。(12分)材料三 铃木和东乡将投在广岛的“新炸弹”的厉害之处据实禀奏,并力劝天皇尽快谋和。 8月9日,日军作战参谋总部举行御前会议,会开到一半,就传来美军投下第二颗原子弹的消息。(美)沃尔特长崎 1945(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7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本题考查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布字”“瞬息可就”等字眼可知,材料描述的“这种情形”是指活字印刷术的应用,排除A、B两项。宋代虽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技术尚不成熟,且市场需求不会太大(市民

18、文化刚刚兴起),故而符合题意的应是D项。2. D 抓住时间“17世纪”。太阳中心说是哥白尼在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提出的,故A项错误;相对论提出于20世纪初,故B项错误;进化论提出于19世纪,故C项错误;经典力学由牛顿在17世纪提出,故D项正确。 3. B A项“彻底摧毁”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推动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促进科学思想的形成,故C项错误;四场运动都具有反封建性,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故B项正确。 4. C A项表述无误,但不符题意;企业数量减少可以理解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产能提高不等于产能过剩,B项错误;企业总数的减少和工人、

19、产能、资本的增多,说明钢铁工业的生产和资本日益走向集中,走向垄断,C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提其它行业的发展情况,故D项站不住脚。5. 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宏伟宇宙”揭示宏观宇宙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6. A A项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的形成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因果关系不匹配,故A为最佳选项。B项蒸汽机的改良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项电磁学理论为电力的广泛使用奠定理论基础,以电力使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知识经济到来,BCD前后因果关系匹配,表述正确。二、非选择题7.(26分)

20、答案要点:(1)当时指明朝。(1分)李约瑟难题指的是中国古代科技领先,到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其中的原因如下:政治上,明清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已经确立。经济上,明清中国固守农耕经济重农抑商,西方以重商主义为指导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上,明清中国思想专制八股取士,而西方则经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6分,每点2分)(2)1840-1842 鸦片战争。林则徐、魏源等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没有实际行动。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结果失败。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维新派进行百日维新,试图确立君主立宪制,结果失败。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史实1分,派别1分,评述1分,每点3分,共12分)(3)原子弹、计算机、航天技术。(3分)认识: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弱国无外交。(4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