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学》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172256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6-《大学》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6-《大学》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6-《大学》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6-《大学》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大学》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 案首页授学时间年 月 日课次时数2课型新授课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礼记大学教学目的(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阐明):1.大学是儒家典型著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学习中应让学生对其中“修齐治平”的思想有个基本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2.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要让学生明了“三纲”“八目”的内容。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理解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感受中华文化的本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三大纲”、“八条目”的内容。2感受中华文化的本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2、。难点:通过诵读和解说,引导学生对“修齐治平”的思想有个基本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才干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学措施(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测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1多媒体教学。2.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充足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措施。4. 采用自主、合伙、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具:PP课件 图片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礼记大学 三大纲: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修身、

3、齐家、诚意、正心、治国、平天下作业:(一)完毕课后练习题。(二)大学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它还规定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和人们分享吗?(00字左右文字)后记(经验、局限性):礼记大学 一、导入,激发爱好(一)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于9月2日至29日在孔子的故里曲阜举办。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逾10位专家学者参会。儒学在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走进儒学典型作品大学,领略其中的奥义。(二)检查积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简介:“四书”、“五

4、经” “四书”: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中庸原属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是儒家论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南宋大哲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两节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由于它们分别出于初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因此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朱熹死后,随着“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朝廷将四书审定为官书。“四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祜年间(l413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畴限制在朱熹注解的四书内,明、清沿袭。由于这

5、些因素,使四书不仅成为了儒学的重要典型,并且也成了每个读书人的必读。“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律;次读论语,以立其主线;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朱子语类)“读书,且从易晓易解处去读。如大学、中庸、语、孟四书,道理粲然。人只是不去看。若理睬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朱子语类)“五经”:则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儒家典型的合称。与“四书”不同,“五经”自先秦起就已经备受推崇了。到了汉代,“五经”被正式确立为官方学说。到近代“五四”运动后来,“四书”、“五经”逐渐成为了儒家典型的代称。二、板书课题 大 学(一)大学简介:大学是四书之一,原为礼记

6、中的一篇。礼记是孔门弟子的文集,有四十九篇,作者不详。相传大学是曾子所作。本文节选自礼记第四十二篇大学中的第一节。大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修身的思想,完整地提出了儒家学说的人格公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旧时被儒生视为“圭臬”,为天下学人必诵典型,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二)有关礼记礼记是中国初期的礼仪论著选集。相传为孔子死后其门人所记。其写作在战国至秦汉之间。各篇写作年代不一,最后编定大概在东汉的晚期,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组织、生活习俗、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重要著作。据汉郑玄六艺论,汉儒戴德传礼15篇,称大戴记;其侄戴圣传礼9篇,即为今本礼记,又称小戴记。礼记气势宏

7、伟,构造谨严,文笔简洁,其中的乐记篇,对后世文艺思想有重大影响。大学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秦汉时的儒家作品。礼记的核心思想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官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礼,供应鬼神,非礼不诚不。(三)课题释疑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1.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1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本知识和礼节,5岁成人之后,才“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谓之大学。即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

8、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与我们现代所说的“大学”(高等学府)是不同的概念。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四)大学的影响: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大纲,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大纲。它以相称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种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种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示。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讲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

9、的全面体现。(五)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读 注意字音 掌握节奏(2)单读 激情吟读整体感知(3)齐读 细心品读 深化感知(4)默读 背诵积累 巩固感知2整体感知,疏通文意【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2),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2)明明德:前一种“明”作使动词,即“使彰明”,也就是发

10、扬、弘扬的意思。后一种“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根据背面的“传”文,“亲”应为“新”,虽然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懂得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5)得:收获。【参照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人民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懂得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干有拟定的目的;目的拟定后,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可以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干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均有主线有枝叶,世间万事皆有开始有结束。懂得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于道了。【原文】古

11、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释】(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参照译文】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

12、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核心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干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3),未之有也(14)!【注释】(10)庶人:指平民百姓。()壹是:都是。本:主线。(12)

13、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13)厚:注重。薄:轻视。(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参照译文】从天子开始,始终到一般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主线。主线问题没有抓好,而要把其她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也许的。她所注重的反而单薄,她所轻视的反而厚重,历来没有这样的事情。3.三纲八目: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大纲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的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三纲:明德

14、:美好的德行;新民:使天下人去旧更新;至善: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八目: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结识。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可以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避免个人情感的偏向。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限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规定,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位。齐家:是善于解决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治国:治理国家。平天下:使天下归于太平。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所有学说事实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因此,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种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典型的奥妙

15、。就这里的阶梯梯自身而言,事实上涉及“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背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背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4.问题研讨:(1)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明确:论述“三大纲”的内涵和意义文章开宗明义,直揭“大学之道”即教育的主线宗旨。而以“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为教育的主线宗旨,则极为鲜明地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教育理念。其实这一理念不只是儒家的设想,它反映了自遥远的时代即已浮现,并在周代成为社

16、会主流观念的重德思想。在大学作者看来,教育的主线目的就是培养道德崇高,并且可以把这崇高的道德推广于全民和天下的人。()“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身修,需通过哪些环节?明确:“修身”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限度,是大学中对个人修养的最高规定,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线。齐家是指善于解决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环节。“格物致知”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对的结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本。“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可以做到诚实、不自欺。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避

17、免个人感情的偏向。这四个环节依次做来,就可以达到身修的目的了。八条 目关 系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大学采用了诸多递进论述的措施,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请将文章中的类似论证整顿出来,体会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明确:举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个论述,先是由大至小,条目之

18、间是条件关系:平天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意,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条目之间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剖析深刻,逻辑严密。论证特色:总分式论证构造,层层推动,逻辑严密。(4)大学的论述可谓“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深刻的道理,对现代人也是很有作用的。“止于至善”,就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请以“止于至善”为

19、例进行分析。明确:“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具体规定:做人君的要止于仁爱,做人臣的要止于恭敬,做人子的要止于孝道,做人父的要止于慈祥,与国人交往要止于诚信。也就是说做子女的要尽孝道,做父母的要慈祥,与别人交往要诚信。这是大学教育要达到的最高目的,它规定所有的人都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这与现代理念是一致的,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对现代人有深刻启示意义。三、总结全文本文所选是大学的第一章。这一章因集中论述了儒家学派有关人格修养的宗旨及其环节的基本思想,因此被朱熹觉得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经”。尽管这种说法证据局限性,却足以反映大学

20、所述内容的典型意义。本文所论述的核心,朱熹归纳为“三大纲”和“八条目”。所谓“三大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章反复论述的就是这些内容。四、板书设计 大 学 三大纲: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修身、齐家、诚意、正心、治国、平天下五、布置作业(一)完毕课后练习题(二)大学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它还规定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和人们分享吗?(00字左右文字) 作业参照答案:(一)课后练习题答案:1“大学之

21、大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2.八目: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3大学历朝历代作为儒家最核心的思想,其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就是“德治主义”,它主张统治的根基在于德,不管法律、制度如何完备,居上者无德的话,想使天下治平就不也许。因此“修身”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平天下”的政治目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阐明它不在于真理的追求而在于完毕道德和人格的至善至美。因此,这是一部既是高学问的大人之学,也是一般常人之学,既是天子,也是庶人之所学。作为现代人,我们要从祖国老式文化中汲取营养,特别加强品德修养,做一种具有崇高道德操守和完美人格的人,造福社会。(二)答案:一种人只有先学会了

22、做人,然后才干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种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种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她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她人、给社会导致损害。因此说,一种人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不管她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她的人生最后都是失败的人生。(意思对即可)六、补充资料1. 详解“三大纲八条目”三大纲:“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善性发挥出来。所谓“明德”就是善性。由于大学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思孟学派觉得人性善,因此,她们主张大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发扬人固有的善性。“亲民”,就是推己及人。南宋朱熹在给大学做集注的时候,把“亲民

23、”写作“新民” ,释义为推己及人,使人“去其旧染之污”,重做新人。儒家向来主张修己是为了安人的,因此大学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教育要达到的最高目的,它规定所有的人都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大学的“三大纲”是从“明明德”到“亲民”到“止于至善”这样一种由低档到高档, 由个体到群体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它体现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礼教目的的施教主张。八条目为达到“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提出了八个具体的环节。即格

24、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说:格物、致知被觉得是“为学入手”或“大学始教”,一般觉得它是对事物的研究和获得真理的过程,在此,重要重点强调的是儒家老式文化典籍的学习与研究。诚意、正心,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可以做到诚实、守信、公正、不偏不倚。修身是指从知识到品行的全面提高,是知识修养与品德修养的和谐统一,是人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齐家是指善于解决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大学说:“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又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大学 把家教与国治自然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到一起,充足体现了儒

25、家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的一贯特点。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合乎逻辑的扩大和延伸。儒家一贯倡导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子孝、弟悌、父慈,倘若每家都做到了孝、悌、慈,也就自然可以实现国治、天下平了。由于“孝者,因此事君也;悌者,因此事长也;慈者,因此使众也。”大学所提出的“三大纲”和“八条目”具有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它着眼于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完善,反映了儒家老式文化的突出特色;此外三大纲和八条目均有极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及可行性,它们对汉后来的官学和私学皆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制定教育目的、指引学生修身、治学的指南。2.略谈儒家的抱负社会 儒家充足肯定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儒家抱负中的社会

26、是一种按照严格的级别制组织起来的社会,但又是一种人们彼此相亲相爱的社会。在儒家看来,要实现这样一种抱负的社会,就要使每一种社会成员都具有纯洁崇高的伦理道德情感,并臻于至善之境,常守勿失,化为恒常不变的生活状态。这既是一种政治抱负,同步也是一种人生追求。文章中的“八条目”正是这种抱负人格和追求的具体化。它典型地体现为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思想,带有强烈的道德抱负主义色彩。经宋、明理学的大力倡导,对后世中国社会和文化,对中国士人的人生抱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3.出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解释“格物”和“致知”的含义“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指浮现代学术的

27、基本就是实地探察,就是所谓的实验。“但愿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结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仅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并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她揭示了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第一,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摸索;第二,摸索的过程不是悲观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筹划的摸索。”国内基本教育的长处是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陷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目前社会中,这个缺陷甚至可以说是致命伤,它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程。固然,这个缺陷也不是哪一天忽然形成的,它有长远的文化背景,并与考试体制有关。.辨别大学与“大学”大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大学: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一般设有许多专业,再由几种相近的专业构成系。这里的专科的含义是专门科目,如医科大学、农业大学、林业大学、药科大学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