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1475989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0.6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一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一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一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1825年法国发明家奈斯福尔年法国发明家奈斯福尔.尼埃普尼埃普斯使用感光方法制作的牵马人是斯使用感光方法制作的牵马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照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照片。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制造出世界上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拍下了做第一架照相机,拍下了做“窗外景色窗外景色”的照的照片。在长达片。在长达8小时曝光时间里,太阳从东移西,小时曝光时间里,太阳从东移西,所以画面上的两个方向都有阴影。所以画面上的两个方向都有阴影。现代公认的摄影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术的诞生是1893年,法国人画家年,法国人画家达盖尔银版摄影达盖尔银版摄影技

2、术正式问世。技术正式问世。使人类将真实影使人类将真实影像永远固定和保像永远固定和保留的梦想变成了留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现实。随后摄影术又经历了从玻璃板到湿版、随后摄影术又经历了从玻璃板到湿版、干版,然后到胶卷的发展过程。干版,然后到胶卷的发展过程。而现代摄影术的发展又经历了从黑白胶而现代摄影术的发展又经历了从黑白胶片彩色胶片和近年来从胶片到数码摄影的过片彩色胶片和近年来从胶片到数码摄影的过程。程。胶片的发展胶片的发展黑白胶片 1880年 ISO 2014 1940年 ISO 10021 1960年 ISO 300035彩色反转胶片 1936年 柯达公司彩色负片 1937年 爱克发、柯达公司照相机

3、的发展照相机的发展19世纪初世纪初 装有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反光镜的暗箱1905年年 柯达公司使用胶片的照相机柯达公司使用胶片的照相机1923年年 徕卡公司徕卡公司 使用使用135胶卷的小型胶卷的小型 平视取景照相机平视取景照相机1940年年 单镜头反光相机单镜头反光相机1970年年 “傻瓜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照相机开始出现1990年年 数码相机开始出现数码相机开始出现二 照相机的种类和结构简介照相机的分类方式很多,其实我们只需要知道现在的照相机有两种:一种是使用胶卷的(FC),一种是使用数码的(DC)。这两种照相机都有便携式和单反两个类型,便携式的单反的主要区别在于单反相机可以更换镜头,而便

4、携式相机却是不能更换镜头的.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单电相机颠覆了这一理论。传统照相机传统照相机1、胶卷单反照相机、胶卷单反照相机2、胶卷便携式照相机、胶卷便携式照相机数码照相机数码照相机 1、数码单反照相机、数码单反照相机2、数码便携式照相机数码便携式照相机 相 机 的 分 类1、按照成像原理分:1)胶片机 2)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可分为两类:一消费机(指一般家庭用机,如卡片机、便携式相机、单电相机。特点是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是手动性能较差、测光和对焦功能差,画质不好)。二专业相机(一般指单反相机,画质好,对焦快速准确,但是价格较高,各种机身还有镜头让后期的投入很大)2、数码相机按画幅的分类 1)、

5、大画幅相机 2)、中画幅相机 3)、全画幅相机 4)、APS-H画幅相机 5)、APS-C画幅相机 6)、4/3画幅 7)、小型传感器大画幅相机中画幅相机中 画 幅 相 机消费相机:面对大众消费者,经济型,价格较低,适合大众旅游、拍摄留念等,包括卡片机、长焦机、微单、单电等专业单反相机:佳能、尼康、宾得、索尼、富士、哈苏、莱卡苹果6S华为荣耀7苹果6三星note5oppo R7 pius拍 照手 机2 相机的结构简介与使用感光元件感光元件是数码单反相机的心脏。传统单反相机使用胶卷作为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单反相机则是采用感光元件来承担生成影像的责任。目前,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

6、泛使用的CCD,另一种是CMOS器件。(1)CCD感光元件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是具有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将光线转变为电荷,再通过A/D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经过压缩后可由相机内部的存储介质和各类存储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 输给任何有存储介质的数码类产品。CCD感光复杂,但成像质量较高。(2)CMOS图像传感器工作原理比CCD更简单,它又被称为被动式像素传感器和主动式像素传感器,早期的CMOS在相机上缺点很明显,噪点的控制能力很有限,敏感度也不够,和CCD相比劣势明显,在数码相机诞生之初,CMOS没能占据主流市场,佳能却在这时反其道而行之,在其发布的准专业和专业数码单反产

7、品中大量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在佳能EOS系列,也无一例外采用了CMOS传感器。传感器(CCD、CMOS)格式格式 长度(长度(mm)宽度(宽度(mm)对角线对角线 面积面积全画幅全画幅 36 24 43.27 864.00佳能佳能APS-H 27.9 18.6 33.53 518.94尼康尼康DX 23.6 15.8 28.40 372.88佳能佳能APS-C 22.3 14.9 26.82 332.27佳能佳能1.5英寸英寸 18.7 14 23.36 261.804/3英寸英寸 17.3 13 21.64 224.90尼康尼康 1系列系列 13.2 8.8 15.86 116.16富士

8、富士2/3英寸英寸 8.8 6.6 11.00 58.081/1.7英寸英寸 7.76 5.82 9.70 45.161/2.3英寸英寸 6.16 4.62 7.70 28.461/3.2英寸英寸 4.13 3.05 5.13 12.60大尺寸的优势和焦距倍数大尺寸的优势和焦距倍数 有些单反相机采用的是大尺寸的APS-C画幅感光元件,而有些卡片相机采用的是1/2.3英寸感光元件,虽然它们可能都拥有1800万像素,但是区别在于二者的单个像素宽度不同。APS-C画幅、1800万像素感光元件的每一个像素宽约为4.3微米,而1/2.3英寸、1800万像素感光元件的每一个像素宽约有1.68微米。单个像素

9、越宽代表每个像素点的面积越大,通常情况下像素点的面积越大其捕捉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越不容易产生噪点。而像素点面积越小,所获得的信息量自然也就少了,为了对其加以补偿就必须加大电信号,而这么做又容易产生噪点。这就是为什么单反相机在夜晚的拍摄能力要比卡片相机好很多。镜头焦距转换倍率 目前大部分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小于全画幅,故数码相机镜头的等效焦距比全画幅相机镜头的实际焦距大得多。为说明这种差异,于是引入了焦距转换系数(Focal Length Multiplier)这一概念。如50mm的标准镜头装到焦距转换系数为1.5的数码单反相机上,实际焦距则为75mm。在实际使用时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越小,

10、其镜头焦距转换系数越大。格式格式 对角线对角线 焦距倍数焦距倍数全画幅全画幅 43.27 1.0佳能佳能APS-H 33.53 1.3尼康尼康DX 28.40 1.5佳能佳能APS-C 26.82 1.6佳能佳能1.5英寸英寸 23.36 1.94/3英寸英寸 21.64 2.0尼康尼康 1系列系列 15.86 2.7富士富士2/3英寸英寸 11.00 3.91/1.7英寸英寸 9.70 4.61/2.3英寸英寸 7.70 5.61/3.2英寸英寸 5.13 8.4各个画幅相机的镜头焦距转换系数,在计算等效焦距时只需要将镜头的实际焦距乘以转换系数即可得出该相机的实际拍摄焦距。相机的握持方法与拍

11、摄姿势卡片机的握持方式 近来随着卡片式数码相机的流行,机身的轻薄化致使使用者在握持相机的姿势方面更是五花八门,下面两张图中虽然姿势都比较优美,但绝对不够稳固,所有下图的姿势是错误的。握持相机的方法不当是导致相机抖动的主要原因,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握持相机才会最稳固呢?一般来说,在使用相机时右手的拇指应放在相机的背后,如果相机设有拇指槽,则将拇指按在拇指槽上即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次放在相机的前面偏下,食指则自然的放在快门按钮上。而左手的姿势则如下图所示,大拇指与食指成90度的直角,紧贴在相机的左侧,以提供有力的支撑。单反相机的握持方式 使用镜头比较沉重的单反相机时,右手姿势不变,左手用掌心稳稳的托住镜头。而使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操作对焦以及变焦拨环。这样,左右手就共同组成一个防止相机抖动的稳定支架,起到了一定的防震作用。借助拍摄环境也能起到很好的防震动效果,例如将身体倚靠住墙体或者柱子都将使手臂更加稳定,从而拍摄出清晰的相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