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5.5(IC)厌氧反应器

上传人:gui****hi 文档编号:20182426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内循环5.5(IC)厌氧反应器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内循环5.5(IC)厌氧反应器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内循环5.5(IC)厌氧反应器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内循环5.5(IC)厌氧反应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循环5.5(IC)厌氧反应器(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v当代水处理技术4.5+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4.5 内循环(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厌氧反应器一、内循环(一、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由来)厌氧反应器的由来1、厌氧、厌氧UASB反应器反应器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是由Lettinga在七十年代开发的。国际上荷兰的PAQUES(帕克)、荷兰的BIOTHANE(百欧仕)和比利时的BIOTIM公司是世界上主要三个UASB技术的厂家。仅这三家公司占国际市场份额的74%,这三家公司的技术主要是采用UASB技术,这反映了UASB技术除其技术本身的特点之外,其市场化的水平也是比较高的。(1)UASB反应器的构造 UASB反应器包括以下几

2、个部分:进水和配水系统、反应器的池体和三相分离器。如果考虑整个厌氧系统还应该包括沼气收集和利用系统。在UASB反应器中最重要的设备是三相分离器,这一设备安装在反应器的顶部并将反应器分为下部的反应区和上部的沉淀区。开放式开放式UASB反应器反应器(2)UASB颗粒污泥的形成与特征1)污泥颗粒化的意义 在厌氧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称之为污泥颗粒化。使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在很高产气量和上向流速下以较高浓度保留在反应器内,因此可以使之承受更高的有机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细菌形成的污泥颗粒状聚集体是一个微生态的系统,其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种群形成了共生或互生体系,有利于形成微生物生长、生理生化的条件

3、;颗粒污泥的形成利于其中的微生物对营养的吸收,利于有机物降解;颗粒污泥使诸如乙酸菌和利用氢的细菌等的发酵菌的中间产物的扩散距离大大缩短;在诸如pH和毒性物质等废水水质骤变时,颗粒污泥性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中而代谢过程继续进行。(3)存在问题反应器容积负荷定义:1)对于低浓度的有机废水(1.5-2.0 CODg/L)时,反应器进水容积负荷控制在(5-8 kgCOD/(m3d)),以免水力负荷过大增加悬浮污泥颗粒流失;2)对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5-9 CODg/L)时,反应器进水容积负荷控制在(10-20 kgCOD/(m3d)),以免产气量、水力负荷过大增加悬浮污泥颗粒流失。二、内循环(

4、二、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基本构造与原理)厌氧反应器的基本构造与原理1、内循环(、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基本构造)厌氧反应器的基本构造内内循循环环(IC)厌厌氧氧反反应应器器的的基基本本结结构构IC反应器基本构造如图所 示,它 相 似 由 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按功能划分,反应器由下而上共分为5个区:混合区、第1厌氧区、第2厌氧区、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2、内循环(、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原理)厌氧反应器原理(1)混合区:反应器底部进水、颗粒污泥和气液分离区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区混合。(2)第1厌氧区:混合区形成的泥水混合物进入该区,在高浓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

5、。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该反应区内污泥呈膨胀和流化状态,加强了泥水表面接触,污泥由此而保持着高的活性。(3)气液分离区:被提升的混合物中的沼气在此与泥水分离并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着回流管返回到最下端的混合区,与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4)第2厌氧区:经第1厌氧区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被沼气提升外,其余的都通过三相分离器进入第2厌氧区。该区污泥浓度较低,且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已在第1厌氧区被降解,因此沼气产生量较少。沼气通过沼气管导入气液分离区,对第2厌氧区的扰动很小,这为污泥的停留提供了有利条件。(5)沉淀区:第2厌氧区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区进行固

6、液分离,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的颗粒污泥返回第2厌氧区污泥床。3、结论、结论(1)由下面第一个UASB反应器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内动力,使升流管和回流管的混合液产生密度差,实现下部混合液的内循环,使废水获得强化预处理。上面的第二个UASB反应器对废水继续进行后处理(或称精处理),使出水达到预期的处理要求。(2)反应器通过2层三相分离器来实现SRTHRT,获得高污泥浓度;通过大量沼气和内循环的剧烈扰动,使泥水充分接触,获得良好的传质效果。三、工艺技术优点三、工艺技术优点(1)容积负荷高 IC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且存在内循环,传质效果好,进水有机负荷可超过普通厌氧反应器的3倍以上。(

7、2)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 IC反应器容积负荷率高出普通UASB反应器3倍左右,其体积相当于普通反应器的1/41/3左右,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的基建投资。而且IC反应器高径比很大(一般为48),所以占地面积特别省,非常适合用地紧张的工矿企业。(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处理低浓度废水(COD=20003000mg/L)时,反应器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23倍;处理高浓度废水(COD=1000015000mg/L)时,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1020倍。大量的循环水和进水充分混合,使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稀释,大大降低了毒物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4)抗低温能力强 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主要是对消化速率的影响。

8、IC反应器由于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和严重。通常IC反应器厌氧消化可在常温条件(2025)下进行,这样减少了消化保温的困难,节省了能量。(5)具有缓冲pH的能力 内循环流量相当于第1厌氧区的出水回流,可利用COD转化的碱度,对pH起缓冲作用,使反应器内pH保持最佳状态,同时还可减少进水的投碱量。(6)内部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 普通厌氧反应器的回流是通过外部加压实现的,而IC反应器以自身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动力来实现混合液内循环,不必设泵强制循环,节省了动力消耗。(7)出水稳定性好 利用二级UASB串联分级厌氧处理,可以补偿厌氧过程中Ks高产生的不利影响。Van L

9、ier在1994年证明,反应器分级会降低出水VFA浓度,延长生物停留时间,使反应进行稳定。(8)启动周期短 IC反应器内污泥活性高,生物增殖快,为反应器快速启动提供有利条件。IC反应器启动周期一般为12个月,而普通UASB启动周期长达46个月。(9)沼气利用价值高 反应器产生的生物气纯度高,CH4为7080,CO2为2030,其它有机物为15,可作为燃料加以利用。四、四、IC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IC处理技术从问世以来已成功应用于土豆加工、菊苣加工、啤酒、柠檬酸和造纸等废水处理中。1、土豆加工废水、土豆加工废水 1985年荷兰首次应用IC反应器处理土豆加工废水,

10、容积负荷(以COD计)高达3550kg/(m3d),停留时间46h;而处理同类废水的UASB反应器容积负荷仅有1015 kg/(m3d),停留时间长达十几到几十个小时。2、啤酒废水、啤酒废水 在啤酒废水处理工艺中,IC技术应用得较多,目前我国已有3家啤酒厂引进了此工艺。从运行结果看,IC工艺容积负荷(以COD计)可达1530 kg/(m3d),停留时间24.2 h,COD去除率COD75;而UASB反应器容积负荷仅有47 kg/(m3d),停留时间近10 h。3、高浓度和高盐度的有机废水、高浓度和高盐度的有机废水 对于处理高浓度和高盐度的有机废水,IC反应器也有成功的经验。位于荷兰Roosen

11、daal的一家菊苣加工厂的废水,COD约7900mg/L,SO42-为250mg/L,Cl-为4200mg/L。采用22m高、1100m3容积的IC反应器,容积负荷(以COD计)达31 kg/(m3d),COD80,平均停留时间仅6.1 h。4、其他、其他 我国无锡罗氏中亚柠檬有限公司的IC厌氧处理系统自1998年12月运行以来一直都很稳定,进水COD一般在8000mg/L以上,pH5.0左右,容积负荷(以COD计)可达30 kg/(m3d),出水COD基本在2000mg/L以下,且每千克COD产沼气0.42m3。1996年IC反应器首次应用于纸浆造纸行业,并迅速获得客户欢迎,至今全世界造纸行

12、业已建造IC反应器23个。五、出现的新问题五、出现的新问题1、从构造上看,IC反应器内部结构比普通厌氧反应器复杂,设计施工要求高。反应器高径比大,一方面增加了进水泵的动力消耗,提高了运行费用;另一方面加快了水流上升速度,使出水中细微颗粒物比UASB多,加重了后续处理的负担。另外内循环中泥水混合液的上升还易产生堵塞现象,使内循环瘫痪,处理效果变差。2、发酵细菌通过胞外酶作用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再将可溶性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脂肪酸和醇类等,该类细菌水解过程相当缓慢。IC反应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势必影响不溶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3、在厌氧反应中,有机负荷、产气量和处理程度三者之间存在着密

13、切的联系和平衡关系。一般较高的有机负荷可获得较大的产气量,但处理程度会降低。因此,IC反应器的总体去除效率相比UASB反应器来讲要低些。4、缺乏在IC反应器水力条件下培养活性和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关键技术。目前国内引进的IC反应器均采用荷兰进口的颗粒污泥接种,增加了工程造价。上述问题有待在对IC厌氧处理技术内部规律进行更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加以克服,使这一新技术更加完善。六、膨胀颗粒污泥床六、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反应器 EGSB反应器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问世的一种新型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它是继UASB之后的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由于反应器中能够形成颗粒状的厌氧污泥,而

14、且颗粒污泥层在运行时处于膨胀状态,所以厌氧生物能与污水中的有机物接触更加充分,反应器容积利用率更高。1、EGSB反应器工作原理反应器工作原理 EGSB反应器由布水器、反应区和三相分离器组成。废水由反应器底部的布水器均匀进入反应区。在水流均匀向上流动的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与反应区内的厌氧污泥充分接触,被厌氧菌所分解利用。最后经过特殊设计的三相分离器,进行气固液分离后,沼气由气室收集,污泥由沉淀区沉淀后自行返回反应区,沉淀后的处理水以溢流的方式从反应器上部流出。2、特点、特点(1)与升流式厌氧处理床(UASB)相比,EGSB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传质效果好2)有机物去除率高3)能够承受更高的进水

15、浓度(生产性装置:3000040000mgCOD/L)4)能 够 在 更 高 的 容 积 负 荷 下 运 行(可 达30kgCOD/m3d以上)5)占地面积小(装置可高达10米至20米,因此占地面积仅为UASB的1/2至1/5)6)污泥浓度高(可达50-60kgTVS/m3)7)布水容易均匀,反应器中无死水区(2)与IC反应器相比 本反应器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处理出水不循环,可进一步节省能耗,大多数情况下厌氧废水处理系统能够做到净产能,为厂方节煤、节电,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EGSB厌氧处理中的精髓是厌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而且具有以下的优点。1)细菌形成颗粒污泥的聚集

16、体是一个微生物系统,其中不同类型的种群组成了共生或互生体系,有利于细菌生长并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2)颗粒使发酵菌的中间产物的扩散距离大大缩短,这对复杂有机物的降解是非常重要的3)当废水性质突然变化时(例如:pH值、毒性物的浓度),颗粒污泥能维持一个稳定的微环境,使代谢过程继续进行。4)采用颗粒污泥接种新的反应器,可以大大缩短生物启动时间3、适用范围与处理效果、适用范围与处理效果 本反应器适用于适用于发酵行业(酒精、米酒、啤酒、柠檬酸、酵母、制药等)以及淀粉和部分化工行业的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在无生物抑制现象发生的条件下,其有机物(COD)去除效率可达90%以上,再经好氧等后继处理后,水质可

17、以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4、工程应用实例、工程应用实例(1)天津挂月集团酒精废液治理改造工程 该厂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酒精,糟液压滤后COD为20000-30000mg/L,工厂原先以全混式发酵罐处理废液,南开大学将其工艺改造为EGSB+接触氧化,处理能力提高10倍,COD容积负荷达到29kg/m3d,废水达标排放。(2)山东洁晶集团日照化工二厂废水处理工程 该厂以海带为原料提取海藻酸钠和甘露醇,各种生 产 废 水 混 合 后 COD为 5000-7000mg/L,SS高 达9000mg/L,采用EGSB+接触氧化生物处理工艺,调试两个月后废水达标排放。(

18、3)天津宁河天尊酒业集团酒精废水处理工程废水量:1000m3/d玉米酒精糟液容积负荷15kg/m3d以上,厌氧处理后,COD浓度由30000mg/L一步降到1200mg/L以下。(4)山东沂源酿酒总厂酒精废液治理工程以薯干为原料生产酒精,酒精原糟液COD为40000-50000mg/L,经二级EGSB+好氧生物处理(接触氧化或SBR)后,出水达标排放。(5)广东省湛江市南方酒精工业公司木薯酒精废水处理改造工程年生产能力:1.5万吨酒精废水处理量:800m3/dCOD去除率:90%以上,COD浓度由25000mg/L一步降到1500mg/L以下。(6)天津顶峰淀粉有限公司变性淀粉废水处理工程处理水量:600 m3/d进水浓度:6000-10000 mg/LCOD去除率:90%以上运转日期:2001年9月(7)浙江宁波万隆食用酒精有限公司木薯酒精废水处理工程处水理量:1300m3/d进水浓度:25000-35000 mg/LCOD去除率:90%以上运转日期:2002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