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技术管理规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20174897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铁路技术管理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铁路技术管理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铁路技术管理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铁路技术管理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技术管理规(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习题选择题1、(B )及以上铁路应建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三网合一”的精密测量控制网。A、 160 km/h; B、 200 km/h ; C、 250 km/h;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适用于(B)及以上的铁路和(B)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 车的铁路。A、 160 km/h; B、 200 km/h ; C、 250 km/h;3、(B)客货共线铁路有关货运技术设备的要求参照本规程普速铁路部分执行。A、 160 km/h; B、 200 km/h ; C、 250 km/h;4、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2

2、00 km/hv 250 km/h线 间最小距离(mm)为:(C)A、5500mm; B、5000mm;C、4600mm;5、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250 km/hv 300 km/h线 间最小距离(mm)为:(B)A、 5000mm; B、 4800mm; C、 4600mm;6、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300 km/hv 350 km/h线 间最小距离(mm)为:(A)A、 5000mm; B、 4800mm; C、 4600mm;7、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线与第三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

3、mm)为:(B)A、5500mm; B、5300mm;C、5000mm;8、站内正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v 250 km/h线间最小距离(mm )为:(C)A、5000mm; B、4800mm;C、4600mm;9、站内正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250 km/hv 300 km/h线间最小距离(mm)为:(B)A、5000mm; B、4800mm;C、4600mm;10、站内正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300 km/hv 350 km/h线间最小距离(mm )为: (A)A、5000mm; B、4800mm;C、4600mm;11、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的最小

4、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mm)为:(C)A、5500mm; B、5300mm;C、5000mm;12、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mm)为:(C)A、5500mm; B、5300mm;C、5000mm;13、安全线与其他线路的最小距离规定:直线部分铁路线间距线间最小距离(mm)为:(C)A、5500mm; B、5300mm;C、5000mm;14、对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复测、限界检查,(A)不少于一次;A、每五年;B、每三年;C、每两年;15、技术复杂及重要的桥梁、隧道检定,(C)不少于一次。A、每五年;8、每八年;C、每十年;16、登乘机

5、车、动车组列车或其他旅客列车尾部对线路全面检查,(A)不少于一次。A、每月;B、每旬;C、每周;17、对接触网状态,(A)检查一次;A、每月;B、每旬;C、每周;18、对接触网设备限界检查,(B)不少于一次;对其他供电设备定期检查。A、每三年;B、每五年;每八年19、高速铁路最大曲线半径为(B)。A、 30000 m。; B、 12 000 m。; C、 10 000 m。20、高速铁路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C),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不应大于30%。A、8%; B、15%; C、20%;21、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B),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5%。A、35%; B、30%;

6、C、20%;22、当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大于30%时,宜铺设无砟轨道。A、35%; B、30%; C、20%;23、高速铁路正线与到发线连接应采用(B)道岔。两正线间的渡线应按功能需要选用(B)及以上道岔。A、12 号;B、18 号;C、30 号;24、当列车运行速度(km/h )为:160v 200时,接触网综合张力(kN )为(B )。A、25; B、30;C、35;25、当列车运行速度(km/h )为:200 v 300时,接触网综合张力(kN )为(B )。A、35 45; B、40 45; C、40 50;26、当列车运行速度(km/h )为:300 v 350时,接触网综合张力(

7、kN )为(C )。A、4045; B、4550;C、4855;27、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为(B ) mm。A、1440 B、1435 C、143028、接触网标称电压值为25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短时(5min )最高工作电压为(B ) KV,最 顶工作电压为(B ) KV。A、29 19B、29 20C、27.5 2029、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不宜小于(C ) mm,接触线最低点高 度不小于(C ) mm,站线和区间接触网的高度应一致。A、5700 5300 B、5500 5300 C

8、、5300 515030、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小于300mm;至机车车辆或装卸货物的距离,不小于(A ) mm。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筑物与带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小于(A ) mm。A、350 500 B、500 700 C、500 60031、( C )及以下的电线路(包括通信线路、广播电视线路等)不得跨越接触网,应由地下穿过线路。A、10KV B、25KV C、35KV32、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 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C )。A、 1000mm B、 1500mmC、 2000mm33、电力线路的电杆内缘至线

9、路中心的水平距离不小于杆高加(B ) mm。A、 2440 B、 3100 C、 350034、视觉信号分为昼间、夜间及昼夜通用信号。在昼间遇降雾、暴风雨雪及其他情况,致使停车信号显 示距离不足1000m,注意或减速信号显示距离不足(C)m,调车信号及调车手信号显示距离不足(C) m时,应使用夜间信号。A、500 300B、400 300 C、400 20035、在站内线路上检查、修理、整备车辆时,应在两端来车方向的左侧钢轨设置固定或移动信号牌(灯) 进行防护,前后两端的防护距离均应不小于(A ) m;不足时应将道岔锁闭在不能通往该线的位置。A、20B、50 C、10036、线路、信号标志应设

10、在其内侧距线路中心不小于(B )处(警冲标除外)。A、3mB、3.1m C、3.5m37、在接触网电分相前方设断电标,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 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C )米);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 性区段终止位置后(C )米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A、 75 150 B、 80 300 C、 80 40038、动车组以外的列车中相互连挂的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不得超过(B ) mm。A、50B、75 C、15039、单机、自轮运转特种设备在自动闭塞区间紧急制动停车或被迫停在调谐区内后,司机须立即通知后 续列车司机、向列车调

11、度员(两端站)报告停车位置(具备移动条件时司机须先将机车移动不少于(A ), 并在轨道电路调谐区外使用短路铜线短接轨道电路。A、15m B、30m C、50m40、高速铁路上列车在双线区段正反方向运行时前端白色灯光,尾部向后显示两个(A)灯光入、红色B、白色 绿色41、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超过(C )的下坡道,而接车线末端无隔开设备时,禁止 办理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同时发接列车(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区段除外)。A、3%oB、5%oC、6%。42、高速铁路上出站信号机的引导信号显示一个(A)灯光及一个月百色灯光一一准许列车由车站或动 车段(所)以站间闭塞方式出发A、红色 8、绿色

12、 ”黄色43、引导接车时,列车以不超过(A ) km/h (动车组列车为不超过(A ) km/h )速度进站,并做好随 时停车的准备。A、20 40 B、20 30C、15 3044、 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A )的机车,机车信号设备与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 )结合使用,轨道车 等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使用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GYK)A、160km/hB、150km/h C、140km/h判断题1、在设计建(构)筑物或设备时,距钢轨顶面的距离应附加钢轨顶面标高可能的变动量(路基沉降、加 厚道床、更换重轨等)。(J)2、进出枢纽或大型车站两端的加减速地段的线间距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确定;区间正线与站内正线

13、线间 距不同时,宜利用邻近直线完成过渡。(x)3、曲线地段线路中心线间水平距离必须加宽。(x)4、新建、改建高速铁路需要与普通铁路、道路、渡槽、管线等设施交叉的,应优先选择高速铁路上跨 方案。(J)5、在铁路总公司指定地点设事故救援列车、电线路修复车、接触网抢修车,配备应急通信设备,并处 于整备待发状态,其工具备品应保持齐全整洁,作用良好。(J)6、根据运输生产需要,铁路局应在无救援列车的一等以上车站成立事故救援队,配备简易起复设备和 工具。(X)7、贯通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 Q。(x)8、对有关人员进行防寒过冬培训,并按规定做好防寒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发放工侑;J)9、线路、桥梁、隧道、

14、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电力等固定设备的在线自动监测设备;J)10、段管线是指合分里程管理的线路。(x)11、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轨,分岔的线路。(x)12、安全线是为防止列车或机车车辆从一进路进入另一列车或机车车辆占用的进路而发生冲突的一种设 备。(x)13、中间站、越行站应设在直线上。始发站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设在曲线上时,曲线半径不应小 于相应路段设计速度的最小曲线半径。(J)14、防护栅栏的设备管理由使用单位负责,治安管理由铁路公安部门负责。(x)15、线路两股钢轨顶面,在直线地段应保持同一水平,曲线地段的外轨超高,应按有关规定的办法和标 准确定。(J)16、牵引供电设备包括变电设

15、备(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自耦变压器所)、接触网和远动系统。(J)17、牵引变电所运行期间平均功率因素不低于0.95o(x)18、供电调度系统应具备对牵引供电、电力设备状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的条件,并纳入调度系统集中统 一管理。(J)19、有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路基地段,接触网支柱内侧距线路中心距离不小于3500mmo(x)20、双线电气化铁路实行V形天窗作业时,为确保人身安全,应在设备、机具、照明、作业组织等方面 采取相应措施。(J)21、电力设备包括变电所、配电所、10KV电力电缆贯通线路( 250km/h及以上)、自闭贯通电线路( 250km/h 以下)、箱式变电站等。()22、对于48小

16、时内不能取消的临时限速,限速登记单位或设备管理单位应提出限速申请,报告主管业 务处,由主管业务处审核后提交调度所发布运行揭示调度命令。(x)23、受电电压根据用电容量、可靠性和输电距离,可采用110KV、35KV、10KV或380V/220VOO()24、在电力系统非正常情况下,用户受电端的电压值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士 20%。( x )25、在线间距不足6.5m地段施工维修而邻线行车时,邻线列车应限速160km/h及以下,并按规定设置 防护。施工单位在提报施工计划时,应提出邻线限速的条件。(J )26、现场防护人员应站在距施工地点800m附件,且瞭望条件较好的地点显示停车手信号;施工作业地 点

17、在站外,距离进站信号机(反方向进站信号机)小于820m时,现场防护人员应站在距进站信号机(反 方向进站信号机)20m附近。(J )27、高速铁路固定设备的临时上道检查、故障抢修作业须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登记,然后就可 上道作业。(x )28、遇接触网导线覆冰时,可取消天窗停电作业,并在天窗时间内开行动车组、单机,进行热滑融冰。(J)29、接触网导线结冰受电弓取流不畅时,限速200km/h及以下。(x)30、遇接触网停电时,司机应立即停车并降弓,报告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停车原因及停车位置, 通知随车机械师(车辆乘务员)、列车长,车站值班员报告列车调度员。(J)31、听觉信号,长声为3s,短

18、声为1s,音响间隔为1s。重复鸣示时,须间隔5s以上。(/ )32、信号是指示列车运行及调车作业的命令,有关行车人员必须严格执行。(J )33、听觉信号包括:号角、口笛、响墩等发出的音响和机车、动车组、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等的鸣笛声。(x )34、高速铁路上机车动车组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作业中提示注意,相互联系等应使用通信备方式。(J)35、高速铁路上列车标志的显示方式,昼间与夜间相同。(J)36、高速铁路出站发车进路信号机可设引导信号。(J)37、高速铁路进站接车进路及线路所通过信号机均应设置引导信号。(J)38、区间不设通过信号机、在闭塞分区分界处设置区间信号标志牌的CTCS-2/CTCS-3级区段车站的进站、 出站、进路信号机以及线路所的通过信号机常态灭灯,仅起停车位置作用。(J)39、常态点灯的进站、进路、出站、通过信号机,以及常态灭灯的进站、出站、进路信号机以及线路所 的通过信号机需转为点亮状态时,遇灯光熄灭、显示不明或显示不正确时,均视为停车信号。(J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