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上课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196882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上课(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 她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她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她就是国内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在上一节课学习了她颇具文采的书信报任安书之后,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能体现她史家风范的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和氏璧传奇 .和氏璧价值十五座城吗? 说和氏璧价值连城固然是夸张的,秦昭王用十五座城来互换,固然只但是是一种欺骗的手段罢了。但和氏璧的确不同于一般的玉璧,它有独特的功能。 据古书记载,和氏璧大体是圆形中有一小圆孔的板状体,就仿佛是一种中间掏个圆孔的圆饼。把它放在黑暗处,它能熠熠发光,能

2、除尘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称“夜光之璧”。把它放在座位间,冬天则非常暖和,可以用来替代火炉;夏天则非常凉爽,百步之内,蝇蚋不入。因此称和氏璧为稀世珍宝,“天下所共传之宝”是一点也但是分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良工巧匠将和氏璧加以雕琢,让李斯在上面刻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制成传国玉玺,从此成为君权的象征。秦灭亡后,和氏璧又到了汉高祖刘邦的手中。在后来的改朝换代中,和氏璧便一代一代辗转相传下来。直到唐朝第九代李从珂时,契丹人耶律光打进洛阳,李从珂抱着和氏璧出逃,在玄武楼被火烧死,和氏璧从此下落不明。三.质疑讨论、整体把握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

3、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 明确:准时间顺序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 2.这三件事布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环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 明确:“完璧归赵”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写的是辱赵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作者在矛盾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挂在对秦斗争这条主线上。 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体现人物性格的。全文贯串了如何的矛盾? 明确:全文贯串了互相交错的两种矛盾:一种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一种是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 一开始,秦恃强讹诈,赵国处境危急,矛盾十

4、分锋利。廉蔺二人一切为了自己的国家,彼此间并无私人恩怨。而后,随着赵秦间的矛盾几经缓和、紧张、缓和,蔺相如地位的不断上升,廉颇同她的矛盾便日益紧张。蔺的退让忍辱感动了廉颇,二人终于成了刎颈之交,矛盾消除,共同为国效劳,赵、秦间的矛盾也趋隐伏。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辨、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思想上性格,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国难当头,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 四.学习“完璧归赵” (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要论述得简而明,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二)讲析简介廉、蔺(第1节) .

5、课文的前两段是简介本文的两个主人公。传记的一般写法,是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简介人物的出身之类。本文开头对二人的简介与一般传记相似,但读完全文,却又感到其用意不仅如此,尚有什么作用呢?突显两人地位的悬殊,影响的大小,为后文两人的矛盾作铺垫。廉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蔺地位卑微,不为人知对两个人物出身状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一贵一贱,一详一略,对比鲜明,同步又为后文作了铺垫,简介廉颇,突出她的武功,突出她的“以勇气闻于诸侯”。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之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因素之一就是忌惮廉颇之勇。同步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简介蔺相如,则显出她出身低贱,为她的大智大勇的精神

6、,她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干杰出。 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三)讲析“秦王求璧”(事情的起因)和“缪贤荐贤”(第34节) (2) 提问:这两段在情节的发展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也揭示了秦、赵之间的矛盾。同步,也为蔺相如的出场作铺垫。秦国愿“以城求璧”;赵君臣紧急商量,一,“计未定”,二,“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氛围极为紧张。在赵踌躇不定、进退维谷的情势下,引出缪贤的荐蔺相如。从缪贤的引荐,见相如之机智。这是相如出场之前的侧面描写。缪贤的“臣

7、窃觉得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用”一句话,引出下文。师:注意,许多高明的文学作品中,重要人物的出场者不是随便的。我想到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出场,正式出场之前做了两次预演:一是冷子兴演说荣中府,一是林黛玉和王夫人的讨论。贾宝玉正式出场,作者也没有使之一览无余,而是先让黛玉听到脚步声,然后惊鸿一瞥地露一面,去换衣服。换完了衣服回来,才给黛玉仔细观测宝玉的机会。可以说是再三再四地铺垫。目前我们看课文就会发现,情节预备做了,蔺相如仍然没有出场,作者还在铺垫(一)讲析“决策入秦”(第5节)提问:此段中哪几句是讲出使秦国的决策?朗读并思考:这一段中哪几句是讲出使秦国的计谋? 明确:“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8、秦以城负秦曲”;“城入赵归赵”。 相如计谋,解决了赵君臣不能解决的问题,见其智;愿当重任,奉璧入切,见其勇。这是一见其智。见事深刻、决断明确真乃快人快语;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缪贤和蔺相如不同的解决,涉及着对事理的结识,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成果的对比。这就充足表白蔺相如的确高人一等。一高在智,可以一眼看透表象;二高在勇,敢于置之死地(请罪),并且最后的成果是生。这些描写已经为我们预设了一种智能又全的蔺相如(二)析“章台斥秦”(第6节)1.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明确: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合;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

9、的礼节。 体现出对赵国使者轻慢无礼,故相如断定她“无意偿城”,这体现了相如过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2.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 (2)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 明确:设计智取。乃前曰:“壁有暇,请批示王。”说理斗争。相如一方面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来批评秦王的欺骗手段;另一方面以赵王的谦诚来批判秦王的傲慢、不讲信义。(规定学生解说“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一句。)誓死捍卫。相如“倚柱,怒发上冲冠”,这里写出了相如的愤怒表情。“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以言辞体现相如的勇气。“相如持其壁脱柱,欲以击柱。”又以动作体现相如誓死捍卫的决心。 小结: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10、:有胆识,有智谋,善于相机行事,掌握积极。相如怒斥秦王有理有节,作者用语言描写体现蔺相如的智勇。“复取璧”见其智,怒斥见其勇。二见其智勇。.学生朗读“大王欲得璧俱碎于柱矣”这段话之后,提出如下的问题进行讨论: 这段话是在如何的状况下说的?(“秦王无意偿赵城”) 从秦王的反映来看,这段话有如何的特点?秦王“辞谢”与否仅仅由于“恐其破璧”?(这段话义正辞严,切中秦方要害,使秦王理屈辞穷)小结: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有胆识,有智谋,善于相机行事,掌握积极。 (三)讲析“迫秦斋戒”(第、8节)和“从者归璧”(第9节) 提问:秦王“诈佯为予赵城”后,相如又如何对策?明确:一方面,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

11、宾礼;另一方面,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在秦王朝廷上,面对如狼似虎的秦君臣,蔺相如不卑不亢;以诈对诈,迫秦斋戒,以争取时间。三见其智勇(行动、语言描写:以诈对诈智;迫秦斋戒勇) (四)讲析“廷斥秦王”(第9、10节)1.提问:秦王第二次接见,场面与第一次有何不同? 明确:第一次第二次 地点:章台廷(议处国政的处所)人员:美人、侍从九宾(礼待外宾的典礼) 场面如此隆重,烘托出相如的镇定自如,也体现出相如的胜利。 2.归壁于赵后,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明确: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阐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2、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阐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表达自己懂得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提出但愿:“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措施。 3提问:“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暗示对方,璧已归赵,如杀掉相如,有害无利。4.提问:在相如的一番“廷斥”下,秦王和群臣反映如何? 明确:“相如而嘻”,发出惊呼,段无可奈何。秦王也只得自找台阶,说“赵王岂欺秦邪?”最后“廷见相如归之”。 五见其智勇(既知秦国历史,又洞察秦王内心智;针锋相对,请就汤镬勇) 五、板书设计相如决策智 乐意入秦勇复取璧智 怒斥秦王勇以诈对诈智 迫秦斋戒勇道秦历史,

13、察王内心智 针锋相对,请就汤镬勇3.“完璧归赵”,着重体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相如的这种品质,作者是如何体现的?明确: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氛围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不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第三课时一、导入问题:蔺相如这次赴会跟上次出使的身份有什么不同?(官职不同:上次是以舍人充当使者,这次是以上大夫充当国君副手)从什么地方看出?(唯书“相如从”,她人不书;“顾召赵御史”。)跟上次出使相距几年?(三年) 二、解说课文1、解说第1至16段()这一部分写的内容是什么?规定用四个字概括。 明确:渑池之会。 (2)这一部分可以分几种层次?规

14、定用四个字概括层意。” 明确:分三层。第4段为一层:赵王赴会;1段为第二层:渑池斗争。第16段:斗争成果。 1.“渑池之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举办的?明确:是在秦国攻打赵国多次获胜的形势下举办的。(“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 补充: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战后有举办双方国君会面的惯例,这样的背景阐明了什么?(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2.秦王在节节获胜的状况下,为什么欲与赵王“为好”,举办“渑池之会”?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 明确:在军事上获得胜利的状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除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秦王不怀好意,借会面获得战场上没有获得的东西,因此赵王畏秦诈骗。)

15、 补充史实:秦历来以诈和力制服诸侯。前30年商鞅伐魏,以“为好会”为名骗魏主将公子卬来会,然后扣留她;魏失主将,大败。前3,张仪以献地六百里诱使楚怀王与齐断交。齐楚断交后,张仪改为献地六里。 3.赵王赴会时作好了哪些准备?一方面相如随从保驾;另一方面廉颇作后盾,并作好了最坏的打算。(“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4.蔺相如这次赴会跟上次出使的身份有什么不同?(官职不同上次是以舍人充当使者,这次是以上大夫充当国君副手)从什么地方看出?(唯书“相如从”,她人不书;“顾召赵御史”)跟上次出使相距几年?(三年) 小结:这一段交代背景,制定对策,寥寥数笔,具见廉、蔺胆识。(三)讲析第二层和

16、第三层(第5段) 1.秦王如何侮辱赵王的?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明确:从“秦王饮酒酣”“令赵王鼓瑟”中的“酣”和“令”两个字可看出来。“酣”字写出了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字表达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注意:秦与赵同为诸侯,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且要写进秦的史册,这是明目张胆对赵王的侮辱。 秦王:“酣”“令”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秦御史:“前书”(不召而书)见其预谋相如:“前(曰)”,“前(进缶)”,“跪”显出机智 秦王:不许不肯不怿为一击缶(被迫无奈) 2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如何与之针锋相对的? 明确:一方面,蔺相如上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瓶秦王,以相娱乐。”(规定学生翻译

17、这一句:赵王据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音乐,请(让我)献上一种盆瓶给秦王(敲打),来互相娱乐。“为”i,动词,演奏)另一方面,相如以拼命和秦王斗争。秦王不肯,相如又“跪请”,秦王还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要学生翻泽这一句:你我相距不出五步,我简相如可以拿头颈的鲜血溅到大王的身上了!)再次,相如以“张目叱之”,使秦王的左右“皆靡”。在这种状况下,秦王被迫一击飒。最后,相如又顾召赵御史书,以牙还牙。 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明确: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一句话,变化了她的念头:“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不必高声,不必宏论,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

18、两人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在秦王面前是一种敢“以颈血溅大王”的人,是一种大智大勇,敢说敢为的人,是一种不顾生死,死而更勇的人),作了一种暗示(我要与你同归于尽!无庸置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示,秦王除了服从,别无选择)。 .从蔺相如跟秦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可以看出什么?(秦方蓄意进行挑衅;蔺相如不畏强暴。 5.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礼规定,相如又如何对策?明确: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规定:“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 .索十五城本来是秦“为嬉”的本意,作者为什么写待简略?秦王受惊,余悸未消,战局已乱;“左右皆靡

19、”,前车可鉴,群臣何敢妄为?也就不必多费笔墨。 7.“渑池之会”的成果如何?一是秦终不能加胜于赵;二是秦也不敢动兵。可以说,渑池之会是赵的胜利,秦的失败。(迸一步体现了相如大智大勇的品质) .赵王觉得蔺相如“功大”,与否有理由?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表达了敢于跟秦斗争的决心。(渑池会上,相如面对群秦,以寡胜众,以宾夺主,由变动变为积极,到处见胆,句句见智,作者把人写活了)9廉颇与否也有功呢?(有。“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一句暗写廉颇。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挫败了秦方以武力相胁的诡计) 小结:品读“渑池之会”中,秦赵双方的对比里,所突出的蔺相如形象。秦王和赵王的对比:秦王酒酣,请赵王奏瑟,盛气凌人

20、;赵王鼓瑟,唯唯诺诺,胆怯顺从。 秦御史和赵御史的对比:秦,前书,积极;记录令赵王,示秦强,录入史册公然侮辱赵国;赵,顾召书,被动,有胆怯退缩。 秦之群臣和蔺相如的对比:秦人多势众,有预谋在先,齐祝寿提无礼规定;赵,就蔺相如一人而已,仓促应战,随机应变,针锋相对,而力挽狂澜,保全了赵国的国体尊严。 蔺相如与赵王、赵御史的对比:前者勇敢而有急智,后两人很胆怯。特别是在逼迫秦王击缶时,相如的勇气与胆识,体现特别突出。她针对秦王的无礼规定,要秦王击缶,“前曰”“迈进缶”“跪请”,其动作很有礼节却又咄咄逼人,并在保持了近来距离时以死相逼迫秦王就范。面对秦王左右拔刃的危急时刻,相如“张目叱之”,则“左右

21、皆靡”,足见其壮士之气骇人,勇气可畏。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对比烘托中非常醒目:因此“渑池之会”,秦终不能加胜于赵;秦也不敢动兵。可以说,渑池之会是赵的胜利,秦的失败。也是廉蔺合伙的一次胜利。 二读讲第四部分(第段)“廉蔺交欢”(1)生朗读这一部分后,划分层次。 明确:分三层:第一层(第1718段),写相如“拜为上卿”,廉颇居功自傲,相如退让。第二层(第9段),写相如不计私怨,说服舍人。第三层(第20-ZI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用“廉蔺交欢”来概括。(二)研读第一层(第段)1.廉蔺产生矛盾的因素是什么? 明确:简相如出身低微,开始只是“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而目前却“拜为上

22、卿”,“位在廉颇之右”。(教师补充:秦汉此前位次以右为尊。)廉蔺地位的变化是产生矛盾的客观因素。但主观因素却是由于廉颇不能对的看待自己,也不能对的看待相如。“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看待的?明确:相如故意退让,“不肯与会”,“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虽然见到廉颇,相如也“引车避匿”。(“引”,退、牵拉。)从这里可以看到相如的大度与气量。 (三)研读第二层(第19段) 1.在你看来,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话?(“吾所觉得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之急”是指什么说的?

23、(强秦加兵)“私仇”又是指什么说的?(“两虎共斗”)2.相如是如何说服舍人的?相如退让的因素是什么? 明确:相如采用比较法来阐明道理。“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相如的启发提问,自然得出廉颇不如秦王的结论。然后,从国家利益的高度阐明将相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吾所觉得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由此可见,相如对廉颇的忍让,是出于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目的。(四)研读第三层(第0-21段) 1.廉颇听到相如的话后如何体现? 明确:“肉袒负荆”,登门谢罪:“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由此看出廉颇具有何种品质?知错能改,坦白直率。 3.“廉蔺交欢”的思想基本是什么?爱国,爱赵国,仇恨秦国。 4

24、.“负荆请罪”这个故事运用如何的体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 明确: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可以使重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性格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駣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这时,作者又以廉颇注重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凡,超人一等。 第四课时一归纳主题 全文三件事,体现了两重矛盾(秦赵、廉蔺),前一种矛盾的发展成果,导致后一种矛盾的爆发;后一种矛盾的解决,又服从前一种矛盾斗争的需要。这样写,人物形象逐渐饱满,主题思想逐级深化,从而在勇士效果上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发人深思。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完壁归赵”、“绳池之会”、“将相和欢”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品质和宽厚待人、顾全大局的风格,也赞美了廉颇“负荆请罪”的优秀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