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20179202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4.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报告第1章工程概况1.1施工概况截至本月中旬,施工进度如下:左线隧道进洞 580m,上台阶施工桩号:ZK68+403,下台阶施工桩号:ZK68+352,二次衬砌施工桩号:ZK68+251。右线隧道进洞 570m,上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下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二次衬砌施工桩号:YK68+285。具体情况如表1-1-1所示。表1-1-1隧道监控量测监测项目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已完成工作量备注左线右线左线右线地质支护观察580延米/603延米570延米/570延米580米570米地表下沉1个断面/2个断面1个断面/2个断面1个断面1个断面拱顶下沉46个断面/2

2、0个断面46个断面/20个断面42个断面40个断面周边收敛46个断面/20个断面46个断面/20个断面42个断面40个断面第2章具体监测情况2.1地质支护观察在隧道工程中,由于岩体的复杂性,使得前期勘察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和隧道开 挖后实际暴露出的情况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所以施工过程中对前方的开挖面附近 围岩的岩石性质、开挖支护状况进行目测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开挖掌子面的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对判断围岩稳定性和预测掌子面的地质条件十分 重要,而掌子面附近初期支付状态的观测和裂缝的描述,对于直接判断围岩的稳定 性和支护参数的优化也是不可缺少的。2.1.1左线隧道通过对隧道开挖揭露的地质

3、情况及初期支护观察,了解隧道实际揭露的围岩情 况,及初期支护工作状态。右线隧道具体情况如表2-1-1所示。表2-1-1左线隧道地质支护状况序号观察区段地质情况支护情况1ZK68+398.0401.0围石为强风化砂石,石体局部为黄褐色,局 部呈线状。岩体受构造作用明显,发育多组节 理,岩体较破碎,围岩自稳能力差。产状:134163匕3647支护未见裂缝,局 部有渗水,见图2.2.1,2.1.2。2.2地表下沉地表下沉观察断面布置在隧道洞口段,为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程度和范 围而开展的位移量测。目的是通过量测,判断隧道开挖对洞口边仰坡、浅埋地面是 否产生显著影响,分析该影响的范围、程度及其与隧

4、道施工的时空关系,进而判断 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施工对地面边仰坡的稳定性、地表建筑物的影响。地表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如图2.2.1所示。基准点基准点图2.2.1地表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2.2.1左线隧道左线隧道出口端布设1个地表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2-1,成果图如 附图4.1.1所示。表2-2-1左线隧道地表下沉监测成果隧道断面桩号监测成果监测结论左线隧道ZK68+4201#测点累计下沉量:6.6mm; 2#测点累计下沉量: 7.0mm; 3#测点累计下沉量:6.5mm; 4#测点累 计下沉量:5.7mm; 5#测点累计下沉量:6.0mm。趋于稳定2.2.2右线隧道右线隧道出口端布设1

5、个地表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4-2-2,成果图如 附图4.1.2所示。表2-2-2左线隧道地表下沉监测成果隧道断面桩号监测成果监测结论右线隧道YK68+3701#测点累计下沉量:79mm; 2#测点累计下沉量: 68mm; 3#测点累计下沉量:64mm; 4#测点累 计下沉量:64mm; 5#测点累计下沉量:53mm。趋于稳定2.3拱顶下沉隧道拱顶下沉直观反映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拱顶下沉量测,为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计算拱顶下沉位移速率和预测最终位移 值,为二次衬砌浇筑选择最佳时机;为隧道施工工艺、支护衬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拱顶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如图2.3.1所示

6、。22.3.1拱顶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2.3.1左线隧道左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断面4个,监测结果见表2-3-1,成果图如附图4.2.1 4.2.4所示。表2-3-1左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成果序号断面桩号监测成果监测结论1ZK68+3701#测点累计下沉量:2.5mm; 2#测点累计下 沉量:4.5mm; 3#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趋于稳定2ZK68+3801#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 2#测点累计下 沉量:4.5mm; 3#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趋于稳定3ZK68+3901#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 2#测点累计下 沉量:5.0mm; 3#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趋于稳定4ZK68+

7、4001#测点累计下沉量:5.0mm; 2#测点累计下沉量:5.0mm; 3#测点累计下沉量:4.0mm加强监测2.3.2右线隧道右线隧道布设6个拱顶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3-2,成果图如附图4.2.54.2.10 所示。表2-3-2右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成果序号断面桩号监测成果监测结论1YK68+3151#测点累计下沉量:2.0mm; 2#测点累计下沉量:3.5mm; 3#测点累计下沉量:2.0mm趋于稳定2YK68+3251#测点累计下沉量:2.0mm; 2#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 3#测点累计下沉量:2.0mm趋于稳定3YK68+3351#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 2#测

8、点累计下沉量:3.5mm; 3#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趋于稳定4YK68+3451#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 2#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 3#测点累计下沉量:2.0mm趋于稳定5YK68+3551#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 2#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 3#测点累计下沉量:1.5mm趋于稳定6YK68+3651#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 2#测点累计下沉量:3.0mm; 3#测点累计下沉量:1.5mm趋于稳定2.4周边收敛隧道周边收敛直观反映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周边收敛量测, 为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计算周边收敛位移速率和预测最终位移 值,为

9、二次衬砌浇筑选择最佳时机;为隧道施工工艺、支护衬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周边收敛测线布设示意图如图2.4.1所示。图2.4.1周边收敛测线示意图2.4.1左线隧道左线隧道布设4个周边收敛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4-1,成果图如附图4.3.1 4.3.4 所示。表2-4-1左线隧道周边收敛监测成果序号断面桩号监测成果监测结论1ZK68+370AB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 BC测线测点累计 收敛量:4.0mm; AC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趋于稳定2ZK68+380AB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 BC测线测点累计 收敛量:5.0mm; AC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趋于稳定3ZK68+390A

10、B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 BC测线测点累计收敛量:6.0mm; AC测线累计收敛量:4.0mm趋于稳定4ZK68+400AB测线累计收敛量:5.0mm; BC测线测点累计收敛量:6.0mm; AC测线累计收敛量:5.0mm加强监测2.4.2右线隧道右线隧道布设6个周边收敛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4-2,成果图如附图4.3.54.3.10 所示。表2-4-2右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成果序号断面桩号监测成果监测结论1YK68+315AB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 BC测线测点累 计收敛量:4.0mm; AC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趋于稳定2YK68+325AB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

11、BC测线测点累 计收敛量:4.0mm; AC测线累计收敛量:4.0mm趋于稳定3YK68+335AB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 BC测线测点累 计收敛量:4.0mm; AC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趋于稳定4YK68+345AB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 BC测线测点累 计收敛量:4.0mm; AC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趋于稳定表2-4-2右线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成果序号断面桩号监测成果监测结论5YK68+355AB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 BC测线测点累 计收敛量:4.0mm; AC测线累计收敛量:3.0mm趋于稳定6YK68+365AB测线累计收敛量:4.0mm; BC测线测点累 计收敛量:3.0mm; AC测线累计收敛量:4.0mm趋于稳定第3章问题及建议3.1存在的问题1)施工期间,洞内照明不良,通风不畅,影响施工安全;2)洞内局部有渗水现象,围岩稳定性较差。3.2建议1)建议做好围岩超前加固,控制开挖进尺,谨慎施工;2)ZK68+251 ZK68+360、YK68+285YK68+305 符合二次衬砌施工条件, 建议及时施做二次衬砌。建议二次衬砌施做前查明初期支护衬砌厚度及背后空洞情 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