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前后变速的调整方法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173552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地车前后变速的调整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地车前后变速的调整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地车前后变速的调整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山地车前后变速的调整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地车前后变速的调整方法(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散头牌屎土兵车队后勤保障手册(绝密)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宇宙地球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南宁.2.1山地车前后变速的调节措施调节自行车变速在诸多人看来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为了自行车蹭链条这样的小事跑一趟修车铺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既挥霍了时间又挥霍了金钱。本文简介了自行车变速(前变)的调节措施,阅读完此文,你会发现调节变速是那么的简朴。1. 变速器与大齿盘的间距刚装车的时候,新前拨上有张贴纸标有距离,可以根据这张贴纸来调,若后来没有贴纸了,可以根据目测或者尺子来量,大体保持在1至2m的距离就可以了。常用的是1至2mm,但有些也不一定,大齿盘与前拨的间距也决定着内导链板与牙盘中盘的距离,若不

2、合适就如下图会导致摩擦。2. 导链板与大齿盘平行,使用中也也许导致前拨不正的,可以将大齿盘和前拨导链板保持平行。特殊状况也可根据实际来调节。3. 前拨变速杆变到1,微调螺栓归零。已经装好的车一般检查以上前两个要点就可以了。接下来就可以调前拨了。前拨的调节其实也就两个环节,一是调节内限(驱动范畴的内死点)和外限(驱动范畴的外死点),二是变速时的定位调节。这两个是限位螺丝,前拨上都会标注L来辨别内外限位螺丝,一种调内限一种调外限,调的时候看清晰就行了。4. 内限调节:先将牙盘变至最小齿片,飞轮变至最大齿片,检查内侧导链板与否与链条摩擦,或者内侧导链板与链条间隙较大,这时候需要调节前拨上标注的螺丝,

3、使其与链条保持1至1.5mm的距离。链条碰住了前导链板,可以调节到需要的距离。可以先松掉前拨变速线,按内限调节措施先将前拨内限的间距调好,再拉紧前变速线。5. 外限调节:将前拨变至最大齿盘,飞轮变至最小片,再检查外侧导链板与否触及链条或者间距过大,调节标有H的螺丝进行调节。同样保持在1至1.5mm的距离。若间距过大只需调节螺丝就行。若外导链板太向外,链条就会向外脱落,甚至卡到链条和曲柄之间,因此需要注意。注意:若调节H螺丝外导链板仍然触及链条,就表达变速线比较松弛,需要调节变速器上的微调螺栓。这里就是螺丝刀指着的那个。注意事项内限调节:先将牙盘变至最小齿片,对的、精确地安装调试前拨,必须在五通

4、、中轴、牙盘对的搭配的基本上进行。后变速器调节教学BS从更换内线开始! 后变速器的调节对于单车骑士来说,是继更换内胎之后必备的重要技能,例如说更换轮组时,就有也许需要由于飞轮位置的些微不同而需要调节。 变速线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松弛,或是吊耳应力的累积甚至不小心碰撞导致的变形,都需要通过重新调节来让变速效率维持最佳的状态。 在进行调节之前,先来稍微理解一下后变速器的构造,目前市场上较常用的三家主流品牌的机械式后变速器虽然在设计上有些差别,但基本构造都是相似的:B螺丝调节导轮与飞轮的距离,、L螺丝调节变速器的动作范畴,变速线张力调节钮调节上下链的速度。 有关变速线更换的时机,除了断裂之外,当发现

5、升档手感变得较重,或是降档速度变得较慢,就有也许是变速线与变速外管之间有浮现生锈或是卡泥沙的状况。在决定更换变速线之前,可以先试试以如下环节解决: 将后变升到最大档位不转动踏板,将变速拨杆退到最将临时呈现松弛状态的变速外管由车架止线栓抽出以WD40或是类似油品喷在布上擦拭露出的变速内线在已经干净的变速线上涂抹黄油将变速外管复位转动踏板让链条回到最小的档位 某些车架止线栓若为碳纤维材质,也许就没有切出可让变速线由侧边通过的缝隙,尚有部分走内线的车款,就无法用这样的方式清洁内变速线,请直接换新。 如下教学环节以笔者自身的经验为主,建议新手实际操作前先阅读原厂阐明书。 Stp1 确认后轮对的安装 后

6、轮拆卸后重新安装若浮现了变速不准的状况,除了也许是搬运过程中的碰撞导致变速器或吊耳变形所导致之外,对新手来说更为常用的是后轮未对的安装,导致偏向一边,或是快拆未的确压紧。 扳开快拆之后,以双手食指勾住快拆两端,拇指抵住车架勾爪,略为抬高车身敲击地面,确认花鼓轴心有的确进入勾爪之中,再重新压紧快拆。 Step2 确认链条寿命以及清洁传动系统 链条用久了会被拉长及磨损,继续使用会加速飞轮、齿片及后变导轮的耗损,因此定期使用链条规确认链条长度与否仍在延展容许范畴内是重要的保养工作之一。 以笔者所使用的PRK TOOLCC-3链条规为例,只要.的一端可以放入链条之中,即代表磨损量达到075%,此外找两

7、个位置测出相似成果则立即换新链条。 之后先从清洁飞轮开始,可以选择拆下擦拭或是以长毛硬刷搭配清洁剂使用,如Finis Lne的Gruge us就相称以便好用,一端的三向硬刷可用来清洁链条及大盘,另一端的长毛硬刷即可用来清洁链条。也可以考虑使用链条清洗器,但是之后还要再清理是比较麻烦的部分。 后变导轮是另一种清洁的重点,若许久没注意到这部分的保养,黏腻的链条油会在导轮上累积出厚厚的油泥,这也是常用导致变速不顺的因素之一。 Sp3 校正后变吊耳后变速器来到最大飞轮位置时,与后轮钢丝之间几乎只有不到5公厘的距离,只要吊耳向内偏摆,加上用力踩踏时的形变总和,就有也许导致后变速器卷入后轮之中,轻者吊耳断

8、裂后变歪斜,重者车架毁损后轮报销,甚至导致车祸的发生,不可不慎。 也许会有人觉得直接换新勾爪比较省事,但是大部分勾爪为锻造制程,虽然是新品也无法保证精确,细心的技师会在组装新车时即用吊耳校正器做确认,而以笔者的经验来说,虽然是出名大厂,也几乎都要做过吊耳校正的程序。 以PARK TOOL吊耳校正工具DG来说,购入成本约在台币出头,DIY玩家自备一组相称合理,或是可以付费请店家解决运作原理为测量以吊耳为圆心所画出的圆。 Step 变速线张力调节钮归零 为了争取较大的变速线张力调节空间,在更换新线之前必须先将旋钮以顺时钟方线旋转究竟。在不更换变速内线时的旋出范畴以2牙之内为佳,若超过则将旋钮归零,

9、放松内线固定螺丝并重新拉紧再进行调节。 Step5调节上下限制螺丝 L和H螺丝分别限制了变速器做动的上下范畴,若超过此范畴也许导致链条脱离飞轮,导致车架刮伤或是轮组钢丝刮伤,甚至让后变速器卷入后轮。 调节螺丝时,将档位退到最小飞轮的位置,并将前变速器变到大盘的位置,确认最小飞轮与否与后变导轮成始终线。之后以右手转动踏板,左手食指扣住后变本体,以拇指推动后变连杆,使链条上去3、4档之后放开,确认链条与否能回到最小档位,若掉出飞轮范畴,则顺时钟旋转H螺丝。若无法退回最小档位,则逆时钟旋转螺丝,并持续转动踏板,直到链条可以退到下最小档为且无异音为止。 调节螺丝时,转动踏板将前变退到小盘档位,并手动将

10、后变速器推至最大飞轮的位置,若链条掉入飞轮及钢丝之间,或是后变导板敲击到钢丝,则顺时钟旋转螺丝,直到链条不会掉下去为止;若链条无法顺利上到最大飞轮的位置,则逆时钟旋转L螺丝,直到链条可以顺利上到最大飞轮档位为止。 tep 安装新内线 市面上变速内线的选择琳琅满目,抛开奈米等广告用词的迷思,判断内线优劣的措施,除了用手触摸即可感受到的滑顺度差别之外,肉眼也可判断由无数根细线编织起来的表面与否通过研磨,这些细节会导致竣工后变速手感的滑顺度,若是线材表面有铁氟龙之类的镀膜,则不须在安装过程中抹上黄油。 Ste7 迫紧线管间隙 安装内线完毕之后,必须确认变速外管与止线栓之间的间隙缩到最小,否则使用没多

11、久又必须再次调节内线张力。蛋的作法是在最小档位时,一只手抓紧后变速器不让其动作,一只手强行拨动变速进档拨杆,运用内线的力量迫紧各部位的线管间隙。 迫紧完毕之后,试拉未被包覆的变速内线,若张力过松则放松内线固定螺丝并重新拉紧。 Sep8 调节B螺丝 B螺丝存在的目的在于调节后变在最大飞轮档位时,导轮与飞轮的距离,在不让两者接触而产生异音为前提之下,导轮与飞轮越近则变速效率越好,以HIMAO、RAM的规范为例,这个距离的最小值为6m,可用6mm的内六角扳手做确认。顺时针旋入则导轮与飞轮的距离越远,反之则越近。 Sep9 调节变速线张力 接下来开始转动踏板同步一格一格拨动变速拨杆,观测后变速器的动作

12、情形,每个档位至少停留三秒,若升档速度太慢,则逆时针旋转张力调节钮;若降档不顺或是速度太慢,则顺时针旋转张力调节纽,直到获得进退档速度的平衡点为止。 Step10 收线尾 蛋习惯在变速内线固定螺丝之后约公分的位置剪去多余线尾,主观觉得这样的长度较美观,且保有足够空间在将来若需放松固定螺丝调节时使用。在剪线时,最佳一手捏住要保存的一端,避免内线分叉。之后用剪线钳内建功能或是任何顺手的工具将线尾套压紧。前变速器调节教学BS在根据上一篇教学调节出精确的后变之后,接下来该是调节前变速器(Frnt Deraeu)的时候了。由于前变多半只有23个档位,容错率看似较后变大,但是若调节不佳,轻者与链条摩擦发出

13、恼人异音,重者容易发生掉链的意外导致车架受损甚至错失比赛袭击时机。前变基本名词简介前变速器由于一般只有个档位,齿数落差大,容错率也大,但相对来说要调到迅速精确无异音就需要更多经验的累积此外,由于构造设计原理的关系,前变落链的机会就是比后变大,为了将车架刮花的机率降到最低,建议还是将防掉链器的耗费当作是买一份保险。注意:SRA New Red前变有独家原则安装O,不合用于本篇教学,Nw Red使用者请参照如下影片:1. 确认前变规格前变的规格要比后变复杂,特别是变化多端的登山车,随着车架的设计而有所不同。而在公路车方面就比较单纯,大体上就分为环抱式(ClapOn)和直附式(r-n)两种,尚有两盘

14、及三盘的选择。随着碳纤维材质成为公路车市场的主流,老式圆形截面的车架立管已经越来越少见,因此Braze-O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虽然车架上没有附上前变吊耳,也大多使用转接座来解决。然而如果你的车架是可以使用ClapOn前变的话就尽量使用,除了较有整体感之外,少了一种连接处的本体钢性也会更好。搭配车架设计的Braz-On前变由于构造的关系,在前变与车架结合的位置受力相称大,蛋目前使用过的碳纤维材质转接座均有太软导致变速效率不佳的问题,甚至连固定螺丝的材质均有影响,例如说将旧款E钛cag前变原厂配的钛螺丝更换为钢螺丝,就可以稍微改善变速效率。使用转接束环的Braze-On前变但如果你是旧款RED的使用

15、者且无论如何都无法调出令人满意的变速效率,试试低一阶的Foce或是钢cge版本的前变,甚至考虑混搭SHIANO的产品吧!2. 确认前变位置一方面调节高度,外侧cag的下缘与大盘的最短距离应为12mm之间,全新品一般会附上对准用的透明贴纸,若此贴纸已经遗失,也可使用一元硬币或是2m六角扳手来协助测量距离大盘太近,有也许会在变速的过程中夹到链条而导致系统损伤;若是距离太远,则变速效率不佳或是容易与链条摩擦导致异音。接着将变速设定到最重的档位,也就是前大后小,观测前变外侧ca与否与链条平行。但平行并非铁则,如果在按照环节调节好之后发现退档效率不佳,则可略为将前变尾端角度往内调节,调节完毕之后务必重新

16、检视H/L螺丝的设定与否恰当。3. 调节L螺丝前后变拨至最轻的档位(最内侧),调节前变速器的L螺丝并观测内侧cge。链条的距离必须在1mm之内,调节完毕之后旋转大盘看看小盘与否会由于平整度问题而磨到前变内侧cge。如果会磨到,略为逆时钟旋转L螺丝,增长前变作动空间。变速线张力调节钮归零并安装新内线为了争取较大的变速线张力调节空间,在更换新线之前必须先将旋钮以顺时钟方线旋转究竟。在不更换变速内线时的旋出范畴以牙之内为佳,若超过则将旋钮归零,放松内线固定螺丝并重新拉紧再进行调节。5.调节螺丝再度将变速设定到最重的档位(最外侧),一手拉动前变速线,一手持工具调节H螺丝至前变外侧cage链条的间距维持

17、m内的距离,之后犹如调节螺丝同样,旋转大盘观测与否会由于平整度而在某拨动前变速拨杆,若升档效率不佳则逆时针旋转变速线张力,要注意的是在最低档位时,变速线的紧绷限度比起后变也许较松,张力的调节应以变速变到大盘时,变把内部最后一种棘齿咬住的手感不特别紧绷为准。个方位磨到,如果会磨到,略为逆时钟旋转H螺丝,增长前变作动空间。6. 调节变速线张力然而蛋自己组车是不喜欢额外加装变速张力调节钮的,如果车架自身没有设计,那蛋一般就不装,后变自身就有张力调节钮没有问题,但在前变的部分也许有些前辈无法认同,但在此还是要顺便提供同样有此嗜好的车友,如何在没有张力调节钮的状况下有效将前变速线调节至合适张力。环节很简朴,但也许需要反复多次。先将前后变速器设定到最轻的档位,略为顺时针旋转前变螺丝至内侧age略为接触到链条,之后放松变速线固定螺丝,徒手或使用尖嘴钳将线拉紧.之后逆时针旋转L螺丝,恢复原本内侧cag链条应有的距离,变速线张力就会比原本更高了。注意变速拨杆推至最重档位时仍不得有过度紧绷感,否则须再次将变速线放松并且反复以上环节。要如何拿捏需要依托经验,建议新手还是不要容易尝试。7. 收线尾与后变相似,蛋习惯从变速线固定螺丝三公分之后截断,但在压紧线尾套之后,还要刻意将变速线向后折至与车架平行,如此一来才不会在轻档位时发生线尾戳到小腿的状况。本文经验收集自网络,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