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01480556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 实验原理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合处力的关系.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作出a_F图象和am图象,确定其关系.2. 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盘、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 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天平、米尺.3. 实验步骤(1) 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质量和小车的质量m.(2) 安装:按照如图 1 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 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图1(3) 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匀 速下滑.(4) 操作:小盘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

2、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断开 电源,取下纸带编号码. 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重复步骤. 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 描点作图,作aF的图象. 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和,作a 图象.1. 注意事项(1) 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木板的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 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 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匀速运动.(2) 不重复平衡摩擦力.(3) 实验条件:m?m.(4) 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或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 器

3、,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2. 误差分析(1) 实验原理不完善: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 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 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2) 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 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3数据处理(1) 利用tx=aT2及逐差法求a.(2) 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 直线上,说明a与F成正比.(3) 以a为纵坐标,为横坐标,描点、连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 定a与 m 成反比.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某次探究加速度a跟物体所

4、受合力F和质量m的关系实验.图2图2甲所示为实验装置图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段纸带,计数点A、B、C、 D、E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进行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 速度a随拉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3所示图中直线没有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3) 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中砝码质量,进行多次测量,得到小车加速 度、质量m及其对应的m的数据如表中所示:实验次数12345678小车加速度a/(ms 1.901.721.491.251.000.750.500.302)小车和砝码质量m/

5、kg0.250.290.330.400.500.711.001.671/kg m 4.003.453.032.502.001.411.000.60A 请在图4坐标纸中画出a-m图线.图4b根据作出的a-m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答案(1)0.43 (2)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3)a .如图所示b.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在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跟质量成反比变式1】(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 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需采用的思想方法是.(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5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 为了减少这种做法带来

6、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图5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3) 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2xA.利用公式a=p计算B. 根据逐差法利用a=話计算两种方案中,选择方案比较合理.答案(1)控制变量法(2)平衡摩擦力砂桶的重力(3)B变式2】为了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6所示的实验装置:图6(1) 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 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

7、. 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2) 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7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且间距X、x2、x3、x4、x5、x6 已量出分别为3.09 cm、3.43 cm、3.77 cm、4.10 cm、1234564.44 cm、4.77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7(3) 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 如图8所示图线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或“”);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kg.图8答案(1)BC (2)0.3

8、4 0.5解析 (1)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 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细线 的拉力,故选项A错误;细线的拉力为小车的合力,所以应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 细线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后 由静止释放小车,故选项C正确;实验时,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小车的加速度 应适当大一些,但不是越大越好故D错误.x x x x x x(2) 根据逐差法得F20.34 m/s2.由图线可知,当F = 0时,aHO ,也就是说当细线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 速度,所以图线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根据F

9、 = ma得a-F图象的斜率 k二丄,由a-F图象得图象斜率k = 2 ,所以m = 0.5 kg.m命题点二教材实验创新实验装置图创新/改进点1实验方案的改进:系统总质量不变化,改变 拉力得到若干组数据.2. 用传感器记录小车的时间t与位移x,直接绘 制xt图象.3.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实验中的某些参量, 确定某些规律.1. 用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直接得出小车的加 速度.2. 图象法处理数据时,用钩码的质量m代替合 力F,即用a_m图象代替aF图象.1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遮光条结合光电 门测得物块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由运动学公式 求出加速度.2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该装置可以测出动摩擦 因数

10、实验方案的改进:弹簧测力计测量小车所受的 拉力,钩码的质量不需要远小于小车质量,更 无需测钩码的质量1.气垫导轨代替长木板,无需平衡摩擦力.2力传感器测量滑块所受的拉力,钩码的质量 不需要远小于滑块质量,更无需测钩码的质量.3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遮光条结合光电 门测得滑块的末速度,由刻度尺读出遮光条中 心初始位置与光电门之间的距离,由运动学公 式求出加速度.【例2 (2016全国卷IIL23)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9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 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 本实验中可

11、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图9(1) 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 (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 将n(依次取n = 1, 2, 3, 4, 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_n个钩码仍留在 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 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 速度 a.(3) 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 = 2时的st图象如图10所示;由图求出此时小 车的加速度(保留 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n12345a/(ms-

12、2)0.200.580.781.00图 10(4) 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11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 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图 11(5) 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 = 9.8 ms-2).(6) 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 an 图线不再是直线B. 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 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答案 (3)0.39 (4)见解析图 (5)0.44 (6)BC解析(3)因为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图中

13、点(2,0.78)代入s二|at2可得,a = 0.39 m/s2.(4) 根据描点法可得如图所示图线.(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nmg=(M+5m)a,则a=盘“,图线斜率k二盘1.00,可得 M = 0.44 kg.(6) 若保持木板水平贝小车运动中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 - y(M+ 5m - nm)g = (M + 5m)a ,解得a-卩g ,直线的斜率变大,图象不过原M + 5m点,选项B、C正确.【变式3在用DIS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先用如图12(a) 所示的实验装置,重物通过滑轮用细线拉小车,在小车和重物之间接一个不计质 量的微型力传感器,位

14、移传感器(发射器)随小车一起沿水平轨道运动,位移传感 器(接收器)固定在轨道一端,实验中力传感器的拉力为F保持小车包括位移传 感器(发射器)的质量不变,改变重物质量重复实验若干次,得到加速度与外力的 关系如图(b)所示.图12(1) 小车与轨道的滑动摩擦力F=N.(2) 从图象中分析,小车包括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质量为kg.(3) 该实验小组为得到a与F成正比的关系,应将斜面的倾角3调整到tan 3= 答案(1)0.67 (2)0.67 (3)0.1解析(1)根据题图(b)可知,当F-0.67 N时贝小车开始有加速度,则Ff- 0.67 N ,F - F 1 F(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市

15、1 - Mf -方,则a-F图象的斜率表示小车包括位 移传感器(发射器)质量的倒数,则2kg = 3 kg心0.67 kg.14.0 - 2.0M-k 5.0 - 2.0(3) 为得至U a与F成正比的关系,则应该平衡摩擦力,则有:Mgsin 3 - “Mgcos 3 解得:tan 3,根据 Ff 二 yMg 得:m = 2=0.130所以tan 3=0.1.【变式4如图13所示为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两个相 同质量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各系一根轻质细绳,绳的一端跨过光滑轻 质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砝码两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绳,一起被夹子夹 着使小车静止打开夹子,

16、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关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下来, 用刻度尺测出两小车的位移,下表是该同学在几次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图13实验次数车号小车质量(g)小盘质量(g)车中砝码质量(g)盘中砝码质量(g)小车位移(cm)1甲50100015乙5010010302甲501001027.5乙50105010143甲50100018乙50101010请回答下述问题:(1) 在每一次实验中,甲、乙两车的位移之比等于之比,请简要说明实验原理(2) 第一次实验控制了不变,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是(3) 第二次实验控制了不变,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是(4) 第三次实验时,该同学先测量了甲车的位移,再根

17、据前两次实验结论,计算出 乙车应该发生的位移,然后再测量了乙车的位移,结果他高兴地发现,理论的预 言与实际符合得相当好请问,他计算出的乙车的位移应该是.答案(1)加速度见解析(2)小车质量小车加速度与拉力成正比(3)小车所 受拉力小车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4)30 cm解析(1)由于两车运动时间相同/由x = *at2,知甲、乙两车的位移之比等于加速度之比,即x甲:x乙二a甲:a乙.(2) 第一次实验中控制小车质量不变,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小车加速度与拉力 成正比.(3) 第二次实验中控制小车所受拉力不变,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小车加速度与 质量成反比.F甲。甲加甲3兀甲 甲3$曰30(4)

18、=5, = 5,得x乙二 30 cm.兀乙a乙吃 F乙 5 x_ a 一 5加乙命题点三教材实验拓展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背景测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例3】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图14(1) 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4甲所示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水平放 置).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C的读数F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 该设计能测出(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2) 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光滑轻质定滑轮的长

19、木板上固定有A、 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实验 时,多次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在坐标系中作 出F-|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与横轴的截距 为c.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根 据该测量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答案(1)A与B mg (2)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x 警解析(1)当 A达到稳定状态时

20、B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与B所受 的滑动摩擦力Ff大小相等对木板A的压力大小等于B的重力mg,由Ff二“Fn 得,“二F二吕.Fn mg(2)物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位移x = 2at2.可得:a二2t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于物块,F - ymg = ma则:F = 2mx+Mmgt2则图线的斜率为 :k = 2mx , 纵轴的截距为:b二艸g ;b 2 xbk与摩擦力是否存在无关,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二mg二晋.【变式5如图15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 验装置,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木板上有一滑块,滑块右端 固定一个动滑

21、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轻绳相连,放开钩码,滑 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15(1) 实验得到一条如图16所示的纸带,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 16(2)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个 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坐标,以加速度a为横坐标,得到的图 象是纵轴截距为 b 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 17所示.已知滑块和动滑轮的总质量为 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M图 17答案 (1)2.4mg解析 (1)加速度4T20.192 - 0.096 14X0.01 m/s22.4 m/s2(2)滑块受到的拉力Ft为弹簧测力计示数的两倍,即:Ft = 2F 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产艸g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T - Ff 二 ma解得力F与加速度a的函数关系式为:F = mma +由图象所给信息可得图象截距为:方二晋 解得:M二丝.mg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