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民歌艺术风格研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20178899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阳民歌艺术风格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阳民歌艺术风格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阳民歌艺术风格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信阳民歌艺术风格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阳民歌艺术风格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阳民歌艺术风格研究一、信阳民歌的起源 信阳民歌最初来源于人们的劳动生活。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些部大举南迁,与南方当地的一些土著居民融合,形成了黄、蒋、申、陈等诸侯国。到了春秋时期,荆楚文化日益凸显主导地位。人口的流动不仅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1953年信阳长台关一号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编钟就显示出早在战国时期,信阳一带的音乐就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信阳民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环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和歌”对于信阳民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地很多婚俗礼仪、祭祀用乐以及农事的有关歌曲中都会采用相和歌的表现形式。其中既有乐器的演奏,也有歌曲的演唱,并

2、且这种表演形式一直持续至今。信阳民歌经过不断积淀与发展,不仅演唱内容、歌曲题材方面得到了不断丰富,演唱形式也更加趋于多样化。 二、信阳民歌的风格概述及特点 (一)阳民歌的风格概述。信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都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地形的丰富性决定了其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信阳民歌也会因为地域的差异而带有不同地方音调,使其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具体体现在信阳北的民歌会受到北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在风格体现上更为奔放、高亢;信阳南的民歌自然也会受到南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体现出抒情、细腻的特点。因为在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惯上的共同点,因此在音乐风格上也存在这一致性,艺术风格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以下我们所论述的

3、只是从信阳民歌本身的创作特点入手,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具体体现。我们总体上可以将信阳民歌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抒情、优美风格,具体反映信阳人民生活的小调类歌曲,这一类的歌曲中包括了景色描写以及以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旋律性,代表作品有开门调茶妹子等;第二类是欢快、活泼的风格,这一类的民歌曲调比较热烈欢快,内容大多和我国传统的佳节有关,代表作品有游春金唢呐一吹声声高等;第三类是高亢、粗犷的风格,多是信阳地区的山歌、号子等,歌曲有着宽广的音域,演唱时要求声音粗犷有力,代表作品有放皇声对山歌等;第四类是活泼、幽默的风格,这一类的民歌歌词大多诙谐幽默且具口语化的特点,词曲结合较为紧密,代表作品有

4、俺跟二哥隔道墙对花等。这些不同风格的民歌为我们研究信阳民歌的艺术风格提供了丰富的样本资源。(二)信阳民歌的调式与旋律特点。信阳民歌在创作中首先多采用五声调式中的徵调式,虽然也有少数作品中出现了变宫与清角,但都是在作品中起装饰性以及陪衬意义。徵调式中,旋律的进行多以小三度为主,也多运用二、四度音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旋律口语化特征。除了徵调式,运用较多的还有宫调式,其次是商调式以及羽调式。也有的民歌作品中会出现调式交替的情况,但是转调较为少见。对于调式的运用,决定了信阳民歌艺术风格中对于民族音乐风格的体现。信阳民歌从曲体结构看一般都比较短小,有两句式、三句式、四句式乃至五句式构成。有时演唱者在演

5、唱过程中会根据作品的情感处理需求对乐句进行扩充,在结构上增加了作品长度。速度进行方面一般采用中速。从旋律的发展上看,信阳南部山区民歌中多采用同音反复以及四度以上的大跳音程,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明显的感受到粗犷、豪放的艺术特点。大别山地区的民歌音乐跨度不宽,一般在一个八度之内通过上下环绕音以及音级的逐级扩大进行,进行也多是小跳为主,这样在旋律风格上就更为抒情、婉转。信阳中部地区民歌中兼有级进与跳进,节奏较为平稳,有时会根据歌曲的内容加入不同的衬词对作品的情绪进行渲染,使这些歌曲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三)方言声调与民歌曲调结合的特点。民歌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出地方性色彩,这也是不同地区民歌艺术风格区别的重

6、要标识,这就是民歌中的地方性色彩。从古至今,民歌都使用本民族的地域方言进行演唱,民歌方言声调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方言与民歌本身之间的联系就存在于作品的曲调之中,地域方言的声调特色对于作品的旋律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歌词的声调与韵律更是直接影响了作品的曲调。正因为有着方言的制约,所以不同地区的音乐才有这独特的艺术风格。信阳地区的声调大致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升、去声四种,不同声调的调值也会因为地域的差别存在不同。如在民歌俺跟二哥隔道墙中,歌曲的吐字、行腔都是以信阳地区的方言为准,歌词中的声调以及语言节奏决定了歌曲在演唱时更像是在诉说,说中带唱,带有一种非常浓郁的信阳民间特色,非常朴实、亲切。在民歌

7、李二嫂养鸡中,在方言语调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发展,增加了歌曲演唱的艺术美感,因此,在经过艺术加工之后与艺术行腔相结合,更加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具体呈现。 三、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每一种地方民歌艺术风格的形成都是受到不同因素的长期影响逐渐演变而成的,其中就包含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滋养,信阳民歌也不例外。信阳民间音乐自南向北、自东向西的分布与其地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信阳西南部以山地丘陵居多,人们多以耕田放牧为主,因此流传最广泛的民歌类型就是山歌,如“慢赶牛”“挣颈红”“放牛山歌”“茶山调”等。中部地区多以平原为主,人们的劳动方式多是耕田

8、插秧,因此,田歌较为盛行,多是薅草歌以及车水歌等,在水流众多的东部地区,人们主要依靠打渔为生,小调类的船歌最为流行,由此可见,地形决定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类型也就决定了民歌的类型。在人文环境的影响因素中,语言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于民歌风格的形成以及韵味特点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按照地方方言语音的特点,我们又可以将信阳地区划分为不同的方言区域,这些区域的特点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信阳民歌风格的不同。方言的音调、语速、语音都会不同程度的体现在民歌之中。如淮河以北地区的方言语速慢,但声音较为洪亮,在民歌之中也有对应,这一地区的民歌多运用跳进进行,旋律起伏比较大,受到北方音乐文化的影响,风格较

9、为热情、奔放。不同音乐风格交织在一起,也就形成了信阳民歌南北兼具的特点。通过民族音乐视角下对于信阳民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信阳民歌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对这一艺术文化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才可以充分体会这一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写作,笔者对于信阳地区的民歌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通过对其艺术风格的研究,也丰富了笔者对其他地区民歌艺术风格研究在方法上的诸多启示。信阳地区所特有的民歌资源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挖掘。同时,笔者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民族音乐爱好者对信阳地区的民歌文化有更深入的研究,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帅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信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5. 2陈金强.信阳民歌在豫南本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