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黑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经验交流材料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161946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磨黑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经验交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磨黑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经验交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磨黑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经验交流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磨黑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经验交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磨黑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经验交流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现代农业型因地制宜谋发展 创新机制求发展宁洱县磨黑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经验交流材料中共宁洱县磨黑镇委员会 磨黑镇人民政府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磨黑镇位于宁洱县东北部,距离县城23公里,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昆曼国际大通道和普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辖区面积50.0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8%。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城乡社区,有19个村民小组1户23025人,居住着哈尼、彝、傣、回等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5%。镇内平均海拔132米,属全年无霜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日照时数为20小时。境内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2、。磨黑因盐而得名,因盐茶而发展,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磨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磨黑自725年开采盐至今已有285年的采盐史。清末及民国时期,磨黑因盐茶商贸而一度成为思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曾经辉煌一时的磨黑,每天有上百支马帮出入于盐井。一时间,磨黑商贾云集、马店林立,马锅头把食盐驮运到外地发售,同步把外地的商品驮运到本地销售,随着贸易的日趋频繁,磨黑及早的汲取了大量外地优秀文化,形成了磨黑独具特色的建筑、人文、饮食和民族民间文化。磨黑享有“滇南盐都、茶马古镇、革命老区、丽人故里” 之美称,是主演阿诗玛和五朵金花的出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丽坤及全国英模、号称中国保尔张培英的家乡。镇内

3、有“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绿色教育基地”-磨黑中学,有全国唯一纪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四位一体的领袖纪念碑。 月7日,磨黑镇被省人民政府评估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磨黑镇党委、政府为加快名镇的保护与开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化建设的步伐。一、客观分析现状,抢抓发展机遇,小城乡发展步伐逐渐加快一是磨黑镇党委、政府抓住“磨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批复的历史机遇,环绕“滇南盐都、茶马古镇、革命老区、丽人故里”的文化品牌定位,实行规划先行战略,切实加快名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现由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承当编制的磨黑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规

4、划(含总规、古镇核心区修建性详规、生态饮食文化村及商贸街的修建性详规)已通过县人民政府初评,待修改完善后报送省人民政府评审通过。现正着手准备对村庄实行规划,估计在完毕。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了对竜山陵园的公园化改造;于月29日与大理独秀集团签订了投资5亿元的“宁洱磨黑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暨茶马古道第一镇项目建设投资合同书”。项目建设内容为古镇风貌及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其中涉及古镇核心区的保护与改造、商贸街及民族生态饮食文化村、臭水温泉休闲度假区、茶马驿栈及茶马古道博物馆、影视拍摄基地、旅游度假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子项目。力求在年内建成集休闲、健身、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古镇。二是通过听证会,出台了磨

5、黑镇集镇管理措施,组建成立了“磨黑镇城乡监察中队”,切实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交通、市场、卫生等的监管,大大提高了古镇的文明限度和卫生状况,同步,环绕“群众得实惠,古镇得绿化”的发展思路,重点实行了城乡面山绿化工程,合计种植龙眼、荔枝、芒果等经济林果24株。编制了走进磨黑宣传册,同在新浪微博网、七彩云南网站上创立了磨黑镇宣传平台,力求将磨黑推向全国,引向世界。三是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做好项目储藏。完毕了出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丽坤故居的恢复重建及纪念馆的布展。投资近400万元的磨黑阿诗玛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根据磨黑实际,已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集镇供水、磨黑河河道治理、油站建设、盐茶大道及商业街项目建

6、设、生态饮食文化村、垃圾解决场建设、污水解决场建设、古镇旅游等余个项目。现集镇供水及磨黑河河道治理项目初步列入国家重点扶持建设项目筹划,正在组织有关申报材料。二、重要经验和做法(一)明确思路,找准方向,制定目的依托磨黑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环绕县委、政府“工业经济强县,特色农业兴县,旅游文化活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根据“滇南盐都、茶马古镇、革命老区、丽人故里”品牌定位,结合磨黑镇实际,提出了“农业产业强镇、特色经济兴镇、文化旅游活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力求通过全镇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把磨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强镇,旅游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镇”。(二)着力加强组织

7、领导,保证工作稳步推动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镇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镇有关部门重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磨黑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有关的工作制度,保证了有组织、有方案,使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三)以规划促招商,以招商促发展一是高起点规划、高原则实行。实行规划先行战略,切实加快名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交通、市场、卫生、绿化等的监管,努力提高古镇的文明限度和卫生状况。二是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提高政策吸引力、服务亲和力、文化感召力,出台相对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投资放心的周边环境,前方位服务的型服务政府,增

8、进招商引资及项目引入落户磨黑。同步环绕项目带动战略,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项目带动长效机制,通过招商引资、民间融资和政府投入等形式,增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拓展融资渠道,协调保障项目融资需求,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镇内民房老旧,民房保存完好的较少,民房大多无特色,民房打造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二是镇内用水不畅,消防管网老旧,消防设施处在瘫痪状态,民居用火用电存在安全隐患;三是输电线、电话线、电缆线乱接乱拉,线杆随意竖立,多种标牌乱挂乱贴等,导致了古镇混乱不堪的视觉现状;四是因磨思高速公路的修建,镇内老磨思路连接线、国道破烂不堪,道路亟待修复;五是城乡附近地区

9、河道防洪形势不容乐观,亟待治理整顿;六是建设资金筹措困难,投入少,破坏大。四、“十二五”期间小城乡规划建设的工作打算 “十二五”期间是我省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进一步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加注重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为我省进一步打牢农业农村基本、哺育产业、改善民生、建设生态镇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依托磨黑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优势,通过全镇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把磨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强镇,旅游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镇”。1.夯实“三农”基本,加快产业步伐,逐渐实现生态农业强镇。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推动农业产业化作为“十二五”

10、时期的重大工作任务,进一步增长“三农”的投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本,增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华。(1)进一步巩固农业基本地位。继续加强农业基本设施、农业基本产业、农民基本素质、农民基本保障、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基本建设。提高单产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村土地整顿复垦,有序推动中低产田地改造,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增长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调节优化农业产业构造,推动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和生态畜牧业的比重。加强农业良种基地建设,发呈现代农业,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山区

11、综合开发,大力推动中低产林改造和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引导外商投资发呈现代农业,支持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2)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扶持农业龙头公司为核心,完善和贯彻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引进和哺育某些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公司,引导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原则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积极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伙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限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广泛推广订单农业,完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链条,形成有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3)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规定,突出地方特色,搞好社会主义新

12、农村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基层科技推广、动植物防疫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实行农村清洁工程。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摸索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继续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千方百计增长农民收入。鼓励龙头公司、专业合伙组织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鼓励农民优化种养构造、提高效益,增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增长农民工

13、资性收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的稳定性和增长收入的可靠性。贯彻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大宗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保证农民利益。2.突出优势特色,呈现全新亮点,逐渐发展旅游经济重镇。()做大特色餐饮业。磨黑特色餐饮品种繁多,盛名远播,随着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建成和历史文化名镇的打造,我镇将结合磨黑的饮食特色,进一步增进磨黑餐饮业的发展。磨黑镇党委、政府力求在十二五期间建成1个集品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饮食文化村,以此引领磨黑特色餐饮业的迅速发展。(2)做强优势农产品。坚持把发呈现代农业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更加注重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品质效益提高,大力发展规模农业、

14、基地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业加工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同步还要积极发展以冬辣椒、宾榔芋为代表的多种特、优、精农产品,稳步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大冬季农业开发,着力抓好绿色基地建设。坚持“打好绿色、生态牌”。(3)做好景区景点建设。积极加快古镇区域、新区生态农业观光及度假休闲、臭水温泉度假区、茶园观光、把边高峽平湖风情及三叠泉瀑布等景区景点建设,力求打导致人们心向神往的旅游目的地。(4)做精旅游小商品。立足底蕴深厚的盐茶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推动旅游与文化相融合,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哺育旅游新产品,做精旅游小商品,满足游客的购物欲、收藏欲,把磨黑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

15、小商品推向全国、走向世界。(5)做优综合服务业。积极发展餐饮业、酒店业,不断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形成高、中、低档兼有的行业格局。增进餐饮业、酒店业和文体娱乐业的有机结合,形成吃、住、游、购、健身为一体的消费环境。支持既有初具规模的餐饮娱乐业扩大经营范畴和规模,提高档次,做大做强,以适应商务洽谈、旅游等消费需要。3.环绕历史文化,实行规划先行,逐渐打造历史文化名镇。 (1)实行规划先行战略,以规划促招商,以招商促发展。努力将 “宁洱磨黑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暨茶马古道第一镇项目”实行好,力求在5年内将磨黑建成集休闲、健身、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古镇。(2) 修缮改造古镇民居,重现昔日繁华,呈现亮丽风

16、采。根据古镇核心区修建性具体规划,实行民居恢复改造工程建设,回归历史,重现繁华。(3) 开发新区旅游地产,完备服务设施,汇集商贾人气。根据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开发旅游度假地产,实行全球营销战略,繁华旅游市场。(4) 挖掘人文历史遗迹,弘扬民族歌舞,增长旅游卖点。急救挖掘历史文化遗迹,重建大庙、水晶宫五百罗汉、武穆祠、贞洁牌坊及山神庙等历史遗迹,传承并开发民族民间歌舞,打造古镇核心亮点。力求将“盐文化、茶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作为古镇旅游开发的重点,全力加快历史文化名镇的基本设施建设,努力将名镇的山、水、田园、城乡建筑风格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之打造形成完美的整体空间形态,充足呈现名镇丰富的文化内涵、意境、神韵和风采,切实打造出一种名符其实的历史文化名镇。 五、建议(一)加快小城乡专项规划的步伐;(二)加大资金投入和予以小城乡专项项目倾斜,从而推动小城乡快发展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