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we参数的设置-绝对很详细--例子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175753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Satwe参数的设置-绝对很详细--例子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Satwe参数的设置-绝对很详细--例子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Satwe参数的设置-绝对很详细--例子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Satwe参数的设置-绝对很详细--例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atwe参数的设置-绝对很详细--例子(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构造专业技术文献(J02-)SATWE构造模型输入及参数设立月构造模型输入及参数设立1、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系夹角: 根据抗规(G5001-)5.1.1条规定,“一般状况下,应容许在建筑构造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当;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构造,当相交角度不小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当计算地震夹角不小于15度时,给出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系的夹角(逆时针为正),程序变化整体坐标系,但不增长工况数。同步,该参数不仅对地震作用起作用,对风荷载同样起作用。一般状况下,当Satw文本信息“周期、振型、地

2、震力”中地震作用最大方向与设计假定不小于15度(涉及、两个方向)时,应将此方向重新输入到该参数进行计算。.2混凝土容重:26KNm2本参数用于程序近似考虑其没有自动计算的构造面层重量。同步由于程序未自动扣除梁板重叠区域的构造荷载,因而该参数重要近似计算竖向构件的面层重量。一般对于框架构造取5-26KN/m2;框架-剪力墙构造取26 KNm;剪力墙构造,取26-27K/。.钢容重:78 /m2一般状况下取78,当考虑饰面设计时可以合适增长。1. 4裙房层数:按实际填入混凝土高规(GJ)第4.8.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级别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级别,主楼构造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合适加强

3、抗震措施。同步抗规(B5011-)61.10条条文阐明规定:带有大底盘的高层抗震墙(筒体)构造,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地下室顶板以上8,向下延伸一层,大底盘顶板以上至少涉及一层。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加强部位也宜高出裙房一层。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使程序根据规范自动调节抗震级别,裙房层数涉及地下室层数。1.5转换层所在层号:按实际填入该参数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节提供信息。输入转换层号后,程序可以自动判读框支柱、框支梁及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级别和相应的内力调节。同步当转换层号不小于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级别增长一级。自动实现0.Q0或0.3的调节

4、。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转换层层号涉及地下室层数。指定转换层层号后,框支梁、柱及转换层的弹性楼板还应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地下室层数:按实际填入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畴和内力调节,内力组合计算时,其控制高度扣除了地下室部分;对I、II、III、即抗震构造的底层内力调节系数乘在地下室的上一层;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扣除了地下室部分。程序据该参数扣除地下室的风荷载,并对地下室的外围墙体进行土、水压力作用的组合,有人防荷载时考虑水平人防荷载。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本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步,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1.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2.0;该参数用于墙元细分形成一系列小壳元时,为保证设计精度

5、而给定的壳元边长限值。该限值对精度有影响但不敏感。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可取2,对于框支构造和其她的复杂构造、短肢剪力墙等,可取1.015。8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按照需要勾选计算楼层位移比和构造层间位移比时应勾选;计算构造周期、位移、内力与配筋计算时不应沟选。.墙元侧向节点:内部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控制参数。对于多层构造或者复杂高层建筑需提高计算精度时,选择出口节点;对于一般高层建筑,可选择内部节点。选择出口节点,只把因墙元细分而在其内部形成的节点凝聚掉,四边上的节点均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变形协调性较好,但计算量大;选择内部节点,墙元仅保存上下两边的节点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其他节点作为内部节点

6、被凝聚掉,故墙元两侧的变形不协调,精度稍差,但效率高。1.1墙梁转框架梁:5 (填0为不转换)目前程序只能自动转换规则对齐、墙厚不变的洞口。设计时应通过平面图查看转换后的成果。连梁按照壳元进行有限元分析,当壳元划分不够细时,将导致较大的误差。具体操作时,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应直接按照框架梁输入,跨高比不不小于.时,按洞口输入,其他状况可酌情解决。1.1构造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构造根据该参数拟定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所遵循的规范。不同构造的地震影响系数取值不同,不同构造体系的风振系数不同,构造基本周期也不同,影响风荷计算。构造材料信息分应按实填写。其中底框构造按砌体构造填写。.2构造体系:按照实际

7、构造体系填写规范规定不同体系的构造内力调节及配筋规定不同,程序根据该参数相应规范中相应的调节系数。当构造体系定义为短肢剪力墙时,对墙肢高度和厚度之比不不小于8的短肢剪力墙,程序对其抗震级别自动提高一级。(短肢剪力墙见高规7.1.2)构造体系应在给出的多种体系中选最接近实际的一种按实填写。1.13荷载计算信息:模拟施工加载3程序给出4种模拟施工加载方式,一般状况下应选择模拟施工加载3。一次性加载:整体刚度一次加载,合用于多层构造、有上传荷载的状况;模拟施工加载1:整体刚度分次加载,可提高计算效率,但与实际不相符;模拟施工加载:整体刚度分次加载,但分析时将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10倍,是一种近似措施,

8、改善模拟施工加载1的不合理处,是构造传给基本的荷载比较合理;模拟施工加载:分层刚度分次加载,比较接近实际状况。1.14风荷载计算信息:计算风荷载除完全的地下构造,均应计算风荷载。1.15地震作用计算信息: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一般应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按照抗震规范(GB501)5.1.1条规定,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构造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如构造转换层中的转换构件、跨度不小于4m的楼盖或屋盖、悬挑不小于2m的水平悬臂构件等),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抗震规范(GB11-)5.16条对于6度区的建筑,规定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目前应进行构造抗震验算。.16构造所在地区:全国。目前山东省没有地方规定,按

9、国家规范执行。广东、上海等地区的工程按规定选择。1.1施工顺序:按工程需要对某些传力复杂的构造,如转换层构造、下层荷载由上层构件传递的构造、巨型构造等,应采用多层施工的施工顺序。对于带转换层的构造,应指定转换层及其上两层为同一施工顺序,目的是避免逐级施工导致缺少上部构件刚度奉献而产生荷载丢失。对广义层构造模型,应考虑楼层的连接关系指定施工顺序。但这时应注意必须定义模拟施工加载3。2、风荷载信息:.1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按荷载规范荷载规范(B50-)7.2条规定:一般按照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低于0.Nm2。对于高层建筑、高耸构造及对风荷载敏感的构造,基本风压应合适提高。对于门式刚架,规程(C

10、EC2:)规定基本风压按荷载规范的规定值乘以1.05。高规(J3-)3.2.条条文阐明,房屋高度不小于60m时,按照1一遇风压值采用;风荷载作用面的宽度,程序按计算简图的外边线的投影距离计算,因此当构造顶层带多种小塔楼而没有设立多塔楼时,会导致风载过大,或漏掉塔楼的风荷载。因此一定要进行多塔楼定义,否则风荷载会浮现错误。此外,顶层女儿墙高度不小于1米时应修正顶层风载,在程序给出的风荷上加上女儿墙风荷。这里风荷载的计算是一种简化输入,假定迎风面、背风面受荷面积相似,每层风荷载作用于各刚性块的形心上,楼层所有节点平均分派风荷载,忽视了侧向风影响,也不能计算屋顶的风吸力和风压力。因此,对于平面、立面

11、不规则的构造(如空旷构造、大悬挑构造、体育场馆、较大面积的错层构造、需要计算屋面风荷载的构造等),应考虑特殊风荷载的输入,目的是更真实的反映构造受力的状况。.2构造基本周期:分两次计算目的是计算风荷载的风振系数。荷载规范(B0).1条:对于高度不小于0m且高宽比不小于1.5的房屋和基本周期不小于.2s的多种高耸构造及大跨度屋盖构造,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构造顺风向的风振的影响。高规(J3-)3.条给出近似值:规则框架(008-0.10)N;框剪构造、框筒构造T=(0.06-08)N;剪力墙、筒中筒构造=(.05-006)N。N为房屋层数。此外荷载规范7.41条,附录也给出近似计算措施,程序中给出的

12、基本周期是采用近似措施计算得到的。一方面按默认值试算,然后将试算的构造基本周期成果填入,作为本构造的基本周期,并与近似计算值相比较。2.3地面粗糙度类别:根据具体状况选择荷载规范(GB509)、高规(JGJ3-)3.2.3条规定:A类: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中小城乡和大都市郊区;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都市市区;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都市市区。按实际选择,应注意接近海边的建筑。体型分段数:1一般状况下分段数为1。高层立面复杂时,可考虑体型系数分段。程序自动扣除地下室高度,不必将地下室单独分段。2.5体型分段最高层号:构造最高层号当体型分段数

13、为1时,即构造最高层号。其他状况按分段的最高层号填入。2.6体型系数:按荷载规范7节和高规.2.5条高规(JGJ3-)3.25条:)圆形和椭圆形平面,s=.8;2)正多边形及三角形平面,s=8.2/(n的平方根),其中n为正多边形边数;3)矩形、鼓形、十字形平面U=1.;4)下列建筑的风荷载体形系数s=14;i:形、形、弧形、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i:L形和槽形平面;iii:高宽比H/Bmax不小于、长宽比L/Bmx不不小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5)须更细致进行风荷载计算的场合,按附录A采用。荷载规范(G5009-)7.3条和高规(JG-)327条:多栋高层建筑间距较近时,宜考虑风力互相干扰

14、的群体效应。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当相邻建筑物的间距不不小于3.倍的迎风面宽度且两建筑物中心线的连线与风向成45度角时,群楼效应明显,其增大系数一般为1.5-5,最大到1.8。目前多栋高层建筑间距较近时,如多塔构造,可取群楼效应增大系数.25执行。2设缝多塔被风面体型系数:05应用于设缝多塔构造。由于遮挡导致的风荷载折减值通过该系数来指定。当缝很小时,可取.5。3、地震信息:31规则性信息:不规则抗规(G511-)3.4.2条规定了不规则的类型:平面不规则的类型:扭转不规则(位移比超标)、凹凸不规则(构造平面凹进不小于30)、楼板局部不持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竖向不规则的类型:侧向刚

15、度不规则(刚度比超标、立面收进超过25%)、竖向抗侧力构件不持续(带转换层构造)、楼层承载力突变(层间受剪承载力不不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0%)。目前该参数对构造计算不起作用。3.2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按实填写由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拟定场地特性周期,由设防烈度、特性周期、构造自振周期及阻尼比拟定构造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从而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应注意场地类别自地质勘查报告中查得后应按照抗规(GB501-)4.1.6条复核。33框架抗震级别、剪力墙抗震级别:按规范规定填写按照抗规(G50011-)6.1.2条或高规(JJ3-)4.8的规定采用。抗震级别拟定应注意如下几点:1)框架剪力墙构

16、造,当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小于构造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级别按框架构造拟定;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自身拟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级别(主楼为带转换层高层构造时,裙房的抗震级别按主楼的高度,框架-剪力墙构造的剪力墙查表)。)本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构造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级别应与上部构造相似,地下一层如下可根据状况采用三级或四级。4)无上部构造的地下室或地下室中无上部构造的部分,可根据状况采用三级或四级。5)乙类建筑时,应按照提高一度的设防烈度查表拟定抗震级别。6)高规(JG3-)10.62条及其条文阐明: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适宜设立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否则

17、,应采用增大构件内力,提高抗震级别等有效的抗震措施。对于复杂高层建筑,因也许带来构造不同部位的抗震级别不同。如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底部加强部位和非底层加强部位以及地下二层如下抗震级别不一致,程序给出两种指定方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程序以手工修改的抗震级别为最优级别进行计算。 第一种方式:在该两项填入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和框架的抗震级别,然后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人工调节非加强部位(涉及地下二层及如下楼层)的抗震级别。此时应注意,填入的抗震级别为按照高规(JGJ3)表4.82、.3查出的抗震级别,对于转换层在层及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抗震级别的提高有程序自动完毕,不必再人工干预底部

18、加强部位的柱、墙抗震级别。第二种方式:在该两项填入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和框架的抗震级别,然后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人工调节加强部位和地下二层及如下楼层的抗震级别,这时注意底部加强部位人工调节的框支梁、柱及剪力墙的抗震级别应为提高后来的最后级别。此外,对于转换层在3层及以上时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的抗震级别,无论程序自动调节还是人工调节,抗震级别提高均指落地剪力墙,非落地剪力墙不必提高,参见高规(JGJ3-)25条条文阐明。短肢剪力墙构造输入剪力墙抗震级别时,应按照剪力墙构造查表给出,程序自动提高一级计算。3.4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不选属于构造性能设计的范畴,目前规范没有规定。程序解决的原则为

19、:地震影响系数按中震(大震)采用;地震分项系数为1.0;取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节;材料强度取原则值;等等。不同于中震(大震)弹性设计,这时应采用中震(大震)的地震影响系数,将抗震级别改为四级(不进行有关调节)。.5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及相应角度:按需要填写这里填入的参数重要是针对非正交的平面不规则构造中,除了两个正交方向外,还要补充计算的方向角数。注意该参数仅对地震作用计算有关,与风荷载计算无关。根据抗震规范(B501)5.11条规定,当计算地震夹角不小于15度时,应计算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抗侧力构件方向一般就是构造的较大侧向刚度方向,也就是地震力作用不利方向,因此在此应输

20、入沿平面布置中局部柱网的主轴方向。同步,输入时应选择对称的多方向地震,如5度和-45度(逆时针方向为正),由于风荷载计算没有考虑多方向不对称的输入易导致对称构造的配筋不对称。36考虑偶尔偏心:勾选抗规(001-)5.2.3条对平面规则的构造采用增大边榀构造地震内力的方式考虑该扭转影响,这对高层建筑不尽合理。根据高规(J3)3.3条,由于施工、使用、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等因素所引起的偶尔偏心的不利影响,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是,应考虑偶尔偏心(5%i)的影响。同步,高规(GJ3-)33.3条条文阐明规定当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可不考虑质量的偶尔偏心影响。当设计者同步指定考虑偶尔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时,程

21、序仅对无偏心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双向地震作用,无论左偏心还是右偏心均不做双向地震作用计算。因此,无论与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均应勾选本参数。3.7双向地震作用:勾选抗规(G501-)5.1.1条和高规(JGJ3).3条规定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构造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位移比超过1.时,必须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程序计算双向地震的扭转效应措施见PKPM08顾客手册,X、Y方向的地震作用均有不同限度的放大,比高规(JJ3).2.3条的规定严格。程序隐含“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是不考虑偶尔偏心的,自动按两者最不利计算,因此,所有构造计算均应选上考虑双向地震作用。38计算振型个数:15抗震规范(GB5001

22、1-)52条条文阐明规定振型个数一般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数,同步高规(G3-)3.3.1条规定不考虑扭转藕联振动的构造,规则构造取3,当建筑较高、构造沿竖向刚度不均匀是可取5-6;高规(JGJ3)3.31条规定考虑扭转转藕联振动的构造,一般状况可取9-5,多塔构造每个塔楼的振型数不不不小于9个。目前Satwe软件对所有构造均考虑扭转转藕联振动计算。因此振型数按如下原则选用,并同步满足地震作用有效质量系数要不小于等于.9且不不不小于3个,振型数应为3的倍数。当构造按侧刚计算时,单塔楼考虑耦联时应不小于等于9;复杂构造应不小于等于15;多塔构造的振型个数应不小于等于倍的塔楼数

23、。(注意各振型的奉献由于扭转分量的影响而不服从随频率增长面递减的规律)。当构造按总刚计算时,采用的振型数不适宜不不小于按铡刚计算的倍,存在长梁或跨层柱时应注意低阶振型也许是局部振型,其阶数低,但对地震作用的奉献却较小。3.9活载折减系数:5按照抗规(50011)5.条和高规(JGJ3-)33.6条执行。楼面活荷载按照实际状况计算时取10;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时。藏书库、档案库、库房取0.8;硬钩吊车悬吊物重力取.3,软钩吊车悬吊物重力取0;其他状况取0.5。.10周期折减系数:0.9周期折减的目的是为了充足考虑非承重填充墙刚度对构造自振周期的影响,由于周期小的构造,其刚度较大,相应吸取的地震力

24、也较大。若不做周期折减,则构造偏于不安全。高规(GJ3-)3.3.17 条规定,当非承重墙体为实心砖墙时,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构造0.6-0.7;框架-剪力墙构造.7-8;剪力墙构造09.0。实际取值时可根据填充墙的数量和刚度大小取上限或下限。当非承重墙体为空心砖或砌块时,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构造0.5(灰砂砖),.80(空心砌块);框架剪力墙构造0.9-10;剪力墙构造可取-1.。应注意短肢剪力墙构造的周期折减可按照框架-剪力墙取值。当构造的第一自振周期1g时,不需进行周期折减,由于此时地震影响系数由程序自动取构造自振周期与特性周期的较大值进行计算。3.11构造阻尼比:5抗规(GB500

25、11)5.5条规定,除有专门规定的外,建筑构造的阻尼比取.5;抗规(GB50011)82.2条、高层民用钢构造规程(99-8)4.3.3条规定,钢构造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不超过1层的钢构造可采用0035,超过12层的钢构造可采用0.02,罕遇地震分析,阻尼比采用0.0。3.2特性周期及多遇地震、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照规范执行。 抗规(GB50011-).1.4条给出了场地特性周期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场地特性周期根据设计地震分组拟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由设防烈度拟定。3.13查看和调节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不修改一般状况下按照抗规(B001).5条执行,拟定地震影响系数的参数重要涉及:地震影响

26、系数的最大值、阻尼比、特性周期、和构造自振周期。4、活载信息:41墙柱及基本活荷载折减:按照需要勾选或不选按照荷载规范(B50-)41.2条规定,设计楼面梁、墙柱、基本时,楼面活荷载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其中楼面梁的活荷载折减是在PM楼面荷载导算过程中完毕,而竖向荷载折减在Se荷载信息中规定。 规定楼面梁活荷载折减时,程序的解决方式为:对房间荷载导算到梁上时才折减,导算到墙上时不折减;程序只对原则层(即楼面)的梁折减,对屋面梁不折减;当次梁按照主梁输入时,构造主梁也许被提成几段引起导荷面积减少,程序无法判断而少折减部分活荷载;程序无法判断大底盘主楼以外的屋面梁而统一按照楼面梁进行折减;程序无法

27、判断荷载规范(G5009-)4.条中汽车通道及汽车库的楼板为单向板或双向板,统一按一种折减系数进行折减;Setw计算时,直接按照折减后的楼面梁荷载向下传递,如此时规定竖向构件和基本的活荷载折减,将导致活荷载被折减了两次,与规范规定不符。因此如果需要,楼面梁的和竖向构件的内力和配筋应按照折减和不折减分别计算两次。规定竖向(柱、墙)构件及基本的活荷载折减时,程序自动判断柱、墙上方楼层数进行折减,在JAD中点取自动按楼层折减活荷载,也可实现柱、墙下的活荷载根据其上连楼层数折减;按照荷载规范(B509-).1.条第2款规定的折减系数,根据建筑功能和构造特点修改折减系数。一般状况下,民用建筑可以折算,工

28、业厂房不折算。建议楼面梁在P导算时不考虑楼面梁荷载折减,Swe计算时考虑墙、柱及基本活荷载的折算,当应注意根据不同建筑功能修改活荷载折减系数。4.2梁活载不利布置:输入的最高层号高规(JG3-)5.8条规定:当楼面活荷载不小于4KN/m时,应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梁弯矩增大。建议所有构造计算均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输入构造的最高层号。5、调节信息: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0.8高规(JGJ3)5.2.条规定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其调幅系数为:现浇框架梁取0.8-.9;装配整体式框架梁取0.-0.8;框架梁端负弯矩条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照平衡条件相应增大;应先对竖向

29、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然后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对于现浇楼板,一般取0.8。此外,程序隐含钢梁为不调幅梁,若需调幅,应在特殊构件定义中人工交互修改。5.梁活载内力放大系数:10高规(GJ3)5.1.条条文阐明:如果活荷载较大,可将未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的框架梁弯矩乘以1.1-1.3,近似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影响时,梁正、负弯矩应同步放大。已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取1.。5.梁扭矩折减系数:04高规(JGJ).2.4条规定对于现浇楼板构造,应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约束作用。程序通过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达到减少梁的扭转变形和扭矩计算值,折减系数为0.4.0,一般取.4。对不与刚

30、性楼板相连或圆弧梁,此系数不起作用。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1程序在计算底部加强区高度时,扣除地下室的高度计算且缺省将地下室作为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区,这时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区起算层号为1。事实上根据规范规定,除特殊状况外,地下室可以不作为底部加强部位。具体操作时,可觉得地下二层及其如下不作为底部加强部位,通过修改本参数使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自地下一层起算。有关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规范有如下规定:1)除框支剪力墙外的其他剪力墙抗规(GB50011-)1.10条:除框支剪力墙外,其他构造的剪力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和底部两层两者的较大值,且不不小于1m。高规(JGJ3-)7.1.

31、9条:一般剪力墙构造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8和底部两层两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5米时(B级高度),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2)框支剪力墙构造的剪力墙抗规(B00-)6110条:部分框支剪力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剪力墙总高度的18两者的较大值,且不不小于1m;高规(GJ3-)1.2.4条: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构造,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18两者的较大值。3)带有大底盘(裙房)高层的剪力墙抗规(GB500-)6.1.10条条文阐明:带有大底盘的高层抗震墙(含筒体)构造,

32、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地下室顶板以上H/,加强部位应向下延伸到地下一层,在大底盘顶以上至少涉及一层。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加强范畴也以高出裙房至少一层。5.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抗规(GB50011-)6.13条规定折减系数不适宜不不小于05,当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不适宜折减;高规(JJ3)5.21条条文阐明指出,设防烈度低(6、7度)时可少折减(.),抗震烈度高时可多折减(),折减系数不适宜不不小于5,以保证连梁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程序通过该参数考虑连梁进入塑性状态后的连梁刚度。一般工程取0.(并不不不小于0.55),位移由风载控制时取08。56在内力与位移计算时,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高规(J

33、J-).条: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可考虑翼缘作用对梁的刚度予以放大。一般状况下,装配式楼板取1.0;装配整体式楼板取1.3;现浇楼板取2.0。程序自动解决边梁、独立梁及与弹性楼板相连梁的刚度不放大。此外,该系数对连梁不起作用。5.调节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勾选高规(JGJ3-)10.2.7条规定,框支柱按0.3Q0调节后,应相应调节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不涉及转换梁)的剪力和弯矩,框支柱轴力可不调节。该参数目前不起作用。.8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0由于Satwe程序计算框支梁和梁上的剪力墙分别采用梁元和墙元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导致剪力墙下边沿与转换大梁的中性轴变形协调,而与转换大梁的上边沿变形

34、不协调,或者说,计算模型的刚度偏柔了。为了真实反映转换梁刚度,使用该放大系数。一般取1,当为了使设计保持一定的富裕度,也可小考虑或不考虑该系数。按抗震规范5.2条调节各楼层地震内力:勾选抗规(GB50011-)52.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执行。应注意的是6度区没有剪重比控制指标规定,宜按=0.008控制。该内容可在计算成果文本信息中查看。5.10指定的单薄层个数及其层号:根据具体状况选择抗规(G50011-)3.43条和高规(3-)5.1.1条规定了竖向不规则的建筑构造,其单薄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5的增大系数。单薄层应同步满足剪重比规定,即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程序只是根据层间侧向刚度的比值

35、来拟定单薄层,没有根据受剪承载力的比值拟定单薄层。一般状况下,如框支构造、刚度、承载力削弱层应人工定义为单薄层层。.1.全楼地震作用放大:1.0当采用时程分析计算出的楼层剪力不小于按振型分解计算的地震剪力时,应乘以相应的放大系数,其他状况下一般不考虑地震作用放大。此外,当剪重比不满足规定太多时,在调节构造布置无效时,可通过考虑加大地震作用满足剪重比的规定。5.1.12 0.2Q0调节的起始层号和终结层号:按实填入仅用于框-剪构造和钢框架-支撑(剪力墙)构造体系,相应高规(JG-)8.1.4条和抗规(B5011-)6.2.13条(0.2Q0调节)及高层民用钢构造规程(GJ99-8)5.33条(.

36、25Q0调节)的规定。可将起始层号填入负值(-m),表达取消程序内部对调节系数上限.0限制。0.20调节也可以人工干预,实现分段、分塔0.20的调节。具体措施为在前解决程序中选用“顾客指定0.20调节系数”(SatInut.02),按商定格式输入要修改的各层具体调节系数。对框支剪力墙构造,当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框支柱后,程序自动按照高规(GJ)10.条实现0.2Q0或者0.30的调节。5.1.13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及系数:,1抗规(GB50011-)5.条: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剪力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采用振型分解法时,可将突出屋面部分

37、作为一种质点。如果振型数获得足够多(按前述振型数),可不考虑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否则,应考虑鞭梢效应。根据atwe顾客手册,计算振型数与放大系数的关系为:振型数不不小于12不小于9时,取放大系数不不小于3;振型数不不小于15不小于12时,取放大系数不不小于15。6、设计信息:.1考虑P-效应:高规(JJ3).4节给出由构造刚重比拟定与否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原则;高层民用钢构造(JGJ998)5.2.11条给出对于无支撑构造和层间位移角不小于1000的有支撑构造,应考虑P-效应。 具体应用中由程序计算(Wmas.ou)拟定与否勾选。.2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不选高规(GJ3-).3条:在内力和位

38、移计算中,可以考虑框架或壁式框架梁柱节点区的刚域。一般状况下可不考虑刚域的有利作用,作为安全储藏。但异形柱框架构造应加以考虑;对于转换层及如下的部位,当框支柱尺寸巨大时,可考虑刚域影响。刚域与刚性梁不同,刚性梁具有独立的位移,但自身不变形。程序对刚域的假定涉及:不计自重;外荷载按梁两端节点间距计算,截面设计按扣除刚域后的长度计算。6.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计算:根据状况选择高规()1条给出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合用范畴为10层及以上或高度28m以上的民用建筑构造;高层民用钢构造规程(JGJ99-9)10.2条没有给出使用高度的下限,多层钢构造也可按照高钢规进行构件计算。符合高层条件的建筑应勾选,多层

39、建筑不勾选。与否选择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计算的区别在于,荷载组合和构件计算合用的规范不同。6.4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有侧移钢构造规范(GB501-)5.3.3条给出钢柱的计算长度按照钢构造规范附录D执行,重要考虑的因素为支撑的侧移刚度。一般选择有侧移,也可考虑如下原则:楼层最大杆间位移不不小于1/00(强支撑)时,按无侧移;楼层最大杆间位移不小于/000且不不小于1300(弱支撑)时,取0;楼层最大杆间位移不小于1/300(弱支撑、无支撑)时,按有侧移计算。6.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计算规定:勾选选择后,程序自动按照混凝土规范(G001-)7.3.11条判断。程序自动搜索跃层柱和单边跃

40、层柱,经跃层判断修改为完整柱,但对于地下室跃层柱除外。对于地下室跃层柱,由于程序自动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其跃层柱不能被对的搜索,而按层分段计算其长度系数,应手工修改。跃层柱和单边跃层柱应注意外挑阳台、雨蓬等状况,程序也许按照非跃层柱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应手工修改。对于排架柱,atwe与PK不同样,按框架柱的计算长度取值,未执行混凝土规范(GB010)7.1和钢构造规范(GB017)5.3.4条的规定,也应手工调节(可根据K计算构造调节)。.6构造重要性系数:1.0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50010-)32.1、.2.条,高规(JGJ3)4.7条:对安全级别为一级或实际使用年限为及以上的构造

41、构件,不应不不小于11;对安全级别为二级或使用年限为50年的构造构件,不应不不小于.0;对安全级别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及如下的构造构件,不应不不小于0.;在抗震设计中,不考虑构造构件的重要性系数。6.7梁、柱保护层厚度:25,0钢筋保护层厚度重要反映构件的耐久性指标,具体应用一般按照混凝土规范(GB50010-)9.1条执行,对处在腐蚀环境中的混凝土构件,可参照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的规定。68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08用于钢构造构件的强度计算,一般取.85可满足规定,但螺栓孔的数量多对截面削弱严重的应减少该参数取值。6.9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双偏压复核单偏压计算只考虑平面内的弯

42、矩和轴力,在同一组设计内力中,当两个方向的弯矩都很大时,也许配筋局限性。双偏压计算同步考虑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弯矩和相应的轴力,但成果不唯一。程序按照双偏压计算时,按照第一组组合内力进行计算,初步给定角筋和腹筋,从第二组组合内力起,验算初步配筋,并按照先角筋后腹筋或按弯矩比例增大的方式给出配筋成果。程序计算没有考虑配筋优化,故配筋也许偏大。具体应用宜按单偏压计算,并对计算成果按双偏压校核。对于异形柱框架构造中的异形柱和特殊构件定义的角柱,程序自动按照双偏压计算。7、配筋信息:1梁柱及边沿构件主筋强度Sawe进行构件计算时,按照本参数获得主筋的强度,不同于PM模型输入时的钢筋型号选择,后者用于出图时

43、的钢筋符号表达。输入时建议必须将两者相应起来。主筋的选择应考虑如下几种因素:1)符合建筑用钢材的原则,尽量选用规范推荐的钢筋品种;)考虑构件的受力状况,使所选用的钢筋强度能充足运用;3)考虑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能得到保证;4)考虑钢筋的锚固长度得到充足的保证;)市场供应状况;5)尽量减少构导致本。综合以上因素,一般状况下,应按如下原则选择钢筋:1)受力较大的构件,如大跨度的梁、板构件,框支梁、柱构件,约束边沿构件等,宜采用HB40钢筋;)小跨度的梁,一般框架柱及混凝土墙的构造边沿构件宜宜采用RB35钢筋。3)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一般状况下由裂缝控制,宜采用HRB335钢筋。)楼板应采用RB0钢

44、筋,楼梯等根据跨度、荷载大小采用RB400钢筋或HRB35钢筋。7.2梁柱及边沿构件箍筋强度箍筋的选择根据同上。混凝土构件的箍筋的重要作用有:1)抗剪,提供混凝土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其衡量指标为构建的面积配箍率;2)约束混凝土,提供混凝土竖向构件的横向约束,其控制指标为配箍特性值拟定的构件体积配箍率。3)约束钢筋,提供纵向钢筋的侧向支撑,避免钢筋压屈。一般状况下根据梁柱受剪承载力和配箍特性值的大小以及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选择钢筋品种。对于框支梁柱及约束边沿构件宜采用HR4钢筋,对于一般框架梁柱和构造边沿构件选择HPB235钢筋。73墙分布筋强度一般状况下,墙的竖向分布筋由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拟

45、定,故宜选择B2钢筋,以减少钢筋成本。一般部位的混凝土墙的水平分布筋,HB25钢筋也能可以满足墙受剪承载力的规定。对于复杂高层和筒体构造的特殊部位,因受力复杂,以考虑HRB40钢筋作为墙分布筋。混凝土墙的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应采用同一品种,且都应符合最小配筋率的规定。7.4梁、柱箍筋间距:10一般状况下为00,当抗震设计时,本参数为加密区的间距。混凝土规范(G5001-)10.10条规定了非抗震设计时梁箍筋最大间距规定,根据梁的高度和剪压比大小取100-00;10.3.2条规定了非抗震设计时柱箍筋最大间距规定为Min(4、柱短边尺寸、5倍柱纵筋最小直径)。抗规(G50011-).3.3、6.

46、3.8条和高规(JJ)63、6.4条规定了抗震设计时梁、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大间距规定。当个别梁构件因高度(h/)或个别梁柱因其纵筋最小直径(6d或8d)导致箍筋加密区间距不不小于0时,应在画图时人工修改以满足规范规定。7.5墙水平分布筋间距及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0、.25%混凝土规范(G5010)6.4.3条、高规(GJ)72.18条及高规(JJ)0.15条规定:一、二、三级混凝土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不不小于0.25%,四级抗震时不应不不小于0.2,钢筋最大间距不不小于30,最小直径不应不不小于;部分框支剪力墙构造的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不不小于.3%

47、(非抗震设计时不应不不小于.%),钢筋间距不不小于200。混凝土规范(GB51)6.2条、高规(GJ-)8.2.1条:框架-抗震墙构造的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抗震设计时均不应不不小于02%,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不不小于0.2%。高规(G)4.2条规定:抗震级别为特一级的筒体、剪力墙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3%,底部加强部位应取为%。高规(JG3-)72.0条:房屋顶层剪力墙及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的纵向剪力墙、端山墙的水平及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不不小于0.25%,钢筋间距不不小于20。高规(GJ3-)10.5条: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

48、力墙,其截面厚度抗震设计时不应不不小于20(非抗震设计时20),抗震级别提高一级。错层处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级别不不不小于C30,水平和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不不小于0.3,抗震设计时不不不小于0.5%。根据以上规范规定,一般状况下取墙水平分布筋的间距为200,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为.25%,特殊状况根据规范规定调节。混凝土墙分布筋的配筋率为水平、竖向两排或几排钢筋面积和的配筋率。76构造底部需要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的层数及其配筋率:顶层加强部位最高层号,0.3%;本参数用于设定不同部位的混凝土墙分布筋的配筋率,可按照上述规范规定调节,如底部加强部位和非加强部位;框筒构造核心筒剪力墙的

49、配筋率等。7.其他板配筋宜采用HRB40钢筋,并可采用塑性措施计算板配筋;此外,除受力钢筋外的其他构造钢筋、分布钢筋宜采用P235钢筋。8、荷载组合:一般按默认值计算1荷载分项系数:恒载:1.2(1.35);活载(含吊车荷载):1.4;风荷载:.4按照荷载规范(GB009-)3.条、高规(JJ-).2条规定执行。8.2活荷载组合值系数:0荷载规范(G5009-).1.1条、43.1、6.条:一般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活荷载及屋面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荷载规范(5009-)4.4节规定了屋面积灰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9或1.0(高炉临近建筑的屋面积灰荷载);荷载规范(GB5009-)5.节规定了

50、吊车荷载的组合值系数,除硬钩吊车和工作级别8的软钩吊车为.95外,其他软钩吊车的荷载组合值系数均为.7。荷载规范(GB509-)7.4条规定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高规(JGJ-)51条:无地震作用组合时,当永久荷载起控制作用时,楼面活荷载和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0.7(书库、档案库、通风机房、电梯机房取9)和0.0;当可变荷载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和06或者0.(书库、档案库、通风机房、电梯机房取0.9)和.0。高规(JJ3-).6.3条:有地震作用组合时,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0.2。83活载重力代表值系数:0.抗规(GB011-)51.3条、高规(JGJ3-)3.3.6条规定了活载重力

51、代表值系数,雪荷载及一般民用建筑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取0,屋面活荷载和软钩吊车荷载取0,硬钩吊车取0.3,藏书库、档案库为0.8,按实际状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取1.0。84地震作用分项系数:水平地震作用:1.3、竖向地震作用:05。按高规(JG3-)5.6.条执行。8.5特殊风荷载分项系数:14按荷载规范(GB509-).5条执行。8.6温度荷载分项系数:12参照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3-)51.6条的规定,取.2,同步温差效应组合值系数取0.8。8.7采用自定义组合及工况:不勾选直接按规范规定执行,一般不采用此外的组合。9、地下室信息:9.1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的相对刚度比:3该参数通

52、过填入与地下室侧移刚度的相对刚度比模拟基本回填土对构造约束作用。填0觉得回填土对构造没有约束作用,上部构造嵌固于基本上;若该参数不小于,则觉得地下室基本上没有侧移,上部构造在地下一层顶嵌固(但竖向变形没有约束)。若填入负数(-),则相称于在地下室在-层顶的顶板嵌固,这时根据抗规(G0011)6114条的规定,应保证地下室的剪切刚度不小于一层剪切刚度的倍。若地下室不考虑嵌固作用,地下室信息中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的相对刚度比一般为3,模拟约束作用为70-8。9.2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50根据地下工程防水规范(G50108)4.7条的规定,构造混凝土迎水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不不小于50mm,当不考虑

53、构造防水时,应按照混凝土规范(G0010-)9.2.1条根据环境类别选用,并合适加大(可按相应环境类别柱的保护层厚度选用)。该参数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配筋计算。93扣除地面如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0本参数指从第几层地下室考虑基本回填土对构造的约束作用,一般可不扣除,本地下室不完整时,可以考虑扣除相应的地下室层数。94地下室外墙侧土水压力参数:按实际填写用于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按实填写,室外地面附加荷载取4.010.0/m2。9.5人防设计信息:按实际填写用于人防地下室外维护构造计算,根据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按实际填写。10砌体构造信息:1.砌块类别、容重:均按实填写10.2底

54、部框架层数:按实填写10.3底框构造空间分析措施:按规范算法一般状况下选择规范算法,以满足规范规定;对某些特殊的复杂砌体构造,可以选用有限元整体算法计算构造中的局部梁柱构件内力。0配筋砌块砌体构造:按实勾选勾选后,程序按相应的规范进行分析和构件设计。11特殊构件补充定义:1.1特殊梁定义1)按照混凝土高规(JGJ3)7.8条,根据跨高跨比拟定连梁(=),连梁可以进行刚度折减,框架梁不折减,但框架梁考虑刚度放大。2)程序自动对梁两端的支撑状况判断,当梁两端的支座均为混凝土墙或柱时,隐含定义为调幅梁,否则为不调幅梁;混凝土规范(GB5000-)第3.1条:房屋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持续梁和持续单向板,

55、宜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措施,其内力值可由弯矩调幅法拟定;框架、框架-剪力墙构造以及双向板等,通过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也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调幅,并拟定相应的跨中弯矩;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及规定不浮现裂缝或处在腐蚀环境等状况的构造,不应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高规(JGJ3-).2.3条只规定框架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一般状况下框架梁一般支座弯矩大,实际配筋困难,并且是实际塑性铰形成的点,因此应当进行调幅。多跨持续梁一般荷载较小,调幅的意义不大。对于梁端内力较大的多跨持续梁,按照规范规定,也可以调幅,实际操作时可灵活掌握。

56、3)根据实际状况指定框支梁。注意转换次梁和托柱梁也应指定为框支梁,使得程序可以自动对其调节抗震级别并进行内力调节。4)根据计算成果可以将个别超筋或配筋率大的梁端定义为铰接梁,并在设计图纸中规定相应的构造措施。5)滑动支座梁、门式钢梁、耗能梁、组合梁根据实际状况指定;梁的抗震级别、材料强度、刚度系数、扭转系数、调幅系数根据需要单独调节个别梁的有关参数。1.特殊柱定义1)根据柱的布置位置判断并定义角柱、框支柱,程序根据指定自动进行有关的内力调节和抗震级别的调节。2)其他如铰接柱(上端、下端)、门式钢柱根据实际状况指定;柱的抗震级别、材料强度、剪力系数(广东规范)根据需要单独调节个别柱的有关参数。1

57、1.3特殊墙、特殊支撑:根据需要指定或修改有关参数。11.4弹性楼板:程序以房间为单元指定进行定义。程序将楼板划分为四类:1)刚性楼板,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程序默认楼板为刚性楼板。2)弹性楼板,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有限刚。合用于厚板转换。厚板转换M建模时,与板柱构造同样布置虚梁,将厚板高度一分为二,分别加在上下楼层的层高上。)弹性楼板,壳元计算真实反映平面内、平面外的刚度。合用于板-柱或板柱-剪力墙构造,按照混凝土高规(JG3-)5.3.条的规定执行。4)弹性膜,应用应力膜单元真实反映板平面内、外的刚度,同步忽视平面外刚度。合用于转换层、楼板开大洞、楼板弱连接的状况。2温度荷载定义:超

58、长构造需进行温度荷载定义。计算构造的温度荷载,应指定相应楼层为弹性楼板(为了计算梁板内力);然后根据30年一遇的夏季最高日平均气温与夏季空调设计温度(26)的差以及3年一遇的冬季最低日平均气温与冬季采暖设计温度(18)的差拟定最高升温和最低降温值,升温为正,降温为负,不考虑季节性温度变化温差。13弹性支座、支座位移定义:根据需要按照Sawe顾客手册定义。1多塔定义:1.1多塔的计算方式多塔构造应采用拆分建模和整体建模分别计算,对于后者,必须定义为多塔。周期比计算必须采用拆分单塔模型;位移比、剪重比、刚度比、承载力比的计算可以采用拆分单塔模型或者整体多塔模型。构造内力分析及构件配筋的计算可以按照

59、多塔整体建模分析(节点数满足软件限制的前提下)或拆分单塔计算,最佳采用两种模型包络设计(因本工程裙房层数较少,当裙房层数较多时,应按照整体建模分析)。4.2多塔构造离散方式目前,多塔构造离散模型重要有三种模式如下:1)对于底盘为地下室,且地下室面积相对塔楼面积较大时,沿塔楼周边向两个方向取地下室层高的两倍范畴内的构件;2)对于塔楼层数较多且相对底盘布置对称,底盘层数相对较少时,沿45度剖分线范畴内的构件;3)对于底盘作为上部构造嵌固部位时,单独将塔楼从底盘中取出,在底部嵌固,此外计算底盘的周期比,验算时将各塔楼质量加在底盘顶相应位置。4.3多塔构造定义设缝多塔应进行遮挡定义。15顾客指定.2Q0调节系数:根据需要,一般不指定。如需指定2Q0调节系数,在弹出的文本文献中按照提示编辑文献,填写时行首不要填入字符“”,否则该行为注释行,不起作用。1修改构件计算长度系数:一般不需要修改。当程序给出的计算长度系数不符合规范规定,明显不合理时,可修改梁(平面外)、柱、支撑的计算长度系数。 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