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基础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20149770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储能技术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储能技术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储能技术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储能技术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能技术基础(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储能技术基础 2016.9.12 一、储能电池 二、储能系统 三、储能行业发展 目录 第一章 储能电池 电池储 能 AGM电 池 胶体电 池 铅酸电 池 铅炭电池 锂离子 电池 磷酸铁锂电 池 三元电 池 钠硫电 池 液流电 池 阀控密封免维 护 寿命长,功率和能 量大 功率密度大,寿命长, 充电快 安全性高,一致性 差 能量密度大,一 致性好 能量密度高,需要高 温环境 寿命长,需要进口 储能电池的分类 及特点 蓄电池性能参数: 1、容量( C),单位 Ah; 2、循环寿命(次); 3、放电速率:分为时率和倍率; 时率:是以放电时间表示的放电速率,即以某电流放至规定终止电压所 经历的时间。

2、例:某电池额定容量是 20小时率时为 12AH,即以 C20=12AH表示。 倍率:是指电池放电电流的数值为额定数值的倍数; 例:放电电流表示为 0.1C 20 ,对于一个 12AH( C 20 )的电池,即以 ( 12/20) *0.1=0.06A的电流放电。 第一章 储能电池 4、终止电压; 5、蓄电池内阻; 6、蓄电池能量; 7、蓄电池功率与比功率; 8、蓄电池的输出效率; 9、蓄电池的自放电; 第一章 储能电池 蓄电池的充电方式 1、恒压充电 2.352.45/单体,充至充电电流无明显变化。 2、恒流充电 以恒定电流 0.05C至 0,。 25C,充至放电量 120%为止。 3、恒压限

3、流充电 限制恒压充电初期的大电流,保护蓄电池及设备。(应用最多) 4、浮充充电 补偿蓄电池自放电的损失电量。 5、智能充电 自动跟踪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为最小损耗充电模式。 第一章 储能电池 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的设计 (离网型 ) 蓄电池容量的设计思想是保证在太阳光照连续低于平均值 的情况下仍可正常工作。系统在没有任何外来电源的情况下, 保障负载正常工作的天数,叫做自给天数。 第一章 储能电池 自给天数 对电源要求严格( 714) 对电源要求不严格( 35) 蓄电池容量的计算 第一章 储能电池 自给天数 日均负载 最大放电深度 深 循环型 : 80% 浅 循环型 : 50% 所需容量 =

4、第一章 储能电池 负载标称电压 蓄电池标称电压 串联蓄电池所需数量 = 所需总容量 单个蓄电池容量 并联蓄电池数量 = 修正: 铅酸电池的容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两个重要因素有 关:蓄电池的放电率和环境温度。 放电率对蓄电池容量的影响 蓄电池的容量随着放电率的降低(即放电时间的延长 )而增加。引入平均放电率: 对于多个负载的光伏发电系统,负载工作时间应该使 用加权工作时间。 第一章 储能电池 自给天数 负载工作时间 最大放电深度 平均放电率(小时) = 温度对容量的影响 蓄电池的容量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下降。通常,铅 酸蓄电池的容量是在 25 时标定的。 蓄电池的生产厂商一般会提供蓄电池的温度 容

5、量修正曲线,在曲线上可以查到蓄电池工作环境温度 下所对应的温度修正系数。 修正公式: 第一章 储能电池 自给天数 日平均负载 最大放电深度 温度修正因子 蓄电池容量 = 储能的应用价值 用电需求和光伏发电功率曲线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 ,需要加储能来削峰填谷、平抑电网波动 第二章 储能系统 储能在电网中的应用(分为三个部分,功能不同) 第二章 储能系统 蓄电池储能系统的组成(核心是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 第二章 储能系统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上的应用 第二章 储能系统 龙头企业及产品 科陆电子: 电网级储能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双向变流器、家用储能 系统。 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双向变流器、智能微

6、电网能源管理系统 南都电源: 铅炭电池、一体化微网储能电站、铅酸蓄电池、储能电站 解决方案 阳光电源: 储能逆变器、锂离子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储能配件 第三章 储能行业发展 圣阳电源: 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集装箱式 模块化储能系统、储能系统集成 山亿新能源: 储能逆变器 比亚迪新能源 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发电侧、输电侧、配电 侧)、智能微网解决方案、储能机柜、换流器 第三章 储能行业发展 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储能产业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储能行业发展现状与预期尚存在较大差距。技术不够成熟 、成本高、运营不成熟。在高成本下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形 成、国家政策的支持尚不明朗。 要使得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价值得到充分利用,离 不开没有储能技术的应用。目前推动储能产业发展最重要 的驱动力来自于光伏、风电产业的发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储能技术在未来将会更加得 到重视。 第三章 储能行业发展 结束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