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

上传人:gfy****yf 文档编号:20197402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4及相关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等分) ,认识除号 ,会读写除法算式;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 ,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3.渗透模型化思想 ,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问题诊断:例4是结合平均分中等分的情况教学除法的含义 ,而除法含义的本质就是“平均分 ,学生在前面例1-例3的学习中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认识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 ,并能用语言准确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 ,所欠缺的就是把这一类问题概括化的表示出来 ,因此本节课探索的重点就是如何

2、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符号表征) ,明确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数学符号表示 ,并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是平均分的活动 ,然后再学习用除法表示 ,并结合“÷的使用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教学重点: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教学难点:明确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数学符号表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一)谈话引入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我们看看它是谁?出示大熊猫图片 ,可爱的大熊猫遇到了一些困难 ,想寻求大家的帮助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遇到了什么问题?(二)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 ,大熊猫说:“我想把1

3、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个呢?师:你们能帮助大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一)动手操作 ,解决问题师: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注意什么?生:是“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生:每个盘子里同样多。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具代替竹笋和盘子 ,亲自动手分一分。学生活动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师:不管怎样分 ,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得出:每份同样多 ,都是每盘放3个。(二)语言描述平均分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分竹笋的结果?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教师板书:把

4、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放3个。然后图文结合 ,再让学生说一说。【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操作活动 ,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接着用语言描述平均分 ,明确除法的含义 ,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了根底 ,也为用语言表达除法算式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作了充足的准备。】三、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一)引入除法师:刚刚我们帮助大熊猫解决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放几个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放3个 ,每盘放得同样多 ,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平均

5、分的情况我们可用除法来计算。(二)介绍除号师: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 ,分别是“+、 “-、“× ,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 ,读作除号 ,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师:除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介绍除号的由来。师:1695年 ,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 ,第一次用“÷表示除法 ,你知道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吗?师:“÷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设计意图:通过相关数学文化的渗透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增强学习除法的兴趣】(三)介绍除法算式1.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师:请大家试着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6、,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生:12÷4=3。师:说说这样表示的理由。引导得出:因为÷表示平均分 ,所以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就可以用12÷4 ,分得的结果是每盘同样多都是3个 ,所以最后等于3。师: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读。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师: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师:除号表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四)在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

7、盘子里 ,每盘放几个?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 ,每盘放几个?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 ,每盘放几个?【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根底上 ,通过观察、操作、研讨等学习活动 ,亲身经历除法的建构过程 ,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并感受到学习除法的价值。这样学生经历了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 ,再到符号表征的过程 ,通过多种表征的相互转化 ,使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四、深化练习(一)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1.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2.动手连一连并写出除法算式。3.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二)分一分 ,填一填(做一做第2题)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每个算式的含义。3.比拟这

8、两题的异同。4.还有什么事也能用10÷2=5表示呢?【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除法是一类问题的概括化表示 ,渗透模型化思想】(三)读出以下算式 ,并说出算式的意义10÷2=5; 18÷6=3; 16÷8=2; 15÷3=5。(四)练习三的1-3题。【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

9、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目标检测唐宋或更早之前 ,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 ,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 ,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 ,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 ,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

10、代 ,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 ,其身价不谓显赫 ,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 ,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

11、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忆整理 ,增强学生主动梳理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意识 ,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6 / 66 / 66 / 6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