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20190651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篇一: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8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力与运动”中第二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一、首先是我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2.通过观察和归纳建立惯性的概念,并能用于解释与惯性有关的现象。教材的特点是既注重科学探究,又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把物理这门基础自然科学与历史、生活、社会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一次良机,又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教材设计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表象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出发,通过提

2、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接着安排学生活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而且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学生可以认识到:一,力使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因此,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二,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可能性越大,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打下实验的基础。 教材紧接着安排“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由观察和分析自行建立惯性的概念;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惯性的存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有关惯性的知识。 “生活物理社会”栏目又以生活中常见的交通事故说明惯性有害的一面,起到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的意识。 本节内容不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两者联系起来,是力和运动的开端,是力学的“奠基石”,并为后面的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我计划用一学时引导学生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二、学情分析 8年级学生通过前面对力学和运动学知识的学习,对力和运动的关系已有初步的认识,但生活中形成的一些错误认识根深蒂固,不断地对新知识的形成产生干扰。 此时,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为本节的自主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对学情的分析,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第 1 页 共 7 页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 3通过观察和归纳建立惯性的概念,并能用于解释与惯性有关的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进行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让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四、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

5、点是: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难点是:转变学生的经验观念,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矛盾冲突教学法”、“实验探究法”与“科学推理”相结合来进行教学。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同时我采用“对比教学法”贯穿课堂始终,有正、反理论的对比,有惯性利弊的对比,这样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法:探究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媒体 1学生分组及教师演示备选实验器材

6、:木板、小车、斜面、玻璃板、棉布、棋子、飞镖、木尺、木块、重物、纸条、盛水杯子、鸡蛋、硬纸片。 2课件、多媒体设备一套。 七、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 牛顿第一定律 探究新知:采用矛盾冲突教学法让学生发现矛盾。 多媒体展示第一组图片:如果我们不去推原来静止的小车,它就不会运动;小车运动后,如果不继续推它,它就会停下来。(这说明没有力物体就不能运动。) 风吹树摇,风停树静。如果没有风吹,树就处于静止状态。 学生观察图片后会有“力推物动,力撤物停”的直观感觉。容易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认为:力维持了物体的运动。 然后再展示第二组图片:踢足球和火车进站的图片。学生又会产生“力撤物不

7、停”的直观感觉。对前面得到的观点产生动摇,想到物体的运动好像不需要力维持。 第 2 页 共 7 页这两种观点是矛盾的,那到底哪个对哪个错呢?这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矛盾的发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持有不同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会努力寻找更多的生活现象,作为自己的依据。)教师对同学们的观点进行总结: 一部分同学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举例:1.杯子放在桌上,用力推杯子杯子就会动,不推杯子杯子就不会动。 (2.“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火箭不点火就不能飞上天。 3.纸质“子弹”受到橡皮筋的弹力作用才能飞出去。) 另一部分同学的观点:力不

8、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举例:1.汽车发动机关闭后,没有了牵引力,汽车仍能够前进。 (2.踢出的足球,脚已不再对它施力,为什么它还在运动?) 这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最终会停下来,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不难发现是摩擦力(阻力)的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摩擦力能使汽车停下来,而推力又能使杯子动起来,说明力不仅能使物体运动,力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变为静止。那么力和物体的运动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时学生讨论后会提出各种猜想:例如:“物体受到的推力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物体的速度就减小得越快”、 “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

9、运动的路程越远”等。 教师肯定学生的猜想,进一步提出问题: “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同,物体运动的路程也会不同”这只是一种猜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用实验来检验。 教师提问:在实验中我们为了方便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路程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交流后一致认为:应使速度相等。 师:怎样才能使速度相等呢?。教师出示实验装置:斜面、小车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会很快的想到: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 实验中让小车在不同的材

10、料表面运动。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学生能正确理解实验装置设计的意义是什么?实验有什么条件?这样学生就不难制定出实验方案了。 各小组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派代表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方案设计中一些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做法用ppt投影到屏幕上。 让小车分别在棉布、木板、玻璃板上运动是为了改变小车所受的阻力 。 实验中,通过 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来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大小。 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的初始速度相同。 最后讨论,归纳实验方案如下: 1. 把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将小车从斜面上点A释放,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棉布 第 3 页 共 7 页上的位置。 2. 把棉布拿掉,将小车从斜面上点A释放,记下

11、小车最终停在木板上的位置。 3. 把玻璃板放在水平木板上,将小车从斜面上点A释放,记下小车最终停在玻璃板上的位置。 接下来大胆放手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场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将小车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情况和运动的距离填入下表:最后得到结论: 物体所受的阻力越 小 ,速度减小得越慢 ,运动的路程越长 。 推理:假如水平面绝对光滑,那么物体的运动情况又如何呢?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越慢,可以推测出摩擦力小到没有时小车速度不再减小,将一直运动下去。而且小车的运动方向不变,运动速度不变,即小车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12、这样就得出了实验结论: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对学生进行适时鼓励: 如果伽利略将这个实验留给同学们来做,那么同学们将比他完成得更好。伽利略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了运动物体不受力时的情况,那么如果物体原来是静止的,不受力的作用时,物体将处于什么状态呢? 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仍处于静止状态。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的事实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师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力的情况虽然世界上没有真正不受力的物体,但大量的事实可以推证这一定律是正确的(初步培

13、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惯性 认识惯性: 教师演示实验: 1. 竖直叠放五枚棋子,用长塑料尺迅速击打下面的棋子,上面的四枚棋子并没有倒下,而是落在原来位置的正下方。 2. 飞镖实验,让学生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建立惯性的概念。 实验: 第 4 页 共 7 页 师生共同分析: 原来棋子是 ,下面的棋子受到尺的作用力被迫飞出去,而上面的棋子 (保持改变)了原来的 状态。 飞镖在手的推力作用下,是 (运动/静止)的,飞镖离开手之后,(受/不受)手的推力作用,飞镖 (保持/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 师生共同分析: 钢球原来是(静止/运动),小木板受力被迫飞

14、出去后,钢球 (保持/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总结: 刚才的实验都说明了: 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我们将物体具有 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 性质 称为 第 5 页 共 7 页篇二:人教版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4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说得失等八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内容。包括“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

15、定律”和“惯性”三方面的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把牛顿第一定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本章乃至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2、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

16、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难点是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教学中应采用实验探究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以及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合理推测、总结规律,以此培养观察实验、科学推理的能力。 二、说学情学习者是八年级学生。有利的方面是:经过半学期的物理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且在八年上学期学习了第一章机械运动、八年下学期第一章第一节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本节学习做好了铺垫。

17、不利的方面是: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念不容易转变。 在学习中有一些学生误认为“物体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不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要解决这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慢慢接受。 三、说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课我采用“五环三步一中心”的问题引导教学法模式。在“解决问题” 环节主要采用“演示法”与“科学推理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上述教学方

18、法的正确实施下,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我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强化理解知识迁移,巩固应用拓展创新,延伸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约2分钟)。 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思考:水平滑动的滑板,不再蹬

19、地时,它最终会停下来,那物体运动需要力吗?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约8分钟) 1、探究实验中运用了什么方法?要观察什么?结论怎样?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3、什么叫惯性?惯性大小与什么有关? 4、利用惯性可以解释什么现象?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本节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约25分钟)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本环节设计三个步骤: 第一步:用Flash课件展示实验,用严格的推理方法让学生感受伽利略观点是正确的。通

20、过回顾历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形象的Flash演示,使学生对伽利略理想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接下去的实验探究做一个铺垫。 第二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分析。 1、我们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中观察什么? 2、几种不同的物体铺在木板上,作用是什么? 3、实验中怎样保证小车开始时的速度相同? 4、实验中,如果我们把表面换成更光滑的玻璃,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吗? 5、如果表面比玻璃更光滑呢? 6、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会怎样运动? 7、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会怎样? 通过这些难度不同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学生在教师演示过程中,认真观察解决问题。这

21、样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应该通过实验来验证。 第三步: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结论。 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运动要靠力来维持”是错误的,伽利略的观点“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是正确的。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渐渐停下来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所以说,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2、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合理推理,不是凭空想象。伽利略正是有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和对科学的执着精神,才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长达2000年的错误理论,为后来笛卡尔等科学家的研究奠定了

22、基础。 二、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动画能够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下去。 提问: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时将永远运动下去,那静止的物体不受阻力时会怎样呢? 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得出:静止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教师讲解:为解决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前辈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牛顿第一定律: 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在科学正确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最终得出可信的结论,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同时教给学生一种实验+推理的研究方法。 教师再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了解任何科

23、学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观点和探究过程与伟大科学家是一致的,从而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探究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如何把牛顿第一定律理解透彻,一直是很多学生学习的大难题,通过对这以下三个问题的思考,可以很好的突破本节难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2、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3、力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解释牛顿第一定律时主要强调“一切”、“不受外力”、“总保持”、“或”的含义,并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性。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表述出牛顿第一定律。 三、惯性 介绍惯性定义,惯性与质量有关。用“小球不随弹出的金属片飞出”

24、实验,认识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播放生活中有关惯性的例子,使学生学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认识到人们可以利用惯性,还要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 第四环节:归纳概括,强化理解(约3分钟)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用3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 第五环节:知识迁移,巩固应用(6分钟) 1、在体育上,我班同学都参加了哪些项目?现在请大家思考,假如你正在和同学赛跑时,突然,所有的力都消失了,会出现什么情形呢? 2、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请举出在生活、生产中哪些实例是利

25、用惯性?哪些实例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 本环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得到升华,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知识。第六环节:拓展创新,延伸升华(约1分钟) 以“假如力消失了,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本环节的设计小论文的写作,需要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实践作业的完成可以形成对知识的复习回顾。 五、说板书 为了突出重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我设计的板书以知识树方式呈现: 六、说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一)、探究实验及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 评价方法:教师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 1、能否正确装置实验仪器。 2、操作步骤是否围绕实验目的进行,是否注意

26、观察现象和记录结果。 3、能否积极讨论确定本组的实验结果,提供给发言人发布。 (二)、能否完成实验报告中的表格 评价方法:学生互相观察表格填写 评价指标: 1、表格的项目填写齐全。 2、项目的内容填写正确。 (三)、学生发布探究实验设计结果 评价方法:教师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 1、说出3条查找途径。 2、说出对信息怎样做了筛选。 3、说出最后的筛选结果。 (四)、习题的解答 篇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得

27、失等六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内容。包括“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三方面的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把牛顿第一定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本章乃至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

28、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2、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难点是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教学中应采用实验探究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以及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合理推测、总结规律,以此培养观察实验、科学推理的能力。 二、说学情 学习者是八年级学生。有利的方面是:经过半学期的物理学习,学生

29、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且在八年上学期学习了第一章机械运动、八年下学期第一章第一节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本节学习做好了铺垫。不利的方面是: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念不容易转变。 在学习中有一些学生误认为“物体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不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要解决这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慢慢接受。 三、说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课我采用“五环三步一中心”的问题引导教学法模式。在“解决问题” 环节主要采用“演示法”与“科学推理法”相结

30、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下,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我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强化理解知识迁移,巩固应用拓展创新,延伸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约2分钟)。高尔基说:

31、“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思考:水平滑动的滑板,不再蹬地时,它最终会停下来,那物体运动需要力吗?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约8分钟) 1、探究实验中运用了什么方法?要观察什么?结论怎样?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3、什么叫惯性?惯性大小与什么有关? 4、利用惯性可以解释什么现象?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本节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解决

32、问题(约25分钟)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本环节设计三个步骤: 第一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分析。 1、我们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中观察什么? 2、几种不同的物体铺在木板上,作用是什么? 3、实验中怎样保证小车开始时的速度相同? 4、实验中,如果我们把表面换成更光滑的玻璃,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吗? 5、如果表面比玻璃更光滑呢? 6、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会怎样运动? 7、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会怎样?通过这些难度不同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学生在教师演示过程中,认真观察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观察

33、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应该通过实验来验证。 第二步: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结论。 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运动要靠力来维持”是错误的,伽利略的观点“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是正确的。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渐渐停下来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所以说,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2、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合理推理,不是凭空想象。伽利略正是有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和对科学的执着精神,才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长达2000年的错误理论,为后来笛卡尔等科学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动画能够得出:如果表面

34、绝对光滑,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下去。 提问: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时将永远运动下去,那静止的物体不受阻力时会怎样呢? 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得出:静止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教师讲解:为解决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前辈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牛顿第一定律: 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在科学正确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最终得出可信的结论,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同时教给学生一种实验+推理的研究方法。 教师再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了解任何科学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观点和探究过程与

35、伟大科学家是一致的,从而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探究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如何把牛顿第一定律理解透彻,一直是很多学生学习的大难题,通过对这以下三个问题的思考,可以很好的突破本节难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2、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有哪些?3、力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解释牛顿第一定律时主要强调“一切”、“不受外力”、“总保持”、“或”的含义,并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性。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表述出牛顿第一定律。 三、惯性 介绍惯性定义,惯性与质量有关。用“小球不随弹出的金属片飞出”实验,认识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播放生活中有关惯性的例子

36、,使学生学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认识到人们可以利用惯性,还要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 第四环节:归纳概括,强化理解(约3分钟)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用3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 第五环节:知识迁移,巩固应用(6分钟) 1、在体育上,我班同学都参加了哪些项目?现在请大家思考,假如你正在和同学赛跑时,突然,所有的力都消失了,会出现什么情形呢? 2、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请举出在生活、生产中哪些实例是利用惯性?哪些实例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 本环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得到升华,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知识。 第六环节:拓展创新,延伸升华(约1分钟) 以“假如力消失了,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本环节的设计小论文的写作,需要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实践作业的完成可以形成对知识的复习回顾。 五、说板书 为了突出重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我设计的板书以陈诚层层递进方式呈现: 六、说得失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