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现代汉语“体”的概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0170894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体 现代汉语“体”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 现代汉语“体”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 现代汉语“体”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体 现代汉语“体”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 现代汉语“体”的概念(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现代汉语的“体”概念一提到“体” (aspect), 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语法范畴。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说:体是“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用添加前缀、后缀或变化中间元音的方法来表示。体表示的时间概念不多,而是表示所 叙述的动作的类型和动作是否持续。”(第3 0页)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说:体是“对动词作语 法描述的一个范畴(与时和语气一起),主要指语法标志动词表示持续或表示活动类型的方式。”(第 4 1页)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形容词也有体的分别,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说:“体的范 畴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过程”。(第4 7 1页)现代汉语中是不是有在体的语法范畴?有不少语法学家对此作了肯定的答复。王力

2、把体称为“情貌”,他在中国现代语法中认为:“大致说来,人们 对于事情和时间的关系:第一,着重在事情是何时发生的,不甚问其所经过时间的远近,或长短;第 二,着重在事情所经过时间的长短,及是否开始或完成,不甚追究其在何时发生。前者可以罗马语系(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为代表,后者可以中国语为代表。”(第15 1页)高名凯在汉语 语法论中说:“汉语语法构造,则没有时间,而有体。”(第189页)由张斌、胡裕树给中国大 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撰写的条目中认为: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的差异,在词类上的表现之一是动词时 态范畴的出现。”(第17 8页)龚千炎在谈现代汉语的时制表示和时态表达系统中说:“现代汉语 只

3、有体的语法范畴而无时的语法范畴。”相比之下,否定的意见不多,但确实存在。徐烈炯在 给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撰写的条目中说:“汉语没有时的形态范畴。有些语法学家认为它有体 的形态范畴,例如着表示进行体,了表示完成体等。但是这样的分类是不够精密的,例如台上坐着 主席团的着字表示的是一种静止的状况,而屋顶上盖着一层厚厚的雪的着字表示的是动作遗留下 来的状态。至于了,它确有完成体的功能(做了一件好事),但有时了和着却很难区分。例如开着 窗户睡觉:开了窗户睡觉,着和了在这样的上下文里几乎是同一意义。因此,汉语语法学家没有 采用体的范畴,而把这一些词作为动词词尾或语气词来处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有影响

4、的 语法教材和论著在涉及到这个问题时的下述做法:不明确断言体的语法范畴的存在,但又介绍体助词。 比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中,是在说明动态助词“着、了、过”的时候才介绍 由它们表达的几种体。朱德熙语法讲义中认为了、着、过是动词后缀,分别表示动作的完成,动 作或变化的持续,曾经发生某事或曾经经历某事,他也不提及体、时态或动态。大家知道,除去少数 人之外,国内语法学家如果承认现代汉语中存在词的语法范畴,那么体便是唯一的范畴。对于这样一 种语法范畴,上述教材、论著的作者为什么要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呢?我们揣测,这可能是为了控制 教材的难度,也可能是服从整体的基本框架,但是不是他们也觉得

5、直截承认体是语法范畴不太合适呢? 看来未尝没有这个可能。承认现代汉语中存在某些虚词,它们表示体的意义,这几乎是不可抗拒的。如若不然,对了、着、过这些助词又作何种解释呢?然而,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承认现代汉语 中存在体的语法范畴,则如上文所述,就有分歧了。从表面看来,这种分歧并非原则性的。因为不管 怎样,毕竟大家都承认现代汉语中有表示体意义的手段,承认体意义是有几种类别,这就够了。至于 它们是否上升为语法范畴,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若能透过表面现象作一深入的思考,就 会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轻视的问题。体能否成为一种语法范畴,这个问题本身或许不是最重要 的,但是对它的探讨涉及了对现代汉

6、语语法学分类框架赖以构建起来的几条重要规则的反思,循此探 求下去,我们得到的收益可能是极为重要的。退一步说,如果我们仅仅把注意力限制在体本身的范围 内,那么这种探讨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初步的考察表明,即使我们目前尚不能对现代汉语中的体能否 概括为语法范畴作出明确的答复(因为它涉及的是一个全局性的思考),我们也能透过对此而作的辨析 和思考,对现代汉语中的体概念有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认识。二在理论语言学引论中,莱昂斯区分了三种语法范畴:首要(pr ima ry)语法范畴指词类,次要(seconda ry) 语法范畴指时、式、格等,而主语、谓语、宾语等属于功能范畴functional catego

7、ries )。按照这样分类,体若作为语法范畴属于次要范畴。次要语法范畴又可称为狭义的语法范畴。如高名凯所说:“以 狭义的意思来说,语法范畴则指一般语法学家在词类下所讨论的名、动、形容等词所有的形态变化所 表示的那些语法意义的概括。”这种观点,和前文所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语言学和语音学 基础词典的说法都相吻合。显然,它们的共同性源于对普通语言学理论的遵守,众所周知,这种理 论得以建立的材料基础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主要是印欧语。正是在这方面,现代汉语吴现出另外一种面貌。正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的:“汉语语法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 形态变化。我国某些兄弟民族语言和西方语言里边用形态成分

8、来表示的概念,汉语里边或者不作表示, 或者用半独立的词来表示。”(第1页)这些半独立的词(即虚词)在语法上往往有这样的特点:经常 附着在实词之上,全也经常附着在自由短语之上。利用半独立的词来表示体意义,是现代汉语表示体的主要语法手段。这一点,在各家的研究中都有反映。王力在现代汉语中分出七种情貌,除了普 通貌是零形式之外,其他六种都用情貌成分表示。这些成分按今天的一般说法,包括助词着、了”,趋 向动词“起来、下去”,语气词“来着”和动词重叠。高名凯认为现代汉语中有三种体,“这些词,除了叠 动和加强是重复或连用词外,其他的则由补助词表现之。进行体和起动体的虚词加在具有动词功能的 词之前,这些虚词多

9、半还带有规定者的意味。完成体和结果体的虚词则是加在具有动词功能的词的后 面的,这些虚词都是实词变来的,其本身本来可以具有动词的作用。”高名凯所说的虚词,今天 分别称为副词如“正在、刚、才、恰,助词如“了、过”,动词如“到、中”。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提到了五种体,其中三种用助词“着、了、过,表示,短时体(或尝试体)用动词重叠表示,可能体例如 “说得清”“听不懂”。“说得清”“听不懂”之类,按吕叔湘的看法,是由在复合动词中插入得、不”构成的。 龚千炎在文章中分出了八种体,分别由时态副词如“曾经”,准时态副词如“就要”,时态助词如“了”,准 时态助词如“起来”和语气词如“来着”表达。以上各种表示

10、体的手段,除去动词重复、连用、零形式以及动词“到、中”等之外,都是或多或少地具有附着性的词,其中体助词或语气词是公认的半独立词(朱 德熙认为“了、着、过”是词缀),至于时态副词之类,有人不同意它们是半独立的词,但它们具有附着 性是不能否认的。概括地说,现代汉语中用半独立的词表示体的意义时,它们的附着对象可以是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谓词性短语,又可以是一个句子。例如:屋里的灯还亮着。(“着”附着在形容词后)帀傅们曾经不止一次地批评帮助过他。(“过”附着在谓词性短语后)呈斌终于找到一个没人坐的座位了。(“了”附着在句末)先干净了一盆脏衣服。(“了”附着在谓词性短语后)今天星期一了(“了”附着在名词

11、性谓语句末)这种现象表明,即使我们承认半独立的词表示体的意义是外部形态,也无法把有关体的形态变化看作是汉语动词、形容词所独有的特性。这意 味着如果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体的语法范畴,它并不仅仅属于动词、形容词。由上文可见,一部分语法 语学家在给现代汉语建立体的语法范畴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了一种把该范畴扩大到谓词短语乃至句子 之上的倾向,只是由于他们尚未对此作出理论化、系统化的概括,这一点目前表现得并不明朗。这一 做法一旦变得明朗,则势必导致对体一类次要语法范畴的定义作出重大的修正。果正这样的话,其影 响无疑是重大而广泛的。三徐烈炯认为现代汉语中不存在体的语法范畴,其理由不外乎相应的概括缺乏一贯性。应该

12、承认,徐烈炯所指出的现象的确存在,它们的存在也不是偶然的。 比如“菜热着、上着石膏、晾着衣服”都可以或者表示运动、动作正在持续,或者表现运动、动作造成的 结果正在持续。又如“他当了三年主任”和“他当过三年主任”意思不同,但是“北京他去了三次”和“北京 他去过三次”意思差不多。“画了一幅画”和“画着一幅画”意思不同,但是“穿了这件衣服真好看”和“穿着 这件衣服真好看”意思差不多。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徐烈炯没有提到,即有时候用不用体助词意思也差 不多。现代汉语八百词曾指出:表示复数的“们”,表示完成的“了”等半独立的词,“它们的主要特点 是缺少普遍性:有的场合一定要用,有的场合可用可不用,有的场合甚

13、至不能用。.你看见了 没有?和我已经知道了你甭说了,里边的加括号的了嘟可以用可以不用的。”(第1页)在新 闻报道尤其是新闻标题中可用而不用体助词主要是“了”这种现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例子几乎可说俯 拾皆是:甫东开发又有一个新题目(新闻标题)由市委、市府召开的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今天上午拉开帷幕。(新闻正文)有时候标题不用“了”,正文则用“了”,如:英重新关闭与爱尔兰通道(新闻标题)英国警方5日重新关闭了爱尔兰与北爱尔兰之间的三条通道。(新闻正文)根据普通语言学理论,语法范畴的建立是有条件的,“构成语法范畴的基础是对立关系,因此,范畴必须包括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处于对立关系的同类语法意义。”比如

14、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 对立。兹维金采夫认为:“语法意义用语言中具有体系性的某种标志来表达,这就使语法意义变成了语 法范畴。”对此我们的理解是指语法形式必须系统地表示语法意义,如果不系统,就不能概括出 语法范畴。用这样的标准衡量,现代汉语中的体的语法意义似乎无法上升概括为语法范畴,因为甚至 像“了、着、过这类体助词在表示体意义时也缺乏一贯性,又何谈系统性呢?不过,我们也应该进一步 提出这样的问题:一贯性是否意味着无例外。如果承认一贯性并不排除例外现象,那么结论就可能不 同了。 弗帕尔默在语法中说:“英语的过去时不只是指过去的时间。它还有另外两个功能。” (第2 13页)即除指示过去时间,如Heca

15、me yesterday.(他昨天去的。)之外,还能一、用于间 接引语,以便符合“时的呼应”这条规则,如He said he went to London every day.(他说他每天 去伦敦。)二、表示“不肯定”,不太可能或不可能,如Could you pass me the salt ?(您能否把盐 递给我?)I wish I knew.(我希望我知道(某件事)If John came, I should leave.(如果约翰 真会来(这是不可能的),我就走。)尽管存在上述两种用法,但是它们并没有阻碍语法学家从英语动 词的形态变化中概括出“时”的语法范畴,其原因在于英语动词的这类变化

16、在本质上和现在时、过去时的 表达存在系统的相关性,其他与此不一致的现象是非本质的,并且是有条件的,可以得到解释。在俄语中,大部分动词构成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对立;但也有少数动词是单体动词,要么属于完成体, 要么属于未完成体;另外还有兼体动词,其中的大多数形式既可用于表示完成体,也可用于表示未完 成体。如果使用兼体动词,有时候体的意义“只能根据语句的总的意思来确定,例如:(附图图)尽管如此,但因为动词的大部分有体的对立,因此这种对立成了“体的体系性的范畴特征”,并且 使得语法学家得出“体的范畴囊括一切动词”的结论。由此可见,在有形态的语言中确定诸如“时”、“体”这样的语法范畴时,国外语法学并没有把

17、一贯性等同于无例外。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表 示对立意义的不同形式之间的区别是否有基本的,或者说本质上系统的区别。现在我们不妨对本节开 头所说的三种情况也作一番考察,看看它们反映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以下顺序讨论。情况一、“着”有时表示运动、动作的持续,有时表示运动、动作造成的结果的持续。这个现象其实不难解释,问题 和“着”无关,而和动词有关。根据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一文的说法,“坐”这一类词是强持续 性动词,“盖”这一类词是弱持续性动词中的“挂类”。前者带时量宾语时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左按: 如能带“着”,则也表动作行为的持续),后者加“着”既能表示动作行为本身的持续,又能表示动作行为

18、 造成的状态的持续。可见,不论情况如何,“着”表示持续意义这一点并没有变化,其他意义的变化仅和 动词的语义特征相关。情况二、“了”和“过”,“了”和“着”有时可以互相替换而意义基本不变。对这个现象目前似乎还不能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解释,但它大体和句子的时相有关,特别和动词的语义特征 有关,则似乎是能够肯定的。这里我们先提出下列三条可作进一步修正的规则:一、当后带动量成分并且该动词可后带“了、过”时,非持续动词后面的“了、过”可以互换,如:去了一次一一去过一次伤了两回一一伤过两回合并了一次一一合并过一次二、当表示一种特征或伴随方式时,弱持续动词的一部分,即马庆株所说的“挂”类动词后面的“了”和“着”

19、可以互换。比如: 1穿了这件衣服真好看一一穿着这件衣服真好看开了窗户睡觉一一开着窗户睡觉三、在存现句中,持续动词后的“了 ”和“着”可以互换,如:床上躺了一个人一一床上躺着一个人盆里栽了花一一盆里栽着花情况三,体助词“了”可用而不用。我们对此的解释也是初步的,可作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其条件如下:一、当动词具有完成的语义特征时,后带的“了”才可能不用。女旷金融市场出现危机”。但是这一点和整个句子的时相有关。如“金融市场将出现危机”因时相制约,该句不 能加体助词“了”,也不能表示完成的意思。“坐”无完成的语义特征,但在“他坐一会儿就走了”中,却因 时相制约而带上了完成义。二、当满足条件一时,如果是单

20、音节动词,大都仍须后带了”,若是双音节动词,则大都可能不用“ 了”,如:小张丢了一把伞一一小张丢一把伞小张遗失了一把伞一一小张遗失一把伞三、若补语是表结果的双音节动补短语,也可能不用“了”,女如队员们登上峰顶四、若非充当文章标题,以上不用“了”的可能性要成为现实,往往还需要满足以下两上条件中的一个:1.有后续句,女如小张遗失一把伞,小王也遗失一把伞。2.句未使用否定副词“没有”或语气词“了”。如:小张丢伞没有?队员们登上峰顶没有?小张丢伞了。事实上,条件四中的第2项小条件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若符合该条件,即使动词不具有完成的语义特征,也常可不常体助词“了”。其原因自然在于没有”表示的是对完成的否

21、定,而语 气词“了”则表示对变化的肯定。以上分析表明,情况一其实不能证明“着”在表体意义时不具备一贯性,情况二、情况三则很可能是有条件的,它们并不能在根本上动摇了、着、过之间的分工,也不足 以消除用体助词“了”和不用“了”即所谓的“零形态”之间的区别。因此欲凭此据来证明在现代汉语无法概 括出体的语法范畴,其说服力是不强的。四 以往的讨论的特点是大多把体当作一个语法范畴、语法概念看待,其实,对体应该从语义、语法(词法和句法)语用三个平面来看待和研究。 如果我们能够这样放开眼界,那么对问题的认识可能会更为全面、准确和深刻。首先,体是一个语义概念。即使像俄语那样存在体的语法范畴的语言,其中的动词之所

22、以有体的语法特点,也是因为 它们具有体的语义基础。如果某种语言无法在形式有系统地、有区别地表示不同的体,该语言中就不 具备成系统的语法上的体,那么就更加有必要给语义体以更大的关注。韩忠诰在德语动词的体中 认为:“在德语中,动词的体没有固定的语法特证,没有形成独特的语法体系,而是从语义角度出发, 用不同的语言手段表示出来。因此,在德语中,体属于动词的语义范畴,表示出动作行为的特征”, 当代英语中有没有体的语法范畴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把be、have等看作助动词的语法学家认为 英语中存在体的语法范畴,但如果把be、have等看作链接动词(catenative verb),则应该承认英 语中不存在

23、体的语法范畴。Huddlesfon和Rodney认为,在英语中体意义与其说是语法的,不如说 是词汇化的,为了避免术语“体”在意义上的混淆,有必要把语法体和语义体区分开来。国内语言学家在研究动词时,用“完成”、“持续”、“状态”等语义特征给动词分类,在本质上就是对语义体 的一种分类法。其次,体也是一个语法概念。当某种语言中使用某一些语法手段、语法形式来表示不同的体意义时,体就同时成了语法问题。自然语言中表示体的语法手段可以是词法范围的,比如 俄语中的IIPOPeB3a (完成体)一一IIPOPe3a (未完成体)(剜穿、切穿);也可以是句法范围的, 比如汉语中的“了、着、过”等;又可以是词法、句法兼有的,比如若把be、have等当作助动词,则 英语中的be、doing (进行体)ave done (完成体)(干、做)就是这样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