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DR碳板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20188521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碳纤维DR碳板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碳纤维DR碳板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碳纤维DR碳板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碳纤维DR碳板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纤维DR碳板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碳纤维DR碳板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一、 碳纤维竞争格局碳纤维是一种集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与一身、具有多种优异性能,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基础性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光伏、休闲体育等行业。碳纤维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工艺技术复杂、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行业技术性强等特点,行业进入壁垒高。目前,国内生产研发碳纤维的企业主要包括中复神鹰、江苏恒神、光威复材、吉林碳谷、吉林宝旌等。按产能建设情况看,我国碳纤维第一梯队企业包括中复神鹰、江苏恒神、光威复材、吉林碳谷、吉林宝旌,前五企业产能占比约77%;第二梯队企业包括兰州蓝星、上海石化、中简科技、威海拓展等企业,

2、产能占比约为13%,其他企业产能累计占比10%左右。碳纤维生产的主要技术壁垒在于原丝,原丝的质量对碳纤维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主流原丝的制备工艺包括私法纺丝和干喷湿法纺丝,其中使用干喷湿法纺丝生产出的纤维表面光滑,纤维致密性更高,干喷湿法纺丝优势明显。经过长期的技术累计与投入,我国碳纤维龙头企业正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格局,国内碳纤维产能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中复神鹰、江苏恒神、光威复材和中简科技等部分企业已经能实现T700级、T800级和T1000级碳纤维规模化生产,产品性能也逐渐能与国外产品比肩。其中,中简科技最新研发的ZT7系列碳纤维产品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装备封锁,各项技术指标也达

3、到了国际同类型产品先进水平。目前,国内碳纤维技术升级主要集中在更高强度(如T1100级别)和更高模量(如M55级别)碳纤维制备工艺的研发和工程化应用,以及更高制备效率(如高速纺丝和大丝束)。此外,在预氧化炉、低温碳化炉和高温碳化炉等生产设备方面,中复神鹰主要依靠进口和自行研发制造,江苏恒神则等多家企业主要依靠从美国、德国地区进口。整体来看,国内碳纤维设备国产化进程还有待提高。二、 国内企业大规模扩产,碳纤维行业迎来爆发期国内碳纤维龙头大规模扩产,将改变世界碳纤维产能格局。从全球碳纤维企业的后续扩产计划来看,碳纤维产能扩张主要以中国企业为主。未来几年国内碳纤维企业扩产计划总量预计接近30万吨,但

4、需关注各企业的项目落地性以及落地时间和实际产能,在供给短缺的背景下,率先实现项目落地和产能扩大,并稳定生产的企业将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碳纤维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轻量化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防安全、航空航天等板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国碳纤维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从2017年的38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06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3%,预计2023年中国碳纤维市场规模将达1537亿元。未来随着航空航天、风电叶片、碳复合材料等新兴产业的需求带动,我国对碳纤维的需求还有望进一步提高。三、 碳纤维行业产能不断扩张,国产化进程持续加快碳纤维上游为原油化工行

5、业,需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提取制备丙烯,然后通过氨氧化后得到丙烯腈。碳纤维企业以丙烯腈为原材料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腈,再以其纺丝获得聚丙烯腈原丝,进行加工生产后得到碳纤维。2022年以来,受俄乌政策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供应偏紧,为了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国家及企业不断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2022年,我国生产原油204667万吨,同比增长29%;生产天然气2177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我国能源供应整体安全稳定。2022年,利华益集团、江苏斯尔邦、辽宁金发等企业相继扩产,我国丙烯腈新增产能52万吨,产能同比增长165%。随着产品产能不断增加,丙烯腈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6、2022年我国丙烯腈产量约300万吨,同比增长1481%,行业供给充足。从丙烯腈市场价格走势看,2022年上半年,受多地疫情反复及国际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原油价格高位大幅波动,叠加疫情对物流供需影响,丙烯腈市场价格震荡下行。其中,山东市场价格从年初的133万元/吨下降至6月底的108万元/吨,跌幅达到1880%。2022年下半年,丙烯腈市场价格呈先涨后降态势。受上半年长时间亏损使得丙烯腈工厂采取限制措施,产品供给相对减少,丙烯腈市场价格有所回升。进入11月,多地扩能项目相继投产,行业供应增加,下游市场需求整体平稳,丙烯腈市场价格持续下降。对碳纤维生产企业来说,行业原材料采购成本相对下滑。201

7、5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推动碳纤维行业发展相关政策,鼓励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加快发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碳纤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内中复神鹰、光威复材、中简科技等多家企业相继宣布扩产,产品产能随之逐步扩大。2022年我国碳纤维产量及需求量分别为443万吨和77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72%和242%。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碳纤维相关企业宣布计划投产产能累计59万吨。其中,新增的产品产能主要为大丝束碳纤维,其主要应用在风电、汽车领域。未来,随着新增产能项目逐步投产,我国碳纤维产能或将达到11万吨,将超过日本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整体来

8、看,虽然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但仍无法满足下游市场需求,行业供需缺口较大。受国外对我国碳纤维行业技术、设备封锁,长期以来国内碳纤维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随着碳纤维相关技术不断创新升级,我国碳纤维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国内碳纤维产品出口数量大幅提升。根据海关数据,2022年我国碳纤维进出口数量分别为1031922吨和170965吨,同比分别增长7818%和26385%,进出口差额达到860956吨。从进口源看,日本、韩国、墨西哥、中国台湾和美国是我国碳纤维的重点进口地区。2022年我国分别从日本、韩国、墨西哥、中国台湾和美国进口碳纤维243473吨、201493吨、182549吨、143919吨和119

9、076吨,分别占总进口比重2359%、1953%、1769%、1395%和1154%,前五名地区合计占比863%。受日本本地及欧美市场需求上涨,叠加东丽风波事件影响,日本对我国出口的碳纤维产品数量相对减少。从国内主要进口省市看,进口碳纤维前三名地区分别是江苏省、广东省和上海市,进口占比分别为4397%、2735%和1276%,进口前三名地区合计占比达到8408%。由于进口的碳纤维由于品质较好,企业将进口碳纤维主要用于体育用品及风电叶片领域。随着国家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列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工程以来,国家及企业持续加大其关键技术研发,行业相关工艺、技术、设备也取得了多项突破,国内碳纤维及其复合

10、材料产量持续增长,产品国产化进程加快。近年来,在政策发力和企业努力下,我国不断取得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产制备和关键技术攻关,产品产能规模也不断扩大,碳纤维国产化进程持续加快。2018-2022年,我国碳纤维国产化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以来,多家碳纤维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产品产能,加快产品技术创新,我国碳纤维产品国产率从2018年的2903%逐步提升至2022年的5716%,5年间产品国产率扩大2813个百分点,提高了近一倍。未来,随着国内碳纤维相关技术不断创新,产品产能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我国碳纤维国产化进程将提升至62%以上。碳纤维是制造先进复合材料的重要增强材料,强度高、抗摩擦、

11、耐腐蚀,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交通运输、体育休闲等领域。正因其具备十分优异的特殊性能,自研发以来,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技术长期被发达国家掌握,也是国外对外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的重要物质。为了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国自2000年开始大力发展碳纤维产业,并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碳纤维制造难度较高,工艺流程复杂。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及技术创新,目前国内主要有湿法纺丝和干喷湿法两种生产方法,由于干喷湿纺工业技术难度较大,国内仅有少数企业掌握该技术工艺,国内大部分企业仍采用湿法纺丝生产碳纤维。资料显示,碳纤维生产成本中,原丝、氧化及碳化成本较高,其中原丝成本占比达51%

12、,是决定碳纤维性能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未来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领域。按丝束规格不同,可以将碳纤维分为大丝束碳纤维和小丝束碳纤维。其中大丝束碳纤维的碳纤维根数在48K及以上,小丝束碳纤维根数则在48K以下。与小丝束碳纤维相比大丝束受到制作工艺的限制其模量与强度稍显逊色,但是制作成本与售价具备高性价比,在工业领域尤其是风电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四、 碳纤维产业迎来大规模发展碳纤维是制造先进复合材料的重要增强材料,强度高、抗摩擦、耐腐蚀,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交通运输、体育休闲等领域。自诞生以来,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长期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为了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国在2000年后开

13、始大力发展碳纤维产业,并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将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开展协同应用试点示范和加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列入其中。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碳纤维产业将迎来大规模发展,市场应用不断拓展。根据赛奥碳纤维20162021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我国碳纤维需求量从2016年的196万吨增至2021年的624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06%,2021年同比增速达2769%,预计2025年国内需求量为1593万吨。五、 需求量上涨带动碳纤维行业发展近年来,中国碳纤维需求量一直维持稳步上升趋势,企业和投资机构也纷纷看好碳纤维行业的发展

14、前景,各路资本的大量涌入,为碳纤维行业带来了刺激效应。同时,碳纤维行业应用领域广阔,受益于下游风电叶片、航空行业、汽车制造等市场的发展,预计碳纤维需求快速提升。目前我国碳纤维行业正处于爆发增长期,未来碳纤维需求市场增速保持在17%左右,随着碳纤维随着诸多资本进入碳纤维行业,碳纤维技术不断得到突破,需求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六、 碳纤维行业发展情况广义的碳纤维行业包含碳纤维原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等细分领域,碳纤维产业链则包含从天然能源到终端应用的完整制造过程。行业产业链中下游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环节,直接上游为碳纤维原材料及树脂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包括交通装备及其他工业、医疗健康

15、、体育健康、民用航空及建筑加固等领域。复合材料一般由基体和增强材料两部分组成。基体材料主要起支撑和保护增强材料的作用;增强材料作为复合材料的主要承力组分,是复合材料强度和刚度的主要来源,增强材料多为纤维材料。按基体材料的类别可分为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树脂基复合材料,按增强纤维类别可分为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等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主要用作增强体来制造轻质高强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在提高材料效率和节能减排上体现出巨大经济效益。根据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20),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目前用得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种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随着碳纤维生产工艺技术持续提升,碳纤维产业日趋成熟,

16、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其主导地位仍不可能被替代。与传统结构材料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耐腐蚀、抗疲劳、耐高温、膨胀系数小、可设计性强、易于大面积整体成型加工等优点。因而,碳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当代先进复合材料发展主流。树脂材料在复合材料中作用是将碳纤维粘结,固定纤维位置并提升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同时传递纤维应力并保护纤维避免磨损和腐蚀。树脂的性能会直接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强度与刚度、使用温度、断裂韧性和耐湿热老化等制品使用性能;另一方面,应用需求的升级,对树脂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阻燃、低温快速固化等新要求,将进一步推动树脂功能化改性与技术创新,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7、七、 碳纤维行业投融资情况在绿色能源和新型材料发展的带动下,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下游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开始在汽车制造、建筑交通等方面布局,并进一步加大了在风电设备领域的产业应用。随着下游行业的兴起,碳纤维行业也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领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碳纤维行业相关投资事件为8起,达到历史新高,投资金额达69亿元。2022年1-8月,投资数量为3起,投资金额达到历史新高,达64亿元。八、 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特点(一)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密集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配方研发、结构设计和工艺技术积累等方面。在复合材料配方研发方面,复材产品定制化程度较高,不同部件通常需单独研发,

18、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复合材料制造厂商必须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以满足客户在产品性能、成本、轻量化等方面的需求;在结构设计和工艺技术方面,复合材料制品整体制造方案的设计依赖于企业自身长期的工艺摸索和经验积累,不是短期的大额资本投入所能弥补。(二)碳纤维复合材料集中度低从全产业链看,制造碳纤维产品的上游碳纤维材料和中游复合材料均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全环节技术壁垒较高。其中,上游碳纤维生产流程复杂、前期投入巨大,从全球范围及国内市场来看均呈现集中度较高的竞争格局;碳纤维最主要的应用形式是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实际应用,由于终端应用场景丰富,聚焦于中游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发及下游应用的厂商众多,碳纤

19、维复材制品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呈现分散化特点。根据公开披露信息,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相关收入规模均较小,处于小企业、大市场的发展阶段,在交通装备、医疗健康、体育健康、民用航空等领域具有一定先发优势,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扩大,行业未来将拥有充足的市场空间。九、 碳纤维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一)碳纤维原材料加速,推动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在下游的广泛应用现阶段,国内碳纤维市场仍以进口碳纤维为主、国产碳纤维为辅,但国内厂商已逐步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国产碳纤维产品型号基本实现了对国际领先厂商主要碳纤维型号的对标。赛奥碳纤维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碳纤维需求量为624万吨,国产碳纤维供应量为293万吨,若

20、国产碳纤维全部供应于国内需求,国产化率约4700%,较2020年增长9个百分点,趋势明显。未来,随着我国碳纤维原材料加速,我国碳纤维行业整体亦将实现的突破,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在下游更广泛的应用奠定基础。(二)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应用领域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促进碳纤维全产业链高速发展长期以来,由于碳纤维应用技术开发难度较高,研发设计时间长、研发投入大、生产成本高,我国碳纤维下游主要应用于体育健康、风电叶片、建筑加固等领域,在轨道交通及民用航空等新兴领域涉足尚浅。而碳纤维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碳纤维原材料的技术开发及生产制造能力,另一方面,将碳纤维原材料制作为预浸料等中间体及最终制品,将新材料开发与下游领域应用需求结合,以进一步验证材料性能,对于新材料产业发展亦至关重要。未来,随着碳纤维国产进程加速,围绕国产碳纤维适配的基体树脂与中间材料的改性与赋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提升,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促进碳纤维全产业链的高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