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吸式施工工艺汇总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149920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0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绞吸式施工工艺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绞吸式施工工艺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绞吸式施工工艺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绞吸式施工工艺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绞吸式施工工艺汇总(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1. 主要挖泥船设备性能数据2. 适用范围3. 挖泥船上线定位4. 开工前检查工作5. 开工展布6. 施工方法的选择7. 泥泵工况的选择8. 挖泥主要参数选择及注意事项9. 钢桩的控制10. 工程质量的控制11. 移锚12. 收工集合13. 提高生产的主要措施轮施工工艺1。主要挖泥设备性能数据:总长97。80m满载吃水平均3。70m公称产量3500m3h船长76。00m船艉m公称排距7000m型宽17.00m空载吃水平均3.25m吸排泥管直径900mm850mm总宽17。00m船艉 m挖深5.527m型深4。75m排水量满载 t挖宽40100m总吨位1974t空载 t桥架长度39.75m

2、2. 适用范围:适于的施工范围较广,适于港口、河道、湖泊的疏浚工程。能结合疏浚或单独吹填造地,是其独特的性能。2。1 适于土类:适宜疏浚淤泥和砂性土,疏浚淤泥和较松的砂性土,极为容易;疏浚粘性大和密实坚硬的土困难,挖掘贯入击数N20的土类较易,挖掘贯入击数N20的土类,较为困难.疏浚各类土(根据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T320-96)的难易程度,列表如下,见表2。1.1.2.2 适于自然环境:适于的自然环境,因在施工、锚泊、拖航以及水上管线的不同而不同,现就一般情况适于的自然环境列表见表2.2.1。2.3 适于挖深、挖宽和吹距:水面下挖深最小5。5m,最大挖深27m,最佳1015m。挖宽:最小

3、40m,最大100m,最佳6080m.吹距:因土类和浓度的不同而不同,现将不同土类在一定的浓度下的最小和最大吹距列表如下,见表2.3.1。3. 开工前检查工作:3.1 施工资料:应准备好施工组织设计, 或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1)施工区域及周围水深平面图;(2)施工平面图(含分段、分条的尺度、挖泥标位置或方位、定位标的位置、水上管线出口的位置、排泥管线走向并标出长度);表2.1.1疏浚各类土的难易程度表土壤类别土类顺序强度与结构特征疏浚土工程特性指标鉴别疏浚难易程度判别指标辅助分析指标贯入击数天然容量液性指数天然稠度剪切强度天然空隙比天然含水量液限(g/cm3)(m。m)(kg/cm2)()

4、淤泥0流动1.5极易1极软1.651.0-1。5100.151.01.5很易粘土类2软塑30.751.07100.150。59容易3可塑470。25-0。75370.60-0。89较易4硬塑8150-0。25230.901.30较难砂土类6松散10容易7中密10-30较难表2.2.1自然环境表自然条件使用钢桩时疏浚船施 工风级6级浪高(34秒,1525m短浪)0.8米涌浪长浪涌高,括弧内为安全限0。6米(0。9米)周期5秒涌长36米流向(横向)0.8米/秒气温1540锚泊不下钢桩风级7级(经验值)浪高1。5米(经验值)涌浪涌高1.5米(经验值)周期6秒涌长45米拖 航风级二类航区(钢桩直立)7

5、级一类航区(钢桩放倒)8级船 级设计、建造满足船级规范沿海15海里以内施工,深海拖航.船泊证书船级CCS挖泥船水上管线施 工 经 验 值风级6级浪高1.2米涌浪涌高0.6米周期5秒涌长3639米流速(纵向)1。0米/秒粗 砂细 砂粉 砂粘性土淤 泥粒径分类土类表2。3。1 不同土类(粒径分类)最小、最大吹距表1。00000.17500。07500.0200。0025平均粒径(mm)551015152525353040浓度()4.05.13。64.63。04。03。53。73。13。6流速(m/s)81701040073509390613081707150756063307350流量(m3/h)

6、410520740141092020401790265019002940生产率(m3/h)6。06。06.06。06。06。06。06。06.06。0排高(m)管线固定部分450150450150450150450150450150水上管线长度(m)25002600350076008100最小(m)陆上管线吹距76009300130002000026000最大(m)最小吹距,系水下泵和一个舱内泵串联并舱内泵降速至额定转速80的最小吹距。最大吹距,系水下泵和两个舱内泵串联的最大吹距。备 注(3)施工设计断面图;(4)坐标或网格定位图;(5)土质资料及底质剖面图;(6)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7)施

7、工方法;(8)安全措施(含防台措施)及当地航行避让规定;(9)潮汐预报资料。3。2 现场情况要了解:(1)施工区域及周围水深、水流、底质及周围环境;(2)挖泥标和定位标的方位、位置、标形、颜色、灯色及其背景;(3)水上、陆上水下管线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在高低潮时,是否安全,不会成死弯;(4)泥塘、围埝及泄水口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满足施工需要;(5)报潮站的位置、水尺的位置、报潮的方式及联系办法;(6)避风地点及其周围情况;(7)通讯设施。3.3 挖泥主要设备: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检查各项设备,是否符合安全开工运转的要求。下面仅就主要项目的主要点列表如下,见表3。3.1。3.4 通讯设备检查。4。

8、挖泥船上线定位4。1 定位方法:16151413121110987654321表3.3.1 挖泥主要设备检查主要内容表各操作手柄开关的位置各报警保护装置驾驶台指示仪表钢丝缆绳起锚绞车横移绞车起桥绞车钢桩系统液压系统斗轮(绞刀)系统泥泵离合器舱内泥泵系统水下泥泵系统主、辅发电机组电机柴油机起桥、横移、起锚、钢桩、斗轮(绞刀)、真空释放阀的操作手柄开关是否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是否正常。水下泵真空压力表、转速表、功率表、舱内泵转速表、功率表、输泥流速表、浓度表生产量计表、电罗经、横移角度指示器、深度指示器是否正常,起桥、横移、起锚绞车的电动机的电流表、电压表、斗轮(绞刀)电动机电流表、电压表和转速表是

9、否正常。起桥、横移、起锚、提升钢桩司令绳绳缆是否良好.起锚绞车电动机及刹车是否正常。横移绞车电动机及刹车是否正常。起桥绞车电动机及刹车是否正常。液压油路阀门、电气限位开关,司令绳,夹具,各部位螺丝是否正常。液压泵电机、液压油位是否正常,回油阀是否打开,液压压力表是否正常。斗轮(绞刀)驱动电机,斗轮(绞刀)轴承是否正常,减速齿轮箱润滑系统是否正常。气源压力是否正常,有无泄漏,行程是否在规范内。一号及二号舱内泥泵柴油机、并检查盘车后盘车机是否脱开,封水泵电动机及水泵压力表是否正常。封水泵电动机及水泵压力是否正常。同柴油机、电机内容。电机绝缘电阻是否达到要求,盘车是否正常,轴承润滑系统是否正常,电流

10、、电压、功率表是否正常.盘车是否正常,燃油油位,润滑油油位,冷却水位是否正常,燃油油泵、润滑油油泵、冷却淡水和海水泵的电机、管路、阀门及指示燃油、润滑油、淡水和海水的压力表是否正常、柴油机启动的空气压力是否足够。4。1。1 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定位;4.1.2 在挖泥船上用六分仪定位;4.1。3 设岸站、台测量定位;4。1.4定位要求:定位要求均按水运工程测量规范TJT203-2001执行。对定位点位置线交角及可达到的精度列表见表4.1。4.1表4。1。4.1 各种定位方法精度比较表定位方法测线与基线夹角定位电位置线夹角可达到精度船上六分仪定位301205.0m岸台设备定位经纬仪前方交

11、会301504。0m无线电双曲线301504。0m微波测距二距离100150301503。0m三距离601202。0m四距离601202。0m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距DGPS站距离50km,1m 800km,15m4.2 上线定位: 船上应备有坐标或格网定位图,图上要绘出挖泥中线并标出其方位角数据、挖泥起点的钢桩位置,上线定位之前,于现场挖泥起点的钢桩位置处,应抛设一个定位的临时浮标,以便于挖泥船上线定位,要在风流小的时候进行,由拖轮帮拖,行近至定位临时浮标时,应根据风流情况,指挥拖轮慢速或停车,作好下放台车钢桩准备,同时观测联系掌握船位动向,待台车钢桩到位船亦停止移动时,立即下钢桩定位

12、,然后观察测定钢桩的位置,并将测定出来的位置点绘于坐标、格网定位图上,如果正在挖泥起点的钢桩位置,说明定位准确,如果钢桩不在起点的位置,挖泥船可利用拖轮或风流自行转移到位,具体作法如下:(1)在坐标、格网定位图上作图,量算出挖泥船需转移的方位角。如图4.2。1所示,设挖泥起点的钢桩位置为A点,而挖泥船的的钢桩下在B点,连接AB线作其垂直等分线CD,以B点为圆心,以船身长(即斗轮(绞刀)下放到泥里后,斗轮(绞刀)到台车钢桩的水平距离)为半径,画弧与CD线交于E,量算出BE和EA的方位角。(2)利用拖轮或风流使船身转向到BE方位角时,即下放斗轮(绞刀)到泥里定位船头,然后提起钢桩,移转船尾,使船身

13、转移到EA方位角时,立即下钢桩定位,钢桩便定在应定位的位置。钢桩定位以后,须经测定进行校核。 D E A 挖泥中线 前移方向C B图4。2。1上线定位方法图5。 开工展布:挖泥船上线定位以后,即进行抛设横移锚,连接并展开水上管线和抛设管子锚等工作。5.1 抛设横移锚:根据风流情况,确定抛锚顺序,一般应先抛上风、上流锚。抛锚时,将斗轮(绞刀)转移到挖泥边线上,下放到泥里定住船身,无风流时不下放斗轮桥架也可操作。要掌握好抛锚位置,约在边锚缆与当时船身的前夹角45的位置,但不要小于45,到位后即行抛锚,抛锚后紧收横移缆,待锚抓住后,方可将斗轮(绞刀)提出泥面。5。2 布设水上管线:连接水上管线的长度

14、应根据需要而定,最好在300500m之间.在水流速超过1m/s流速地区,尽可能缩短水上管线。水上管线不宜过长,用现有水上管线结构,最长不要超过1000m。在与水下管连接处的水上管线上,必须安装自动排气阀,要足以能排去开车时的空气, 图5.2.1横移锚示意图以免水下管线浮起.船尾连接水上管线,水上管线接好后,根据风流情况抛设管子锚,每隔约200m抛设一只管子锚,以使挖泥船挖吹泥时,水上管线平顺。在水上管线与陆上管线或水下管线连接处,应下双向管子锚,必要时下三向管子锚,加以固定。下管子锚处,应系锚漂。横移锚和水上管线布设见示意图(图5.2。1及图5.2。2)。6施工方法的选择:本船的施工,基本上就

15、是以钢桩定位前移,以横移锚缆左右摆动挖泥的一种方法。但由于施工区域水流方向、挖泥范围、土类、土层厚度等的不同,可分为顺流施工、逆流施工、分段(条)施工、分层施工。6.1 顺流施工:挖泥船前移的方向与水流的方向一致,为顺流施工,顺流施工有利于水流进入挖槽,有冲刷作用,可增加疏浚效果,对工程质量有利。但管子锚要下的较多,水上管线弯曲较多,易蹩成死弯,影响输泥效率。6。2 逆流施工:挖泥船前移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为逆流施工,逆流施工水上管线的管子锚可少下,管线弯曲较少,较平顺,有利输泥。但斗轮(绞刀)绞松未被吸走了的泥砂易流入挖槽内,影响工程质量。 在流速冲刷作用明显的地区,为增加疏浚效果,保证挖泥

16、深度,应采取顺流施工,在无冲刷或冲刷甚微的地区,为使水上管线平顺,输泥效果较好,应采取逆流施工.在海港施工,潮流一般是往复流, 流向栓缆流向栓 缆流向流向图5。2.2水上管线布设示意图可根据涨、落潮流对冲刷的作用大小,以选择挖泥方向。仅为吹填,对取土地区无质量要求的工程,一般采取逆流施工。6。3 分段(条)、分层施工:分段(条)、分层可根据工程要求、挖泥船性能、土类、泥层厚度、施工安全、提高工效、保证工程质量等具体情况而定。6.3。1 以下情况一般需分段(条)施工:(1)施工区域的长度大于水上管线加船长的长度;(2)挖槽的宽度大于挖泥船的最大挖宽100 m;(3)不同区域,要求完工的工期不同;

17、(4)为了施工安全或减少干扰需分先后开挖区域.6.3。2 以下情况一般需分层施工:(1)泥层厚度超过3m的工程,每层开挖厚度视土类而定,硬土类分层厚度可较薄,软土类采取较厚开挖,为保证工程质量,最底层均不应大于2m;(2)有水面以上的土方工程或有塌方的地区;(3)在低潮位时挖深小于挖泥船最小挖深5。5m,可采取高潮挖上层,低潮挖下层,可利用钢桩台车进退分层。7泥泵工况的选定:泥泵工况系指泥泵工作的流量和扬程。泥泵工况的选定,要在泥泵及其主机的可用范围之内,排泥管路能够输送,且磨损较小,并使土方生产率较佳。有绞吸挖泥船辅助决策系统的船,首先将船体的基本数据、泥泵主机特性、管线特性、泥泵特性、斗轮

18、(绞刀)的数据、土质情况等输入系统,使系统处于一切正常状态。7。1 泥泵施工流量的选定:泥泵工作的流量范围,最小不致使排泥管路中的流速太小,而产生泥砂沉积,出现堵塞现象;最大不致使泥泵产生汽蚀、或主机超功率、或超转矩。现将泥泵工作不同土类、不同浓度的最小(即排泥管中实用最低流速)和最大(可能)流量列表见表7.1.1。本工艺采用的水力输送用土类粒径的分类(如表7.1。1,表7。1。2,表7。 3。2.1等表中所示)系为了简化计算,以常见的混合土构成平均粒径代替一般标准的粉土、粘土、粘土粒径分类,使各种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而作的试探性分类法,只适用本工艺作水力输送计算用。在泥泵工作流量范围内,选

19、定施工流量(即较佳生产率的流量):选定施工流量,要使挖泥船能发挥挖吹能力,达到较佳生产率,同时要考虑减小泥泵、管路的磨损和节约能耗等因素。一般挖吹淤泥、粘土、粉砂,颗粒很细,磨损较小,且易于挖掘,能达到较高浓度的土类,采用较高的施工流量,以求达到最佳的生产率。挖吹细砂、中砂、粗砂,因其颗粒较粗,实用最大流速已经很高,为减小磨损应采用较低的施工流量.对于难挖掘,挖掘生产率很低的土类,亦采用较低的施工流量,以节约能耗。对于在管路中形成泥球的土类,采用较高的施工流量,以免管路堵塞.泥泵施工流量的选定,首先要选定施工浓度,要选定挖泥船能够挖吸、管路又能输送较高的浓度,然后以此浓度选定泥泵的施工流量表7

20、。1.1不同土类不同浓度最小流速(流量)最大流速(流量)表备注最大流速、流量系在有水下泵和舱内泥泵(标准叶轮)组合施工的估算值。最大流速流量流量(m3/s)10200102001050010500116001160012500125001320013200流速(m/s)5。05。05.15.15.75。76。16.16.56。5最小流速流量流量(m3/s)650065007300730079007900870087001040010400流速(m/s)3.23.23.63.63.93.94.34。35.15.1泥浆浓度天然土体积()3040304025352535152515251015101

21、5510510疏浚分类土类强度结构特征流动极软软塑可塑松散中密松散中密松散中密土类顺号0123676767名称淤泥粘土类砂土类砂土类砂土类颗粒分类土类天然密度(t/m3)1。751。801。801。852。00平均粒径(mm)0。00250.02000。0750。1751。0000名称淤泥粘土粉砂细砂粗砂(可用绞吸挖泥船辅助决策系统选定)。现将不同土类,应采用的施工浓度和流量列表如表7。1。2(仅供参考).7。2 泥泵施工水头的确定:在泥泵施工流量选定以后,即可根据施工流量来确定泥泵施工水头。确定泥泵施工水头,分别有两种情况:(1)管路已定,可按绞吸挖泥船辅助决策系统提示或计算得到不同管路长度

22、下,清水及各土类的管路损失的水头,亦就是泥泵施工时,必须达到的水头。管路变动,要保持原施工流量,水头亦随之改变,一般管路长度增减500m,就得另行确定施工水头。(2)管路未定,应先估计管路可能安排的长度,计算出损失水头,如估计管路极短,应用最低的泥泵主机转速,即额定转速的70,这样所产生的水头,作为泥泵施工水头.以此水头,反求出管路长度,然后按此长度设计布置管路。如可能布置的管路长度仍低于所求出的长度,如工程量少、施工期短,可采用在排泥管出口加闸阀缩口或挡板措施,以减少出口面积,使管路能耗用泥泵施工所产生的水头。这种故意增加管路长度或加装闸阀缩口或挡板的作法,浪费油耗甚多,非不得已,应避免使用

23、。如工程量较大,施工期较长,可采取切削泥泵叶径的措施,使泥泵产生的水头与管路水头适应。7.3 泥泵组合及转速的确定:在泥泵施工流量和水头选定以后,可按以下方法求得泥泵的组合和转速。表7.1.2不同土类施工泥浆浓度及流量表(仅供参考)清 水流量(m3/s)1160012500116001250011600125001160012500123001300012300130001280013300128001330013300135001330013500流速(m/s)5.76.15.76。15.76.15。76.16。06。46.06.46。36。56.36。56.56.66。56.6泥 浆流量(

24、m3/s)900010000900010000920010200920010200102001140010200114001080011600108001160012400130001240013000流速(m/s)4。44.94。44.94。55.04。55.05.05.65。05.65。35.75。35.76。16.46.16.4泥浆浓度天然土体积()30403040253525351525152515251525510510疏浚分类土类强度结构特征流动极软软塑可塑松散中密松散中密松散中密土类顺号0123676767名称淤泥粘土类砂土类砂土类砂土类颗粒分类土类天然密度(t/m3)1.751

25、。801。801。852。00平均粒径(mm)0.00250.02000.0750。1751.0000名称淤泥粘土粉砂细砂粗砂7.3。1 泥泵串联组合方式确定的依据:(1)用水下泵的组合:泥泵串联组合方式选定是根据不同土类、管路清水、泥浆特性及泥泵清水泥浆特性的数据计算而确定的。泥泵串联的台数可按表7.3。1.1选定.表7.3。1。1 泥泵串联组合选定表土 类排泥管线长泥泵串联组合方式淤泥5200m以下水下泵加一个舱内泵排泥管出口加缩口(挡板)52007000m水下泵加一个舱内泵7000m以上水下泵加二个舱内泵粘土5400m以下水下泵加一个舱内泵排泥管出口加缩口(挡板)54007000m水下泵

26、加一个舱内泵7000m以上水下泵加二个舱内泵粉砂4100m以下水下泵加一个舱内泵排泥管出口加缩口(挡板)41007000m水下泵加一个舱内泵7000m以上水下泵加二个舱内泵细砂3000m 以下水下泵加一个舱内泵排泥管出口加缩口(挡板)30006000m水下泵加一个舱内泵6000m以上水下泵加二个舱内泵粗 砂3000m以下水下泵加一个舱内泵排泥管出口加缩口(挡板)30005400m水下泵加一个舱内泵5400m以上水下泵加二个舱内泵(2)不用水下泵组合:只用舱内泵是在水下泵发生故障不能使用,又必须施工的情况下才使用的,这种工况为应急工况,首先用封水泵将舱内泵充满水后再启动.表7。3.1。2二个舱内

27、泵泵送不同土质,挖深对泥浆浓度和流速的限制土质挖深(m)最大泥浆浓度P( %)最大流速Vd(m/s)清水不限06。7淤泥10403。615353.4粘土10353.315303。9粉砂10255。015205.3细砂10255。315205.5粗砂10106。01556。1使用这种工况时,舱内泵的吸入能力将限制排泥管的最大流速、浓度和挖深,表7。3。1。2表示二个舱内泵泵送不同土质,挖深对泥浆浓度和流速的限制.7.3.2 在大多数的管线条件下,泥泵的转速可根据以下一些原则来选定:(1)当所挖土类的切泥层较厚时,转速(n)应取高值,反之切泥层厚度较薄时,n取低值.(2)当挖粘土时,所挖泥土能在排

28、泥管内形成泥球时,n取高值.(3)当所挖土类为砂类或砾石,其颗粒平均直径接近7。3。2。1“不同土类的土壤颗粒直径范围表”中的高限时,n应取高值,反之接近低限时,n取低值。表7。3。2。1 不同土类的土壤颗粒直径范围表土 壤 分 类土 壤 颗 粒 直 径(mm)疏 浚 土 分 类水力输送分类范 围淤泥0极软淤泥小于0。005至 0.011粘 土 类2软塑粘土类0.010。053可塑4硬塑5坚硬砂 土 类6松散粉砂0。050。17中密8密实6松散细砂0。10。257中密8密实6松散中砂0.250.57中密8密实6松散粗砂0。52。07中密8密实(4)根据工程的工期要求,大多数情况要求尽早完工,故

29、n应取高值。7.4 泥泵工况点的确定:泥泵工况点:将一定的泥泵组合方式、不同的土类、一定土类的不同泥浆体积浓度、不同的泥泵转速的泥泵流量与扬程曲线与相应的土类、泥浆体积浓度、一定管路组成的管路特性曲线之交点为泥泵工况点。8挖泥主要参数选择及注意事项:挖泥船按选定的泥泵工况,在开工展布和挖泥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即可开车.按选定的泥泵主机转速开车后,检查吹清水的流量,如果实际流量与选定流量相差10%,应调整泥泵主机转速,使之与选定的流量基本相符,然后可操作挖泥.8。1 挖泥主要参数的选择:挖泥操作,要根据不同土类、泥层分层厚度和挖深,掌握好斗轮前移距、切层厚度、横移速度和斗轮(绞刀)转速等主要参数,

30、使斗轮(绞刀)能较好地挖掘泥土,并使挖掘的生产率能与泥泵管路吸输的生产率相互配合,以求达到最佳的生产率。在使用绞刀疏浚时,当向右横移挖泥时发生绞刀滚刀现象(右横移绞车电流很小或为零,船体快速向右横移),则应从以下措施中选取措施:(1)减少切层厚度,约为向左横移的1/31/4。(2)用横移缆的联锁装置,控制左横移缆保持一定拉力(左横移绞车电流可控制在额定电流的10左右)。(3)一旦发生滚刀,应立即停止绞刀转动,并提升绞刀桥梁。(4)为防止滚刀,也可加大绞刀下放深度以增大切削陡坎的阻力,降低绞刀转数,减慢右横移速度.(5)掏挖下层以避开上层硬质土.当使用斗轮疏浚时,由于斗轮切削过程受以下因素影响:

31、(1)土质(是松散还是密实);(2)斗轮转速;(3)前移距的大小;(4)横移速度;(5)切削泥层厚度所以,在开挖后,斗轮必须正确地沿挖槽中心线前移,进入切削面后,正确选择动态切削角度,切削角度一般不超过45,根据不同土质进行,斗轮转速与横移速度的协调性试挖(可根据绞吸挖泥船辅助决策系统提供参数进行协调),选择最佳横移锚位(一般在斗轮后方大约为挖泥船长度1/3的水平线上)。用斗轮疏浚时的作业方法:(1)面对斜坡开挖:在泥沙自由流动和易于挖掘的条件下,斗轮总是在于最大开挖深度,横移速度较慢,泥沙从前端和两侧进入泥斗.(2)垂直切削开挖,在硬土质条件下,必须采用台阶式开挖,大部分泥土从侧向进入泥斗,

32、前移矩为泥斗长度。在非流动土质的情况下,最大台阶高度33。5m。(3)水平切削开挖:主要用于流动或难挖砂层的最大深度的扫浅,以高速横移和大步前移作业方法,清除较薄土层。8.2 注意事项:挖泥操作时,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掌握控制各挖泥仪表值在正常范围内。(1)要使泥泵不产生汽蚀,主机不超功率,不超转矩。须注意如果由于挖泥浓度过高,产生汽蚀,则需调正横移速度或切层厚度,以降低挖泥浓度,来消除汽蚀;如由于流量过大的原因,产生汽蚀或主机超功率、超转矩,应降低泥泵主机转速,以减小流量来消除.泥泵产生汽蚀的主要象征:泥泵有较大的震动,泵内发生噼里啪啦的撞击声.泥泵主机不超负荷功率、不超转矩界限如下

33、表8。2.1、表8。2。2所示。泥泵输泥后如发现柴油机排烟温度高,烟色重,应适当降低转速,以避免柴油机超负荷运行。(2)要使横移绞车和斗轮(绞刀)驱动电机不超负荷.如果超负荷,应减慢横移速度或减小切层厚度,以减轻负荷。横移绞车和斗轮(绞刀)电机超负荷的界限,如表8。2。3、及表8.2.4(3)要使吸排泥管输泥正常,即泥泵的吸压和排压正常,如有堵滞现象,应即降低挖泥浓度或吸清水,以使排泥管正常。(4)按选定的工况施工,使保持较佳的生产率,掌握好挖泥浓度,不要忽高忽低,要保持平稳,并尽量减少吹水时间。9. 钢桩的控制(1)在一般情况下,严禁主、副钢桩同时下放在泥里,要使副钢桩经常处于泥面以上的位置

34、。(2)下放钢桩时,一般要用液压缸柱塞慢下,不要使用夹具自由降落,以免夹具受损和入泥太深,不易提升,但底质坚硬,为使钢桩入泥能定住船位当钢桩尖距泥面在1.5m以内,可采取自由降落,但要注意避免桩与绳扣磨擦。(3)提升钢桩时,先要检查司令绳及夹具是否正常,根据钢桩入泥的深度,掌握提升高度。提升时,速度若非自动控制,开始要慢,待司令绳收紧后,方可快速提升.(4)倒换钢桩时,一定要先将副钢桩下到泥里定住船位后,方可提升主钢桩,以免船位移位。(5)在挖较硬的泥土时,利用钢桩台车前移挖泥船,斗轮(绞刀)一定要提出泥面.在挖较软的泥土时,只要台车液压推力不超限,斗轮(绞刀)可不提出泥面,以提高工效。10

35、工程质量的控制10。1 挖深的控制:斗轮(绞刀)下放深度指示器和标尺,应调整到以斗轮(绞刀)外圈下底点为起算零点.挖泥船施工前须校核斗轮(绞刀)下放指示器和标尺。当挖泥船吃水有变化时,要调整指示器和标尺。施工时,斗轮(绞刀)下放挖泥深度要根据涨落潮位的变化,随时调整下放深度,水位变化0.1m,应调整下放深度。斗轮(绞刀)下放深度与土质有关,一般硬土质下放要深一点,深0。10.2m。软土质下放可浅一点,浅0。20.4m。由于土质、挖深、前移距和吸入等情况不同,挖出来的实际深度,不一定正好是斗轮(绞刀)下放的深度,所以在施工时,必须通过试挖测定深度后,来调整斗轮(绞刀)下放深度,以使达到施工需要深

36、度。在施工中挖泥船上每岗要坚持三测,检测水深三次,可利用小艇或船身斗轮(绞刀)桥架进行检测,在一个断面上,至少要检测五个水深点,即挖泥中线点、边线点、中线和边线之间的点.专业测量组,要定段(或定期)检测.10。2 挖宽的控制:在施工中,挖泥定位钢桩,必须保持在挖泥中线上,或挖泥钢桩定位线上,要经常校核,发现有偏离,要及时调整到中线上或定位线上。挖宽的控制,以电罗经指示器来控制横移角度,横移角度的设定,以台车行程钢桩位置、斗轮(绞刀)下放深度和挖宽而定.由于土质、挖深和吸入的情况不同,挖出来的实际宽度,不一定就是斗轮(绞刀)横移的宽度,必须通过试挖实际测量或来调整设定的横移角度,以使达到施工需要

37、的宽度。在操作中,当斗轮(绞刀)横移到临近设定角度时,要掌握好横移减速,使到达设定角度时,即能停止横移并换向横移。换向的快慢,可根据土质、泥层厚度、吸入真空度掌握,一般挖砂性土或泥层较厚,换向可慢一些,可滞后35秒钟换向,挖较软的泥土或泥层较薄,换向可快一些,一到边线23秒钟后,即可换向。10.3 边坡的控制开挖边坡,一般按台阶开挖,设计台阶的高度,主要以设计边坡而定,设计边坡1:21:3,台阶高度可取23m,设计边坡1:41:10,台阶高度可取12m.如果工程对边坡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2m 1:3 设计边坡线 2m 开挖台阶线 3m 6m 6m 开挖台阶线 设计边坡线1m 1:81m 4m

38、8m 8m 图10。3.1开挖边坡设计台阶示意图台阶高度可取到0。5m。图10.3.1开挖边坡设计台阶示意图。边坡的控制,也就是边坡台阶宽度和深度的控制,其控制的方法与挖宽、挖深控制相同。施工中可参考的挖掘质量标准见附件八.11. 移锚当开始抛设的横移锚位,是在其锚缆与斗轮(绞刀)在边线时的船身的前夹角为45处,挖泥船前移到斗轮(绞刀)横移至另一边的挖泥边线时,且该横移锚缆与船身的后夹角达约45时,该锚就应该前移,否则横移困难,移锚限制角度见图11。1。移锚的间距与挖深、挖宽有关。 图11.1移锚条件示意图摆缆角度极限为45,钢桩在中间位置。移锚时,将斗轮(绞刀)移至该挖泥边线,停止斗轮(绞刀

39、)运转,并下放到泥里定住船位,需锚艇配合起锚,起锚后收绞横移锚缆绳,至需要抛锚的位置(与开工展布的抛锚位置相同)即行抛锚。待锚抓住后,方可将斗轮(绞刀)提出泥面。 横移锚移好后,即继续挖泥。12. 收工集合在挖泥船停车之前,必须将排泥管中的泥沙全部吹净。经测量工程质量达到要求,接到上级收工的通知后,才可进行如下的收工集合工作。(1)拆开船尾与水上管线的连接.(2)提起斗轮(绞刀)桥架,同时冲洗船甲板和斗轮(绞刀)桥架,卡好桥架保险缆和保险杠.(3)提起辅钢桩,并销好销子。(4)拆开水上管线与陆上管线(或水下管线)的连接,吊出管子锚,并将水上管线拆成几段,调整后拖到存放地点.(5)吊起横移锚,放

40、置于锚座位置或安稳处.备一只横移锚,在停靠时使用。(6)提起主钢桩,将钢桩台车拉回到台车槽的最前端。(7)拖轮将船拖到停靠地点。13. 提高生产的主要措施(1)机舱、甲板以及各工序之间,要互相配合衔接,以免耽误时间和造成不必要的消耗。(2)在施工中,要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充分利用间隙停工时间,做好检查维修工作,以保证挖泥船经常处于良好状态。(3)按施工工艺安排施工。如按施工工艺施工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时,可予以调整,但一定要上报项目经理部.(4)要使用真空释放阀。设定好开阀的真空度,使真空度达到将要产生汽蚀现象时,释放阀开阀。(5)挖泥操作时,要使挖泥浓度较高、较平稳,不要忽高忽低,并尽量减少吹清水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