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栽培技术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20150939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蘑菇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蘑菇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蘑菇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蘑菇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蘑菇栽培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蘑菇种植技术一、菇房设置1、菇房建设修建菇房,应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房边有堆料场地的地 方。竹木结构的菇棚,棚架要牢固,棚周墙体和棚顶要用厚膜覆 盖,并挂盖草帘和遮阳网。棚的大小由栽培规模而定,一般以每 棚栽培110330m2的蘑菇为宜。2、床架排列菇床与菇房垂直排列。菇床四周不要靠墙,留出0.6米宽的 过道,如菇房窄于3米,可只留一条中间过道。床架之间留过道 0.6米,床架可搭45层,每层菇距0.6米,底层离地面1530 厘米,最上层距棚顶1.31.5米,长度据菇房而定。床架一般用 竹木搭建,过道两端墙上各开上下窗一对;上窗距棚檐15厘米左 右,下窗离地面10厘米左右。窗的大小以40 x

2、45厘米为好,每隔 23条棚道的中间棚顶设一拔风筒,筒高1.31.5米,顶端装风 帽。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1、培养料的来源。主要有粪肥、稻草、麦草、饼肥、化肥、石膏,石灰等。2、培养料的碳氮比(C/N)。在堆制过程中,如含氮量过低, 会造成微生物活动减弱,料温不高,发酵不充分,易染杂苗。如 氮过高,又会造成发酵后料中的氨、胺和酰胺含量过高,抑制蘑 菇苗丝生长。生产中培养料发酵前的C/N为3033: 1,发酵后 C/N 为 17: 1。3、培养料配方(以110m2栽培面积计标):(1) 干牛粪1000千克,大麦草1000千克,菜饼250千克,过磷 酸钙2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50千克,C

3、/N为32: 1。(2) 干牛粪1500千克,稻草、麦草各1000千克,饼45千克, 石膏粉40千克,石灰40千克,C/N为2943: 1。在粪肥缺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行无粪栽培。堆料中大部分粪草配比6: 4、5: 5、4: 6。4、培养料的堆制、发酵(1) 堆制时间:在播种前2025天左右进行。(2) 建堆与发酵:建堆前,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般堆宽2.1 米,堆高1.5米,料堆长不限。先铺一层稻(麦)草;厚度0.3 米左右,四边整齐,不浇水,然后在上面铺一层薄牛粪,以盖没 稻草为好,然后再铺一层稻草上面再撒牛粪;如此类推,大约铺 1012层。下面三层不浇水,从第四层起越往上铺,浇水越多, 菜饼

4、和尿素在建堆时逐层加入。堆好后,四边要整齐、垂直,顶 部要堆成龟背形。堆好后要用草片或农膜覆盖,以防日晒雨淋。 另外,建堆后,以料底部有水流出为度。常规发酵(一次性发酵),粪草堆发酵后,必须经常翻堆, 以调节堆料的含水量,散发有害气体,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使 培养料养分加快分解转化,同时,通过堆温杀死杂苗和一些虫害。 第一次翻堆在建堆56天进行,主要是将上与下,内与外的料充 分调换位置,使发酵一致,或热均匀。翻堆时分层浇水,使料内 水分达到手捏有水滴滴下为度。第二次在第一次翻堆后45天, 当堆温达到75C左右并开始下降时进行。第三次在第二次翻堆后 4天进行,此时料内含水量应在70%左右,加入石

5、膏粉可以使料 PH值为7.58。第四次在第三次后34天进行,第五次在第四 次后3天左右翻堆5次后,23天使可进菇房。整个过程中,翻堆 间隔期一般为6、5、4、3天。发酵好的堆养料标准为:深咖啡色,无臭味、无氨气,生热 适中,料草均匀,有一定的松紧度和香气。二次发酵,此法是近十几年推广应用的一种有效技术,整 个过程分室外前发酵和室内后发酵。室外前发酵:方法与常规发酵相同,只是堆期较常规发酵外 10天左右,翻堆3次,当料温达7075C时,进房进行室内后发 酵。室内后发酵:包括升温、保温、降温三个阶段。培养料进房 前,要先在料堆四周表面喷0.4%敌敌畏治虫,喷0.4%的甲醛灭苗, 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6、料堆,闷35小时后进房。a、升温阶段,经前发酵的培养料,趁热进房,堆放在中、 上层床架上,底层不放。随即关闭门窗,先让温度自行升温至45C 以上,再升加温。升温可用煤炉、电炉,也可室外明火升温。加 温使菇房温度升至62C,维持46小时。b、保温阶段,这是后发酵的主要阶段,将料温降至52C, 保持34天。c、降温阶段,待料温降至4550C左右时,保持12小时, 当温度降至45C以下时,开门窗使料温迅速下降,后发酵完成。三、翻格、播种1、翻格。培养料进房完成发酵后,开窗通风,然后进行翻格。翻松料层使粪草混合均匀,料层松紧一致,拣除杂质、粪块, 平整床面,稍加拍紧,然后打扫地面,准备播种。2、播种。

7、当料温降至28C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前,检查 料内有无氨气,料的含水量否合格(6568%)。如有氨气,要重 新补翻一次,散发氨气,如料的含水量不足,可用石灰水调节; 过湿,可以加大通风。播种的方法有穴播、条播、散播、混播等。 播种量因苗种类型和苗种培养不同而不同。四、播种后的管理正常情况下,播后12天就能萌发出绒毛状菇丝,3天就开 始“吃料”。播种后3天后,随着菇丝的生长,应加大菇房通风量。 播后710天,菇丝一般长满料面。菇丝吃料后,生长不快,有 可能是料过湿、有氨气等原因造成的,可以从床架反面“戳洞” 增加料层通气性,排除有害气体;也可用镶子插入菇种旁的料中, 撬松料,降低温度。一般20天

8、左右菇丝到底,就可覆土。五、覆土覆土是蘑菇栽培中从单丝体生长向子实体生长转变的重要 手段。当前推行的主要方法是“河泥砻糠一次性覆土”。具体做法是每100平方米需备含水量45%的粥状河泥700750千克砻糠75千克,砻糠要新鲜,在使用前曝晒2天,在PH值为10的石灰中 浸泡24小时,捞出用0.5%的敌敌畏杀虫。然后将砻糠和泥按1: 10的比例拌和,使PH值为7.5。覆土厚度2厘米,上面用手刮干 使厚度均匀。覆土后在料面打孔,适当通风。六、覆土后管理覆土后,前期床面一般不调水,以保湿吊菇丝(湿度75%)。 若低于要求的湿度,可轻喷增湿。(1) 调水通风。调水原则是先湿后干,调水总量力10千克/ m

9、2,分三天调入,采取两头轻、中间重的喷水法,每次喷水时, 应打开门窗通风。(2) 喷结菇水。当菇丝普遍长到土缝中,便进行大通风3天, 抑制菇丝生长,促进线毛状菇丝连成线状菇丝横躺在细土中,线 状菇丝开始扭结成原基,便可喷结菇水。喷结菇水后,大通风2 天,然后减少通风,促使菇丝向上生长(吊菇),为以后持续出菇 作好准备。(3) 喷出菇水。当蘑菇子实体普遍长到绿豆大小后,生长加 快,需大量水分,就要喷“出菇水”。出菇水的用量和结菇水差不多,每25千克/m2,分56次喷,每次喷水量视床属子实体多 少而定,菇多则多喷,菇少则少喷。喷水时间是在喷结菇水后的 46天进行。喷水后,逐步减少菇房的通风量,增加

10、菇房湿度,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七、秋菇管理蘑菇从播种到采摘一般需40天左右。我县一股9月下旬出菇,12月下旬秋菇结束。秋菇一般可采56批。秋菇管理主要措施是 喷水、通风、保温。1、水分管理做到看菇用水,菇多则多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秋菇前 期喷水应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2、通风及温、湿度控制蘑菇生长发育中,需要吸收氧气,排出CO2,另外培养料中 的微生物在分解增差换气,保持菇房空气新鲜,在子实体逐渐长 到采收期间,要增加菇房湿度。出菇期相对湿度要达到90%。3、清理床面每批蘑菇采收完毕,要及时清理床面。用镶子剔除冬菇根和 死菇,然后补覆细土,喷水,并打扫菇房。4、追肥当秋菇第三批

11、采收结束,这时培养料里的养分已大量消耗, 常会出观菇体小,出菇少的现象。因此,应适当追施禽粪、畜尿、 尿素、豆浆、豆芽汁、麦芽或施用1、2号健壮素等。八、越冬管理冬季寒冷,菇房温度在5C左右,不适合蘑菇子实体发育。这期间的管理内容是保温、通气。一般每隔78天喷一次清水, 含水量达15%左右(土面保持不发白)即可。室内温度保持在3 4C,正常天气、每天开窗23小时。到3月中旬,当温度稳定在 10C以上时,便可调水和补充营养,气温达 1525度时,是春菇 出菇的最佳时期。九、采收菇盖直经24cm,菇环未破、菇伞未开的采收,要求菇无泥 根、无虫蛀、无机械伤,高峰期要勤采(每天23次)。要做到“三 轮”(轮采、切、放,“三边”(边采、边切根、边分级),“三快” (快收、快装、快运),“一减少”(减少翻运次数)。十、病虫害及其防治蘑菇常见病虫害有:白腐病、软腐病、猝倒病、假蚊、蚤蝇、 瞒粪、跳虫、还有鼠妇等。防治方法主要是搞好菇房、培养料消 毒,后发酵,注意菇房卫生,因病虫不同,适当用药(具体措施 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