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釜安全操作规程

上传人:d**** 文档编号:20150268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压釜安全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压釜安全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压釜安全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高压釜安全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釜安全操作规程(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压釜安全操作规程1. 目的:规范高压釜的安全使用和日常维护.2. 范围:适用于所有涉及到使用PCF05-10型高压反应釜的实验。3. 责任:研发部对本办法的实施负责。4. 内容:4。1前言高压釜属于特种设备,应放置在符合防爆要求的高压操作室内, 操作室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通道的出口,高压釜应有可靠的接地。使 用高压釜前,要注意以下要点:4。1.1高压釜属于精密设备,通过密封环采用锥面相接触密封形 式,借拧紧主螺栓使他们相互压紧而达到密封的目的。必须对密封锥 面特别加以爱护,避免各种碰撞而导致其损坏。在装盖时,先放置好 反应釜釜体,然后将釜盖按固定位置,小心地装在釜体上,在拧紧主 螺栓时,必须按

2、对角,对称地分多次逐步拧紧,用力要均匀,不允许釜 盖向一边倾斜,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不可超过规定之拧紧力矩, 以防密封面被挤坏或加速磨损。如密封面损坏,需重新加工修复,方 可恢复良好的密封性能。4。1。2高压釜使用前应进行加温、加压密封性试验,试验介质 可用氮气,严禁使用氧气或其它易燃易爆气体。升温升压,必须缓慢 进行.升温速度不大于80度/小时.试压时,用连接管将高压釜的进气 阀和钢瓶相连。升压必须分次进行,以20%工作压力为间距,每升一 级停留5分钟,升至试验压力时停留30分钟,检查密封情况.试验压 力为100105%工作压力。发现泄漏,应先降压,然后适当拧紧螺母 和接头,严禁在高压下拧

3、紧螺母和接头。4。1。3进气口和排空阀使用针型阀密封,关闭时仅需轻轻转动 阀针,压紧密封面,即能达到良好的密封为止,禁止使用过大的力, 以免损坏密封面。4.1。4反应过程中禁止速冷速热,以防过大的温度应力使釜体造 成裂纹。在反应结束后,先进行冷却降温,可通水冷却(放热反应) 或空冷,再放出釜内高压气体,使压力降至常压,然后将螺栓对称均等 地旋松卸下。开盖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密封面均匀的将釜盖抬起, 避免釜盖和釜体的密封环遭受碰撞而导致损坏。4.1.5每次操作完毕,应清除釜体、釜盖上的残留物,高压釜上所 有密封面,应经常清洗,并保持干燥,不允许用硬物或表面粗糙的软物 进行清洗。4。2高压反应釜安

4、全使用规程:4.2。1使用前准备工作。投料前应先检查反应釜是否有污染,将 高压釜内壁、搅拌、冷却盘管、温度探头套管以及接合面等用乙醇进 行清洗,再用蒸馏水冲洗,冲洗后要再用棉花或绸布醮乙醇擦净,防 止物料交叉污染.使用前必须检查各阀门是否畅通,特别是压力表及防 爆膜的管口.对于进气导管,还需要特别注意有无堵塞现象,如有物 料污染或堵塞,应将导管和进气支管从釜盖上拆卸,清洗干净后再安 装上去。4.2。2清洗完毕,釜体内胆干燥以后,应先进行密封性检查.将 内胆放入釜体中,将釜盖轻轻与釜体合上,应特别注意保护密封面, 避免釜盖和釜体的密封环遭受碰撞而导致损坏。盖好以后,应检查反 应釜上下接口处是否对

5、齐,轻轻旋动釜盖,确认釜盖已经放平,密封 环接触良好,开始上螺丝。4。2。3上螺丝时一定要对号入座,先用手拧紧后,再用扭力扳 手成十字形对称地上,以避免受力不均。螺丝不要一次扭到位,分多 次拧对角螺丝,逐步加力对称上紧。4。2。4检查气密性时,应先检查各阀门(加料口,排气阀,进气 阀等)是否旋紧(吃住劲即可,不要过于用力),检查控制器的搅拌开 关、调速、加热开关调到零后,开启控制箱电源及其显示开关。4.2.5将试压气体钢瓶与高压釜进气口通过导管连接,拧紧相关螺 丝。开启钢瓶总阀及减压阀,先将减压阀的压力调节到实验所需的压 力,再开启反应釜进气阀,使气体缓慢充入反应釜内,当反应釜显示 的压力值与

6、钢瓶减压阀上设定压力相同且不再变化时,先关闭反应釜 的进气阀,再关闭钢瓶的出气阀,记录反应釜显示的压力值,半小时后 观察其压力是否有变化.4。2。6如压力观察到明显下降趋势,则应检查漏气点。使用肥 皂水对高压釜各个可能的漏点进行排查。重点检查区域为:高压釜盖 与进气管、出气管、压力表的接口处;进气口、出气口的针型阀接口 处、釜体与釜盖的密封圈、温度计探头插口等。如发现漏气现象,应 先将压力放空后,对相应漏点进行紧固处理,再加压试漏。经检查无 泄漏问题后,将压力放空,将肥皂水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特别应注 意的是:当实验用气体为危险气体(如氢气、氧气等)时每次实验前必 须试漏。 4。2。7确保釜内

7、压力全部放空,关闭氮气钢瓶总阀及分压阀, 并将管道内余压放空后,用扭力扳手成十字形对称的松开主螺母,缓 慢、平稳的将釜体与釜盖分离,应特别注意保护密封面,避免釜盖和 釜体的密封环遭受碰撞而导致损坏。4.2。8试压完毕,可以进行投料操作。往干净、干燥的高压釜 内胆加入反应物料和溶剂,重复上述4。2。2和4.2.3操作,将釜体 和釜盖密封好.4。2。9检查各阀门(加料口,排气阀,进气阀等)是否旋紧吃 住劲即可,不要过于用力),将搅拌轴所连接冷却水阀门打开,开启控制 箱电源及其显示开关,检查控制器的转速表、温控表调到零、确保热 电偶已经插入釜盖并能正常显示温度变化后,再开启搅拌开关,通过调 速器控制

8、搅拌转速,开始搅拌。4。2.10实验开始前先打开通风橱,保证釜体周围与室外空气流通。将钢瓶与高压釜进气口通过导管连接,拧紧相关螺丝.开启钢瓶总 阀及减压阀,先将减压阀的压力调节到实验压力的1/3数值,再开启反 应釜进气阀,使气体缓慢充入反应釜内,当反应釜显示的压力值与钢 瓶上设定压力相同且不再变化时,关闭反应釜的进气阀。进行釜内气 体置换,打开排气阀放空,放空完毕,关闭排气阀。重复充气和放气 过程35次,确保釜内气体置换完毕.将钢瓶减压阀压力调至实验压 力,再开启反应釜进气阀,使气体缓慢充入反应釜内,当反应釜显示的 压力值与钢瓶上设定压力相同且不再变化时,关闭反应釜的进气阀, 运行加热程序,开

9、始反应。4。2.11反应开始后要密切关注反应中各参数(压力、温度、转 速)的变化,尤其是压力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马上关闭加热开关, 并报告设备负责人,如温度过高,可以通过冷却盘管接冷却水降温处 理;如压力过高,可以进行降温或从排气阀放空。4。2。12反应过程中,如需取样,可以通过插底管放料出来进行 分析,但必须保证反应体系为均相,不会有固体析出。如反应中用到钯 碳等非均相催化剂,取样前应先将搅拌停止,静置约i0min后,方 可取样。如需多次取样分析,管道中首先放出的部分为管道中的残留, 不能体现釜内真实的反应情况,应先放出一部分后再取样分析.如果取 样次数过多时,可以在每次取样后,将压力泄

10、掉后将取样阀打开使取 样管中液位降低后,再将压力充到实验压力.4。2。13反应完毕,关闭加热,设定温度至室温,自然降温或 通过冷却盘管通冷却水降温.冷却至40C以下时,打开反应釜排气阀, 缓慢将压力完全释放后,用扭力扳手成十字形对称的松开主螺母,缓 慢、平稳的将釜体与釜盖分离,应特别注意保护密封面,避免釜盖和 釜体的密封环遭受碰撞而导致损坏。4。2。14将釜体取出,将物料倒出,并用溶剂将釜内物料全部洗 出,再用乙醇、水依次洗涤釜体、釜盖和取样管道,用软布或纸将密 封锥面擦拭干净。应在出料完毕马上进行清洗,避免因溶剂挥发而导 致清洗困难.清洗完毕,将釜体和釜盖置于通风处晾干.4。3其它注意事项:

11、4。3.1要严格按照“高温高压反应釜安全操作规程”使用操作反应 釜.4。3.2压釜工作过程中,打开换气扇,保证通风良好。4.3。3釜内有压力时,严禁扭动螺母或敲击高压釜.4。3.4正反螺母连接处(进气管、排气管及压力表与釜盖连接 的支管),只准旋动螺母,不得使两密封面相对转动。4.3。5操作时随时观察压力表的示数,严禁在超温超压情况下用 釜。4。3。6实验过程如有漏气现象,立刻停止加热,停止实验,严 禁高温扭动螺母.4。3。7实验过程中必须有人值守。4。3.8反应釜不耐强酸,反应液中禁用盐酸、硫酸、硝酸等强 酸。4。3。9新项目使用高压釜前需经得研发部门负责人同意。任何 人使用釜前,一定要先详细阅读本文件,并通过现场指导培训后,方可 取得高压釜使用资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